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何120年,都不能同化果敢?

2020-12-12 揭秘歷史的頭條

【歷史】從世界歷史發展來看,越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越是同化能力強,越是難以被別人同化。因為文化越是強大,那麼起具有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就很難被消滅。

比如歐洲的蘇格蘭和加泰隆尼亞,這兩個地區的歷史底蘊比英國和西班牙都要深厚,都要長,所以到現在,兩個地區,都沒辦法被同化,依舊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

而不能被同化,那麼必定生戰生亂,造成國家不穩定。最典型的還有我國的鄰國緬甸,緬甸古代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可以說是具有相當文化底蘊的。

但是為何緬甸120年,都沒辦法同化果敢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果敢地區,位於緬甸和雲南接壤的地帶,面積2700多平方公裡,人口25萬。這裡戰略位置重要,因此,在近代被殖民緬甸的英國看上,於是不斷的向清朝施壓,不惜戰爭威脅。

最終在1897年,英國強迫大清籤訂《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當時的大清剛剛經歷甲午戰爭慘敗,無力再戰。

所以被迫在條約中進行重大的讓步,將當時雲南管轄的果敢地區交給了英國,劃入了緬甸,也就是現在的果敢地區。

從1897年開始算,到現在已經是120多年,好幾代人了,但是緬甸卻沒能同化果敢,使得果敢至今還在鬧獨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三點。

第一,段位不夠。

中華文化那是古代最燦爛,最具包容性的文化,具備世界最強大的同化能力。因此古代中華民族才能不斷地吸收周圍的少數民族。

實現中華文明的延續。所以凡是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或者國家,基本上同化能力就非常的強。

而緬甸雖然古代是中國藩屬國,受中華影響深刻,但是起段位太低,層次還比不上越南。所以其文化上的包容性很差,這也是緬甸族不容人,非要發動長期戰爭的原因。

而果敢那都是華人,骨子裡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傳承,而緬甸作為低段位的國家,想要同化果敢這個高段位的地區,那是很難的,或者說幾乎不可能的。

第二,沒有良好的時機。

從一個民族被同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通婚,保持長期的和平,這樣經過幾代人,少數必定融入多數了。

就像泰國華人,基本上就泰國化了,大部分連漢語都忘了。而緬甸要想同化果敢,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平,然後實行通婚。

這樣25萬人的果敢,不到2代人基本上也就被消化了。但是緬甸似乎不懂得這個道理,從近代開始一直是以戰爭的方式應對。

尤其是緬甸獨立後,就一直發動內戰,整個民族的仇恨更加加重,能同化才怪了。

第三,中華的影響。

從文化的向心力來看,一旦強大的文化力存在,那麼對周圍影響就會不斷擴大。最典型法國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影響就是如此。

使得加拿大魁北克一直保持著法國的語言文化和習俗。而中國戰後的崛起,使得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

而果敢二戰後一直加強跟內地的聯繫,尤其到現在都是使用漢語,使用雲南教材辦教育,而且使用人民幣,使用雲南移動信號。

可以說整個的果敢跟我國的一個小縣城,沒有任何的差別,這就體現了強大了的向心力,有這個力量在,再強大的文化也沒辦法同化果敢。因此,緬甸120年同化不了果敢很正常,再給120年,照樣不行,這是文化底蘊決定的。

歡迎關注【揭秘歷史的頭條】,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果敢史》。

相關焦點

  • 揭秘緬甸果敢老街這座新興的賭城
    緬甸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東面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邊境相鄰,老街市為果敢首府,面積約2700平方公裡,90%人口為果敢族。對於果敢這個地方,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曾是中國的領土,1897年被殖民緬甸的英國看上,並不斷的向清朝施壓,威脅。使得當時由雲南管轄的果敢地區交給了英國,劃入了緬甸,也就是現在的果敢地區。
  • 果敢和中國到底有何淵源,為何緬甸花了70年時間,都無法收復果敢
    他被吳三桂抓住以後,部下的一些將領就逃到了緬甸與中國交界的地區,在那裡過著半獨立的生活。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數百年,他們自稱為果敢,緬甸政府與其鬥爭了七十年,直到今天緬甸方面都沒能收復果敢。我們都知道統一的好處就是內部不會出現那麼多的矛盾,而分裂的缺點就是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緬甸國家當時就是處於這樣一個狀態。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內部存在著許多由單一民族自治的地區,而他們只是在政治方面統一於緬甸罷了。因為各個民族之間的人口和軍事力量都相差不遠,所以經過多年戰亂也沒能產生一個有足夠權威的中央政府。
  • 果敢幾萬「保安團」,為何70年來緬甸都打不下來?
    果敢人作為中國的的後代,曾在明朝的時候移民到了果敢地區,一直以來依附清朝政府,由於清朝末年政府衰弱,果敢被迫劃給了英屬緬甸,直到今天果敢也沒有回歸中國。果敢人現在還是親向中國的,國內使用漢語漢字,按照中國人的方式生活,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樣,讓實行「大緬主義」的緬甸政府對果敢人意見很大,緬甸政府嘗試用武力徵服果敢,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沒有拿下果敢。
  • 果敢往事:緬甸內戰為何有華人軍隊
    果敢歷史的轉折點       果敢現在的全稱是「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位於緬甸撣邦的北部,與雲南省的滄源、耿馬、鎮康等縣交界。這一片地區古代是西南少數民族世代生息的地方,在元、明時期都曾歸屬中國管轄,但由於地理的原因,並沒有受到中央政府實質性的控制。
  • 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直到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迫使清政府籤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由此果敢淪為緬甸領土,即便此前1894年,中英在倫敦籤訂的《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尚且明確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時隔三年,對於果敢而言卻是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 緬甸的一個地區果敢,寫漢字說漢語中國供電,為何一直和緬甸對抗
    這片地區自元朝起就在中國的版圖之上,不過那時還不叫果敢,居住的也沒有漢人,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抗日戰爭結束後,緬甸獲得了獨立,中國本著尊重歷史的原則,將果敢劃給了緬甸。但是果敢的勢力全部都被楊氏家族控制著,緬甸政府就以重金要求其放棄世襲制度。遭到的楊氏家族的拒絕,楊氏家族並且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立果敢自治區。
  • 一個不懂茶的人 為何親臨緬甸 尋找果敢古樹茶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到標題:一個不懂茶的人 為何親臨緬甸 尋找果敢古樹茶;其實看到這個標題你肯定覺得我是個賣茶葉的人,但是我告訴你長那麼大我都沒有喝過幾次茶,別說懂茶了,也沒有那個愛號。因為我的家鄉不產茶,我是文山人,你要說三七我還是可以接受但是說到茶葉我真不懂,但是我認為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義務去尋找挖掘歷史產物,因為我們不能白活一輩子。
  • 走進緬甸果敢!果敢老街歡迎您!
    緬甸的文學、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深受印度的影響,今天我們就走進緬甸的一個自治區——果敢,看一看緬甸果剛聯邦地理位置。 果敢的由來 在300多年前,有一支遠離中原地區居住的漢族隊伍在果敢生存、繁衍,這支漢族隊伍就是如今生存在果敢的漢族人民,在緬甸被稱作「果敢族」。
  • 緬甸果敢老街
    老街(Laukkaing是老街緬語的英文音譯),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果敢)的首府,建於1839年,與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龍陵縣,芒市相鄰。是果敢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9年8月24日被緬甸政府軍攻佔。2019年5月22 日,緬甸政府取消果敢的老街縣級行政區等級。
  • 緬甸當局在果敢地區廢除漢字教材,果敢人將來或不會講漢語?
    古代中國也曾有過非常輝煌的一段時期,那時候的中國被周邊國家視為天朝上國,周圍國家都願意跟隨中國,讓中國作為「大樹」保護他們。到了清朝,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逐步走向衰落,其「小弟」們紛紛離開。但這其中,曾隸屬於中國的果敢被劃入緬甸,歸緬甸管理。
  • 果敢戰事爆發後,「果敢王」彭家聲為何呼籲全球華人援助果敢?
    果敢人作為明室遺民的一支,自南明皇帝朱由榔在緬甸被擒之後就進入了果敢地區生活,後來他們臣服於清朝,一直歸清朝統治,直到1897年果敢才被英國人划走。後來緬甸獨立,他們繼續留在緬甸。果敢族雖然已經被劃為緬甸的少數民族,但是,95%以上的果敢人其實都是漢族血統,他們口中所說的,也都是漢語中的雲南方言,他們的生活習慣、風俗日常也大都和雲南類似,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所謂的果敢族其實就是生活在緬甸的一部分華人,有的學者認為,也可以將他們稱為緬甸華人中的「雲南幫」,因為他們的祖籍大都是雲南。
  • 明朝和國軍後裔建立的果敢,緬甸為何至今沒收復?果敢:祖籍南京
    1646年,朱由榔在肇慶稱監國,童年即皇帝位,次年改為永曆元年,他成為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史稱永曆帝。當時的中原大地大部分已經落入清軍之手,永曆政權只剩下幾個省份而已,但是當時的南明有位護國將軍李定國,靠著李定國的排兵布陣,永曆政權開始出現向好的勢頭。
  • 緬甸果敢老街旅遊攻略,果敢老街歡迎您!
    那麼請去緬甸吧!這裡有全世界最多的佛塔!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漢人聚居區。
  • 緬甸果敢老街為什麼叫緬甸中的中國
    在緬甸竟然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每天說的是漢語,使用的是簡體漢字,就連教科書和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都是中國的。這個地方就是果敢。到了果敢就會發現當地街道上的店名都是中國漢字。緬甸果敢民族和平紀念碑果敢(Kokang),全稱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 緬甸果敢老街景點旅遊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
  • 記者直擊緬甸果敢戰區:和談並未帶來和平
    代表緬甸政府的聯邦實現和平工作委員會和代表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的全國停火協調委員會17日開始舉行第七輪全國停火協議談判,22日宣布休會,今日將恢復和談。  晨報記者深入緬甸果敢戰區半月,探尋這場戰爭為何綿綿不絕。  以金三角為起點,一直向北延伸到緬北的茫茫叢林,這裡因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以及多民族混雜的分布局面,幾十年來始終毒品泛濫,戰亂不斷。
  • 中國元素難消除,什麼是緬甸果敢?
    英屬印度全圖(東部為英屬緬甸)1886年,清廷與英國籤訂了《中英緬甸條約》。當時明確規定果敢屬於中國。但是1897年,清廷又被迫重新籤訂了不平等合約,將果敢割讓給了英屬緬甸。這一割讓後,果敢再也沒有重回中國懷抱。1948年緬甸正式獨立後,果敢地區也被明確歸入了緬甸的國家版圖,我國對此也沒有異議。
  • 中國元素難消除,什麼是緬甸果敢?
    果敢地區的地形多為山區和丘陵,佔比達到98%,整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果敢的面積有2700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少的可憐,只有25萬人居住在這裡。而且這其中有16萬多人都集中在老街。當時明確規定果敢屬於中國。但是1897年,清廷又被迫重新籤訂了不平等合約,將果敢割讓給了英屬緬甸。這一割讓後,果敢再也沒有重回中國懷抱。1948年緬甸正式獨立後,果敢地區也被明確歸入了緬甸的國家版圖,我國對此也沒有異議。
  • 緬甸果敢:外國華人自治區
    果敢接壤雲南邊境臨滄市,隸屬緬甸聯邦共和國,面積約2700平方公裡。果敢雖屬於緬甸轄區,卻是緬甸四個特區之首,緬甸民族自治區之一。 緬甸四特區分別為「第一特區果敢,第二特區佤邦,第三特區克欽,第四特區猛拉」,多年來果敢與緬政府因民族自治問題一直有無法磨合的矛盾,導致果敢境內自治戰爭至今都為平息。
  • 同樣是刺頭,緬甸10年前敢滅果敢,為何卻不敢動佤邦?
    緬甸作為和我們接壤的一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內亂不休、戰亂不止。因為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內部政權混亂,一直都是由一種特別牽強、鬆散的關係維持著。緬甸中央政府看似是風光的老大,其實經常為內部十幾個武裝組織頭疼,其中最大的兩個刺頭便是果敢和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