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柳萍、李梅、李娟、齊愛雲!

2020-12-15 秦嶺瞭望

由陝西電視臺發起,西北地區數十家核心媒體共同打造、鼎力推出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於2005年2月23日晚在西安市新城劇院誕生。寧夏銀川市秦腔劇團柳萍、陝西戲劇研究院李梅、李娟、西安市五一劇團齊愛雲榮膺中國秦腔「四大名旦」。

這次評選活動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5省、區10家新聞媒體聯合主辦,從2004年5月開始,囊括了西北五省各級秦腔劇團,參與院團之多、人數之廣創中國秦腔名角評選之最。寧夏銀川市秦腔劇團團長柳萍憑藉自己高超的藝術造詣和現場出色的表演,入主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成為除陝西之外西北其它省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秦腔旦角演員。  

李梅 「秦腔一枝梅」

她11歲踏入戲曲界,一紮根就是38年,對戲曲藝術的熱愛深入骨髓;她曾紅遍大江南北,以過人的藝術才華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澱,演繹出了一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在創新與創造中成就了一番事業……如今,從一名普通演員到一院之長,她始終保持著一個藝術家的風骨,在中國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筆。

李娟 「西北第一靠」

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藝術指導。主工刀馬旦、正旦,諳熟秦腔、眉戶、碗碗腔等陝西劇種。主演《盜草》、《楊七娘》、《殺嫂》、《屠夫狀元》、《三娘教子》、《打路》、《打神告廟》、《遲開的玫瑰》、《西部風景》、《王寶釧》等劇。

舞臺上的李娟,從容不迫,光鮮靚麗;走下舞臺,便如同雨水潤旱地一樣融入茫茫人海之中,很好地把握著自己的命脈,收穫愛情,收穫家庭,出色扮演著女兒、兒媳角色,勝任了妻子、母親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她與眾多女性一樣,不僅為長輩盡一份孝心;還為丈夫、女兒買菜做飯,打理家事,盡情的享受家庭帶來那份溫馨,沉浸在說不清道不明的那份快樂幸福中!

如今,李娟不僅榮獲中國戲劇第十八屆梅花獎,中國秦腔四大名旦,國家一級演員,還被省文化廳、文聯、劇協聯合授予「德藝雙馨」、「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齊愛雲 坐看雲起時

齊愛雲,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國家一級演員,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秦腔四大名旦之一。師承著名春腔表演藝術家馬蘭魚,主工青衣,兼刀馬旦。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她的戲路寬泛、表演細膩、文武兼備、唱做並舉,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舞臺形象。代表作有《遊西湖》、《楊門女將》、《鄭瑛嬌》、《陰陽鑑》、《打神告廟》、《陰陽河》、《引路》、《三曹父子》、《生死牌》、《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宇宙鋒》、《鍘美案》等。

曾多次榮獲省市大獎,並且代表西安市赴韓國演出。隨中國戲劇梅花獎藝術團赴臺灣、香港和全國演出引起轟動。2014年赴美國演出、在馬裡蘭大學做戲曲講座,被多個兄弟劇種邀請講學。多次參加中央臺的戲曲晚會和文化部的綜藝晚會。被授予了「德藝雙馨青年藝術家」和「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的榮譽稱號。

她從容大氣、形神兼備、獨具魅力的表演藝術特色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讚譽和喜愛。被西安市評為授予了「德藝雙馨青年藝術家」和「」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的榮譽稱號。

齊愛雲的戲路寬泛、表演細膩、文武兼備、唱做並舉,特被別聲情並茂、極富感染力的唱腔,從而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舞臺形象。她獨特的表演風格令人耳目一新,特別是富於激情,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及唱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眾多學者,專家及觀眾認可。

伴隨著時光的流逝一路見證了她的進步,梅花獎、四大名旦、六上央視戲曲晚會等等,她是秦腔舞臺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和奇葩,很少有人知曉她從藝三十年來走過的坎坷歷程:練武戲摔壞腰臥床長達半年,練甩髮甩暈在排練廳等等。她的刻苦、執著,對秦腔的摯愛終於結出了晶瑩剔透的碩果。

柳萍 梨花一枝春帶雨

柳萍,女,漢族,1967年9月生,寧夏隆德人,國家一級演員。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寧夏文聯名譽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在西北重鎮,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寧夏的現代戲曲界,柳萍可算是當之無愧的秦腔第一人!

2010年5月25日,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在廣州圓滿落幕,第十三屆「文華獎」同時揭曉,寧夏大型原創回族舞劇《月上賀蘭》獲文華大獎特別獎,寧夏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柳萍獲文華表演獎。文華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設立於1991年,最初為一年一屆,1998年起改為兩年一屆,2004年第11屆文華獎起改為三年一屆,與「中國藝術節獎」兩獎合一,放在藝術節上評選。第九屆中國藝術節首次對文華表演獎進行單獨評選,在全國範圍內各種體制的院團裡,從全國推薦的不同藝術門類的演員中評選出25名德藝雙馨、深受歡迎的獲獎演員。柳萍和陝西的李梅是本屆獲獎者中的秦腔演員,同時也是寧夏唯一獲此殊榮的獲獎者。

2002年,經中國劇協及「梅花獎」評獎辦公室歷時近一年的嚴格評選,柳萍不負眾望,如願以償,成為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實現了寧夏「梅花獎」零的突破。這可是寧夏戲曲發展史上破天荒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2002年12月,柳萍擔任銀川市秦腔劇團團長。

2005年,柳萍在「中國秦腔四大名旦爭霸賽」中成功折桂,成為除陝西之外其他省區惟一一個獲得「中國秦腔四大名」桂冠的演員。

相關焦點

  • 新編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項目在省戲曲研究院啟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成東麗)6月16日上午,由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聯合指導,共同打造的廉政文化精品項目—新編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項目啟動儀式在省戲曲研究院隆重舉行。
  • 陝西公共頻道《大秦腔》民間十大名旦、名生、名票評選活動開始
    盛夏八月,火爆秦腔。陝西五套公共文藝頻道全新打造大型戲曲節目《大秦腔》即將重磅推出。匯聚名家表演、流派傳承、戲曲體驗、院團風採為一體的秦腔綜藝節目。濃彩重抹、粉墨登場,為您講述動人的秦腔傳奇。同步推出民間十大名旦、十大名生、十大名票西北評選活動,海選報名正式啟動,喜歡秦腔的您不能錯過!
  • 川劇秦腔四大名家匯聚一堂:「川劇有『寶』,年輕演員要好好學習」
    川劇表演藝術家任庭芳、陳巧茹、肖德美以及秦腔表演藝術家齊愛雲,分別從川劇行當特色以及人物塑造、基本功等角度,暢談川劇傳承發展。「川劇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是川劇獨具特色的行當。作為川劇小生代表,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已經從事川劇藝術40年。
  • 《為幸福喝彩》霍尊體驗三秦文化 喜提「福彩杯」秦腔推廣大使
    有風景秀美的西安大唐芙蓉園、紫雲樓這樣的人文景觀,還有極具特色的皮影戲、秦腔這樣的傳統文化,更有讓人垂涎欲滴的陝西特色美食。而霍尊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經歷秦腔「唱念做打」四大基本功的考驗,完成最終舞臺考核後方可獲得「福彩杯」秦腔推廣大使的榮譽稱號。
  • 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亮相陝西省第九屆藝術節
    央廣網西安11月15日消息(記者溫超 通訊員蘇淵博) 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排的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14日晚亮相寶雞大劇院,參評陝西省第九屆藝術節。該劇特邀國家一級編劇姚金成、國家一級導演張平、國家一級舞美師周正平、國家一級服裝設計藍玲等專家加盟,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梅花獎」獲得者邊肖領銜主演,「梅花獎」獲得者李軍梅、趙揚武、齊愛雲及多位藝術家聯袂主演,以東漢大儒楊震在知天命之年臨危受命,從潼鄉學館赴任荊州懲貪救災驚動朝野的故事,表現了一個儒家知識分子以身許國、生死不避的高尚人格,其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為廉潔鏡鑑的「慎獨
  • 紅極一時的老蘇州電器品牌 「四大名旦」如今在何方
    為外鄉小兒熟知的江蘇四大名旦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塵器,孔雀電視機,長城電風扇全都來自蘇州。」王蒙的一首《蘇州賦》讓蘇州的四大名旦家喻戶曉。上世紀80年代,長城電扇、香雪海電冰箱、孔雀電視機、春花吸塵器在國內家用電器行業異軍突起、風靡全國,蘇州人自豪地稱之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崛起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到了鼎盛時期,而到了九十年代末就淡出了人們視野。
  • 秦腔《五典坡·三擊掌》亮相2021年新年戲曲晚會
    西部網訊 2021年1月1日晚,2021年新年戲曲晚會在CCTV-1黃金檔播放,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演唱秦腔《五典坡·三擊掌》選段,驚豔熒幕。2021年新年戲曲晚會採取錄播形式,16個中國優秀傳統劇種精彩亮相,所呈現的劇種數量為歷年新年戲曲晚會之最。晚會通過對傳統戲曲藝術形式的全新詮釋和藝術家精湛呈現,營造出辭舊迎新的歡樂祥和氛圍,展現貫徹「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傳統戲曲藝術在新時代薪火相傳、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彰顯中華兒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心壯志和豪邁之情。
  • 2019年北京樓市最大看點:「京城四大名旦」登場
    為此,由雲謀傳播、攸克地產主辦,買房大家幫、豪宅1號聯合主辦的「2019下半年京城樓市四大名旦」推薦活動正式啟幕,依據「2019年下半年純新首次開盤項目;品牌開發商出品,且此前在京有多年開發歷史,限競房亦有成功作品;項目代表了當下北京限競房的一線品質」的三大標準,從北京東南西北四個區位,優選出2019年京城樓市下半場最值得關注的四個項目。
  • 靜安王家沙"四大名旦" 多年未變的上海味道
    香鮮滷多的鮮肉生煎,鮮嫩味美的蝦肉餛飩,酥香可口的豆沙酥餅,香脆松透的兩面黃,王家厙靠這「四大名旦」在上海灘立穩了腳跟。漂泊半生的歲月,被「四大名旦」一一勾起,溫熱的眼淚已經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她在心底默默地說了一句——姆媽,我回來了!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京劇宗師的四大名旦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荀慧生、尚小雲與梅蘭芳、程硯秋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京劇四大名旦。尚小雲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也組織劇團,每年到外地巡迴演出達10個月,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僅1957年的3月到12月他就從唐山到寶雞,從兗州到呼和浩特,走遍15個城市。一次在山區的大雪中為解放軍部隊演出,一場戲下來,他扮演的白娘子就變成了白雪公主。第二天改在部隊食堂演出,因地方小,他一個晚上就連演了兩場文武大戲《梁紅玉》,達6個多小時,讓當地部隊戰士都看到了他的演出。
  • 京劇四大名旦中唯有梅蘭芳沒有到過濰縣
    本文參考文獻 《中國京劇》 2008年10期 第46-47頁 張德民《春秋》 2012年04期 第33頁 於正軍 陳正寬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京劇與濰縣源遠流長。晚清同治末年,北京有個叫李萬隆的京劇藝人,來濰縣成立了第一個京劇班,由於演出比原來的地方戲更受歡迎,很快普及開來。解放後「四大名旦」中的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來濰坊獻過藝,唯獨梅蘭芳沒到過濰坊。
  • 合肥特產:糕點「四大名旦」之一烘糕
    合肥烘糕為傳統名點,被譽為合肥糕點族中的「四大名旦」之一。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合肥四大傳統特產,歷來被人們用作待客和饋贈的禮品。
  • 《中國秦腔文化叢書》項目簡介
    《中國秦腔文化叢書》項目一、《中國秦腔文化叢書》簡介《中國秦腔文化叢書》是國內首部較為權威的全面介紹秦腔藝術的典藏作品。同時,該套叢書也是2009年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之一。《中國秦腔文化叢書》共20本,目前已出版的有14本,包括《秦腔音樂》《秦腔傳統經典劇目選》《秦腔流播》《戲曲表演美學》《秦腔劇作家》《秦腔表演藝術家》《中國西北「梅花獎」演員》《百年易俗社》《秦腔學府—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舞臺美術》《秦腔習俗》《陝西地方劇種》《阿宮腔—最後的玉蘭花》《品評秦腔》等,另外的六本《秦腔與傳媒》《秦腔百年》《秦腔走進校園》《秦腔戲班》《論京劇聲腔源於陝西
  • 上海展出昔日照相館「四大名旦」
    「照相館人像攝影藝術,在中國的藝術史上猶如一個匆匆的過客」。上海美術館學術部主任肖曉蘭介紹說,上海第一家商業照相館出現在19世紀中葉,此後迅速進入發展與成熟的繁華期。30多年前,一度「擱淺」的照相館人像攝影再度復興,僅僅十餘年後,數位照相機迅速普及的大潮就捲走了它原先不可替代的優勢。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上海的照相館走向衰退,如今只留存「王開」等少數擁有傳統品牌的老字號。
  • 秦腔老唱片·易俗社教練陳雨農唱《走雪山》
    陳雨農 - 《南天門·走雪》淚汪汪我接來膳一盞(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錄製)03:22來自秦聲戲語陳雨農(1880-1942)秦腔表演藝術家幼人私塾讀書,後私入臨潼縣華清班學藝,後自領玉慶班,常與著名鬚生李雲亭合作演出,終成為集小旦、花旦、青衣為一身的表演藝術家,為光緒、宣統年間關中第一名旦。陳雨農先生繼承了許多秦腔名戲,也移植了不少兄弟劇種劇目,和在李雲亭先生的合作中不斷探討和創造表演藝術,在表演、化妝、唱腔等方面都做了大膽改進和提高。
  • 新編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上演獲好評!
    9月7日晚,由陝西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指導策劃,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排的新編秦腔歷史劇《關西夫子》精彩上演。該劇由姚金成擔任劇本編劇,張平任導演,邊肖、李君梅、趙揚武、齊愛雲4朵梅花領銜主演。
  • 梅蘭芳是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居於四大名旦之首,是梅派創始人
    梅蘭芳是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居於四大名旦之首,是梅派創始人無量大人胡同24號是我國享譽世界的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的宅第。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梅蘭芳是我國近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居於「四大名旦」之首,是「梅派」創始人,代表劇目為《貴妃醉酒》和《霸王別姬》等。京劇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也是老北京人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它又叫作國劇,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它融傳統文學、古典音樂、優美舞姿於一體,形成了唱念做打完美結合的藝術體系,全面展現了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也對世界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