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之際,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他眼中的海南與三亞20年的巨大變遷。
親歷「十萬人才過海峽」
李柏青清楚地記得,初次上島是1988年的春節前夕。此前不久,海口市政府一考察小組到他工作的湖北宜昌考察,鼓勵年青人到即將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海南發展。當年春節前,他與新婚不久的妻子借著婚假乘火車「私奔」海南。
正值除夕,從柳州到湛江的火車上,偌大的車廂裡只有他們兩個人。到了湛江火車站,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景———這裡聚集了全國各地往海南進發的年青人,狂熱且激情澎湃。他們相約20餘人合租一輛大巴車,一刻都不停留,連夜過海直奔海南。
「十萬人才過海峽」成了當年的一個壯舉。回憶當時的情景,李柏青說,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第一次自發地「集體突圍」,也書寫了中國歷史上一段獨特的歷史。
國際婚禮節上的奇蹟
1998年7月,他從原瓊山市財稅局調到三亞市旅遊局工作,從此,開始了與三亞旅遊的十年姻緣。他報到幾天後,就被安排負責當年的天涯海角國際婚禮節。
婚禮節開始前,三亞連下了兩天大雨。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準備工作很倉促,大雨也使得現場很多事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包括電線在內,很多線路也因大雨而裸露。能不能如期舉行?他站在觀眾席上,非常擔心。就在婚禮節開幕前,雨奇蹟般停了。
李柏青回憶說,通知現場工作人員通電時,為以防萬一,燈是一盞盞亮起來的。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卻像是一個世紀般漫長———如果裸露的線路漏電,後果將不堪設想。
李柏青說,從原先的單純辦活動,到後來的注意力經濟,再到現在的旅遊國際化戰略,這都是三亞城市營銷的手段,手段不同,目標卻是一致的。
三亞具備「國際美女」的潛質
在三亞工作十年,李柏青參與了許多大型活動,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見證了三亞的巨大變遷。他說,三亞已從原來的一個「漁村小妹」演變為一個「國際美女」。
20年前,守著世界罕見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三亞對旅遊的認識比較模糊。今天,三亞擁有旅遊景區(點)23處。2007年三亞擁有旅遊酒店171家,其中,五星級和按五星級標準建造的有17家,成為全國高星級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2007年接待境外遊客52.2萬人次,是1987年的17.5倍。
與此同時,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開通始發航線107條,2007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萬人次。目前,美國嘉年華、美國皇家加勒比和馬來西亞麗星等世界三大郵輪公司都開闢了途經三亞的定期航線。
2007年三亞旅遊收入達80.11億元,是1987年的267倍,相當於全市GDP的60%以上。三亞正在逐步向中國首選、亞洲一流、世界著名的國際熱帶濱海旅遊城市邁進。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有關統計,三亞已經位列各國遊客最想去旅遊的前50個地區之一。
三亞仍應高唱「國際歌」
三亞正在為5月4日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境內首傳而忙碌著,李柏青也為此積極籌措。
包括世界小姐總決賽在內,相比於此前三亞舉行的任何活動,奧運火炬首傳更具國際性,吸引了國內外700家媒體報名前來報導,屆時三亞也將雲集大批明星。
無論是天涯海角國際婚禮節,還是世界小姐總決賽,抑或是即將到來的奧運火炬首傳,都是三亞城市營銷的手段。李柏青認為,三亞旅遊仍應繼續高舉休閒度假的大旗,高唱「國際歌」。三亞應像奧運所倡導的精神一樣不斷超越自我,創新城市營銷理念與策略,不斷拓展三亞的眼界、氣魄和胸懷。
(本報三亞4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