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扶貧:綠維助特色小鎮帶動民生

2021-01-11 中國網

貴州省擁有一批特色小鎮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綠維文旅通過旅遊與特色小鎮開發運營平臺為貧困地區的旅遊發展提供服務,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精準扶貧加足馬力。

在許多地域,困難群眾的發展成為了小康路上最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當前在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特色小鎮的戰略背景下,探索出讓老百姓不用出遠門就能脫貧致富,是當前的主要課題。

特色小鎮促就業惠民生

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貴州上榜的5個鎮分別是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郎岱鎮、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鎮。

特色小鎮的旅遊發展為貴州省的人民群眾帶來了實惠,在沒有汙染、沒有破壞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高了當地群眾的就業率,獲得了各方面的長足發展。

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是貴陽市首個、貴州省第5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鎮容布局沿襲明、清格局,交錯密布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當前,貴陽市在青巖古鎮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經驗基礎上,以花溪區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為重點,加快發展全域旅遊,打造世界旅遊名城,為當地的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郎岱鎮

郎岱鎮位於六枝特區西部,建於明朝初年,是一條通往雲南和泰國、緬甸的古驛道咽喉之地的滇黔要塞。近年來,六枝特區整合資金投入郎岱鎮示範小城鎮建設,按照「鎮村聯動」的規劃,郎岱鎮把小城鎮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共同推進。

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

茅臺鎮位於仁懷市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也是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目前,茅臺鎮正在推進「城鄉統籌,惠及民生,率先小康」的發展目標,紮實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

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

舊州古鎮距安順市37公裡,有「安順糧倉」之稱,在「鎮在山中、山在綠中、山環水繞、人行景中」的規劃布局和發展理念指導下,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農村變景區。2015年接待遊客總人數近4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3億元,同時旅遊的發展也帶動了民俗客棧、特色農莊的迅速發展。

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鎮

西江鎮位於雷山縣的東北部是少數民族聚居的鄉鎮,其中「千戶苗寨」西江村是全鎮乃至全縣目前最大的行政村。據統計,西江景區現有企業6家,個體工商戶由2008年的65戶增加到現在的523戶;景區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17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0520元,直接從旅遊業中實現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631元,旅遊業已經成為景區群眾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綠維特色小鎮服務四方百姓

綠維專注於旅遊與特色小鎮開發運營服務,以「平臺化運作,產業鏈經營」為宗旨,通過「產業鏈整合+合作關係整合+資本整合」,打造集產業鏈、資金鍊、創新鏈為一體的 O2O 聚合服務平臺,形成了旅遊與特色小鎮全產業鏈全程聯合孵化服務模式。

結合10 餘年實踐探索和部分研究成果,綠維在全國首次推出了「特色小鎮孵化器」的服務模式,於2016年12月首發《特色小鎮孵化器》一書。

綠維設計與建設的特色小鎮成為眾多小鎮的標杆之作,其巧妙的構思與精細化的設計布局,融合多產業鏈與模式的新型城鎮化路線建設,為形式各異、文化不同的小鎮找到了全新的亮點,將傳統與現代、開發與保護、居住與旅遊有機結合,呈現出別樣風情與不一樣的魅力,也為各地的小鎮化建設找到了出路,探明了方向,助推經濟與建設的快速增長。

同樣以貴州為例,綠維參與設計與建設的特色小鎮已成為經典項目案例,如中國的達沃斯小鎮——貴陽朱昌生態文明新型城鎮(詳情連結)、苗族風情小鎮——貴州黃果樹度假小鎮(詳情連結)、創意旅遊小鎮——貴州龍裡縣中國巴士旅遊小鎮等等,尤其是中國巴士旅遊小鎮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10月開業。

  巴士旅遊小鎮鳥瞰圖

巴士旅遊小鎮項目地整體面積約96畝,位於貴龍空港經濟區東面、貴州省黔南州的龍裡縣城,距離貴陽龍洞堡機場20公裡。

綠維專家團隊經實地考察調研,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發商的資源及周邊旅遊資源的主題稀缺性,大膽創意提出中國創意旅遊的第三奇蹟——巴士旅遊小鎮,用小地塊做出大文章。

項目核心思路是利用龍行神州旅遊公司的退役大巴作為創意元素和建材,以巴士文化位靈魂,用現代藝術和數字科技設計手法吸引少年兒童、中青年家庭,規劃世界首個創意巴士旅遊小鎮——巴士傳奇·不夜城。

將項目地打造成為貴陽夜間休閒娛樂中心、貴州文化旅遊新地標,以吸引旅遊團隊刺激旅遊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當地居民的就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綠維的特色小鎮實踐一直在路上,完成近百項目,服務四方百姓:

特色小鎮的發展以傳統村落格局和優美自然山水為本底,以經典文化和產業為特色,逐步成為農旅高度融合、產業鏈豐富,帶動周邊村民奔小康的新思路。綠維文旅以此為切入點為不同區域的旅遊發展提供服務,真正地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

相關焦點

  • 臨朐九山鎮,特色小鎮建設側記
    特色小鎮日新月異。堅持把特色小鎮作為全鎮一號工程,立足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引領,全力打造集種植、加工、旅遊、康養為一體的紫色產業帶,帶動全鎮旅遊、商貿、服務業實現新突破。與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世界旅遊目的地,徹底破解了資金瓶頸。
  • 村莊變景區,看看廣東這個特色小鎮的「扶貧經」!
    近兩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黨建引領作用的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不斷提升,連江口鎮的扶貧成績越來越矚目,不少村民返鄉創業的潮流開始擴大,產業項目也越來越多:現代農業、農業電商、特色小鎮、鄉村旅遊……村民脫貧的路子越來越多,山鄉裡遍地開滿希望花。
  • 遂平縣嵖岈山溫泉小鎮:旅遊扶貧鏘鏗前行 美了村莊富了群眾
    近年來,嵖岈山溫泉小鎮藉助生態資源優勢,積極走生態旅遊發展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也將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讓當地群眾走上了旅遊路、吃上了旅遊飯、發上了旅遊財,鼓起了錢袋子。
  • 扶貧脫貧中國方案:麗江九色玫瑰小鎮美麗扶貧
    2014年4月,麗江市創新辦推薦村委會同麗江玫瑰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緊密合作,引進食用玫瑰花種植後,村民的玫瑰鮮花收入高於傳統農業收入十倍。這年12月30日,金龍(移民)村與麗江玫瑰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籤訂50年合同,將全村集體土地、公共資產的經營權入股公司,由公司全權經營,打造旅遊景區「九色玫瑰小鎮」。目前,已完成近4000萬元的一期工程投入。
  • 廣東臺山三合鎮:優經濟穩民生,特色小鎮品質升級
    近年來,三合鎮貫徹落實臺山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廣東第一泉」的資源優勢和地處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的區位優勢,圍繞「一區二園三線」的工作布局,統籌推進「夯實黨建、做強產業、提升品質、補強配套、保護生態、改善民生、振興鄉村」七大中心工作,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推動特色小鎮品質再升級。
  • 萬達扶貧改建旅遊小鎮 砸重金護24項非遺「周全」
    作為網紅打卡勝地,丹寨的特色就是一步一景。地標性的大水車,層巒疊嶂的扶貧茶田,雲霧繚繞的高腰梯田,還可以到石橋村近距離觀看造紙流程,以及金汞礦等,美不勝收。文化多元的丹寨曾被以「旅行聖經」著稱的全球知名旅行雜誌《孤獨星球》這樣評價:丹寨小鎮(於2017年開業的扶貧旅遊小鎮)旨在為少數民族藝術家和手工藝者創造空間,向遊客展示他們的作品,從而為當地人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 旅遊扶貧已成為產業扶貧的生力軍
    我省貧困地區集中在「三山一灘」地區,多是生態資源富集區,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先天資源優勢。    「省旅遊局堅持用旅遊扶貧統攬一切工作,謀劃最多,推進最多。2018年,我們的旅遊扶貧工作可以概括為5+3,先後在西峽、新縣、鞏義、修武、欒川召開了5次旅遊扶貧工作推進會,3次組織精品民宿專家團隊走進盧氏、嵩縣,走進魯山、淅川,走進欒川、西峽。」省旅遊局局長姜繼鼎介紹。
  • 安徽望江:文化旅遊+扶貧 鄉村振興步伐穩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望江縣高士鎮創新發展模式,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著力打造文化旅遊+扶貧模式。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旅遊企業惠及貧困人口300餘人,戶均增收2-3萬元。依託旅遊項目興產業助扶貧5月8日,高士鎮毛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金根如正在武昌湖溼地小鎮3A級景區對綠化進行維護。「之前,我由於身體不好,不能外出務工。
  • 特色小鎮引領下的「旅遊小鎮」
    旅遊小鎮不斷發展,旅遊帶動餐飲、住宿、交通、遊覽、購物等旅遊。基礎業態聚集,完成了由觀光旅遊向休閒旅遊的升級。大規模的休閒度假出現,推動旅遊小鎮多層次發展,進入面向度假需求、面向度假人群的發展結構,進入了度假旅遊小鎮的3.0階段。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中國未來綜合發展的頂層設計的核心主題,面對中國城鎮化化發展的戰略機遇,特色小鎮成為中國重大發展戰略,是中國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思維和引擎帶動結構。
  • 廣西羅城:旅遊扶貧帶動一方百姓脫貧
    近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棉花村深洞屯吳才書說,如今,他在棉花天坑旅遊度假區當保安,一個月能獲得收入2200多元,有了穩定的工作。   「今年要多存一些錢,好好把我的房子裝修一番,按照民宿標準配套好設施,儘快向遊客開放、增加收入。」深洞屯吳俊毅談起今年的發展,信心滿滿。
  • 特色小鎮、智慧景區……未來河北全域旅遊將這樣發展
    「兩個階段」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重點創建階段(2017-2020年):到2020年,全省接待遊客總量突破8億人次,過夜遊客佔遊客總量達到60%以上,實現旅遊發展全域化;豐富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休閒度假產品質化;促進全域旅遊扶貧與就業,通過旅遊帶動3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省旅遊直接就業人數達到150萬,實現旅遊參與全民化;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全域旅遊綜合管理體系和多部門聯合的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
  • 貴州省赤水市:大旅遊帶動大扶貧
    百萬畝竹海沿山勢綿延起伏,數千掛飛瀑在山間激蕩,數萬株桫欏身姿搖曳——全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燦若紅霞,丹青赤水,處處風景如畫……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世界級旅遊資源,堅持以大旅遊帶動大扶貧,充分發揮旅遊穩增長、惠民生、消貧困的引領作用,走出了一條
  • 貞豐:旅遊扶貧顯成效 脫貧攻堅展新顏
    「旅遊+就業」就業穩崗增收促脫貧貞豐突顯「旅遊扶貧」主題,以創建全省首個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為契機,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積極打造「土布小鎮」「糯食小鎮」等文化旅遊型特色小鎮。所有的旅遊項目都圍繞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進行謀劃,引導貧困人口參與遊客接待服務,立足外來遊客接待服務需要,開發保潔員、講解員、戶外運動指導員、民族手工技術指導員、特色演藝節目演員、廚師、服務員、司機等崗位。按照全省A級景區管理辦法和100個旅遊景區考核要求,強化景區帶動,將旅遊扶貧工作列入全縣A級旅遊景區管理,引導旅遊景區帶動貧困人口就業。
  • 美麗扶貧使者潘武:九色玫瑰小鎮的麗江實踐
    2014年4月,麗江市創新辦推薦村委會同麗江玫瑰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緊密合作,引進食用玫瑰花種植後,村民的玫瑰鮮花收入高於傳統農業收入十倍,村委會領導班子與全體村民更堅定了同玫瑰小鎮公司緊密合作,共同將移民村打造成「九色玫瑰小鎮」,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 北海打造「旅遊+」 特色濱海小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近日,在北海經濟開發區特色濱海小鎮項目施工現場,港城路和泰康路兩條商業街的店鋪門口已被毛氈覆蓋
  • 甘南:總投資28億元 打造扎尕那旅遊特色小鎮
    (甘南州迭部縣扎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舉行開工儀式)新甘肅客戶端甘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徐錦濤)9月9日,甘南州迭部縣扎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距扎尕那核心景區27公裡,總投資約28億元,建成後對於促進甘南州旅遊扶貧、加快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示範帶動作用。(甘南州迭部縣扎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項目開工奠基儀式) 據了解,特色小鎮項目是第二十四屆蘭洽會我省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也是甘南州堅持「生態立州」做出的生態大文章、走出的綠色新路子。
  • 甘南:總投資28億元 打造扎尕那旅遊特色小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徐錦濤)9月9日,甘南州迭部縣扎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距扎尕那核心景區27公裡,總投資約28億元,建成後對於促進甘南州旅遊扶貧、加快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示範帶動作用。
  • 甘肅:打造扎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9月9日電(記者 胡偉傑)9日,扎尕那生態旅遊養生特色小鎮開工儀式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舉行。這是甘南州促進旅遊扶貧,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又一舉措。據了解,特色小鎮項目距扎尕那核心景區27公裡。
  • 旅遊扶貧,40餘萬人吃上了旅遊飯
    恩施晚報訊(通訊員楊媛)我州切實找準旅遊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的突破口和結合點,以資源優勢為依託,以全域旅遊為路徑,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變山水資源為美麗經濟,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截至目前,旅遊扶貧直接帶動10萬餘人從業,間接帶動相關行業40餘萬人吃上了旅遊飯。文旅融合促扶貧。
  • 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
    隨著交通、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不斷完善,廉江石角鎮觀光旅遊日趨火熱。記者6月11日了解到,當前,石角鎮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隨著省道293廉石公路改造升級的完成、玉林到石角一級公路和省道388線的規劃修建,極大改善了石角的交通條件,山水石角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