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8日訊 12月7日,記者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賓陽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賓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產業增效,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賓陽縣一直在探索。今年以來,遵循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賓陽縣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倡樹鄉風文明、促進農民增收,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在積極探索中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賓陽縣第一產業增加值達31.56億元,同比增長3.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4.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15元,增長5.2%。
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產業振興
今年以來,賓陽縣堅決落實保糧食能源安全要求,毫不鬆懈地抓好糧食安全和生豬生產。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協助解決農機服務、統防統治服務的組織調度、通行、作業等方面困難。今年賓陽縣糧食生產形勢良好,水稻預計產量將達31萬噸,同比增長4.26%,賓陽縣因此榮獲2020年中央產糧大縣獎勵。在生豬生產方面,賓陽縣通過全面實施生豬復產「鐵桶計劃」,牢牢抓住擴大能繁母豬和發展規模養殖等恢復生豬生產的「牛鼻子」,積極依靠大企業帶動發展規模養殖,先後引進、培育了正邦等生豬生產龍頭企業8家。全縣生豬存欄100頭以上養殖場(戶)147家,第三季度末存欄19.9萬頭,畜牧業持續回暖,健康發展。
賓陽縣還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發揮示範區典型引領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鄉村產業振興。至2019年底,賓陽縣已成功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205個,其中星級示範區4個、縣級示範區8個、鄉級示範園30個、村級示範點163個。今年,賓陽縣又申報創建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2個、縣級示範區2個。示範區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新平臺,值得一提的是,賓陽縣於日前在南寧東站舉行「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冠名列車首發儀式,這是賓陽縣首趟以「古辣香米」品牌為宣傳的專列,宣傳效應深度影響珠三角城市群。這是賓陽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走出的一大步。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農戶家庭承包耕地流轉新增0.8萬畝,累計22.9萬畝;2020年全縣新增農民合作社72家,累計955家;新增家庭農場33家,累計123家。今年以來,賓陽縣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個(優質米),全縣綠色食品、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達5個。
提升鄉村風貌,推動生態振興
賓陽縣將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抓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9年,賓陽縣完成建設基本整治型村莊90個、設施完善型村莊7個、精品示範型村莊1個。今年鄉村風貌提升任務為建設基本整治型村莊150個,已全部完工,打造了賓陽縣鄉村風貌提升稻花香裡示範帶。另外,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96.4%,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80.8%。
目前,總投資4070萬元、位於陳平鎮的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已完成投資2523萬元。總投資約5140萬元、位於露圩鎮的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已獲批覆,正在開展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樹立正確導向,推動文化振興
賓陽縣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鄉風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以自治區「百縣千鎮萬村」文明村鎮創建行動為契機,圍繞賓陽縣文明村鎮創建三年行動計劃,通過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長廊,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解讀和宣講,推動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人心。強化村民群眾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宣講陣地開展理論宣講活動,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今年上半年,賓陽縣共開展各類宣講活動2600多場次,受眾達30多萬人次。
充分發揮鄉村特色文化優勢,賓陽縣創新實施文化「雙百」工程,開展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基層,提升農村的文化氛圍,充實農民的文化生活內涵,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讓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與此同時,賓陽縣通過建立完善「一約四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風文明等有關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引導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在全縣推動形成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縣192個行政村已實現「一約四會」全覆蓋。
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組織人才振興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賓陽縣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並落實縣級領導幹部抓農村基層黨建聯繫點制度,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幹部抓黨建工作的示範引領作用,有效提升基層黨建質量,激勵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
賓陽縣通過實施「領頭雁」工程,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全縣237個行政村(社區)中已實現村黨組織書記和主任「一肩挑」196個、村書記兼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211個。強化「火車頭」作用,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縣23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最高達到76.6萬元。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關鍵。賓陽縣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截至目前,賓陽縣全縣共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382名,從區市縣鎮四級擇優選派26名科技骨幹深入一線開展工作,累計培育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234名。《賓陽縣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實施以來,已累計引進各類人才295名。
新時代,新徵程,新鄉村,再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統領下,賓陽縣將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振興這一長期性戰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農業打造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把農民轉變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把農村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紮實推動賓陽縣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記者/郭少東、蒙煥章、黃日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