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的環境下,未來東北是不是會成為人類更適宜的居住之地?

2020-12-12 探索宇宙說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對於這個家園我們並沒有對它進行很好的保護。尤其是進入工業時代之後,由於工業的大量發展,排放的溫室氣體也越來越多,導致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的氣溫也在不斷升高。

全球變暖是近十年來科學家經常提到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近幾年,全球變暖的幅度明顯在加快。相信每一個朋友都能夠切身感受到近幾年的氣候越來越異常,溫度也越來越高。

2019年讓我們感受到了高溫的可怕,而到了2020年環境並沒有轉好,反而是更加嚴重。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今年的災難是比較多的,除了一直持續了一年還沒有結束的疫情之外,還有澳大利亞大火,非洲蝗災,北極的創歷史高溫以及我國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等。

這些災難背後的根本原因都是全球變暖造成的,而從科學家發表的觀點中,我們能夠看到,全球變暖的趨勢不會停止,今年比去年溫度更高,那麼明年的高溫大概率比今年更加嚴重。

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不斷變暖的地球,讓很多人想到了未來的生存之地。隨著全球變暖的繼續,過去寒冷的一些地區,在未來也會越來越暖,而過去比較溫暖的地方,在未來可能會更加炎熱,不適宜人類的生存。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全球變暖的環境下,未來東北是不是會成為人類更適宜的居住之地?

東北這個地方相信每一個人中國人都知道,從古至今那裡就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東北之所以寒冷,主要是它靠近北極的西伯利亞地區,從西伯利亞而來的冷空氣首先會經過東北,所以那裡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最寒冷的幾個地區之一。

東北的溫度雖然比較低,但是從古至今,那裡卻從來不缺乏人類的居住。而由於東北地大物博,那裡也逐漸成為了我國比較繁華的一個地區,生活在東北的人們是非常耐冷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東北的人們在寒冷的冬季進行冬泳或者其它的戶外活動。

在一個南方人的眼裡,東北的人們那是真爺們,其它地區尤其是南方的朋友要是冬季來到了東北,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還感覺冷,而東北的人們則並沒有感覺有多麼冷的可怕。這說明,長年在東北生活的人們,逐漸有了更強抵抗寒冷的體質。

那麼人類在寒冷和炎熱環境下的生存,哪一個更佔優勢呢?很明顯是寒冷,冷不怕只要我們多穿一些衣服就能夠生存。可是炎熱則不同,人體的溫度大約是37攝氏度左右,一旦高過這個溫度,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不適。

而現在到了夏季,很多地區的溫度都在40度以上,有些地區甚至最高能達到50多度。在40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下,我們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所以,在炎熱的夏季,白天太陽炙熱的時候,人們都選擇留在戶內,到了晚上才出來活動。尤其是南方地區,夏季更熱,熱得讓人們受不了,而全球變暖還在持續,未來地球的平均氣溫還在上升,很多南方地區的溫度可能會更加高,讓人們難以適應生存。

而東北的溫度則會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反而會成為一個溫暖的地方。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東北就是人類更適宜的居住之地?其實這個很難說,我們要明白,目前的全球變暖是人類工業排放汙染造成的。

這些工業汙染帶來的不僅僅是全球變暖,還有其它的生態汙染,所以我們現在的全球變暖跟地球歷史上發生過過的自然環境下的全球變暖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是自然環境下地球的溫度出現了上升,那麼它只是單一的地全球變暖,沒有其它的生態惡化情況。

而人類工業導致的全球變暖則包含了其它的各種生態汙染,在這種情況之下,全球的氣候會變得非常反常極端。相信很多朋友從去年開始都知道了厄爾尼諾現象,這種現象就是目前全球變暖加劇之下帶來的,而厄爾尼諾現象會讓地球的氣候更加反覆無常。

相信很多朋友聽說過六月飛雪,這種景象在人們的眼裡是一個傳說,認為只有在有重大冤屈的時候才會出現。很多百歲的老人一生都沒有見過六月飛雪。可是新時代之下的我們卻見到了,近幾年來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出現過不止一次六月飛雪。

這樣的場景讓很多人感到驚奇,這種極端的氣候現象正是全球變暖造成的。在此影響下,世界各地的氣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南方在過去冬季是不會下雪的,溫度也比較溫暖。可是現在則不同,南方到了冬季也會飄大雪,而且溫度有時也會非常低。

因此,現在南方的很多城市也在考慮計劃著安裝暖氣,進行集體供暖。要知道暖氣一直以來都是北方的專利,南方的人們很少會安裝暖氣,南方的氣候如此極端,那麼東北呢?自然也不會落下,事實上東北的氣候近年來更加極端。

東北是寒冷之地,過去的氣候是夏季溫暖,冬季下雪寒冷,而現在呢?東北也不再那麼寒冷,尤其是到了夏季,東北的溫度並不比南方的一些地區低。而到了冬季,東北則比過去更早下雪,更加寒冷,這種兩極分化的氣候讓很多的東北人吃到了苦頭。

如果南方的朋友覺得南方的氣溫越來越高,不好生存居住,那麼到了東北之後將會更加難以生存,因為夏季的東北同樣也非常炎熱,這種炎熱可能對於常年生活在南方的朋友是能夠適應的。可是到了秋冬季,東北的氣候會劇變,冷得讓南方人受不了,也同樣難以適應居住。

由此可見,人類工業汙染之下導致的全球變暖,帶來的是極端的氣候變化。這種極端氣候是全球性的,不管是在哪一個地區,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惡劣氣候,而且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嚴重。不管你躲到哪一個地方都是差不多的,除非離開地球。

當然,要離開地球對於人類當前的科技來說,那是一個夢想。太陽系有希望成為人類第二宜居行星的是火星。可是火星也不是天然適宜人類生存,需要我們用科技進行一系列的改造,而要完成這個改造過程,可能需要200年左右的時間。

那麼地球的生態惡化情況能夠給我們200多年的時間嗎?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護地球生態,像現在這樣繼續破壞惡化下去,可能用不了百年,我們就會嘗到嚴重的苦果。全球變暖帶來的後續影響是非常可怕的,南北極冰雪融化會讓海平面上升60米左右。

南北極凍土層一旦融化,其中的大量甲烷氣體會釋放出來,再次加劇溫室效應,同時冰封了數萬年以上的各種細菌和病毒也有可能復甦,威脅到地球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由此可見,保護地球生態已經克不容緩,而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類的努力和付出。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東北是不是越來越適合人類居住?
    而在全變暖的影響之下,世界各地的氣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少的東北朋友都在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之下,東北越來越適合人類居住了,我們就先來看看氣候的變化吧,再來說東北的氣候問題
  • 全球變暖日益嚴重,在未來我國東北,會成為溫暖的居住地嗎?
    這些年來最為熱議的話題應該就是全球變暖了,雖然每個人都高喊要保護環境的口號,節能減排,真正又有誰能夠做到呢?地球是人類唯一生存的地方,即使是這樣,也沒有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尤其是在人類發展進入了工業時代之後,在工業生產的過程當中排放了大量的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導致地球上的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溫室效應日益嚴重。
  • 全球變暖,永久凍土加速融化,人類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而眾多由全球變暖引發的自然災難中,有的並不嚴重,有的則可能關乎人類文明的生死存亡。可能有人會說了,全球變暖讓每年夏季的溫度特別高,熱得讓我們受不了,引發了乾旱和洪澇災難,這些才是我們最重要可怕的災難,還有人說,全球變暖導致的南北極冰雪不斷融化,從而讓未來的海平面大幅上升,淹滅大量陸地,讓人類推動居住家園,這才是最大的災難。
  • 昆蟲可能成為全球變暖對人類的潛在威脅
    環球在線消息:關注全球溫室效應負面影響的學者最近又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上升,將可能導致昆蟲突破以往的活動空間而迅猛增加,這將對人類構成一種潛在威脅。 據俄羅斯《真理報》報導,新的研究調查表明,在溫暖的環境中,昆蟲的種群及數量將會快速增長,因為在溫暖環境中,它們經過更快地新陳代謝後會加速繁殖。
  • 隨著地球溫度的上升,東北地區是否會變成四季如春的宜居地區?
    按照我們的設想,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一些中低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天氣將會越來越多,而高緯度地區的溫度上升,剛好會變成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我國東北地區就位於高緯度地區,那麼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東北是否會越來越宜居呢?
  • 對人類來說,全球變冷和全球變暖哪個更可怕?
    自從人類活動逐漸增多,地球的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其中,全球變暖成為了當今這個世界最大的環境問題。按照目前的理論,二氧化碳含量越高,全球的溫度也就會越高。正因為對環境的關注,世界各國也開始控制自身的碳排放。但如果我們從太陽系的上帝視角來看,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有的超級熱,有的超級冷。
  • 隨著地球溫度逐年升高,東北會不會越來越適合人類居住?
    氣候變暖,也就是說全球各地的溫度都在增加,那麼原本炎熱的赤道地區將會更加炎熱,而寒冷的東北地區就變得暖和起來,這是否意味著隨著溫度的變化,東北會變得越來越宜居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什麼是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騙局?地球將更宜居,但人類忽略了一個即將發生的事實!
    特別是俄羅斯和加拿大北部以及我國東北地區的民眾,都要準備慶祝了,未來即將擺脫天寒地凍,即將迎來溫暖如春的世界!全球變暖,北方會變的溫暖如春嗎?我們先給出答案,全球變暖,北方未來確實會變成溫暖如春,但我們人類可能等不到那會!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下文簡單討論下!
  • 全球變暖騙局?地球將更宜居,但人類忽略了一個即將發生的事實!
    特別是俄羅斯和加拿大北部以及我國東北地區的民眾,都要準備慶祝了,未來即將擺脫天寒地凍,即將迎來溫暖如春的世界!全球變暖,北方會變的溫暖如春嗎?我們先給出答案,全球變暖,北方未來確實會變成溫暖如春,但我們人類可能等不到那會!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下文簡單討論下!
  • 新知|南極2月氣溫破20℃——全球變暖,人類何去何從?
    更熱的大氣和海洋,會導致颱風等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更多,強度更大。更容易察覺的現象是,人類活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海洋環境,海洋增溫已經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溶解氧下降、極端事件加劇、珊瑚白化等後果。然而,由於海洋對溫室氣體響應的「滯後效應」,海洋正在加速變暖,更強的海洋增暖將發生在本世紀。即使接近或者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海洋升溫及其帶來的影響也將持續。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分析了當今最重要的氣候變暖問題,指出了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的各種確定與不確定的影響與災難,如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物種減少、森林火災、疾病流行、作物減收,等等,作者結合福利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國家與區域政治政策,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方法與途徑。
  • 因全球變暖,南極冰川下出現「新物種」,科學家又喜又悲!
    因全球變暖,南極冰川下出現「新物種」,科學家又喜又悲!人類自認為對地球已經了解夠深,其實真正了解的只是皮毛。地球上仍有很多人類尚未踏足的領域,例如高聳的山峰、神秘莫測的深海等,它們內部危機四伏,使人類不敢靠近。
  • 南極洲下完紅雪下綠雪,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保護環境人類能做什麼
    因為這種藻類生物一般是不會生活在南極這種極寒地帶的,這從側面也反應出了南極的氣溫開始變暖,冰川的不斷融化,給藻類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在南極出現了這樣的藻類生物,產生「血雪」的現象。隨著全球變暖現象逐日嚴峻,2020年2月11日,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南極洲氣溫創下新高: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地氣溫高達18.3℃!創近60年來歷史新高。
  • 氣候變暖,30年後香蕉將消失?全球溫度變化,這是人類的鍋嗎?
    更可怕的是,發病地區30年以上不能種植香蕉,因而「巴拿馬病」是香蕉的「不治之症」,也是威脅全球香蕉種植業的最大殺手。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俞豔春則表示,巴拿馬病也被稱為「枯萎病4號小種」,在目前我國香蕉的抗病品種中,「中蕉9號」、「南天黃」等品種可以有效地抗擊這種真菌。
  • 新知| 南極2月氣溫破20℃——全球變暖,人類何去何從?
    更熱的大氣和海洋,會導致颱風等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更多,強度更大。  更容易察覺的現象是,人類活動已經深刻的改變了海洋環境,海洋增溫已經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溶解氧下降、極端事件加劇、珊瑚白化等後果。然而,由於海洋對溫室氣體響應的「滯後效應」,海洋正在加速變暖,更強的海洋增暖將發生在本世紀。即使接近或者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海洋升溫及其帶來的影響也將持續。
  • 全球變暖已成定局,地球將四季如春?可是人類忽略了關鍵性問題!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定局,從2019年開始,各大國家開始呼籲要重視環境問題,可是對於一些商家來說,他們並不會在意環境的問題,只是為了自己賺得更多的利益而破壞地球環境,伴隨著全球變暖冰川加快融化,遠古病毒逐漸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相信一些北方的小夥伴們,能感受到氣溫的增高帶來的影響,
  • 到21世紀中葉許多低洼環礁島可能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
    4月25日,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研究稱,海平面上升和海浪驅動的洪水將對許多低洼環礁島嶼的淡水資源造成負面影響,許多島嶼在幾十年後將變得不再適宜人類居住。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中緯度西風帶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風能資源的利用潛力。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研究人員利用超級計算機的模擬結果,對未來兩種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風能資源的演變進行探討。
  • 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人類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及人類未來
    尤其是到了近現代,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步,使得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失衡,將面臨資源枯竭和環境全球汙染的危險處境人類從大自然中無度的獲取資源,經過加工處理反過來又汙染環境,不計後果的開發最終也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目前全球頻現各種自然災害事件,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增多,因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汙染和不適宜居住帶不斷增多,全球變暖導致兩極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