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如普通購物一般,房子作為大宗產品,大多數購房者在看房時也更青睞於選擇口碑較好的開發商。
大家買房子的時候開發商佔的比重肯定是最大的,畢竟開發商還是能代表一下房子的品質,雖然說現在大開發商的房子也不見得有多好,經常也還是有維權的,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有保障點,讓人放心一點吧。
重慶近幾年基本上湊齊大部分大的品牌開發商。
1994年,龍湖從重慶起家;
1995年,華宇從重慶起家;
1998年,金科從重慶起家;
2003年,東原從重慶起家;
2003年,融創第一次進入重慶;
2005年,香港置地第一次進入重慶;
2006年,恆大第一次進入重慶;
2006年,中海第一次進入重慶;
2007年,華潤第一次進入重慶;
2008年,萬科第一次進入重慶;
這些年,碧桂園、中南、中駿、旭輝、綠城、華遠、金茂等品牌開發商也瘋狂進入。
開發商的分類
由於各個房企擴大化,從而導致了諸多維權的發生,讓人們感嘆道,不爛尾都是好開發商,不維權的都是好開發商。甚至覺得沒有好開發商,只有不那麼坑的開發商。
據有關人士的統計,在2019年,在重慶主城區有項目的開發商有300多家,但其中活躍的差不多佔了一半左右,能夠有一定知名度的更是不多了。比如之前就有人列出心中排名前三的開發商來看,這幾家應該說都是比較出名的。
當今樓市維權不斷,你要問糾結哪些開發商靠譜一些的話,重慶基本上所有的開發商都或多或少的鬧過維權,現在沒有維權消息的,大概也只有香港置地和棕櫚泉、綠城了吧。
有人把當下的開發商分為三個梯隊:
首先是像之前聞名全國的綠帽這樣的,在重慶口碑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似乎已經覺得無所謂了;
其次像綠城、香港置地、龍湖這樣的各個樓盤的水準有一定瑕疵,但整體都是還不錯的;
其他的知名品牌金科、萬科、融創、保利、華宇、碧桂園、恆大等等知名品牌開發商,各種配置也都在平均水平以上,基本能夠達到價格相對應的水平。這些開發商的產品彈性比較大,做得了高端,不過有的剛需盤減配起來也比較那啥了;
剩下的就是其他不知名小開發商,還是儘可能不去碰。
哪些開發商可以低概率避免踩雷?
有人說,不想再看一個維權一個了,有沒有那種普遍質量不錯,大家都認可的開發商?也就是說比較靠譜的、維權比較少的,根據上面的榜單以及路人的一些看法,香港置地、綠城、棕櫚泉、龍湖這幾個應該說是比較靠前的了。
這幾個開發商都有自己的一些優勢,香港置地、綠城的品質,龍湖、棕櫚泉的物業等等,比如說有的人就認龍湖、棕櫚泉的物業,覺得其他的樓盤完全不行。不吹不擂,這幾個開發商的口碑應該說目前還是排在第一梯隊的,只是目前哈。
講老實話,每個開發商都有好或不好的地方,沒有好開發商,只有具體到每個小區的規劃建設達到什麼標準的問題。
首先是香港置地,2005年香港置地進入重慶市場與重慶龍湖合作「江與城」項目,並收穫巨大成功。
其長嘉匯、約克郡、公園大道三大神盤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市面上也有「可以置地,不必其他」的說法。香港置地在重慶的項目,無論是從服務還是到產品或是群居圈層,一直致力於打造超高端品牌路線,基本都是走改善和高端路子,除開部分湊容積率的高層。
當然,截止到目前,香港置地在重慶差不多10幾個盤了,擴大了不少,而且一部分還是在售階段。可能不說算是重慶傳統的很頂尖的那一批,但香港置地品質的牌子確實還是打出去了。不過,還有一些瑕疵什麼的就不在這裡說了,大家就自行百度了。
綠城,綠城號稱地產界的蘋果,2017年6月,綠城拿下冉家壩拿地,開啟進軍重慶地產市場的序幕。
綠城來重慶來得比較晚,因此樓盤信息都不是很多,所以都不怎麼知道還有這麼一個開發商。綠城的產品在市場上是有口皆碑的,規劃設計水平很高,精工細活經的起考驗,大量的使用石材,非常重視物業服務的檔次,可以說是高大上的標準定義,市場調查必看項目。據說來重慶調研都花了6年,綠城也可以說詮釋了「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從它首次打造的蘭園項目口碑來看,還是沒有讓人失望。
綠城在行業內的標杆形象,這也是大多業內同行所認可的。綠城蘭園、曉風印月、春溪雲廬等單獨項目目前很多都沒有交付接房,最後呈現出來的品質嘛,不吹捧,後期有待觀察。但是之前和其他開發商合作的有些項目就有待斟酌了。
龍湖,有人說,在重慶,還是龍湖!
龍湖在重慶目前還是槓把子,畢竟是大本營,特別是像龍湖南苑、水晶酈城、管理維護得比它房齡老10年的有些小區還好。龍湖的物業能排上號,但是在開發商口碑塑造來看的話,近幾年各方面面臨的挑戰也不小啊,這點兒龍湖的業主們最能體會了。
有的說全靠同行襯託,對於大部分開發商來說,從認知到口碑再到傳播,想在品牌之路上超越龍湖恐怕還需要點時間。不過未來的事,誰又說得準呢?
棕櫚泉,知名度並不高,重慶有很多豪宅,但為人們公認的豪宅只有1個——棕櫚泉國際花園,原因之一,在於棕櫚泉在業態上的純粹。其實作為10年的小區來說,棕櫚泉算是在重慶維護得很好的那種了,當然,別人的價錢擺在那裡。
也不知道如何評價,就引用一下別人的——棕櫚泉的標準與眾不同,因為棕櫚泉專注自身品質,從未隨市場洪流改變自我標準;從未急功近利,而以時光釀成至純品質……也讓「像棕櫚泉一樣生活」早已成為業界耳熟能詳的頂級生活標準。
不過,估計以後也不大可能有這樣的項目了,只能成為重慶樓市一個隱秘的角色,想買的可以看看二手,所以也只是說說而已。
另外提一點就是融創的一些高端產品,融創在重慶高端產品並不少,不過這種東西真的是要靠運氣之類的。讓人驚豔的國賓壹號院,去年底的重慶交房季把融創的國賓壹號院華麗的拎了出來,把其他開發商的所有TOP級都整尷尬了。有人說,號稱做高端的翻車的不少,還好壹號院沒翻車。
當然,上面這些開發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價格相對有些貴!這年頭吧,開發商修的新房品質都在縮水,這是個統一行為。做得太好了成本受不了,做差一點吧,消費者接受不了。
上面說的這幾家,不是說很完美,而是說踩雷的概率可能會低一些。當然,也不是說其他開發商就不行了,每家開發商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各有千秋吧。而且他們目前品質可能算可以的,但是未來怎麼個發展法就不好說了。
還是要看自己適合哪種
一線城市的開發商作品和在重慶的作品,有的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買房也不是純粹看開發商,要看具體項目,哪怕同一開發商不同樓盤的品質也是一言難盡。
其實排在前面的開發商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大開發商針對不同定位都有不同的產品系。
就像之前說的那樣,如果周邊的對手能給到它足夠大的品質壓力,它就會拿出最好的,否則,它就會敷衍你。
其實決定樓盤品質的,就是這個項目對於這家開發商究竟是否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它認為這個項目它輸不起,它一定會拿出它最好的東西來打造,反之,就無所謂了。
有的開發商前幾年開發的都不錯,近幾年維權多起來了,這點兒確實很讓人無奈的。
目前在重慶樓市比較活躍的開發商,可以肯定的說他們修的主體工程絕對沒問題,但是主體工程以外的應該就很難說了。
就上面那幾個開發商的房子,在價格上本身就處於高位了,而且並不是都適合,關鍵還是錢夠不夠,畢竟面對的群體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某些一般的開發商都有負面新聞,但是做得不是很差,改改也可以接受;龍湖價格要稍微高一些,等於賣牌子;小點的開發商,可能性價比高,但管理和細節要弱一些。
所以,要看自己適合哪種。
結 語
從目前的趨勢看,開發商會越來越少,各種業態的樓盤也相繼會被當前的巨頭們所壟斷,消費者以後的選擇會越來越少的。
現在有的消費者的口味在上升,有的已亮相的項目看起來也就那樣兒,有的項目了解了一下也並沒有太大的期待,宣傳歸宣傳吧。
要說百分百滿意的KFS,還真沒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吧,老百姓也沒有很多錢來對比這些KFS的實力和服務。
有的業主遇到問題半個多月,依舊沒有答覆,當初本來想簡簡單單買房,結果都成了開發商的免費監工!
現在的房價如此之高,買一套房子要花費一個普通家庭的大部分積蓄。因此,選擇一個靠譜的開發商很重要,所以,大家在買房前一定要綜合各方面挑選開發商。
看更多地產內容,請關注「貓評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