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電影博物館將於17日正式對外開放。日前,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總裁任仲倫接受晨報記者專訪,回顧建館始末,站在上海電影領軍者的高度,從宏觀理念、展陳思路到未來格局等方面,提供「『掌門人』解說詞」。
淵源:根深則葉茂
任仲倫2003年上任上影至今已有10年,他從上海電影博物館的淵源開始說起,「建電影博物館是上海電影幾代人的夢想,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留下了很多傳統,也留下了很多文物文獻。上海電影博物館要用有形的東西,來展示一些無形的精神、傳承」。
博物館項目歷時6年,中間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上影用地從最初的5畝到如今的42畝,上影倉庫裡不僅有30多萬件電影道具,20多萬套戲服,而且還有海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其中包括很多電影大師的手稿,「車墩幾百平方米的庫房,請了一位老同志整理了整整8年,結果整理出一大批現在看來有價值的文獻。比如,謝晉當年拍攝《芙蓉鎮》時從第一稿劇本到拍攝期間的各種記錄,投資預算、最終的通過令、影評人座談會的紀錄,一整套完整的檔案。」基於豐厚寶藏,任仲倫希望能建一個為上海電影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的博物館,不僅要喚起對老一輩電影人和電影歷史的回憶,也激勵年輕人熱愛電影,「世界範圍內,再沒有一個電影集團能像上影集團一樣,擁有這麼一個一萬多平方米的大型紀念館。我總是愛講『根深葉茂』,用一個博物館對過去的輝煌有個紀念。整個上影集團大廈,1到4層是博物館,那麼輝煌的歷史在那,上影就在它上面,應該根深葉茂了。
理念:真善美
博物館理念上,任仲倫提出「真善美」三字經,「尊重歷史,所以要真;善就是對歷史人物有敬意,表示出一種後輩對前輩的敬重的氛圍;而美是經過精心的設計來進行不同格局的展示。」從博物館外的電影廣場講起,廣場上最醒目的工農兵塑像取自上影廠廠標,請來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親自操刀,「吳院長設計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群雕,引起爭議的孔子像也是他設計的。他和我說來做上影廠雕塑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他從小是看上影廠電影長大的;第二,上海這個地方藏龍臥虎,他希望有件作品在上海。雕像好了後,我去了一看,一看背部,就一分鐘,我就說『成了』。我的想法是,平面造型變成立體雕塑,有個重新設計的問題,這個雕塑三個人六條腿,背部很難處理,他整體做成一塊像巖石一樣的披風,有整體感。正面,他把人物的臉型拉長一點,顯得比較帥氣,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像審美是崇尚圓圓的。」
布展:互動參與佔三成
布展上,任仲倫介紹了思路上的轉換。任仲倫稱,世博會之後的布展會傾向於現代影像手段,電影博物館最初也是比較偏重影像展示,後來覺得影像有流動感,但瞬間凝視的程度不夠,調整更多陳列部分,「最終應該是三七開。展陳方式,展品陳列為主,佔七成,影像資料為輔,佔三成;而觀眾參觀形式則是觀賞內容佔七成,互動參與佔三成。」具體展陳上,任仲倫稱,上影博物館與中國電影博物館的時間序列有意區別開來,採取了板塊式,再在板塊中抓重點做突出,構成「榮譽:電影殿堂」、「體驗:電影工場」、「溯源:在歷史長河中」、「電影:我身邊的生活」四層分布。
任仲倫特別提到德國設計師提姆,「很感謝德國設計師提姆,他生於德國博物館設計世家,我認識他時,感覺他永遠沉浸在思考當中,有職業能力,有職業操守。他給博物館設計的總基調是黑、白。」
陳列:世界最好的設備
任仲倫的講解從第一層「榮譽:電影殿堂」開始,「我概括下解說,就是:一百年30部經典電影,8大明星,一首國歌(世界上惟一一個國歌使用電影插曲),6百個獎盃,5千個員工的笑臉,寫個文字說明,『2013年5月上影全體員工』,我們也製作歷史,以後看這些笑臉就是歷史。5千人笑臉的下面,我站在那看,覺得空了一點,弄了些裝飾來講述光影的概念,調了《南徵北戰》時用的車、《渡江偵察記》裡的摩託車、《城南舊事》的風琴、謝晉的導演椅等五六件道具,配了個短片,加上各個年代的燈具。」接著是幾大亮點,第一是4D電影院,「聲音、銀幕和放映,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術設備,目前配置給觀眾感受效果的是《大鬧天宮》節選版。」第二是藝術影廳,「對接所有藝術交流活動,包括一些老師、導演來上課。三千多部資料片,也放在藝術影廳裡進行交流。」再就是5號攝影棚,適合做電影首映、年會、論壇等。此外,《烏鴉與麻雀》拍攝實景經典再現也是亮點,「為了布置這個場景,用兩個4噸卡車把道具拉過來,道具全是老上海的東西,倉庫裡弄成來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片場概念』。」
未來:交流是辦館宗旨
任仲倫的講解,跳躍到四樓,四樓有很多老電影人的珍貴史料,比如,中國左翼電影領袖夏衍的放大照片和珍貴手稿,孫道臨家屬捐出的伴隨孫道臨30年的老牌自行車,「一個小東西可以見一個人,物後面是有人有精神的。在孫道臨的自行車旁,配上他寫的散文《老坦克》,那句『我騎著這輛車從武康路去上影廠拍片』,能看出那一輩電影人的風格。還有夏衍給張瑜寫的那封信,當時張瑜剛畢業出來,夏老就寫了那麼長的信,這是上海電影精神的展現。」
任仲倫表示,交流是上影博物館一個很重要的辦館宗旨,「未來,博物館會主要變成交流的場所。藝術家帶著他們的作品,和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運營上,作為一個企業博物館,上影博物館要有日常學術交流、國際交流的優點,要成為重大電影活動的首選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