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一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聲明中,美國監管機構表示,他們可能允許銀行為美國公民提供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託管解決方案。
目前,美國參議院正在舉行有關「數字美元」的聽證會,因為美國當局認為,央行的數字人民幣正在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
加密貨幣存儲類似於傳統資產
路透社星期三說,美國國家銀行和「各種規模」的聯邦儲蓄協會將被允許為客戶持有加密貨幣資產。該規定的背後是美國貨幣監察長辦公室(OCC)。
OCC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種託管服務是「與託管服務相關的傳統銀行活動的一種現代形式。」這是美國第一次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
在概述這一政策轉變時,該監管機構指出,此舉是在「一家國家銀行有權為客戶提供加密貨幣託管服務」之後做出的。
與此同時,他們似乎明白數字貨幣「密鑰」的工作原理:「由於數字貨幣只存在於存儲它們的區塊鏈或分布式帳本上,因此這種工具沒有實際的所有權。相反,一種特定數字貨幣單位的權利是通過使用唯一的密鑰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
聲明還說:「因此,銀行代表客戶『持有』數字貨幣,實際上是獲得了該單位加密貨幣的加密訪問密鑰。」
該聲明概述稱,根據銀行的功能,銀行可以為客戶持有「多種多樣」的資產,而「獨特、難以估值」、可以「電子轉移」的數字資產則屬於這一類。
新的加密貨幣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以非授信和受信身份提供此類服務是允許的。這意味著銀行基本上可以為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從而允許控制和轉移客戶的加密貨幣。
然而,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該監管機構表示,任何有興趣的金融機構都必須「制定和實施與健全的風險管理實踐相一致的活動,並使其與OCC指南中規定的銀行總體業務計劃和戰略相一致。」
與此同時,推特上的加密貨幣社區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儘管有一小部分人表示,在銀行存儲加密貨幣違背了數字貨幣的精神。然而,大多數人依賴於這樣一個事實:這將使數以百萬計的零售參與者進入市場。
前花旗銀行區塊鏈負責人伊恩.李(Ian Lee)在推特上寫道:」這對加密貨幣業來說是個大新聞。總有一天,我們會在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的在線銀行帳戶中看到「比特幣」。由於存款的利潤和對銀行的重要性,你總有一天會看到他們提供比特幣購買(像Square)和貸款(像BlockFi)。」
但是伊恩.李補充說,由於效率原因,這些都不會很快到來。」實際上,他們需要3個月的時間來指定一位領導和組建一個特別工作組,3個月的時間來研究和制定建議,3個月的時間來審批和預算,3個月的時間來組建執行團隊,12個月的時間來進入市場。」
這一政策的變化標誌著加密貨幣的新時代。這既是期待已久的零售參與者的入口;或者將公共數字貨幣制度化,使它們成為純粹的交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