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鯉城老街

2020-12-11 騰訊網

泉州既然很有歷史,又做過港口鬧市,那一定老城裡還有的看。我們去老城裡走走吧。

泉州的老街都集中在鯉城區,就是最早的城區,也就是溫陵唄。向旅館前臺服務員打聽好老街的大致方位,午睡之後抽出下午時間去領略一下。

順著騎街樓廊下信步走去。

見一路口寫著「金魚巷」,想到這是旅館服務員推薦的老街代表,便轉彎走了進去。巷子裡現在正在修路,說是要全面整修。地面全都挖開了,有工人在施工,要把各種管道和電纜槽埋進去,最後再恢復路面。車是肯定走不了啦,人走著也很費勁。兩邊的房子看上去都是有幾十歲的樓房,平房雖有,都不是很齊整了。向東走到一百米,實在是走不下去了,遇到一條稍微寬一點的巷子,趕緊向北拐彎。

這條巷叫做「許厝埕」,一看就是閩南土語,那肯定有閩南老屋唄。「許」一定說的是老許家有宅於此。「厝」在普通話念做「錯」,指的是房子,這裡就是說的許家的房子。「埕」在普通話念作「城」,是指房子前面的空場。那這條巷子裡應該是有一座許家大宅的,那大宅正屋兩邊肯定有燕翅屋,它們圍起來一片空場。這許家的許據考是說的清代南贛總兵許盛,康熙時代的軍官,老是跟著皇上出去打仗。他是少小離家的泉州人,告老還鄉後,在這條巷子裡買了房養老,還曾出錢修過文廟。當地人為記住他的有名,就把這條巷叫做許厝埕了。

許家老宅因為佔地太大,現在肯定是被搗毀蓋樓房了。要去看看?想都不要想。往北走到頭向東一拐,看到下面這樣一座房子。

這就是典型的閩南民居了,這是大門。門朝南,兩邊是倒座房,其中一間被拆了外牆做買賣。單簷硬山頂,這屋頂是經典的城市大戶人家住宅,有瓦當有滴水,算是比較闊氣的。外牆下面有半尺高臺基,還有二尺高石檻。門前的石刻門檻、柱礎和雲墩說明房主相當有品位。杉木板門是民居配置。你看西倒座房外牆的紅磚,這個是有點舊了,新的應該是我們在開元寺山門口出廈的山花那個顏色。這個紅色是這裡特有的,叫做「泉州紅」,不知道它的CMYK配色,我覺著有點接近國標的「橙紅」。這座房子關著門,好像還有人住,不好進去參觀。門口牆上釘著「古厝守護者」的牌子,說明已經有政府文物部門指定了專人負責保護。

往前走不遠就見一座小院,門已經看不出模樣,但裡面還有老房,這裡是一家花店。估計剛才那座所謂的古厝維修前就是這樣。我們進去看看它的老房。下面這是大門,也是三間,中間穿堂門縮進。

抬梁架構。

看看正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堂屋縮進,三開門。

你看它的石刻柱礎,木刻雀替,東西屋窗上橫披木刻,鏤空稜花。說明原房主也是大戶人家。

西屋前面的白牆小屋應該不是原作,一定是原房主二兒子娶親時加蓋的小房。東西屋的木刻相當講究,上面吊柱上還有簡單木刻當作垂花柱。

看看堂屋裡面。

這是南方典型的堂屋布局,中間是神龕,牆上掛著列祖畫像,前面有供桌或者叫香案。華南這樣的布置多見,嶺南除了有列祖畫像之外,還會在香案上擺列祖牌位。這個神龕並不奢華,好像和屋外的那些木刻裝飾不太一致。不過,別看家具都很普通,地面卻是鋪著瓷磚的。牆角存放有修枋梁的木料,家具就是農家式樣,不是官式。這應該是一戶小富裕人家,鄉下有地,城裡有房。這座宅子至少是清代的,房東要是找人把最老的木構件化驗一下,沒準兒能早到明代去。地上的瓷磚肯定是民國初期的了。

算是看到一座閩南普通民居,不是官宦之家。和院子裡的主人聊了聊,他說這不是他家的房,他從房東手裡租下來就是為了開一家花店,給周邊居民供應紅花綠草發財樹。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成了危房,因為不是名人故居,政府大概也不肯重修。這座院子過去還是挺大的,後面還有二進,他只租了前院,白天來上班,晚上並不住在這裡。房東早就買了樓房住去了,可能也無力重修。我問他周邊蓋樓房的時候沒有把這房子徵收了?他說可能房東不肯撒手吧,反正它的左右都是樓房了。

告別花店主人繼續前行。許厝埕向東走到頭,再往前走叫做花巷。我們找了一條巷子拐彎往北走,這條巷子叫會通巷。小巷兩邊蓋的都是樓,越發顯得小巷之深奧。

這裡還有古老的石板路遭到保留。

既然有石板路,那就是古巷唄。古巷裡應該還有蓋樓漏網的古厝吧?果然有!

這是翻新以後的古厝,已經改造成客棧。你看它的外牆,泉州紅貼面,磚縫是窄條貼面。這是我上次說的泉州特色外牆裝飾,也是泉州紅。

接著往北走,看見一座舊樓改造的旅館。

對了,對面屋頂的山花就是典型的泉州紅,白色灰雕懸魚惹草。院子門邊放著一輛老自行車,28加重永久,還有一個很誇張的挎鬥。這挎鬥肯定是新做的,可是它為什麼在左邊?難道泉州人全都是左撇子上下車不成?或者過去泉州道路不是右側通行而是左側通行?這個有點那個。

看看大堂裡布置的客廳。

大堂吧。

一回頭,牆邊立著一座路易十五式酒櫃,還站著一位中式小二。

這家旅館是染上了小布爾喬亞風格。

從會通巷北口出來就是西街,要是往西走,就可以走到開元寺。在這裡已經可以看到開元寺東塔的塔剎。

西街大概是泉州最古老的街了,鯉城的中心應該就在這裡。街上還有很多老房子,都是街邊店鋪,發售各種生熟涼熱南北食物,泉州的特色小吃這裡都有。

這裡還有西洋樓。

你看那街上還有一家牙科診所,這位黃大夫很有眼光呀!這麼多人在西街上吃這麼多東西,免不了會有把牙吃出問題的,有一座牙科診所就可以當場修補了。

西街往東走到頭是一個十字路口,他們告訴我說這裡有一座泉州的地標建築,叫做鐘樓。

不錯,確實是一座鐘樓,只是和我想像的有點差距,這是西式的,新哥特風格。上世紀三十年代,國民政府發起「新生活運動」。泉州地方官為了配合新生活,提倡遵守時間,便修了這麼一座鐘樓。「右側行走」也是新生活的一個內容,有一個段子說當時的山東省韓主席質疑道「新生活運動很好,行人靠右走,著實不妥,實在是太糊塗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了,那左邊留給誰呢?」

為什麼在這個路口建一座鐘樓?因為這裡是民國時期大興土木的地方。這個路口東西向是東街西街,南北向是中山路,也是當時最時髦的大街,貫通泉州老城南北。我覺著在中山路之前,這裡的南北一定是叫南街北街的。既然是古城的中心,所以古時候應該是有一座中式鐘樓的。二十一世紀初,泉州發動工程修繕從鐘樓向南一英裡的中山路步行街,按照老式樣,把沿街建築查遺補缺修舊如舊。據說現在是恢復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原樣,還被評為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一屆的第一條街是北京國子監街,最後一屆的第一條街是廣州沙面街。

站在鐘樓路口往中山路上看,兩邊都是騎街樓,地面是石板路。

西洋風格建築立面,樓頂上還有中山先生所題「衛生之一道」。樓上雖有老招牌,樓下已經其實難副了。

這條街不像西街,西街上都是賣吃物的,這條街上都是賣貨物的。

要想賣吃物,就只能步行。過去說「行商坐賈」,大賈坐著,小商走著,這裡的「賈」在普通話裡念作「古」,不知道閩南話怎麼念,不會念「甲」吧?說實話,在泉州這麼南的地方賣糖葫蘆,不是很快就都化了嗎?

中山路雖寬大,可樓間也有窄小的巷子,專門給送貨的走。

這裡的收尾工程還沒結束,可以看到新舊二重面。

完工以後的效果是這樣的,樓角的彩色灰雕花哨得一塌糊塗,南方的裝飾就像南方人的性格那麼熱烈。

過了打錫街路口,左手東邊街後面就是「泮宮」,那就是府文廟了。

右手西面有一條巷子。

巷子裡是各種小店,有吃有喝,還有玩物。

小店的招牌是各種風格,看看這個荒山野獸派的。

小布爾喬亞派的。

東洋幕府派的,不是《非誠勿擾》裡的四姑娘。

裡面還有一家少女網紅蛋糕店,不斷有女中學生進去取網上訂下的各種口味蛋糕。

對面來車了,我掉頭往回走吧。

在巷口找了一家亮堂堂的店,響應中山先生的號召辦了點衛生的吃物。

吃完才發現石板路地上有魚。

原來這裡還是那條泉州很有名的金魚巷,這是東口。宋代時,這裡曾經住過一個大官謝公,正經是三品吶。宋代做官以攜帶魚袋為標誌,滿人學去就成了頂戴花翎。宋代三品官的魚袋上有金絲線縫的一條魚,就是一條黃花魚。這巷子裡的謝公就佩戴這麼一個金魚袋,泉州士人因見此巷有金魚袋出入,便稱此巷「金魚巷」,久而久之,金魚巷就被印上了街牌和地圖。

金魚巷裡除了那些小店,還有一個挺有名的去處,叫做南音閣。每周一三五有著名南音票友演出,愛好者坐在石板路上欣賞。我們來的這一天是周四,沒能欣賞到著名的南音,留個小遺憾吧。

相關焦點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開元寺
    太太嚷嚷若干次想去泉州看看,那就把它安排上,這次就去泉州吧。你別看泉州在福建也就是一個地級市,地位和知名度還不如廈門,連車牌號都只能排到「閩C」,也就是「一般一般,福建第三」。可古時候泉州就算是很有名氣了,戰國時期的閩越國即是此地,大頭目是越王勾踐的後代,可能是三孫子。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天后宮
    泉州既然是海上絲路起點,那肯定和西方交流頗多。古代絲路是東風西漸的通道,近代以來,海路成了西風東漸的管道,不僅是西方思想,西方的文化和藝術也隨之而來。你看這街角騎街樓的裝飾,就是西風東漸在泉州地方裝飾風格上的渲染。騎街樓是華南建築民居樣式,石柱框架應該算是泉州常見,二樓石刻浮雕和貼磚拼圖也是中國元素。泉州特色在哪兒?二層和頂層外牆上的紅黑相間貼磚是泉州特色。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府文廟
    看完西塔,從開元寺西門出來,坐公共汽車向南,拐過一個路口,在府文廟站下車。馬上就可以看見一座牌樓,六柱五樓,閩南風格黃色琉璃瓦鬥拱單簷歇山頂。額枋上寫著「文廟」,側枋上寫著「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文廟,當然就是孔廟,可是這裡卻叫做府文廟。府文廟就是府學和文廟,府學就是公辦大學,那這裡就是泉州大學加孔廟的意思唄。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南少林寺
    民間傳說中一直都有「南、北少林」之說,按照這一說法還拍過二宗電影片子。李連杰在兩部片子裡都演了一腳。正規的北少林說的是嵩山少林寺北面的一座寺,官方說法是少林寺的分支機構。少林寺有三十二所分寺,都在中原地區。雖如此說,民間還是說有南北少林之分,北少林是說的嵩山少林寺。
  • 泉州鯉城:「黨員街巷長制」助力古城治理煥新顏
    黨員引領小巷治理工作「黨員街巷長制」是泉州「強基促穩」三年行動的具體落實,也是黨員發揮表率作用的重要實踐,有力推動鯉城區古城改造,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社區醫療服務同時,各社區積極與上級部門聯動共建,現在已有泉州市委改革辦、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市公安局交通支隊鯉城大隊等市級部門成為社區聯建單位。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關嶽廟和清淨寺
    從府文廟出來,如果不是沿著中山路往南去看天后宮,還可以沿著「文廟」牌樓下的塗門街往東去看另一座神廟。這座神廟就是泉州最花哨、也是香火最旺的通淮關嶽廟。
  • 泉州鹹飯和牛肉羹,堪稱「絕配」,津津有味遊鯉城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行。大家是不是對泉州不太了解?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雖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從知名度和旅遊觀光來說,遠遜於近鄰廈門,顯得過於低調,我們慢慢來探尋古城的妙處吧。
  • 「鯉城」泉州,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旅遊景點也多
    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寶島,轄4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擁有全國第三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泉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
  • 泉州老街爆滿:新年第一天人山人海,遊客:看了一場人海秀
    來泉州之前,就聽說老城區改造,人流量不如以前。但2021年的第一天,爆滿西街的人山人海,寸步難行的擁擠,鯉城老百姓的出遊熱度,還是讓我們嚇了一跳,感覺看了一場人海秀。為什麼會那麼堵呢?這裡大致總結了幾個可能:1、由於西街屬於主幹道,所以沒有人車分流,大量的電動車擠進這條老街。2、門店生意太火爆,不少遊客排隊購買,由於遊客沒有及時移動,就容易造成堵塞。3、街尾是著名的千年古寺開元寺,許多遊客湧入打卡,造成西街人流量大幅度上升,沒分流到其它街道。當然最主要的因素是,西街作為泉州老城的精華,它太火了。
  • 「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在鯉城開營
    7月17日,2018年臺灣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福建鯉城營在泉州七中舉行開營儀式。來自臺中明臺高中的30名學生,分別與泉州七中的學生結對交流,將在鯉城開展為期10天的文化學習及交流參觀活動,並走進結對學生的家庭,同吃同住同學習。
  • 泉州 | 周末登高去,見一見初冬山色
    發掘海絲古城的魅力,創造行走之間的感動,或許是一道優美怡人的風景,或許是一座歲月悠長的古厝,又或許僅僅是一段簡單純粹的生活……泉州文旅,探尋海絲之美。泉州的初冬姍姍來遲溫度下降,天氣轉涼泉州的清源山卻是一片
  • 泉州鯉城擬在2021年年底前復建梅石、寶海庵兩處書院
    復建古書院 打造文化新品牌泉州鯉城擬在2021年年底前復建梅石、寶海庵兩處書院一座是舊址在泉州一中的梅石書院,一座是舊址在泉州大橋橋下的寶海庵書院。最近,鯉城區政府制定古代書院復建方案,方案裡的主角,正是它們。
  • 泉州府徒步|擁抱鯉城,擁抱熱愛的一切!
    這一股股新生力量,正默默地發揮各自所長,以「古」創「新」,將泉州的寶藏散發無限魅力~此次的《擁抱鯉城》徒步,在訪古尋蹤、探尋泉州文脈的同時,也藉此帶領著大家來到「鄰居家」的實體空間串串門,古城裡的城勢共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此感謝未來有印提供的海報印刷支持~
  • 文藝盛宴饗鄰裡 打造鯉城特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聽鯉項目」由鯉城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鯉城區委宣傳部、鯉城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鯉城區委文明辦共同承辦,自啟動以來,逐漸成為泉州古城藝術普及的常態。無論是「刺桐文化廣場原創音樂季」、「夜鯉」周末音樂匯,還是完美收官的「聽鯉·本土原創音樂大賽、抑或是每周六一直在進行的「聽鯉·音樂沙龍」、「聽鯉『無滾笑』原創音樂人巡演」,都激發了無數人想用最好的聲音點燃這座城市的激情,這些頻繁開展的活動促進了泉州音樂產業發展和古城文化繁榮相呼應,吸引現場觀眾幾十萬人次,讓眾多市民與遊客流連忘返,且覆蓋古城多個網紅打卡點,讓流行音樂氛圍瀰漫全城,為展現古城音樂文化,
  • 泉州古城Q版花燈歡鬧「不夜城」
    泉州古城Q版花燈歡鬧「不夜城」 2015-03-03 23:04:08  「十三看燈、十四十五看人,我們喜歡燈,因而提前出門觀燈」,與老公帶著兒子專門來看燈的曹欽灣告訴記者,泉州花燈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並以其造型多樣逐漸跨出國門,先後到法國、新加坡、日本、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當晚,各色花燈紛紛亮相泉州大街小巷,搖曳生輝。其中中山路、豐澤廣場以傳統花燈為主,而新門街Q版花燈與傳統花燈交相輝映。
  • 泉州文化古城——世界宗教博物館
    古城泉州:萬物之母,厚德載物。泉州是海峽西岸歷史文化名城,自古至今,生生不息,「綿綿若存」。泉州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
  • 泉州「80後」分享古城故事:難忘老街 童年樂園
    振興小學是鯉城實驗小學的前身,舊址就在現在的德濟門遺址上面。  聚寶新城所在的位置原來是水田,茹茹說,她和小夥伴們曾經到那裡烤地瓜吃。地瓜是家裡帶去的,柴草是附近撿拾來的。「小時候特蠢,大家想烤雞蛋吃,結果竟然炸起來了,也不曉得要包裹一下。」茹茹笑道。
  • 遊廣濟橋/潮州古城!泉州-潮州自駕遊記
    汽車之家2012年11月13日報導    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部,臺灣海峽西岸,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泉州:「志願紅」繪就文明美「微公益」情暖刺桐城
    啟動儀式現場文明交通勸導、入戶慰問幫扶、騎行公益宣傳、義診義剪奉茶……7月15日,泉州市2020年「志願者統一行動日」活動啟動儀式在泉州府文廟廣場舉行,包括泉州微公益協會在內的泉州多支公益團隊匯聚志願服務之力,通過廣泛而多樣的志願服務,引導市民成為文明行為的踐行者
  • 泉州有什麼好玩的 泉州旅遊景點推薦
    泉州又名鯉城,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這裡所存有的歷史名勝古蹟也是眾多,現已擁有像國家森林城市等眾多稱號,著名的泉州十八景色也是吸引了大批的遊客而來,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具體介紹一下泉州有什麼好玩的,並為大家準備了泉州旅遊景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