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曾說過:生活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曾在網絡盛行,激勵一群內心躁動的青年們,放棄所有去追求自己的詩和遠方。
小編作為一個偽文藝,也是有過一段這樣的衝動,不過小編的「失敗」在於窮,所以我還在生活的苟且中掙扎努力。而那些追求「遠方」的人現在都活成了什麼樣?
沒有基石鋪墊的遠方,終究是虛夢一場。
你瀟灑的一揮手,就說要去追求遠方,連行囊都不背。你不知道你的「瀟灑」,是背後有人為你「買單」。
畢業之後就開始環遊世界,
美其名曰這是你的「遠方」。
終日無所事事,
卻大肆宣揚這是在孕育夢想。
做事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安慰自己這是不屑於與生活同流合汙。
說到底,你就是在舉著「詩和遠方」的旗幟在假裝前行,其實你在原地踏步,把自己鎖在自己描繪出的世界裡偷懶。
你連生活都不經歷,追求什麼詩和遠方,全都是泡沫。遠方承擔的是經濟、責任、生活和夢想,你拋棄責任,在家裡的庇護下,放飛自我,追求自以為是的意義。
當你的朋友在努力拼搏時,在為自己的未來而拼搏時,你在朋友圈曬來自父母給予的悠閒。你自以為的瀟灑,是你逃避的藉口,是懦弱的表現。
其實你知道自己在逃避什麼,你只是不願意面對。未來那麼長,不跨出來尋找和嘗試,你怎麼知道你不行,不多去失敗,怎麼迎來成功。
現在畢業之後,總會有一群追求遠方的朋友選擇去看遍世界,看著自己的同學在職場中掙扎,覺得自己好幸運。你錯了,幸運的不是你,那群勇於奮鬥的人才是幸運的,他們早早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著,摔倒著,成長著,而你一直沒長大。
背起生活的苟且,才能追求詩和遠方。
但是我們不是說人生就應該在生活的苟且中掙扎,這只是一個過程。很久之前火遍網絡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老師也只是在某個美麗的地方落腳,開了家民宿,帶著她的「遠方」,在生活中過成詩。
這也讓我想到了小小,她不像我,她是真的文藝少女。從念書開始她就一直追求屬於自己的「遠方」,所以:生活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成了她的座右銘。
畢業之後,在所有人都在找工作投簡歷,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她問家裡借了幾萬跑去日本「流浪」。別人都以為她瘋了,可我知道,她比誰都清醒,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她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麼。
再見她已經是整整一年之後,她回國和我們匆匆一見,那時的她還是和沒畢業時的女孩一樣,純真,眼睛清澈,看過去好像有星星在裡面閃爍,而我們的眼底卻只有疲憊感。
她在日本流浪的一年,看遍了櫻花的飄落、富士山的雪、走遍了街頭巷尾,找到了自己的遠方,在日本的某個深巷中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漫畫娃娃店,賣自己做的精緻小娃娃,當年和家裡借的錢也憑藉自己的努力還清。
誰都想要追求詩和遠方,可是你兩手空空,一身清閒,無欲無求的上路的意義在哪。你的行囊還落在原地,旅途中能珍藏的只有過眼的風景。不要去逃避,行囊再重,也不要丟棄,這才是遠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