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樂 北京網際網路發展研究中心
2018年伊始,一款佛系手遊成為刷遍朋友圈的現象級遊戲。儘管旅行青蛙的官方語言為日語且無漢化版本,但因為其自帶的話題性,還是在短短一周之內成為網紅爆款,長期佔據應用下載排行榜第一位。
旅行青蛙的傳播階段
1月17日,旅行青蛙成為大陸網絡爆款,朋友圈、微博紛紛淪陷,各種各樣的蛙媽蛙爸紛紛出現,收拾行李期待小青蛙出門歸來之餘的討論與等待成為一時風景。緊隨其後的是旅行青蛙1月30日在臺灣地區的Facebook洗版,成為當周臺灣最熱門話題。
旅行青蛙在兩岸爆紅,恰恰反映了遊戲在文化融合和文化認同中的獨特作用。
♫
「旅行青蛙」催生「中國群族」
旅行青蛙在兩岸火爆的背後,是總下載量中國佔95%和美國佔1%,作為一款日本開發的日語遊戲,旅行青蛙在日本也僅佔總下載量的2%。大陸和臺灣地區的火熱,在日本和美國等其他地區的遇冷甚至讓遊戲的開發者也無所適從。
這樣一款在兩岸成為現象級產品的手遊,引起兩岸媒體和學者的關注。不可否認的是,旅行青蛙在大陸的火熱,與現象級的社交媒體營銷不無關係,與此同時,專家和媒體不僅關注於旅行青蛙的產品內容,更是將目光聚焦於兩岸的社會文化和用戶習慣。
有臺灣學者稱旅行青蛙在兩岸流行與「中國族群」息息相關,華人世界的社交關係普遍缺乏界限感,在旅行青蛙的世界中,界限感被清晰的設置。與此同時,也有媒體稱旅行青蛙讓兩岸的年輕人找到認同與共識——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有著同樣的青年焦慮,對重視當下和佛系生存有著同樣的依賴和嚮往。
一款遊戲的流行,引發兩岸民眾對於中國群族的認同和華人社交的思考,旅行青蛙流行的背後,是兩岸玩家的族群認同和社會共識體現。
♫
一款小遊戲,體現兩岸網絡文化交流
旅行青蛙在大陸的爆紅,通過網絡傳播到臺灣。自旅行青蛙在大陸流行之後,相關視頻便開始在Youtube等平臺上傳播,1月16日,微博臺灣在臺灣地區發布關於旅行青蛙的微博內容,1月22日,「B站授權搬運工」在Youtube上傳《旅行青蛙入門攻略,再也不怕看不懂日語了!》瀏覽量達到19.8萬,網友紛紛評論稱終於知道在臉書上發布的截圖是什麼了,隨後1月29日,聯合早報發布新聞《旅行青蛙手遊 在中國意外爆紅》引起臺灣地區媒體的廣泛關注,1月30日,旅行青蛙已經成為臺灣地區最火話題。
通過對旅行青蛙流行的傳播分析,一個從大陸影響至臺灣的網絡傳播脈絡逐漸清晰,在上一篇《遊戲——文化發展新動力》中就已經提到「遊戲是及時反饋、碎片化、社群之間的競爭,除遊戲本身,遊戲玩家也是體驗和創造文化、傳播文化的主體」。
雖然《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本開發的遊戲,但是作為玩家最多,關注度最高的地區,旅行青蛙的遊戲介紹和遊戲攻略大多數來自大陸。
因此以《旅行青蛙》為紐帶,兩岸的文化交流也充分體現。如《旅行青蛙躍升手遊第一名大陸玩家「走心」曬蛙照》,《旅行青蛙玩法攻略》,《旅行青蛙明信片大全》等等一系列遊戲相關視頻和文章紛紛將臺灣民眾引導至大陸的媒體,包括微信、梨視頻、今日頭條、微博等等各種遊戲相關的媒介,通過《旅行青蛙》提供了臺灣網民對大陸媒體觸媒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兩岸的信息溝通與交流。
♫
遊戲成為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新載體
遊戲正在成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早在2010年,由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臺灣遊戲產業振興會及臺北市電腦公會共同舉辦的「兩岸遊戲產業高峰論壇」已經成功舉辦多屆。
如今臺灣最大的遊戲社區巴哈姆特(gamer.com.tv)已經成為臺灣日均訪問量第22位的網站,遊戲玩家在臺灣的網絡影響力正在逐步增加,而臺灣地區的遊戲排行榜中下載量前十的遊戲,有六款來自中國大陸。
隨著中國遊戲產業的快速發展,兩岸之間的遊戲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放置類遊戲的不斷豐富甚至是功能遊戲的逐漸普及,讓以遊戲為橋梁的兩岸文化交流將向著更加豐富更加深入的方向進行,交流的受眾也將從資深遊戲玩家向大眾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