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打造「水果小鎮」,帶動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2020-12-12 湖南頻道

紅網時刻7月13日訊(寧鄉站記者 李向)7月的寧鄉市巷子口鎮,無論是走進扶峰村的李子園,還是漫步在黃鶴村的黃桃園,或是置身於金楓園村的棗園,綠樹枝頭,紅李、黃桃、綠棗、紫葡萄……色彩繽紛的「百果園」裡,「致富果」掛滿枝頭,果樹壓彎了腰,這個遠近聞名的「水果小鎮」今年又迎來了豐收。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水果產業成為巷子口鎮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和貧困戶脫貧的致富產業。

果園內碩果纍纍。李向 攝

昔日貧困戶,帶頭來致富

7月8日,在該鎮集鎮一棟嶄新的4層小樓前,趙光權一家人正有條不紊地把新採摘的李子過磅裝箱。一輛麵包車停在門口,扶峰村駐村第一書記顏健正把一箱箱李子往車上搬。

「人勤天幫忙,今年風調雨順,李子豐收,在政府和後盾單位的大力幫助下,我家的李子已經開始採摘銷售,目前價格也不錯。」昔日的貧困村民、如今的致富帶頭人趙光權,10多年來一直深耕水果種植業,種植面積由最初的1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2019年實現銷售利潤近30萬元。據趙光權介紹,今年預計光李子就能收穫近2萬公斤。

「扶王山李子開始進入採摘期,銷售問題成為當務之急。這次,我個人聯繫同事朋友定了190箱李子,今天就要給客戶送過去。」顏健告訴記者,作為扶峰村幫扶後盾單位的長沙市氣象局等單位,每年都要和鎮黨委政府一起,為水果銷售出謀劃策,全力奔走,讓掛滿枝頭的「果子」變成種植戶口袋中實實在在的「票子」。

村民有困難,黨員想辦法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和困難任務在哪裡,黨總支幹部就到哪裡,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就發揮到哪裡……」黃鶴村黨總支書記孫高尚介紹,早在2013年,黃鶴村黨總支就主導成立了寧鄉石龍水果種植合作社,至目前已發展社員近百人。2019年,該合作社和寧鄉萬羽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一起幫助貧困戶銷售黃桃5000多公斤、土雞1000多羽,湧現出孫迪軍等一大批帶頭發展產業先進黨員。

「黨總支主導成立合作社,幫助銷售農產品,形成產業發展合力,『五帶頭』黨員為村民樹立榜樣,聯戶黨員免費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技術,幫忙銷售農產品,激發了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孫高尚介紹,通過水果等產業發展,201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萬元,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員的幫助引領下,紛紛發展了土雞養殖、黃桃種植等產業。

「技術、銷售方面有什麼困難,黨員幹部都第一時間來幫我解決,完全不用愁!」黃鶴村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張石強靠養雞和種黃桃,每年收入近2萬元,而能在家門口做事讓他很安心。

農村要發展,黨建是關鍵

農村要發展,黨建是關鍵。只有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在農村落地生根,把鄉村振興的美麗藍圖變成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的現實圖景。

近年來,巷子口鎮充分利用豐富的山水資源、環境氣候等有利條件,著力抓好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和「五星」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黨員「五帶頭」「聯五戶」活動,注重在農業產業鏈上建強黨組織,以黨建引領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健康發展,全力打造寧鄉「水果之鄉」,帶動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發展至今,全鎮共有水果種植戶201戶,種植黃桃、李子、獼猴桃、黃金貢柚、棗、甜橙等品種水果近5000畝,年產值超2000萬元,黃鶴黃桃、扶王山李子更是譽響湖湘,水果產業成為該鎮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和貧困戶脫貧的致富產業。

「巷子口鎮出臺了『十條舉措』打造水果小鎮,進一步激發了村民種植水果的熱情。」該鎮副鎮長鄧真告訴記者,該鎮除了對種植戶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性的補助之外,每年12月還會召開一次小水果產業大會,評選「十佳種植能手」「金牌採摘園」「金牌農莊」,評選表彰小水果產業發展突出貢獻單位和個人。2020年,該鎮組織10個村(社區)成立了巷子花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種植戶」模式抱團發展。7月5日,寧鄉市扶貧集市開市,該公司積極參與,220件李子、40件桃子、140件紅薯粉、100頂草帽等產品幾個小時內全部售完,實現銷售收入28500元。

「公司保底收購種植戶的產品,統一進行宣傳、包裝、銷售,解除種植戶的後顧之憂,而且銷售利潤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這樣,種植戶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果園管理和提高水果的品質和產量上,提升產品價值,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得到了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力。」鄧真說。

來源:紅網

作者:李向

編輯:吳思靜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13/7615431.html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發展經果林產業 帶動群眾增收
    我叫楊勇勝,從事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研發、試驗示範與推廣應用工作已有27年了,現在是貴州省精品水果產業技術 體系崗位專家、貴陽市市管專家、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8年間,我組織全村群眾苦幹實幹,圓滿完成了預定的三個目標:第一,通過引進良種良法,實現糧食、經作增產增收,人均佔有糧、經濟收入三年就翻了至少一倍,徹底解決了群眾的溫飽問題;第二,修通了4公裡長的鄉村公路,結束了順河村不通公路的歷史;第三,把發展果樹種植長效收益項目作為順河村脫貧致富突破口。
  • 寧鄉藍月谷智能家電產業小鎮招商推介會48個項目落戶 總投資177億元
    星辰全媒體記者 張奇濤/攝)   星辰在線11月3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張奇濤)11月30日,寧鄉市舉行「築夢三載 與寧同行」2020年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暨藍月谷智能家電產業小鎮招商推介會,48個項目花落寧鄉,總投資額177億元。其中15個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97.5億元。
  • 郟縣堂街鎮:紅牛養殖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養的多時光俺村都有500頭(牛)以上,現在也有100多頭,光我帶動養牛的貧困戶都有八九戶,有六戶都已經脫貧了。」今年55歲的小謝莊村養牛大戶李石娃自豪地說。 小謝莊村位於郟縣堂街鎮東南部山區,是省級貧困村,優勢產業以菸葉種植、紅牛養殖、林果種植為主。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2戶560人,目前還有18戶40人尚未脫貧。 堂街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戶制宜。
  • 柘城縣縣長路標調研辣椒小鎮和辣椒產業發展
    河南經濟報記者 羅合力 通訊員 武月 李奇洋7月25日,柘城縣縣長路標到牛城鄉調研辣椒小鎮建設情況和辣椒產業發展情況。餘化敏、汪素美等縣領導參加調研。路標指出,辣椒特色小鎮建設事關柘城縣發展大局,相關單位和鄉鎮要統籌做好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功能配套等相關規劃,做到定位再精準,標準再提升,集聚優勢資源,彰顯鮮明特色,加快推進辣椒特色小鎮建設和鄉鎮布局優化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為實現柘城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西藏工布江達縣:松茸加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原標題:西藏工布江達縣:松茸加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1月21日,西藏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採訪了解當地的松茸產業。   工布江達縣朱拉松茸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有9個年頭了。
  • 寧鄉迎48個項目落戶 藍月谷智能家電產業小鎮亮相
    11月30日上午,寧鄉市舉行2020年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暨藍月谷智能家電產業小鎮招商推介會。會上,48個項目籤約落戶寧鄉,總投資額177億元。其中15個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97.5億元。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鍾鋼,湖南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庭愷,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繼興及長沙市、寧鄉經開區、寧鄉市相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50餘家金融機構和券商代表,國內部分知名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此次籤約的重大項目涵蓋智能家電、新材料、機械設備等多個領域,與寧鄉市重點培育6個新興優勢產業高度契合,市場潛力大,發展後勁足,產業帶動強。
  • 河南郟縣堂街鎮:紅牛養殖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養的多時光俺村都有500頭(牛)以上,現在也有100多頭,光我帶動養牛的貧困戶都有八九戶,有六戶都已經脫貧了。」今年55歲的小謝莊村養牛大戶李石娃自豪地說。紅牛養殖  小謝莊村位於河南省郟縣堂街鎮東南部山區,是省級貧困村,優勢產業以菸葉種植、紅牛養殖、林果種植為主。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2戶560人,目前還有18戶40人尚未脫貧。
  • 脫貧路上水果飄香——象州發展特色扶貧產業速寫
    在曾小芳的帶領下,目前合作社社員已達150多人,砂糖橘種植達1000多畝,20多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近年來,象州縣以發展特色產業為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名優水果種植,同時抓好水果產業鏈打造,多樣化模式助推特色產業發展,找準著力點,實現產業發展和扶貧雙贏局面。自2014年起,象州縣水果產業發展迅猛。
  • 廣西浦北縣聚焦產業發展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感謝陳書記經常鼓勵和指導我們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增強我們增收脫貧致富的後勁。」近日,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鎮群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忠祥對前來入戶走訪的駐村「第一書記」陳虹合感激地說。
  • 從魚米之鄉到水果天堂——岑鞏縣大有鎮臘恰畈村產業發展見聞
    為切實帶動村民就業增收,2016年,臘恰畈村「借外力、發內力」,積極引進了貴州睿億豐有限責任公司,興建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種植。目前,該產業園充分發揮農業「聚寶盆」效應,已建成精品水果種植基地1300多畝,其中精品葡萄500畝,紅心獼猴桃450畝,翠冠梨280畝,沃柑100畝。
  •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平鎮富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位於東平鎮富山村的富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漫山遍野的沃柑掛滿枝頭,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給果樹進行撐枝、吊枝,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陳林曼不僅是合作社的工人,還入股了合作社,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寧鄉藍月谷智能家電產業小鎮招商推介會48個項目落戶 總投資177億元
    星辰全媒體記者 張奇濤/攝)   星辰在線11月3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張奇濤)11月30日,寧鄉市舉行「築夢三載 與寧同行」2020年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暨藍月谷智能家電產業小鎮招商推介會,48個項目花落寧鄉,總投資額177億元。其中15個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97.5億元。
  • 絢麗多彩畫卷徐徐展開——寧鄉群眾文化生活70年發展變化綜述
    玉潭街道居民袁紅燦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寧鄉文化事業已經獲得了一定發展,可為群眾提供文化生活的場地已有縣電影院、體育廣場以及新華書店等地,然而,群眾文化生活仍然比較貧乏。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寧鄉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相繼出臺,硬體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寧鄉文化事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 「兩業融合」讓群眾致富奔小康——臨武縣金江鎮以產業帶動就業...
    近年來,臨武縣金江鎮把產業、就業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通過大力引導曾經的煤老闆、經濟能人發展特色產業、合作社、新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和扶貧車間,以產業帶動就業,全力推進「兩業融合」,帶動精準脫貧,助力鄉村振興,讓廣大群眾穩定增收。「在家門口就業,我很幸運!」
  • 「群眾口碑最重要」——記湖南寧鄉縣委書記譚小平
    「群眾口碑最重要」——記湖南寧鄉縣委書記、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譚小平  新華網長沙7月12日電(記者段羨菊、劉良恆)「仕途不重要,事業最重要;名利不重要、群眾口碑最重要。」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委書記、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譚小平信奉這句話。
  • 河南淅川:林果產業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增收
    為全力推動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近年來,淅川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加強產業精細化管理,逐步提升產品品牌影響力,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增收。 為推動林果管護工作開展,淅川縣各鄉鎮紛紛召開動員會,在政策和技術上給予支持,果樹苗木所施的生物肥和修剪拉枝所需物品統一由政府提供,聘請專家深入實地為群眾授業解惑,示範林果管理技術要點,人力、物力、機械齊上陣。
  • 寧鄉經開區智能家電產業小鎮門戶廣場規劃創意設計方案徵集公告
    為全方位展示寧鄉經開區智能家電的產業特色、發展成效和文化內涵,打造寧鄉新地標,寧鄉經開區管委會現面向社會和國內高校大學生公開徵集 " 寧鄉經開區智能家電產業小鎮門戶廣場 " 創意設計方案。一、項目位置" 寧鄉經開區智能家電產業小鎮門戶廣場 " 項目範圍為長益高速寧鄉收費站出口處,迎賓大道東南、藍月谷路以北相交區域,規劃面積 28.7 畝。二、徵集時間2019 年 7 月 25 日起至 2019 年 8 月 31 日。
  • 黔西南州打造特色水果產業帶
    本報訊 (記者 宋潔)黔西南州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著力打造百香果、火龍果、香蕉、芒果等亞熱帶特色水果產業帶。截至目前,全州水果種植面積超過百萬畝,產值達31.3億元。 在初冬的北盤江畔,連日暖陽明媚,貞豐縣魯容鄉落煙村百香果種植基地裡,鄉親們正忙著將果實採摘入籃。
  • 旅遊扶貧:綠維助特色小鎮帶動民生
    貴州省擁有一批特色小鎮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綠維文旅通過旅遊與特色小鎮開發運營平臺為貧困地區的旅遊發展提供服務,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精準扶貧加足馬力。在許多地域,困難群眾的發展成為了小康路上最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當前在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特色小鎮的戰略背景下,探索出讓老百姓不用出遠門就能脫貧致富,是當前的主要課題。
  • 遂平縣嵖岈山溫泉小鎮:旅遊扶貧鏘鏗前行 美了村莊富了群眾
    近年來,嵖岈山溫泉小鎮藉助生態資源優勢,積極走生態旅遊發展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也將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讓當地群眾走上了旅遊路、吃上了旅遊飯、發上了旅遊財,鼓起了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