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經歷了上千年的分裂和混亂後,亞平寧半島終於在兩位偉大人物的帶領下重新統一在了一起,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加富爾和加裡波第,讓我們記住前面的那個名字,因為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主角將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生的義大利一直把法國當成頭號對手和假想敵,法國人的一舉一動,義大利人都會有所反應,在海軍建設上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義大利因為和法國之間的矛盾而選擇加入同盟國陣營,與德國和奧匈帝國捆在了一起。按照同盟國的規劃,德國海軍的頭號敵人是英國皇家海軍,分配給義大利海軍的對手就是法國海軍,這和義大利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1909年,義大利獲悉法國已經開工建造了科爾貝級戰列艦,且一口氣要建造四艘。對法國海軍動態十分敏感的義大利海軍坐不住了,因為此時義大利海軍僅有一艘在建的無畏型戰列艦但丁·阿利格伊切裡號,以一挑四,義大利人不打算去做這種必敗的嘗試。因此,義大利也開始計劃建造一型全新的戰列艦,新艦將以我們前面提到的義大利統一的功臣——加富爾公爵——的名字來命名。
1910年,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獲得批准,從6月開始,首艦加富爾公爵號、二號艦朱利奧凱撒號和三號艦達文西號在奧德羅船廠和拉斯佩齊亞船廠相繼開工建造。按照設計,該型戰艦的標準排水量為23088噸,滿載排水量25086噸,艦體全長176.1米,寬28米,吃水9.4米;在動力系統方面,加富爾公爵號和達文西號安裝了20座鍋爐,其中包括8座重油鍋爐與12座煤和重油混燒鍋爐,而朱利奧凱撒號安裝24座鍋爐,重油鍋爐與煤和重油混燒鍋爐各佔一半,所有三艘戰艦都裝有3座蒸汽輪機。三艘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剛剛完工時動力系統總輸出功率在30700馬力——32800馬力之間,航速最快的可達到22.2節,慢的也有21.5節。各艦均可攜帶1470噸煤和860噸重油,10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距離可達4800海裡,這個續航距離不算遠,但在地中海活動已經足夠用了。
武器裝備方面,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安裝了3座三聯裝主炮塔和2座雙聯裝主炮塔,所有主炮口徑都是305毫米,總計13門主炮的火力密度十分驚人;該級艦安裝了18座120毫米副炮以及22門76毫米速射炮,此外還安裝了3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在裝甲防護方面,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裝甲總重量為6487.7噸,佔艦體總重量的28.1%,艦體舷側主裝甲帶裝甲厚度250毫米,甲板水平裝甲厚度約40毫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80毫米,炮塔座圈的裝甲厚度為230毫米,與同時代的英美德等國戰列艦相比,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裝甲防護不算很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臨前夕,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相繼完工並進入義大利海軍服役。由於義大利在開戰後迅速倒向協約國,其預想中的與法國海軍之間的戰列艦決戰並沒有發生,現在頭號勁敵法國成了盟友,義大利海軍的主要對手就成了實力很弱的奧匈帝國海軍,在長達4年的戰爭中,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並沒有在戰場上受到什麼損失,倒是達文西號於1916年在塔蘭託港內發生了自爆並坐沉海底,後來由於該艦傷得實在太重,義大利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將其修復,於是在1923年將其拆毀。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歲月裡,加富爾公爵號和朱利奧凱撒號繼續在義大利海軍服役,本來這兩艘老艦在30年代就將退役,然而此時法國海軍的一個新舉動拯救了他們。
1932年起,法國海軍開始著手設計建造敦刻爾克級高速戰列艦,這種戰艦不僅擁有28節的航速,還有8門強大的330毫米主炮。義大利人認為,自己手中的幾艘老式戰列艦肯定不是敦刻爾克級的對手,而新的維內託級戰列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開工建造,唯一能制衡法國人的辦法,就是對老艦進行改造。
義大利人選定了加富爾公爵級兩艦接受改造,而改造計劃相當激進,幾乎相當於重新造兩艘新戰列艦。改造中,加富爾公爵級艦體加長了10.3米,整個舷側主裝甲帶和水下裝甲結構都被拆除重建,全艦上層建築也基本都被拆除重建。兩艦的動力系統做了徹底的更換,原有的鍋爐和蒸汽輪機全都被拆除,換裝了全新的8座重油鍋爐和2座蒸汽輪機,總功率上升到93000馬力,航速更是上升到了28節,與敦刻爾克級不相上下;該級艦位於艦體中部的三號主炮塔被拆除,保留了兩座三聯裝主炮塔和兩座雙聯裝主炮塔,所有的305毫米主炮都進行了擴膛改造,變成了320毫米主炮,和敦刻爾克級的差距明顯縮小。該級艦的12座120毫米副炮得以保留,但新增了8座100毫米高射炮,16座40毫米高射炮和12座20毫米高射炮,防空能力大大增強。
儘管裝甲重量增加了3279噸,裝甲佔排水量的比例也由28.1%增加到39.6%,但由於艦艇原始設計的局限,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裝甲對大口徑艦炮和空襲的防禦能力並沒有顯著提升。
二戰爆發後,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作為義大利海軍的主力,一度非常活躍,不過很快該級艦就遭到了慘重的損失,1940年11月,加富爾公爵號在塔蘭託遭到英國艦載機空襲,被一條魚雷命中後坐沉在泊位上,後來雖然被打撈上來,但卻再也沒能出海,義大利投降時該艦再度被鑿沉。
至於朱利奧凱撒號的經歷就更豐富一些了,該艦在戰爭中多次被英軍戰列艦和艦載機擊傷,但始終沒有大礙,1943年義大利投降時,該艦正停泊在那不勒斯,隨即被盟軍扣留。戰爭結束後,朱利奧凱撒號作為戰爭賠償被轉交給了蘇聯海軍,並被改名為新羅西斯克號。該艦一度成為蘇聯海軍黑海艦隊的絕對主力,但該艦於1955年在塞瓦斯託波爾港內突然發生了劇烈的爆炸,隨即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