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5日 10:52 來源:南寧晚報 作者:潘國武 編輯:李香瑩
藍衣壯人為圩逢節做準備。 記者 潘國武 攝
南寧晚報訊(記者 潘國武)今年的賓陽縣露圩鎮藍衣壯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圩逢)旅遊節,將於5月20日至22日在賓陽縣舉行。記者昨日從賓陽縣了解到,國內38位著名水彩畫家屆時將持畫作到現場參展助陣,還將在現場為前來觀展的客人演示水彩畫創作,感興趣的朋友可不要錯過機會。
露圩鎮位於賓陽縣東南部,全鎮總人口39900多人,壯族人口佔87%。露圩鎮有極具地方特色的戰鼓、功夫、打錢尺、貔貅獅、舞麒麟、舞彩鳳、舞仙馬、舞彩蝶、竹筒鼓、壯錦、山歌等豐富多彩的藍衣壯民俗文化。
露圩壯族圩逢節創辦於明朝崇禎年間(約1630年)。380多年來,藍衣壯民俗文化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得以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相互促進,不斷得到提升。2014年,露圩壯族圩逢節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露圩傳統武術(功夫)入選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等。
露圩鎮是賓陽縣人民政府確定的藍衣壯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基地,是南寧市民委確定的「五言壯歡」傳承基地,是南寧市文新廣體局確定的國家級壯族歌圩生態傳承基地,2017年廣西山歌協會授予露圩鎮「廣西歌圩」榮譽稱號。
昨日,記者從賓陽縣舉行的「露圩藍衣壯非遺推介暨『水彩小鎮』全國水彩畫名家作品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5月20—21日(農曆四月初六、初七),將在賓陽縣科技活動中心舉行「賓陽縣露圩鎮藍衣壯非物質文化遺產推介暨『藍衣壯水彩小鎮』全國水彩畫名家邀請展」。
「5月22日(農曆四月初八),將在露圩鎮舉行盛大的賓陽縣露圩鎮藍衣壯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圩逢)旅遊節。」賓陽縣露圩鎮黨委書記施天建介紹,往年的圩逢節一般只在四月初八這一天舉行,今年共用3天時間來舉辦。另外,往年只是藍衣壯非物質文化展演、彩妝踏街巡遊、露圩特色產品展銷,今年增加水彩小鎮全國水彩畫名家邀請展,實現了水彩藝術與藍衣壯民俗文化碰撞、聯姻。
■小知識
什麼叫圩逢?有什麼歷史淵源?
圩逢是壯語。圩是集市,逢是狂歡,圩逢就是狂歡的集市。根據清朝嘉慶年重修露圩大廟的鐘鼓銘文記載,露圩圩逢自明朝崇禎年間開始,至今已有380多年歷史。圩逢是藍衣壯人為報答牛的辛勤付出,就將每年的四月初八定為牛的生日。這天,農民要為牛披紅掛彩,用楓葉水給牛擦身,把最好的糧食給牛吃,還要唱山歌、舞龍舞獅、舞仙馬、舞彩鳳、打錢尺等,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為牛過一個隆重的生日。為牛過生日是藍衣壯人的獨特節日,其他民族是沒有的。
藍衣壯民俗文化與其他壯族文化有什麼不同?
竹筒鼓、打錢尺只有露圩鎮壯族才有,其他地方沒有。露圩壯族舞獅是貔貅獅,本地又叫做光頭獅,與流行兩廣的南海獅不同。露圩壯族功夫(武術)有拳、棍、刀、叉、耙等,種類豐富,以實戰為主,實用性很強,手法主要有拳打掌推、肩推撞、肘擊。露圩藍衣壯的壯錦織法獨特,除有機織外,還有徒手編的。機織壯錦在挑花時用的是盲挑法,也就是所有的色線全部在下,編織者是看不見色線的。壯錦的盲挑法和手編法,據稱是在廣西首次發現,有很高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