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海上石油運輸要道及運量分析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其安全性會影響能源成本和能源價格

  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管道

  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管道是波斯灣石油和天然氣運往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戰略航線。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連接紅海與地中海。2016年,石油及其他液體(原油和精煉產品)和液化天然氣運輸量分別佔蘇伊士運河總噸位的17%和6%。蘇伊士運河不能通過超大型油輪,數據顯示,2010年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將運河深度延長至66英尺時,蘇伊士型油輪是能夠在運河中航行的最大船隻。此外,自2010年以來,幾乎93%的散貨船和100%的貨櫃貨船都能通過蘇伊士運河。

  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390萬桶/天石油和成品油是蘇伊士運河的雙向運輸量。2016年,北向的流量增加了約30萬桶/天,但2009年開始,南向的發貨量逐漸下降。從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出口至歐洲的原油量增加,北向的運輸擁堵增加;而從俄羅斯到亞洲的石油產品出口下降,對南向的交通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大部分通過蘇伊士運河的石油北上至歐洲和北美市場(240萬桶/天),其餘的則南下至亞洲市場(150萬桶/天)。波斯灣國家的石油出口量佔蘇伊士運河北向流量的84%。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量佔蘇伊士運河南向流量的17%,其次是土耳其(15%)和荷蘭(11%),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共計佔南向流量的12%。

  2009年以來,蘇伊士運河的總流量一直在穩步增長,2015年和2016年,其增長反映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產量和出口的增加。

  200英裡長的蘇麥德管道(蘇伊士-地中海運輸管道)將原油從紅海運送到地中海。石油流經兩條直徑42英寸的平行管道,總管道容量為234萬桶/天。石油從紅海沿岸的艾因蘇赫納碼頭開始,到達位於地中海的西迪基裡爾終端。蘇麥德管道隸屬阿拉伯石油管道公司,該公司是埃及通用石油公司(50%)、沙特阿美石油公司(15%)、阿布達比國際石油投資公司(15%)、多家科威特公司(15%)和卡達石油(5%)的合資企業。

  表為2011—2016年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管道石油和液化天然氣流量

  註:Tcf=萬億立方英尺

  如果船隻不能在蘇伊士運河中航行,蘇麥德管道是唯一可以將石油從紅海運到地中海的替代途徑。蘇伊士運河的關閉和蘇麥德管道關閉,油輪需要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附近轉移,這將為從沙烏地阿拉伯到美國的運輸增加大約2700英裡的路程。根據美國運輸部的數據,運輸時間的增加大大增加了石油的成本。而據國際能源署稱,這些在非洲南端附近繞行的航運到達歐洲將增加15天的航程,到達美國將增加8—10天的航程。

  蘇伊士運河上的滿載巨型油輪也使用蘇麥德管道來進行駁運。蘇伊士運河的深度不夠,無法容納滿載的巨型油輪,因此,這些油輪上的部分石油被卸載到位於艾因蘇赫納末端的蘇麥德管道中,而滿載的巨型油輪穿過蘇伊士運河,在西迪克裡爾碼頭的另一端裝載卸載的石油。

  2016年,160萬桶/天的原油通過蘇麥德管道輸送到地中海,然後通過油輪進行海運貿易,通過蘇麥德管道的流量與2015年相比變化不大。2016年,通過蘇麥德管道和蘇伊士運河的石油總流量為550萬桶/天,比2015年多10萬桶/天,約佔2015年海運貿易油總量的9%。

  2016年,蘇伊士運河液化天然氣雙向流量為1.2萬億立方英尺,約佔全球液化天然氣總交易量的9%。南向運輸主要來自奈及利亞、法國(轉口)、千里達及托巴哥,主要運往埃及、約旦和日本,佔南方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的65%以上。幾乎所有的北行運輸(99%)都來自卡達,主要運往歐洲市場。2008年以後,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液化天然氣的快速增長代表了卡達液化天然氣出口的擴張。

  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是非洲之角和中東之間的一個咽喉要地,是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間的戰略紐帶。該海峽位於葉門、吉布地和厄利垂亞之間,連接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

  大部分來自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通過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管道也通過曼德海峽。2016年,估計有480萬桶/天的石油和成品油通過這條水道流入歐洲、美國和亞洲。

  在最窄的地方,曼德海峽的寬度為18英裡,將油輪的流量限制在兩英裡寬的通道內,以供入站和出站運輸。曼德海峽的關閉可以使來自波斯灣的油輪到達蘇伊士運河或蘇麥德管道,將它們轉移到非洲南端,這將增加運輸時間和成本。此外,歐洲和北非南部地區的石油也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峽這一最直接的途徑進入亞洲市場。

  表為2011—2016年曼德海峽石油流量

  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將亞洲和歐洲分隔。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一條17英裡長的水道,連接黑海和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是一條40英裡長的水道,它將馬爾馬拉海與愛琴海和地中海連接起來。這兩條水路都位於土耳其,向西歐和南歐供應來自俄羅斯和裏海地區的石油。

  土耳其海峽的石油運輸量從2011年的290萬桶/天減少到2016年的240萬桶/天。在其鼎盛時期,2004年超過340萬桶/天,但隨著俄羅斯將原油出口從黑海轉移到波羅的海港口,穿越土耳其海峽的交易量在本世紀頭十年中期下降。隨後,亞塞拜然和哈薩克斯坦的生產和出口增加,導致土耳其海峽的運輸增加,但這一趨勢並沒有持續下去,在過去5年裡,土耳其海峽的交通流量一直在穩步下降。隨著哈薩克斯坦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該國通過黑海出口更多原油,未來這些產量可能會增加。EIA預計,哈薩克斯坦的原油產量至少會在2018年年底之前增加,因為該國卡沙幹油田的產量繼續上升。

  土耳其海峽是世界上最難航行的水道之一,每年大約有48000艘船隻通過該海峽,使得這一地區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阻塞點之一。交通瓶頸和交通擁擠也給土耳其海峽的油輪造成了麻煩。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並不是美國石油貿易的重要通道,最近完成的運河擴建不太可能顯著改變石油產品的流動,除了美國的丙烷出口,2016年,石油液體運輸佔了運河總運輸的一小部分。

  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一條重要航線。這條運河長50英裡,在最窄的地點只有110英尺寬,由大陸分水嶺上的庫萊布拉切割。2016年,超過13000艘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約有2.04億噸貨物。 巴拿馬運河的替代航道包括位於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合恩角和德雷克海峽,但這些路線將大大增加運輸時間和成本。

  儘管石油產品佔了2016年穿越巴拿馬運河至太平洋的主要商品的27%,但這條運河並不是全球石油產品運輸的重要路線。2015年,全球海洋石油產品總量的1.7%通過巴拿馬運河。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數據,2016年,92萬桶/天的石油產品通過運河運輸。2016年,約84%的石油(77.5萬桶/日)從大西洋向南運往太平洋。

  一些油輪如超級大型油輪,可以比運河的最大容量大5倍。為了使運河更加暢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承擔了一項在2016年6月完成的擴建計劃。隨著運河的擴建,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啟用了第三套船閘,允許更大的船隻通過運河。這是自1914年運河竣工以來的第一次擴建。

  運河的擴建涉及加深和擴大運河的一些部分,並建造更大的一套船閘系統。與舊有的雙鎖道系統不同,這套新的鎖道是一條大通道,每天可以進行四次過境,並利用舊的鎖定系統補充每天25次的過境。

  更寬更深的航行通道和更大的船閘允許更大的船隻通過運河。舊的鎖定系統(稱為巴拿馬型船舶)的最大船舶尺寸限制在30萬至50萬桶石油產品(如汽油和柴油)的容量。較新的鎖定系統允許較大的新巴拿馬型貨輪通過運河,石油產品運輸容量為40萬至60萬桶。

  巴拿馬運河的擴建不太可能影響未來石油產品的流動,除了美國的丙烷出口。此前,運河的規模限制為美國到亞洲市場的丙烷出口帶來了物流瓶頸,因此需要進行船艦轉移。新的更大的巴拿馬運河船閘允許大多數大型的天然氣運輸船,即攜帶丙烷和其他碳氫氣體液體的船舶運輸。

  跨巴拿馬管道是由巴拿馬石油終端公司運營的,位於哥斯大黎加邊境附近的前運河區域。它從太平洋海岸的查科阿蘇爾港到位於加勒比海的博卡斯德爾託羅港的奇裡基格蘭德港。該管道於1982年開始運營,最初的目的是為從阿拉斯加北坡向加勒比海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煉油廠提供原油。然而,在1996年,由於石油公司開始沿著替代航線運送阿拉斯加石油,跨巴拿馬管道被關閉。2010年8月,跨巴拿馬管道的流量被扭轉,管道現在將石油從加勒比海運輸到太平洋。

  2012年,英國石油公司和PTP籤署了一份為期7年的運輸和存儲協議,允許英國石油公司租用存儲設施位於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岸的巴拿馬和使用管道運輸美國西海岸煉油廠原油。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的數據,該公司已經租用了540萬桶的石油儲備,並通過管道平均每天輸送10萬桶的石油,向西輸送石油。這條航線減少了運輸時間和船隻的費用,這些船隻必須在南美洲南端的好望角附近航行,才能到達美國西海岸。數據顯示,殼牌還在2017年年初籤署了一項為期3年的租賃合同,獲得了儲存、轉運設施、管道網絡和油輪碼頭的石油裝載權。根據勞合公司的數據,在2016年,每天111000桶石油從管道輸送到查科·阿蘇爾港。

  表為2011—2016年巴拿馬運河石油流量

  註:巴拿馬運河的數據按財政年度(10月1日至9月30日)計算

  丹麥海峽

  丹麥海峽是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通道,它們是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石油的一條重要途徑。2016年,估計每天有320萬桶石油產品流經丹麥海峽。

  俄羅斯在2005年開放普裡莫爾斯克港口後,將其石油出口大部分轉移到了波羅的海港口。2011年,通過丹麥海峽出口的普裡莫爾斯克石油幾乎佔出口總額的一半,但在2016年下降到32%,主要來自挪威和英國的少量石油(少於5萬桶/天)也在2016年向東流向斯堪地那維亞市場。

  好望角

  雖然不是一個咽喉要道,但是好望角是全球主要的貿易路線。圍繞好望角的原油運輸約佔所有海運貿易石油的9%。好望角位於南非南端,是全球油輪運輸的重要中轉點。數據顯示,2016年,在兩個方向上,海運交易的原油580萬桶/天左右在好望角附近移動。2015年,好望角附近的原油運輸約佔全球海運貿易的9%,達到510萬桶/天。

  2016年,全球原油日產量430萬桶,主要來自非洲(220萬桶/天)、南美加勒比地區(160萬桶/天)。東行原油的流量幾乎全部流向亞洲市場(410萬桶/天)。在相反的方向上,幾乎所有的西行流量都來自中東(150萬桶/天),主要是運往美洲,美國佔了總數的大多數(佔總流量的75%)。不到12%的原油流向歐洲。

  好望角也是向西航行的船隻的另一條海上航線,要繞過亞丁灣、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然而,繞過好望角的船隻會增加成本和運輸時間。例如,關閉蘇伊士運河和蘇麥德輸油管要求油輪在好望角轉移,從沙烏地阿拉伯到美國增加大約2700英裡的航程,這將增加成本和運輸時間(美國運輸部)。國際能源署稱,在非洲周邊的航運將增加15天航程到歐洲,增加8—10天航程到美國。

  表為2011—2016年好望角石油流量

(責任編輯:DF350)

相關焦點

  • 全都是海上交通要道
    全都是海上交通要道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海峽指的是兩塊陸地之間的狹窄水道,被稱為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有的是溝通兩海,比如臺灣海峽溝通的是東海和南海,有的是溝通兩大洋,比如麥哲倫海峽,溝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有的是溝通海和洋的,比如佛羅裡達海峽,溝通的是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等。
  • 保障鐵路口岸的石油木材等物資運輸
    針對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對石油、木材等物資需求不斷攀升的情況,有關部門大力加強鐵路口岸站的組織協調,合理優化進出口物資的運力配置,集中運力支持口岸運輸,使口岸運量持續大幅增長。2002年以來,多次組織了召開鐵路口岸工作會議,從加大設施投入、優化運輸組織、強化口岸管理、密切溝通協調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口岸運輸的能力不斷擴大,服務的手段和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邊疆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2000年全國鐵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僅有1698萬噸,2005年達到4551萬噸,增長1.7倍,年均遞增21.8%。
  • 全都是海上交通要道
    全都是海上交通要道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海峽指的是兩塊陸地之間的狹窄水道,被稱為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有的是溝通兩海,比如臺灣海峽溝通的是東海和南海,有的是溝通兩大洋,比如麥哲倫海峽,溝通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有的是溝通海和洋的,比如佛羅裡達海峽,溝通的是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等。
  • 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四):管道
    現代社會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上期我們介紹了: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三)航空,今天我們來介紹最後一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管道。管道五、管道管道運輸是用管道作為運輸工具的一種長距離輸送液體和氣體物資的輸方式,目前主要作為貨物的運輸工具,最常運輸的貨物為石油和天然氣,當然也包括其他液態和氣態貨物的運輸,管道運輸以越來越成為陸地能源運輸的重要方式。
  • 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海上要道,控制它們就能控制世界。
    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荷姆茲海峽又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天,數以百萬桶計的石油都要通過這條航道運往世界各地,平均每8~10分鐘就有1艘海輪駛過海峽。荷姆茲海峽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世界油閥」。
  • 世界上有許多海上通道,唯獨這個通道對我國最重要,堪稱咽喉要道
    世界範圍內,有諸多海峽是海上重要的戰略通道,有的是以巨大的運輸量而聞名,有的以其重要的戰略價值而著稱,還有的以其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而備受關注。其中馬六甲海峽就是國際上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之一,不但運輸量大未聞名,而且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 臺海危機與中國石油戰略
    美國最有可能選擇一種代價小卻很有效的方式對臺灣提供軍事後備支援,並對中國實施以石油禁運為主的全面封鎖。於是,一場『渡海解放戰爭』可能演變成為中美之間封鎖與反封鎖的石油戰。石油是流動的金子、戰爭的血液,決戰臺海,石油先行。但是,中國相當一部分石油要通過遙遠而漫長的海上運輸,這一生命加隨時可能被美國扼死與阻斷。
  • 海上交通要道,對沿岸國家意味著什麼?
    它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重要性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石油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
  • 2020年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分析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全球第一【組圖】
    原標題:2020年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分析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全球第一【組圖】   全球石油儲量下降   石油作為非可再生資源
  • 國際兩大石油巨頭聯繫碳為觀止科技有限公司尋求海上浮動原油儲罐...
    隨著3月份廉價石油的到港,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出現原油儲存設施的嚴重不足,已佔用大量巨型油輪在海上漂浮用於浮式儲油。儘管石油儲存設施價格在不斷上漲,但傳統石油儲存設施的建造需要大量建設時間,陸上石油儲罐涉及土地、審批、安全監管,以上手續流程往往需要3年才能完成,建造儲油船周期也需要2年左右,而行業內企業急需在短期內以創新的方式快速建造儲油設施。
  • 蒙華鐵路運營對煤炭運輸格局影響分析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分析>市場分析>蒙華鐵路運營對煤炭運輸格局影響分析 蒙華鐵路運營對煤炭運輸格局影響分析   煤炭江湖 發布日期:2019-04-12 15:03:02 新聞歸檔
  • 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四):管道
    現代社會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上期我們介紹了: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三)航空,今天我們來介紹最後一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管道。管道五、管道管道運輸是用管道作為運輸工具的一種長距離輸送液體和氣體物資的輸方式,目前主要作為貨物的運輸工具,最常運輸的貨物為石油和天然氣,當然也包括其他液態和氣態貨物的運輸,管道運輸以越來越成為陸地能源運輸的重要方式。
  • 中國石油內陸煉廠海上出口渠道正式打通
    中國石油網消息 (通訊員孫建平 李昊偉 記者王芳)7月17日,裝載著3.5萬噸汽油的「力量」號油輪緩緩駛離大連新港,駛往新加坡。這是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首次將大慶煉化生產的成品油裝船出口,標誌著國際事業公司正式打通中國石油內陸煉廠的海上出口渠道。
  • 後疫情時代國內外免稅行業運量現狀分析
    日前,全球最大的機場免稅零售商Dufry數據顯示,集團第一財季銷售額下滑約22%至14.387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04.7億元),其中3月銷售額大跌55.8%,4月前兩周銷售額更是暴跌90%。韓國免稅店協會方面數據也顯示,今年3月,韓國本土各大免稅店的訪問者總數為59萬人次,跌至去年同期的1/7,銷售額為1.8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8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
  • 中國鐵路濟南局與山東區域企業籤約鐵路運輸合同
    為適應後疫情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濟南局集團公司與40家山東區域核心企業籤訂2021年鐵路運輸合同,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近期將與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等省份的16家大型鋼鐵冶煉企業籤訂省外運輸合同。
  • 法國學者:馬六甲軍事努力與中國近海石油目標
    鑑於馬六甲海峽重大的戰略意義以及該地區一些地緣政治特性,我們在分析馬六甲海峽時必須拓寬視野,將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這兩個周邊的大國考慮在內。儘管這裡並沒有世界級的大油田,但油氣資源仍是該地區權力角逐的焦點。
  • 揚眉吐氣,中國豪氣拿下石油運輸關鍵通道,和高額過路費說再見
    石油運輸主要以海運為主 全球的石油資源主要都分布在歐洲和非洲地區,由於各國對石油資源的需求量特別大,所以一般都會選擇成本較低的海上運輸。
  • 全球超大型油輪運價暴漲,中國遠洋、光匯石油等國內全產業鏈平臺獲利
    近期,全球超大型油輪(後簡稱:VLCC)運價大漲,9月11日,日租更是創歷史新高,從此前一天的20萬美元/天跳升至30萬美元/天,單日漲幅達50%。前一峰值為2008年的20萬美元/天。
  • 2020-2026年中國海上保險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按區域統計,歐洲市場的水險保費收入仍穩居**,市場份額52.6%,排名第二的亞太市場的市場份額則為25.0%.經與往年數據比較顯示,航運保險中心正繼續東移,中國成為東移的主要"目的地".根據IUMI數據統計,截至**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船舶險市場以及全球第二大貨運險市場。
  • 海上交通要道,對沿岸國家意味著什麼?
    它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重要性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石油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