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戰列艦,曾經歷脫胎換骨的改造

2020-12-14 百家號

1871年,經歷了上千年的分裂和混亂後,亞平寧半島終於在兩位偉大人物的帶領下重新統一在了一起,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加富爾和加裡波第,讓我們記住前面的那個名字,因為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主角將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生的義大利一直把法國當成頭號對手和假想敵,法國人的一舉一動,義大利人都會有所反應,在海軍建設上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義大利因為和法國之間的矛盾而選擇加入同盟國陣營,與德國和奧匈帝國捆在了一起。按照同盟國的規劃,德國海軍的頭號敵人是英國皇家海軍,分配給義大利海軍的對手就是法國海軍,這和義大利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1909年,義大利獲悉法國已經開工建造了科爾貝級戰列艦,且一口氣要建造四艘。對法國海軍動態十分敏感的義大利海軍坐不住了,因為此時義大利海軍僅有一艘在建的無畏型戰列艦但丁·阿利格伊切裡號,以一挑四,義大利人不打算去做這種必敗的嘗試。因此,義大利也開始計劃建造一型全新的戰列艦,新艦將以我們前面提到的義大利統一的功臣——加富爾公爵——的名字來命名。

一戰時的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

1910年,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獲得批准,從6月開始,首艦加富爾公爵號、二號艦朱利奧凱撒號和三號艦達文西號在奧德羅船廠和拉斯佩齊亞船廠相繼開工建造。按照設計,該型戰艦的標準排水量為23088噸,滿載排水量25086噸,艦體全長176.1米,寬28米,吃水9.4米;在動力系統方面,加富爾公爵號和達文西號安裝了20座鍋爐,其中包括8座重油鍋爐與12座煤和重油混燒鍋爐,而朱利奧凱撒號安裝24座鍋爐,重油鍋爐與煤和重油混燒鍋爐各佔一半,所有三艘戰艦都裝有3座蒸汽輪機。三艘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剛剛完工時動力系統總輸出功率在30700馬力——32800馬力之間,航速最快的可達到22.2節,慢的也有21.5節。各艦均可攜帶1470噸煤和860噸重油,10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距離可達4800海裡,這個續航距離不算遠,但在地中海活動已經足夠用了。

武器裝備方面,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安裝了3座三聯裝主炮塔和2座雙聯裝主炮塔,所有主炮口徑都是305毫米,總計13門主炮的火力密度十分驚人;該級艦安裝了18座120毫米副炮以及22門76毫米速射炮,此外還安裝了3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在裝甲防護方面,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裝甲總重量為6487.7噸,佔艦體總重量的28.1%,艦體舷側主裝甲帶裝甲厚度250毫米,甲板水平裝甲厚度約40毫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80毫米,炮塔座圈的裝甲厚度為230毫米,與同時代的英美德等國戰列艦相比,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裝甲防護不算很強。

停泊在港口的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臨前夕,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相繼完工並進入義大利海軍服役。由於義大利在開戰後迅速倒向協約國,其預想中的與法國海軍之間的戰列艦決戰並沒有發生,現在頭號勁敵法國成了盟友,義大利海軍的主要對手就成了實力很弱的奧匈帝國海軍,在長達4年的戰爭中,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並沒有在戰場上受到什麼損失,倒是達文西號於1916年在塔蘭託港內發生了自爆並坐沉海底,後來由於該艦傷得實在太重,義大利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將其修復,於是在1923年將其拆毀。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歲月裡,加富爾公爵號和朱利奧凱撒號繼續在義大利海軍服役,本來這兩艘老艦在30年代就將退役,然而此時法國海軍的一個新舉動拯救了他們。

法國海軍敦刻爾克級高速戰列艦

1932年起,法國海軍開始著手設計建造敦刻爾克級高速戰列艦,這種戰艦不僅擁有28節的航速,還有8門強大的330毫米主炮。義大利人認為,自己手中的幾艘老式戰列艦肯定不是敦刻爾克級的對手,而新的維內託級戰列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開工建造,唯一能制衡法國人的辦法,就是對老艦進行改造。

義大利人選定了加富爾公爵級兩艦接受改造,而改造計劃相當激進,幾乎相當於重新造兩艘新戰列艦。改造中,加富爾公爵級艦體加長了10.3米,整個舷側主裝甲帶和水下裝甲結構都被拆除重建,全艦上層建築也基本都被拆除重建。兩艦的動力系統做了徹底的更換,原有的鍋爐和蒸汽輪機全都被拆除,換裝了全新的8座重油鍋爐和2座蒸汽輪機,總功率上升到93000馬力,航速更是上升到了28節,與敦刻爾克級不相上下;該級艦位於艦體中部的三號主炮塔被拆除,保留了兩座三聯裝主炮塔和兩座雙聯裝主炮塔,所有的305毫米主炮都進行了擴膛改造,變成了320毫米主炮,和敦刻爾克級的差距明顯縮小。該級艦的12座120毫米副炮得以保留,但新增了8座100毫米高射炮,16座40毫米高射炮和12座20毫米高射炮,防空能力大大增強。

完成改造的加富爾公爵號戰列艦

儘管裝甲重量增加了3279噸,裝甲佔排水量的比例也由28.1%增加到39.6%,但由於艦艇原始設計的局限,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的裝甲對大口徑艦炮和空襲的防禦能力並沒有顯著提升。

二戰爆發後,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作為義大利海軍的主力,一度非常活躍,不過很快該級艦就遭到了慘重的損失,1940年11月,加富爾公爵號在塔蘭託遭到英國艦載機空襲,被一條魚雷命中後坐沉在泊位上,後來雖然被打撈上來,但卻再也沒能出海,義大利投降時該艦再度被鑿沉。

在蘇聯海軍服役的新羅西斯克號戰列艦

至於朱利奧凱撒號的經歷就更豐富一些了,該艦在戰爭中多次被英軍戰列艦和艦載機擊傷,但始終沒有大礙,1943年義大利投降時,該艦正停泊在那不勒斯,隨即被盟軍扣留。戰爭結束後,朱利奧凱撒號作為戰爭賠償被轉交給了蘇聯海軍,並被改名為新羅西斯克號。該艦一度成為蘇聯海軍黑海艦隊的絕對主力,但該艦於1955年在塞瓦斯託波爾港內突然發生了劇烈的爆炸,隨即沉沒。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的強大義大利海軍艦隊但其戰列艦結局讓人唏噓
    只是他們在二戰中表現都全部局限於地中海地區掩護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與英軍主力的決戰,如果沒有義大利強大的艦隊在地中海牽制英國海軍,恐怕就沒有後來的隆美爾北非軍團進入北非參戰了。每一艘的標準排水量為23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9000噸,分別建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10年到1915年,1933年開始進行現代化改裝,其改裝後艦載裝備火力如下,3座三聯裝及2座雙聯裝305毫米/46倍口徑主炮;18門120毫米/50倍口徑副炮;22門76毫米口徑炮;3門45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其裝甲平均厚度在78到248.92毫米之間,該型戰列艦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常規戰列艦其火力是非常強大
  • 義大利才是最聰明的?兩次世界大戰只輔助,戰後成強國
    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許多國家無論是經濟上還是人力上都受到了重創,但是有一個國家,在這兩次戰爭後都立於不敗之地,還從中獲利,憑藉著對形勢的清楚分析,及時轉向,大幅度地促進本國發展。這個被稱作歐洲最聰明的國家,是如何從一個不起眼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國的呢?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海軍而言,其最出名的戰艦並非是他們的各型航空母艦,而是他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斥巨資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這種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的戰列艦,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艦。然而這種強大的戰列艦卻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落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就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幾乎淪為了一個笑柄。
  • 諾亞方舟: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英美海軍醫院船
    期間,兩次席捲全球的世界大戰成為了海軍醫院船履職的重要舞臺,而真刀真槍的戰爭語境又讓各國海軍醫院船在建設、醫療服務乃至國際公約保護等方面向前跨出了重要一步。以下我們將溯流而上,重溫兩次世界大戰中英美海軍醫院船的表現。
  • 麵條國的巔峰之作——詳剖歐洲最強戰列艦:維內託級 背景篇
    維內託級戰列艦  研製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義大利曾希望建設一支總噸位至少達到法國海軍的60%,且無可爭議的強於奧匈帝國海軍的艦隊。義大利海軍曾試圖將其改為一艘更現代化的高速戰列艦或一艘航空母艦,不過終究也沒能實現。到了1920年11月末,卡拉喬洛號的艦體被出售。  義大利通用航海協會買下了卡拉喬洛號戰列艦的艦體,他們最初希望將其改造成一艘大型商船。不過在權衡各方面利弊後,義大利通用航海協會還是放棄了這項改造計劃。卡拉喬洛號的艦體最終於1921年被作為廢鐵出售,隨後被拆解。
  •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會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會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兩次世界大戰讓我們知道了義大利是名副其實的「豬隊友」。我們都知道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德國的對手不是神,但是他的隊友卻是豬。一戰前意德結盟是有共同敵人,二戰前結盟是因為希特勒跟墨索裡尼信仰相同,再說義大利也是有點作用的。一戰時義大利原屬同盟國一方,後臨陣倒戈投降了協約國,最後也以戰勝國自居,把德國坑的夠嗆。二戰時德國又與義大利結盟,倒黴又倒在了這個豬隊友的身上。若沒有義大利的拖累德國的情況可能還會好一些。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日本「大和號」:最終被美海軍擊沉「大和號」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中最大的一艘,同時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艘戰列艦。該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歷時近三年,最終於1940年8月8日下水,然而這艘曾被寄予厚望的戰艦,卻並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依阿華級戰列艦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
  • 戰列艦、重巡、戰巡如何劃分?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戰列艦,簡單的理解,其實就是負責專職海戰的大炮巨艦,相當於海戰場上的後排和火力輸出,攻守平衡,巡洋艦(包含重巡和輕巡)則是專職護航海上交通線,兼職打海戰,一般是海戰場上,為戰列艦提供護衛和偵察的;戰列艦的稱呼有很多,在蒸汽動力的鋼鐵戰艦出現後,也被稱呼為「鐵甲艦」,在技術跨代劃分中,也被成為「前無畏艦、無畏艦
  • 那麼多強國,為何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選擇義大利做盟友?
    拋開戰爭的正義性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鬥力表現的非常強的,只不過德國人的「隊友」不怎麼地,不能幫忙還時常拖累德國,尤其義大利,完全是來搞笑的,在非洲搞定個衣索比亞都費勁。那麼德國放著那麼多強國不結盟,為什麼非得和義大利結盟呢?
  • 這艘戰列艦曾輾轉服役於兩國,也曾被改造得連設計師都不認識了
    從1909年到1915年,義大利人陸續建造了1艘但丁號戰列艦、3艘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和2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戰列艦。除了達文西號於1916年因自爆而毀壞之外,其他5艘戰列艦是義大利在一戰及之後一段時間的主力。在這些戰列艦中,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朱利奧凱撒號戰列艦。
  • 它是美國現存最老的戰列艦,曾多次在電影作品中亮相
    1911年,美國第一種裝備356毫米主炮的戰列艦——紐約級戰列艦正式開工建造。德克薩斯號戰列艦的裝甲防護水平在同時代的戰列艦中算比較強的,該艦舷側主裝甲帶裝甲厚度305毫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356毫米,艦橋指揮塔正面和兩側裝甲厚度305毫米。
  • 義大利到底有何魅力?為何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要找其當盟友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可以為德國拖住10個法國師。如果義大利加入英法一邊,那麼德國只需要5個師就可以擊敗它。但是義大利如果加入德國一邊作戰,德國需要20個師去幫助它。」 最終德國被義大利成功的牽扯住了,來自對手的神助攻,莫過於此。
  • 吉尼斯認證世界最長壽男性去世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
    在他的公寓中,有一間次臥作為他的工作室,裡面放滿他製作的家具、拼圖遊戲等物品。他常常用零碎木料製作物品義賣,為慈善機構募捐。。他出生在英國東約克郡的赫爾,經歷過西班牙大流感、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25屆夏季奧運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威頓剛剛6歲。威頓1945年和妻子艾格尼斯結婚,艾格尼斯於1995年死於心臟衰竭。威頓一共有3個孩子,10個孫子孫女和25個曾孫曾孫女。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列艦的時代,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的作用已經初見端詳,但是相比於戰列艦,仍舊不為人所重視,因此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相比,仍舊不是最受重視的存在。而在崇尚艦隊決戰的日本,這就更成為了一種傳統與信仰,而大和級戰列艦正是在這種傳統指導下,而建造出來的。
  •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沉沒了多少艘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海軍核心主力艦艇完成了由戰列艦向航空母艦的「交接」,同時也完成了由視距艦炮對戰向超視距海戰的形式轉變,不過在戰前,各海軍強國,還都擁有大量的戰列艦作為主力艦,作為當時新型的海軍強國,日本也擁有著大量戰列艦。
  • 比大和號還出名,曾被認為日本象徵,美國為何用原子彈炸了兩次?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敏銳地察覺到過重的裝甲會造成戰列艦的速度過慢,而裝甲過於單薄的戰列巡洋艦的防護能力又太過薄弱,因此日本迫切需要一種保持裝甲和速度兼顧的戰列艦,這項劃時代的艱巨任務就落到了日本擔任主要設計工作的造船總監平賀讓博士身上。
  • 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被淘汰,海軍主戰艦艇是否會小型化
    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戰列巡洋艦的生命走向了尾聲,各國海軍中新造的戰列巡洋只有胡德號,1948年全世界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聲望號走進了拆船廠。但是戰列巡洋艦的本質是什麼?它的誕生背景就是在動力系統不發達的條件下,大型水面艦艇。必須在防護火力速度的選擇題中選擇兩個選項。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在近現代的歐洲列強中,義大利算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它的領土是羅馬帝國的故地,因此義大利人對羅馬帝國有著無比懷念,但是直到1870年義大利才真正實現統一,它也像歐洲列強一樣致力於對外擴張,但是在19世紀末,卻被東非的小國衣索比亞擊敗,而且還進行了向衣索比亞支付了戰爭賠款,它在一戰前因為與法國交惡,加入了德國的同盟國陣營,然而當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卻又轉投協約國陣營
  • 二戰日本戰列艦的末路,長門號被核爆,陸奧號自爆
    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戰模式已經從平面走向立體,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成為戰場上的主角,耗費巨資耗重材建造的戰列艦已經漸漸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能幹一些雜活比如炮擊陸地,因此日本人戰列艦基本沒派上什麼大用場,相反,在激烈的海戰中損失殆盡。金剛級是英國為日本建造的一型戰列巡洋艦,首艦金剛號服役於1913年,後面三艦是日本根據英方提供的圖紙自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