「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山西省___忻州市___保德縣

2020-08-12 老郭說老家

保德縣位於忻州西部,呂梁山脈北段西坡,黃土高原東部邊緣,黃河晉陝大峽谷北中段。保德縣與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分列黃河兩岸。保德縣名取義「民保於城,城保於德」,歷史上自金朝置縣始,經保德軍改保德州,到民國時定保德縣,先期直屬山西省,建國後至今隸屬忻州市。保德縣長時期經濟發展落後,近年來經濟獲得飛速發展。2020年2月,保德縣被評為「2020中國美食百家縣」。2020.6.30,保德縣被列入到革命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二批)中。

保德縣城西南10千米的故城村,有一個著名景點釣魚臺,是由保德籍明末重臣、五省總督陳奇瑜卸官歸鄉後所修的石窟式建築,此建築鑿於峭壁、構體懸空,門額鐫刻「天險雄闢」。抗戰時期,八路軍將領許光達和彭紹輝曾在此指揮部隊與日軍浴血奮戰。

釣魚臺

依山而建,緊鄰黃河的飛龍山森林公園,是大型綜合性公園。興保塔位於飛龍山森林公園山上,塔高近60米,底層寬20米餘,雄偉高聳。

飛龍山森林公園

名優特產有保德海紅果。海紅果集中分布於黃河晉陝大峽谷兩岸局部地區,是世界罕見種質資源。海紅果中富含黃酮類等物質,營養豐富,具有健脾胃、增食慾、助消化功效,號稱「果中鈣王」。保德紅棗、保德羊雜碎、保德碗坨等眾多美食等待朋友們的惠顧。

保德縣歷史上名人迭出,首推當屬明末猛將陳奇瑜。在鎮剿明末農民起義,特別是在圍剿李自成農民軍的過程中神勇彪炳。卸官後營建釣魚臺被稱為中國十大釣魚臺之一。半個世紀以來享譽神州大地的女高音軍旅歌唱家馬玉濤,她所唱的《馬兒啊,你慢些走》、《老房東》、《看見你們格外親》、《眾手澆開幸福花》等,曾經是幾代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建國後著名的「造林英雄」張侯拉,在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一期(1978__1985)工程中,被評為勞動模範,幾十年裡,共種植百萬株樹木,為治理荒漠做出了巨大貢獻。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產全薈萃」。這一期說了保德縣,下一期接著聊山西省___忻州市___岢嵐縣。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風景圖片下載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山西省___忻州市___神池縣
    忻州市中西北部的神池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東南鄰寧武縣,西南與五寨縣毗連,北與偏關縣大部和朔州市平魯區一部接壤,東北隔內長城與朔州市相望,古時地處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結合部。地勢因管涔山呈東高西低,境內四條季節性河流皆自東向西注入黃河。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山西省___忻州市___偏關縣
    今天咱們聊聊地處忻州市的偏關縣。忻州地區,是山西最大的地級市,轄域橫貫東西。偏關縣位於忻州西北邊陲,西隔黃河相望於陝西。縣名源自古長城著名關隘偏頭關,也稱偏關。明朝時,朝廷為抵禦北方蒙古各部落的南擾,在長城沿線設置九邊,也稱九鎮、九塞。偏關位在九鎮之偏關鎮。偏關地域在大宋時期,楊繼業、楊延昭等率領的楊家軍與遼國軍隊多年鏖戰廝殺。
  • 山西省忻州市的河曲縣和保德縣
    山西省忻州市的河曲縣和保德縣。河曲縣在哪裡?河曲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保德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縣政府在府前大街60號。保德縣有哪些旅遊景點?旅遊推薦:保德金峰寺,康熙棗園。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下)
    1986年8月18日 被山西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曾經有過繁盛時期,即在1930年左右,「閻馮倒蔣」後,河邊村一度成為全國政治中心,一時間八方政客雲集於此。1934年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以看望病中閻父名義到訪閻府,蔣閻若干次的分分合合形成近代中國的一幅剪影。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阜平縣
    位於保定市西南部的阜平縣,東與曲陽縣、唐縣交界 ,東北與淶源接壤,西與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相鄰,西北與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為鄰,南與石家莊市行唐縣、靈壽縣相接。全縣面積2496平方千米,在保定市是僅次於易縣的第二大縣。阜平縣的森林覆蓋率為35%,植被覆蓋率80%,被譽為深山老林中的「香格裡拉」。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
    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的廣靈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邊陲,大同市東部,北嶽恆山東襟。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毗鄰,南同靈丘縣接壤,西連渾源縣,北接陽高縣和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面積1283平方千米。民國元年,屬山西省冀察行署、冀晉行署第一行政公署、北嶽區行政公署。1948年3月,廣靈解放,屬察哈爾省雁北專署。1952年12月,察哈爾省撤銷,雁北專署劃歸山西省。1992年雁北行署與大同市合併,廣靈縣屬大同市轄。廣靈縣歷史文化廣靈剪紙主要特點為刀刻染色,表現形式分為單色、染色傳統剪紙和多層新寫實剪紙。作品分為鏡框、畫軸、禮品冊、旅遊紀念品四大系列三千多個品種。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淶源縣
    作為地級市的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東麓,為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河北)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保定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3000多年歷史,保定地區曾為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衝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保定行政區多次變遷,最近一次是2018年底,下轄5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共25個縣級行政區,在河北省超過了石家莊市。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
    「南方北戴河」泗礁島嵊泗縣歷史沿革據《史記》和《水經注》記載,上古時期,嵊泗地為南蠻、東夷其中島夷之地。戰國後期,楚滅越置江東郡,為楚國江東郡句(音苟)章縣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嵊泗地屬會稽郡貿縣;楚漢之際,屬西楚霸王項羽封地之東楚會稽郡貿縣;西漢高祖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后,屬楚王韓信封地之會稽郡貿縣。削平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為荊王劉賈荊國之地,後為吳王劉濞(音醒)吳國之地,均屬會稽郡貿縣。
  • 2018年忻州市優秀教師擬表彰名單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神西中心學校張彥峰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城中心學校宋娟琴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第二中學校楊彩婷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實驗小學白雪芹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縣級機關幼兒園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
    下湯遺址與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遺址同一時期,為台州文明發源地。戰國時,仙居為越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鄞縣回浦鄉;東漢時,是國內高僧名道涉足之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頭禪院」(即石牛「大興寺」),比國清寺建寺還要早四百多餘年;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隋、唐間幾經廢置,至五代吳越,寶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宋時是國內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
  • 山西省 忻州市 五臺山 尊勝寺
    尊勝寺始建於隋代,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五臺山古代朝山必經之地,故稱五峰咽喉。唐代藝鳳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臺(朝拜五臺山傳統稱朝臺)至此親見文殊菩薩現聖,於是返西域奉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梵本,並譯成漢語,奉旨敕建寺院於此。尊勝寺為五臺山面積第二大的佛教叢林。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
    春秋時,縣境屬晉地,築有臨邑。《左傳·哀公四年》中「趙稷奔臨」即此。戰國初,北部屬中山國房子轄域,南部為趙國屬地。公元前296年趙滅中山後,遂盡為趙地;秦代屬鉅鹿郡;漢時為房子縣地(治高邑縣倉房村),屬恆山郡(高后元年封國,八年國除為郡)。
  • 「百千桑梓地 億萬老家人」。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
    早在兩千年前,沙河人就知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沙河冶鐵是漢武帝時三大冶鐵基地之一。《沙河縣誌》、《順德府志》、《隋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沙河有磬山,漢魏舊鐵官也」。宋宣和四年刻制的《大宋重修冶神廟碑記》曰,「順德之在河朔,為朝廷一襟要,其地多隆崗秀阜,坑冶之利自昔有之,綦村者即其所也。」可見綦村鐵冶當時就是國家「襟要」。據當時統計,順德府綦村鐵冶司元豐元年(1078年)每年向國家交稅原額達217萬多斤。為北宋時期全國最大的冶煉中心,年產鐵量全國第一。解放後,綦村仍是我國著名的優質鐵礦石開採基地。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定興縣
    昭王又求教於郭隗,郭隗說:王要求得賢才,請先從我開始,我這樣的人尚且被看作賢才,那些高於我的人很快就會來到我們這裡了。於是昭王迎郭隗居臺宮,以師禮相待。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天下名士爭聚燕國。高漸離 ,定興縣高裡村人。性剛毅,善擊築,與荊軻為信義之交。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
    孫程,字稚卿,生年不詳,涿郡新城人,東漢宦官。安帝時為中黃門,給事長樂宮。安帝死後,因和宦官王康等擁立濟陰王劉保為帝有功,被封為郛陽侯,食邑萬戶。卒後葬於此。村裡著名甲骨學家、考古學家和史學家的胡厚宣先生(1911--1995),畢業於北京大學,榮幸地受到蔣夢麟校長、胡適文學院長和傅斯年大師的提攜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為冒頓單于領屬,為匈奴右地;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年),興隆屬右北平郡的俊靡縣。電影的取景地就位於興隆縣城南13千米的青松嶺鎮跑馬場村。這裡距周邊幾個大中城市的距離相差不大,在欣賞優美風光的同時還可咀嚼電影中熟悉的片段。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廢昌國縣,轄地歸定海縣。舟山設置兩個千戶所。普陀山境內設路口嶺(現在蘆花鄉境內)。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舟山設置定海縣。民國元年(1912年)改定海直隸廳為定海縣,普陀隸屬定海縣。1950年屬定海縣。1953年析建普陀縣。1962年復置普陀縣。1987年改為舟山市普陀區至今。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
    三國分晉後,歸趙國所轄;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巨鹿郡,治今邢臺平鄉,此域屬之;西漢高祖始置南宮縣,因境域曾為周代「八士」之一的南宮适居食之地,故取其姓為縣名屬冀州信都郡,後隸信都國;東漢三國時南宮縣先後屬樂成國、安平國、安平郡;西晉時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屬長樂國;北魏時,南宮縣屬冀州長樂郡。
  • 「百千桑梓地 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
    岱山縣歷史沿革唐至清末為蓬萊鄉地。岱山地處海島,古時物業凋蔽,人民定居少,加之戎邊不易,置縣歷史較短;民國38年(1949年),國民黨軍政人員3萬餘人從大陸潰退至岱山諸島。後因東沙鎮幅地狹小,港口欠佳,地域過於偏離全縣中心,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縣政府(縣人民委員會)於1955年12月,遷址高亭鎮北大岙村。1958年10月,撤銷岱山縣建制,併入舟山縣。1962年4月,恢復岱山縣建制,建大衢縣(從岱山縣、嵊泗縣析出)。縣政府駐高亭鎮中心墩子(現為人民路)。大衢縣政府駐島鬥人民公社幸福大隊。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安新縣
    時有葛城(今安州鎮)、渾埿城、三臺城;秦代,為廣陽、鉅鹿兩郡交壤地;西漢至隋代,大都屬高陽、容城兩縣轄域;唐如意元年(692年),在葛城置武昌縣,神龍元年(705年)改為武興縣,代宗廣德二年(764年)置唐興縣。先後屬瀛州、易州、莫州均為河北道;五代時,唐興縣於後晉初改為宜川縣,屬莫州;宋代建順安軍(今安州壘頭)。後移軍治於高陽縣(今高陽舊城)。升順安軍為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