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綠博園即將開園,各項建築建設已接近尾聲。備受關注的都勻綠博園標誌性建築,也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即將開園的綠博園是什麼樣子?記者帶您提前去看看,領略一下綠博園的美。
主展館
主展館建設接近尾聲
蟬鳴綠博、綠樹成蔭,青山綠水間的綠博園被夏日的微風,吹開了面紗。陽光明媚,清風徐徐,備受關注的綠博園主展館,也將迎來竣工的一刻。
主展館門前的空地,已經全部硬化,各項收尾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不時傳來的機器聲,也似乎在向人們告別。主展館建設負責人張廣林說:「主展館現在剩下的全部是收邊收角工程,正在加緊施工,大概十多天,主展館的收工工作就全部完成。」
主展館作為綠博園建築面積最大的建築體,總讓人有種磅礴之感,類似細胞的外形,類似天眼的中心。展廳的外牆部分,全部由玻璃組成,一共有1900多塊玻璃,每塊就有200多斤重。俯瞰成型的主展館,像一顆鑲嵌在青山綠水中的寶石,閃耀無比。張廣林說:「每一塊玻璃的安裝都是相當有難度的,必須九個人同時呈金字塔狀安裝一塊玻璃,這樣才能保證人員的安全和玻璃幕牆順利安裝。為了迎接綠博會開園,工人們24小時小時不間斷地加班加點趕工。」
綠博園主展館位於綠博園東側,地形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凹地。設計師們充分考慮了綠博會的辦會主題,結合山地地形,對主展館進行了生命、生態、綠色的理念設計,並在建築形態上一一展現。
主展館約92000平方米的廣場面積,可以滿足集會、會展的功能。作為綠博園7大重點建築中的功能性建築之一,主展館的意義,不僅僅是為綠博園提供功能性的展館,同時也對原有場地起到生態修復的作用。
副展館
風景秀麗的副展館
副展館是綠博園的主建築之一。
從遠處望去,副展館曲線梯田的外形就像貴州梯田層層疊落的形態,整個展館景觀設計與梯田的景觀融為一體,經水面的倒映,立體感十足,又與周圍的青山碧水相呼應,如雲朵與天空的和諧相映一般,形成景在館中、館在畫裡、畫在水上的佳境,令人讚嘆不已。
走進展館,內部的層層曲線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盛宴。「目前副展館還剩水磨石地面打磨工序,最多還有5天左右就能完工。」副展館負責人餘東東告訴記者。
副展館第一層為地下一層,大面積採用玻璃造型,屋頂為休閒觀光看臺,用於展示、體驗以及觀賞,另一層則為展廳設計。佔地面積3243平方米的副展館,每一層每一處都各具特色與看點,站在不同角度都有不同風景。由於設計的主要功能是生態技術體驗、綠色生活館,副展館也被稱為綠博體驗館,若想更好地體驗生態與綠色之感,這裡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綠博園真的美,從一片荒地到如今的美不勝收,我是看著它一步一步變美的,能參與綠博園的建設我非常自豪,以後我一定會再來這裡。」正在搬運裝修材料的工人小林對記者說。
目前,副展館建設工程進度已達90%左右,為了保證按時完工,展館的80餘名工人,白天黑夜輪班倒,大家分工明確,各自在自己的崗位堅守,為綠博園的建設出力。
綠博塔
綠博塔晨曦
夏日清晨的綠博園湖面,水波蕩漾。粼粼波光中,若隱若現的是綠博塔的倒影。青山之上,矗立著一座銀塔——綠博塔。這裡,將成為綠博園的觀景臺。
從貴州園出發,行車盤旋十多分鐘,穿過兩旁綠蔭的爬山路,就來到了綠博塔,綠樹環繞間,就是綠博塔的所在地。這裡是綠博園的「心臟」,處於綠博園核心區的中心位置。
山下的湖,各個展園,各種風景,從這裡可以盡收眼底。
「5月份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完成了主體建設,現在正在進行裝修收尾工作,不久就可以全部完工了。」綠博塔建設工人楊奇龍說,為了保證綠博塔的質量和工期,綠博塔每天都有100多人加班加點地趕工。
從去年九月份動工,綠博塔的建設歷經了近一年的時間,如今到了收尾階段。「在試運營之前,我們的各項建設也將全部完成。」
綠博塔西鄰貴州園,建築高度 81.9 米,共設計 9 層,緊扣綠色建築概念,體現清潔節能、生態環保、現代科技感等理念。塔身是鋼結構,塔面安裝的是玻璃,每一層,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綠博塔是綠博園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核心區,比較居中,地理位置比較高,這是它的優勢。」楊奇龍說,「建好之後,遊客能夠在綠博塔觀看綠博園整個景區,綠博塔也將會成為新的網紅打卡之地。」
除了環境優美,綠博塔也處處體現了黔南的特色。主要造型是以都勻的文峰塔為原型,被譽為「第二座文峰塔」,通過現代智能燈光技術充分體現時光日月塔的理念,感受生態文明建設的進步與升華。
白日裡的綠博塔,與青山綠水相輝映。夜晚的綠博園,以制高點的光,照亮了整個園區。開園將至,建好的綠博塔是什麼樣,我們一起期待。
花園餐廳
遠眺花園餐廳
民以食為天。隨著各方麵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飲食要求也相應提高,倘若想在味覺享受的同時得到視覺的多重滿足,花園餐廳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站在遠處觀望,青山綠樹間坐擁的花園餐廳莊重樸實,別具一格,餐廳外的佳木蔥蘢,綠樹相映。在陽光的照耀下,餐廳反射出一束束亮光,外立面的一圈玻璃幕牆上,也被「畫」出一幅幅別致的山水之景,與四周綠的山、白的雲、藍的天共同構成一幅頗具美感的自然之作,空曠的視野、大氣的建築,伴著陣陣山風,多重感覺的疊加,不禁令人沉醉其中。
走進花園餐廳,工人們正在現場忙於裝飾裝修,地上木板成堆,不時傳出的切割聲、敲擊聲,與餐廳一靜一動,相互契合譜成一曲動聽的交響曲。「目前我們有10多位工人在做後期的收尾工作,主要是廣場上的石雕加工、餐廳內部分區域的木地板鋪設以及綠化的調整。」花園餐廳室外景觀負責人周帥告訴記者。
歷時近一年,工人最多時每天達160人左右,從主體建築、砌牆、玻璃牆到綠化美化等,經過層層工序,如今花園餐廳就如其名一樣「出落」得婀娜多姿。
站在餐廳空曠前方從左往右掃視,花園餐廳獨特的輪廓形狀清晰呈現,牆面玻璃也更直觀。緋扇、粉扇、黑旋風等品種為主的月季花海呈梯狀環繞,玻璃鋼景牆在中間隔開。每匹磚、每株草、每朵花,都為花園餐廳黔南民族銀飾手環、梯田花海的設計理念添磚加瓦,使其對地域文化、民族風情及特色文化的表達淋漓盡致,此時此刻,此地此景,身處其中能領悟到其綠色生態,美好生活,綠色文化的氣息。
「餐廳整體的圓弧形結構,就像姑娘們的手環一般,看點十足。」餐廳現場負責人夏秋石告訴記者,在餐廳二樓,遊客用餐同時可觀賞月季花海,在屋頂更能有別樣體驗,屋內設計有景觀,無論是休息還是用餐,都有美景相伴。
花園餐廳預計一周將全部完工,讓我們一起期待,相約都勻這座城市的後花園。
來源:黔南日報
編輯:溫成鴻 編審:李嶠橦
審核:李永春 監製:王富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