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縣:奏響產業富民曲 走好鄉村振興路

2020-12-12 魯網

魯網12月8日訊 12月7日,記者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賓陽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賓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產業增效,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賓陽縣一直在探索。今年以來,遵循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賓陽縣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倡樹鄉風文明、促進農民增收,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在積極探索中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賓陽縣第一產業增加值達31.56億元,同比增長3.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4.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15元,增長5.2%。

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產業振興

今年以來,賓陽縣堅決落實保糧食能源安全要求,毫不鬆懈地抓好糧食安全和生豬生產。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協助解決農機服務、統防統治服務的組織調度、通行、作業等方面困難。今年賓陽縣糧食生產形勢良好,水稻預計產量將達31萬噸,同比增長4.26%,賓陽縣因此榮獲2020年中央產糧大縣獎勵。在生豬生產方面,賓陽縣通過全面實施生豬復產「鐵桶計劃」,牢牢抓住擴大能繁母豬和發展規模養殖等恢復生豬生產的「牛鼻子」,積極依靠大企業帶動發展規模養殖,先後引進、培育了正邦等生豬生產龍頭企業8家。全縣生豬存欄100頭以上養殖場(戶)147家,第三季度末存欄19.9萬頭,畜牧業持續回暖,健康發展。 

賓陽縣還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發揮示範區典型引領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鄉村產業振興。至2019年底,賓陽縣已成功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205個,其中星級示範區4個、縣級示範區8個、鄉級示範園30個、村級示範點163個。今年,賓陽縣又申報創建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2個、縣級示範區2個。示範區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新平臺,值得一提的是,賓陽縣於日前在南寧東站舉行「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冠名列車首發儀式,這是賓陽縣首趟以「古辣香米」品牌為宣傳的專列,宣傳效應深度影響珠三角城市群。這是賓陽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走出的一大步。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農戶家庭承包耕地流轉新增0.8萬畝,累計22.9萬畝;2020年全縣新增農民合作社72家,累計955家;新增家庭農場33家,累計123家。今年以來,賓陽縣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個(優質米),全縣綠色食品、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達5個。

提升鄉村風貌,推動生態振興

賓陽縣將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抓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9年,賓陽縣完成建設基本整治型村莊90個、設施完善型村莊7個、精品示範型村莊1個。今年鄉村風貌提升任務為建設基本整治型村莊150個,已全部完工,打造了賓陽縣鄉村風貌提升稻花香裡示範帶。另外,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96.4%,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80.8%。 

目前,總投資4070萬元、位於陳平鎮的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已完成投資2523萬元。總投資約5140萬元、位於露圩鎮的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已獲批覆,正在開展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樹立正確導向,推動文化振興

賓陽縣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鄉風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以自治區「百縣千鎮萬村」文明村鎮創建行動為契機,圍繞賓陽縣文明村鎮創建三年行動計劃,通過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長廊,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解讀和宣講,推動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人心。強化村民群眾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宣講陣地開展理論宣講活動,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今年上半年,賓陽縣共開展各類宣講活動2600多場次,受眾達30多萬人次。

充分發揮鄉村特色文化優勢,賓陽縣創新實施文化「雙百」工程,開展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基層,提升農村的文化氛圍,充實農民的文化生活內涵,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讓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與此同時,賓陽縣通過建立完善「一約四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風文明等有關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引導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在全縣推動形成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縣192個行政村已實現「一約四會」全覆蓋。

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組織人才振興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賓陽縣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並落實縣級領導幹部抓農村基層黨建聯繫點制度,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幹部抓黨建工作的示範引領作用,有效提升基層黨建質量,激勵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

賓陽縣通過實施「領頭雁」工程,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全縣237個行政村(社區)中已實現村黨組織書記和主任「一肩挑」196個、村書記兼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211個。強化「火車頭」作用,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縣23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最高達到76.6萬元。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關鍵。賓陽縣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截至目前,賓陽縣全縣共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382名,從區市縣鎮四級擇優選派26名科技骨幹深入一線開展工作,累計培育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234名。《賓陽縣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實施以來,已累計引進各類人才295名。 

新時代,新徵程,新鄉村,再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統領下,賓陽縣將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振興這一長期性戰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農業打造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把農民轉變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把農村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紮實推動賓陽縣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記者/郭少東、蒙煥章、黃日強 )

相關焦點

  • 奏響產業富民曲 走好鄉村振興路
    12月7日,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賓陽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賓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產業增效,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
  • 威海市環翠區:奏響產業富民曲 走好美麗鄉村路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今年,環翠區堅持高點定位、產村融合、精品建設,將環境整治、文明村風、鄉村旅遊、產業振興等有機融合,發掘每個美麗鄉村的特色產業,推進汙水改造、燃氣入戶等民生工程,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賓陽縣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
    12月7日,記者在「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賓陽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賓陽縣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2020年前3季度全縣第一產業增加值31.56億元,同比增長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元,增長5.2%。
  • 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賓陽縣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
    12月7日,記者從「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賓陽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賓陽縣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該縣第一產業增加值31.56億元,同比增長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元,增長5.2%。
  • ​睢陽區臨河店鄉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睢陽區臨河店鄉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2020-09-10 0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陵源:地名設標煥新顏,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農村地名標識標牌不僅是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的重要舉措,更是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題中之意。過去,武陵源區農村地名標識標牌存在著製作低廉、設置標準不一、布局不合理、管護不到位等問題。為徹底改變武陵源區地名標識標牌老、舊、差的面貌,武陵源區民政局大力實施五化民政創新實驗項目,即農村地名設標及管護建設。
  • 郝家鎮:小草莓引領富民路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為推動「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墾利區郝家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積極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休閒旅遊深度融合,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經過項目考察、產業調研、外出學習、專家論證等,通過雙招雙引組織河北商會聯合東營市宸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當地老百姓共同投資成立了東營市百草益農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
  • 「張家界脫貧故事」天泉山村:深山奏響富民曲
    興產業,富鄉民。天泉山村近年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走上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村裡著力推動發展主導產業,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流轉面積近500畝,涉及110戶,土地流轉費收入近25萬元。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給村民提供蜂桶638個,發展養蜂產業,並邀請區養蜂專業協會進行授課,課上與農戶進行互動,這種模式很受養蜂戶的歡迎,現有養蜂戶103戶。
  • 阿勒泰市: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曲媛媛 通訊員 劉佳)阿勒泰市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優農業結構、挖掘特色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切實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全域旅遊奏響「富民曲」
    立足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烏當區持續推動大生態與大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組合好山水、生態、田園、地熱、文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山地旅遊、康體運動、養生養老、民俗休閒、農業觀光、文化體驗等生態特色健康旅遊業態,推動全區文化旅遊業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杆。綠水含金,青山有價。
  • 【地評線】大江時評:以產業興奏響脫貧致富的「幸福曲」
    來源標題:【地評線】大江時評:以產業興奏響脫貧致富的「幸福曲」 脫貧攻堅年,決戰決勝時間緊,任務重。無論是從脫貧攻堅,還是從鄉村振興而言,產業發展都是基礎和支柱,必須牢牢抓住這個「牛鼻子」。找準產業發展切入點,提供多方保障,才能為脫貧攻堅提供一條產業發展新路。產業興,要因地制宜選準產業項目。產業選的準不準,是效益好不好的關鍵。各地不僅要有產業發展的「金點子」,而且要強化產業資金「錢袋子」的支持,更要有廣大貧困群眾廣泛的參與。
  • 走進美麗鄉村~ 肥西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就拿這條村道來說,以前就是條泥巴路,下雨天根本沒法走,我是眼睜睜看著它變成了石子路,又從石子路變成了水泥路,今年又『白改黑』升級成了柏油路。我們下田走在這條路上,看著兩邊的風景,心裡都覺得美滋滋的!」物阜民豐產業興 群眾致富有奔頭鄉村建設再美麗,缺了人氣也會空心化。近年來,由於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發展相對滯後,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導致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農村如何留住人才,真正讓鄉村活起來?關鍵還是要振興產業、強村富民。
  • 雲浮市新興縣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精準布局脫貧棋 一張藍圖幹...
    雲浮市新興縣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精準布局脫貧棋 一張藍圖幹到底金羊網  作者:楊再睿、何勇  2020-06-19 目前,當地根據自身的一二三產業基礎
  • 湖北廣電關注棗陽:奏響鄉村振興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近日,湖北廣播電視臺《直通襄陽》欄目以《棗陽:奏響鄉村振興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為題關注棗陽以發展農村產業為支撐以黨建引領為保障,開展鄉村振興行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鄉村振興之路近年來,襄陽棗陽市以整治鄉村環境為基礎,以發展農村產業為支撐,以黨建引領為保障,開展鄉村振興行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鄉村振興之路。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徐州馬莊村:抓黨建便民 小煤村奏響鄉村振興曲
    原標題:馬莊村:小煤村奏響鄉村振興曲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位於徐州潘安湖畔的馬莊村迎來了比往年都要多的遊客。自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這裡考察調研後,這個人口不到3000人、在江蘇不算特別富裕的小村莊吸引了全國的目光。 30多年前,馬莊村只是徐州郊區一個剛剛靠採煤解決溫飽的貧困村,天灰、地陷、牆裂、水黑,曾是這裡的真實寫照。
  •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仁懷市蒼龍街道:「雙培養」工程 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近年來,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按照遵義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要求,根據「基層黨建聚力年、脫貧攻堅決勝年、重點項目突破年,幹部作風提升年」四個年景定位,持續抓基礎、強基礎、實基礎,抓實「雙培養」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建強一個戰鬥堡壘,吹響鄉村振興「銜接曲」。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廣西賓陽:興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建設有實效
    人民網賓陽12月8日電(沈泉池、實習生黃瑩瑩)12月7日,賓陽縣「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在賓陽縣舉行。自鄉村振興政策實施以來,賓陽縣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倡樹鄉風文明、促進農民增收,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在積極探索中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仁懷蒼龍街道「雙培養」工程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新華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關鍵在人。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按照遵義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要求,根據「基層黨建聚力年、脫貧攻堅決勝年、重點項目突破年、幹部作風提升年」四個年景定位,持續抓基礎、強基礎、實基礎,抓實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村級後備幹部「雙培養」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