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7月13日訊(寧鄉站記者 李向)7月的寧鄉市巷子口鎮,無論是走進扶峰村的李子園,還是漫步在黃鶴村的黃桃園,或是置身於金楓園村的棗園,綠樹枝頭,紅李、黃桃、綠棗、紫葡萄……色彩繽紛的「百果園」裡,「致富果」掛滿枝頭,果樹壓彎了腰,這個遠近聞名的「水果小鎮」今年又迎來了豐收。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水果產業成為巷子口鎮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和貧困戶脫貧的致富產業。
果園內碩果纍纍。李向 攝
昔日貧困戶,帶頭來致富
7月8日,在該鎮集鎮一棟嶄新的4層小樓前,趙光權一家人正有條不紊地把新採摘的李子過磅裝箱。一輛麵包車停在門口,扶峰村駐村第一書記顏健正把一箱箱李子往車上搬。
「人勤天幫忙,今年風調雨順,李子豐收,在政府和後盾單位的大力幫助下,我家的李子已經開始採摘銷售,目前價格也不錯。」昔日的貧困村民、如今的致富帶頭人趙光權,10多年來一直深耕水果種植業,種植面積由最初的1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2019年實現銷售利潤近30萬元。據趙光權介紹,今年預計光李子就能收穫近2萬公斤。
「扶王山李子開始進入採摘期,銷售問題成為當務之急。這次,我個人聯繫同事朋友定了190箱李子,今天就要給客戶送過去。」顏健告訴記者,作為扶峰村幫扶後盾單位的長沙市氣象局等單位,每年都要和鎮黨委政府一起,為水果銷售出謀劃策,全力奔走,讓掛滿枝頭的「果子」變成種植戶口袋中實實在在的「票子」。
村民有困難,黨員想辦法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和困難任務在哪裡,黨總支幹部就到哪裡,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就發揮到哪裡……」黃鶴村黨總支書記孫高尚介紹,早在2013年,黃鶴村黨總支就主導成立了寧鄉石龍水果種植合作社,至目前已發展社員近百人。2019年,該合作社和寧鄉萬羽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一起幫助貧困戶銷售黃桃5000多公斤、土雞1000多羽,湧現出孫迪軍等一大批帶頭發展產業先進黨員。
「黨總支主導成立合作社,幫助銷售農產品,形成產業發展合力,『五帶頭』黨員為村民樹立榜樣,聯戶黨員免費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技術,幫忙銷售農產品,激發了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孫高尚介紹,通過水果等產業發展,201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萬元,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員的幫助引領下,紛紛發展了土雞養殖、黃桃種植等產業。
「技術、銷售方面有什麼困難,黨員幹部都第一時間來幫我解決,完全不用愁!」黃鶴村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張石強靠養雞和種黃桃,每年收入近2萬元,而能在家門口做事讓他很安心。
農村要發展,黨建是關鍵
農村要發展,黨建是關鍵。只有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在農村落地生根,把鄉村振興的美麗藍圖變成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的現實圖景。
近年來,巷子口鎮充分利用豐富的山水資源、環境氣候等有利條件,著力抓好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和「五星」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黨員「五帶頭」「聯五戶」活動,注重在農業產業鏈上建強黨組織,以黨建引領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健康發展,全力打造寧鄉「水果之鄉」,帶動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發展至今,全鎮共有水果種植戶201戶,種植黃桃、李子、獼猴桃、黃金貢柚、棗、甜橙等品種水果近5000畝,年產值超2000萬元,黃鶴黃桃、扶王山李子更是譽響湖湘,水果產業成為該鎮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和貧困戶脫貧的致富產業。
「巷子口鎮出臺了『十條舉措』打造水果小鎮,進一步激發了村民種植水果的熱情。」該鎮副鎮長鄧真告訴記者,該鎮除了對種植戶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性的補助之外,每年12月還會召開一次小水果產業大會,評選「十佳種植能手」「金牌採摘園」「金牌農莊」,評選表彰小水果產業發展突出貢獻單位和個人。2020年,該鎮組織10個村(社區)成立了巷子花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種植戶」模式抱團發展。7月5日,寧鄉市扶貧集市開市,該公司積極參與,220件李子、40件桃子、140件紅薯粉、100頂草帽等產品幾個小時內全部售完,實現銷售收入28500元。
「公司保底收購種植戶的產品,統一進行宣傳、包裝、銷售,解除種植戶的後顧之憂,而且銷售利潤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這樣,種植戶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果園管理和提高水果的品質和產量上,提升產品價值,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得到了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力。」鄧真說。
來源:紅網
作者:李向
編輯:吳思靜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13/761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