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中國軍人鏖戰國境之南 令美英盟友肅然起敬

2020-12-24 海外網

海外網8月31日電(記者 王騰) 「Welcome!」 ,記者剛一進門就聽到了尤廣才老人洪亮的英文問候。作為入緬作戰抗擊日軍的連長,已96歲的他,在聽聞此次採訪計劃後無比的激動和開心,面龐映射的是一位近百歲老人對於抗戰70年紀念活動的期待和欣喜,眼神中閃灼著的則是屬於那個年代的血熱與激情。

國境之南 有士死戰

1942年,日軍進攻緬甸,在3月佔領緬甸首都仰光後,猖狂的日軍繼續進攻緬甸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然而,緬甸的戰局關係著整個中國抗戰的成敗:一來滇緬公路承擔著最多的國際援華物資;二來緬甸如若淪陷,整個中國西南大後方將直面日軍兵鋒,日軍對中國將形成夾擊之勢。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派出了入緬作戰的遠徵軍,他們將身赴異域,絕地死戰。這一仗,決定抗戰成敗,國家存亡。除此之外,這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

尤廣才出生於1919年,年輕時的他在赴緬之前早已因成績優秀,被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破格錄取,並留校任用。但在聽到奔赴前線的同學為國捐軀捨身取義後,他心中難過,又十分佩服,於是決定主動請戰,毅然決然奔赴前線。

1944年4月,尤廣才開始遠徵緬北。

國危累卵 羽檄疾馳

隨著國內日軍封鎖力度的加大,滇緬公路這條中國的運輸生命線就變得極為重要。但與此同時,英印、英緬軍在滇緬公路周邊已有10個步兵營遭到重創,8個炮兵連幾乎被全殲。英印、英緬和英軍雖然還有3萬人的實力,但從士氣上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日軍不同於歐洲軍隊的打法,讓英軍非常頭疼,尤其是日軍兇殘的夜襲,讓英軍無力抵抗。

面對緬甸局勢的吃緊,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甸,旨在打通中印公路和中緬公路,收復緬北。時年24歲的尤廣才,作為中國駐印軍50師特務連連長,參加了這次關鍵戰役。

入緬作戰中大大小小的戰鬥打了數十場,可讓尤廣才老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戰鬥,則是西保攻堅戰。老人的書櫃裡有一個相框,鑲嵌著一份影印的抗戰勳績表,上面記錄著:1945年3月16日西保戰役,尤廣才「忠勇果敢,指揮從容,行動堅決,於3月16日攻破敵堅固陣地,追敵至數英裡,使敵放棄抵抗」。

據老人回憶,戰鬥開始後,他指揮的特務連頂在整個部隊的最前線,他指揮的第一排、第二排發起正面進攻,第三排作為預備隊。在炮兵的火力掩護下,特務連很快接近敵人,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戰鬥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了中午,一個陣地往往有幾次的你爭我奪,戰況進入焦灼狀態。

「吹衝鋒號!讓第三排投入戰鬥!」尤廣才喊完,竟然沒有聽到號聲,這才記起他的年輕號手已經在幾分鐘前犧牲。他馬上叫來傳令兵,命令第三排的戰士立即投入戰鬥!

接到傳令兵通知,第三排戰士飛快殺到。兩翼機槍聲、衝鋒鎗聲互相交織,手榴彈一枚枚的扔向日軍頭頂——數小時過去,日軍畏懼於中國軍人凌厲的攻勢,開始逐步撤退。這時,尤廣才看準時機,帶領士兵窮追不捨,一直追到不遠處的小江邊。當天下午,尤廣才和戰友們成功佔領了西保。

然而在戰鬥中,一枚炮彈呼嘯襲來,在他的右後方爆炸,尤廣才因此在右腰上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垂直傷疤。這一戰,尤廣才特務連傷亡達到25人。

立身報國 美英齊贊

「我的部隊隸屬美軍指揮,我們每人都領到一本英文版的《軍語詞典》和《叢林戰書》。」尤廣才老人說到,「那時候我看不懂,就去找美國聯絡官皮斯勞,他教我英語,這樣慢慢的,就把英語學會了。」老人說到學習,語氣變得堅定起來,「在部隊裡訓練的教官是外國人,如果不去學英文,就會跟不上他們的訓練節奏,也就沒法子去帶好我的兵。我不能讓英美軍人看不起中國人。」

尤老指了指寫字檯上的一摞英文報紙,他現在還堅持每天閱讀英文報。

「中國軍人的英勇作戰和捨身精神是美國和英國軍人非常肯定的!他們認為我們中國軍人非常具有敢打敢拼的精神。」尤廣才在說到這一點時,特別的激動。在他赴緬期間,曾目睹了中國方面的潘裕昆師長與英軍費斯廷師長會晤商談協同作戰的一幕,「詳細地點、日期我記不清了,但潘師長駐地的環境我還清晰地記得,是在一個森林平緩的山坡上,用投放武器彈藥彩色降落傘搭起的一座帳篷,在帳篷周圍我布置了警戒。上午時分,一位身著英軍軍服身體魁偉的軍官,後面跟著兩位隨從,從我身旁徑直走進帳篷。」

入緬作戰是中國軍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光輝一頁,能夠最終完成戰略目標,擊潰日軍的防線,中美英盟軍的協同作戰和共同補給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廣才老人右腰處的傷,就是在美軍的野戰醫院裡治癒。中國軍人也在英軍百般危難之際,頂住了日本強大攻勢,救盟友於危難。

尤廣才老人生於1919年9月3日,也許他不會想到,自己的生日竟然就是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之日。在問到近期的願望時,這位96歲的老人說:「我是個幸運的人,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這次70年大閱兵,看到中國越來越強大!這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在採訪結束後,曾經是一名軍人的筆者向老人敬了個軍禮,老人意氣風發的回禮,眼神中依然透著一個老兵的堅定。

珍視和平,鑑往知來。在反法西斯勝利70年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向所有的抗戰老兵們致敬!


責編:龐晟

29090672,.抗戰老兵:中國軍人鏖戰國境之南 令美英盟友肅然起敬,.2015-08-31 08:25:00,.204010,.龐晟

相關焦點

  • 抗戰老兵子女捐出父親藏了70多年的日本軍大衣,原因令人肅然起敬
    日寇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痛的災難,抗戰軍民為抵抗侵略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值得我們敬仰和銘記。對於抗戰軍人和子女後代來說,如果能夠保存一件當年抗戰繳獲的戰利品,那麼一定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有一位抗戰老兵的子女卻捐出了父親珍藏多年的日本軍大衣。
  • 辛店鄉:心系退伍軍人 關愛抗戰老兵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潘丹丹)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 恩施州118名抗戰老兵獲頒抗戰勝利 70周年紀念章
    恩施日報訊(記者彭信瓊 通訊員戴居志、歐明陽 實習生侯淵)8 月28日,建始縣委宣傳部、縣人武部、縣委老幹部局工作人員來到參加過抗戰的離休幹部王武山家,為其送去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和慰問金。在9 月3 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紀念日前夕,根據中央、省有關做好慰問抗戰老戰士、老同志的通知,我州各縣市已陸續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開展慰問活動。慰問中將向抗戰老戰士、離休老幹部等抗戰人員發放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紀念章」,同時按每人5000 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
  • 組圖:抗戰老兵在臺北忠烈祠祭拜戰友失聲痛哭
    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組織的「跨越海峽的團聚」中國大陸訪問團昨晚抵達臺北,今天一大早,全體人員前往臺北圓山忠烈祠祭拜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據公開資料介紹,國民政府於全面對日本抗戰之前,即有設祠奉祀烈士的規劃。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歷次陣亡殘廢受傷革命軍人特別優續辦法全案」,其中正式提出「各縣設置忠烈祠辦法」。1946年,全臺各縣市開始設置忠烈祠。兩岸關係緩和後,忠烈祠定位逐漸轉型,將殉職員警、消防、民防等人員,以及相關公務殉職人員也列入可以申請入祀對象。
  • 98歲遠徵軍老兵拜謁中山陵 曾參加抗戰70年閱兵
    昨天上午10點,來自廣西的中國遠徵軍老兵熊壽明,了卻了他十幾年前的心願——到南京中山陵拜謁孫中山先生。這位參加過今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老兵,當天穿著閱兵式的定製服裝,胸前佩戴著抗戰勝利紀念章,神氣十足。幫助98歲老兵謁陵來了8個「武師」志願者前幾天,南京1213志願者聯合會負責人文心結識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從廣西南寧趕來的98歲中國遠徵軍老兵熊壽明。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熊壽明作為抗戰老兵,坐在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的第二排。
  • 【不能忘卻的紀念】中國遠徵軍老兵回憶松山戰役
    【不能忘卻的紀念】中國遠徵軍老兵回憶松山戰役   滇緬戰役是亞洲反法西斯戰場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性戰役之一。而其中的松山之戰更是最為關鍵的一戰。松山之戰過去整整70年了,我們的記者有幸訪問到松山腳下僅剩的一名中國遠徵軍老兵,讓我們一起通過他的回憶重溫這場悲壯的勝利。
  • 火箭軍退伍老兵路過老部隊下車敬禮,一朝是軍人,終生是軍人
    今日,就有兩個火箭部隊的退伍老兵,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雖然他們已經離開部隊多年,但是部隊已經在他們心裡,深深地紮根了。事情發生在12月3日中午,兩個退伍的老兵路過某火箭軍部隊,隨後下車向老部隊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隨後正在執勤的哨兵給了他們一個超暖的回應。
  • 濟寧鄒城市開展「八一」走訪慰問抗戰老兵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7日訊 7月26日,濟寧鄒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濟寧市擁軍優屬協會,聯合鄒城市愛心企業鑫琦集團和鄒城市鋼山街道後八裡溝村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了慶祝「八一」建軍節走訪慰問抗戰老兵活動,為老人們送去了慰問金和慰問品。
  • 香港700人獻花悼抗戰先烈 出席抗戰老兵感光榮
    ,悼念抗戰先烈 香港大公報圖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港府於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紀念儀式。署理行政長官曾俊華代表特區政府為抗戰先烈獻上寫有「烈士永垂不朽」的花圈和鞠躬,警察步槍儀仗隊則鳴槍21響致敬,全場再默哀兩分鐘悼念,儀式歷時約20分鐘結束。  全場約700人包括多名特區政府高層官員、中聯辦代表、抗戰老兵等均有出席,整個儀式隆重而莊嚴,為抗戰先烈帶來無比尊重,同時帶出和平的可貴。多名出席儀式的抗戰老兵形容心情興奮,感到十分光榮,期望年輕人能銘記歷史,培育愛國情懷。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4-16 12:49 來源
  • 試聽:範逸臣 - 國境之南
    試聽:範逸臣 - 國境之南 發布時間:2009年02月06日17:01 | 我來說兩句  | 來源:搜狐音樂 內容介紹: (歌曲已進入搜狐音樂排行榜榜單 為歌曲投票>>)   國境之南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抗戰時,打死一名日軍原來需要這麼多子彈,難怪老兵痛罵抗戰神劇
    我們在抗戰神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劇情,軍民的彈藥是無限的,而且大家槍法很準,基本上都是百發百中。每當看到這樣劇情,筆者總是笑笑,這顯然是對抗戰先烈以及健在老兵的最大不敬。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很多老兵接受了記者採訪,其中不少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90歲老兵李文仲說:「中國士兵裝備比日軍差,八路軍士兵條件更加差,很多人沒有槍,得從日本鬼子手裡搶,搶到槍也沒用,沒有子彈啊……」新四軍老戰士孔城說:「一次我們集中數倍於日軍的兵力,攻打一處日軍據點,這裡面是後勤部隊。
  • 金陵商會志願者走進江寧「老兵之家」看望老兵
    中國江蘇網7月12日南京訊 7月12日,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老兵之家」暖意融融,歡聲笑語。南京金陵商會會長、山東巧濟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建波,南京維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雲峰與南京雞蛋殼公益服務促進中心志願者成海豐來到「老兵之家」,看望那裡的抗戰老兵孟智輝、吳其虎、徐建平和薛代垠,並給他們送去節日慰問和價值3000元的禮物,向他們表達敬意和良好祝願。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振江攝影家黑明用5年時間拍了100名抗戰老兵,出了一本攝影作品集《100個人的戰爭》(中央文獻出版社),用影像和文字留存下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抗戰老兵的鮮活面容和他們不可複製的歷史。這是一種搶救,抑或是一種自贖。
  • 永清縣「老兵之家」APP貼心服務退役軍人
    「這個『老兵之家』APP真方便,過去辦理業務要跑鄉裡、去縣城,現在拿起手機動動手指頭就行了。」12月8日,永清縣養馬莊的退伍老兵郭旺切實受益,感慨黨委、政府把實事辦到了大家的心坎上。「老兵之家」APP的開發應用,是永清縣創新理念強化服務的又一實招。
  • 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離世 家人:他生前最愛講抗戰經歷,愛敬軍禮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但四川西昌的百歲抗戰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凌晨,水青山在西昌的家中與世長辭,原本他希望回到家鄉甘肅,參加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然而這個心願再也無法實現了。
  • 關愛抗戰老兵網尋找53名阜陽籍老兵
    日前,關愛抗戰老兵網的志願者「再現刀飛」,在阜陽公益志願者群裡發布消息,期望在阜陽志願者的幫助下,儘快獲知53名阜陽籍抗戰老兵的近況。尋找53名阜陽籍抗戰老兵12月5日,「再現刀飛」發布信息稱,他們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得到一份具有53名阜陽籍抗戰老兵的信息。記者看到,在這份2007年統計的阜陽籍抗戰老兵的信息中,有些老兵的資料模糊不清。
  • 93歲遠徵軍抗戰老兵:打密支那炮管子都打紅了
    1942年,國破山河碎,民族危亡,史書同眾多愛國青年,踏上遠徵滇緬的抗戰之路。穿越滇緬兇險密林,親歷滇緬生死之戰,有人埋在了異國他鄉,有人則盼到抗戰的勝利。  早上7點,史書起了床,啟程往成都趕去,參加老兵聚會。來自樂山、成都、南充等地的老兵,跨越時間和距離,趕至錦江區安順橋一茶館,共同紀念抗戰紀念勝利日。  聚會上,有老兵率先唱起了《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老兵們激動地合唱起來,在這特別的日子裡,這首歌再度點燃了屬於抗戰老兵們的記憶。  「去年的抗戰勝利紀念日,我們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 雲南邊防新春探訪抗戰老兵 嘆老兵「不老」
    抗戰老兵楊維孝在火塘前與作者講述自己的抗戰經歷。  還在思索間,車進入了界頭鎮黃家寨村黃土坎組,這個小寨人家不多,也就在這零星的幾戶人家裡,一名在傳說中出現過的抗日老兵——陸朝儒真真切切地來到了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