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和責任,我有一個故事想講給你聽

2020-12-15 父母世界Parents

寫給Parents家長們的信

大家好,我是金希。

從2月1號開始,我們在一起玩了兩周,度過了史上最長卻又最難熬的春節長長長長長假。

說實話,我和大家一模一樣。

我6歲的女兒,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看今天發布了什麼手工課,而且她很快學會了拼音拼寫「fu mu」,搜索出我們的「父母世界Parents」帳號,然後很熟練地進行挑選。如果某一天沒有發布手工課,她肯定會追問為什麼。

在這個假期裡,我突然發現,自己真是個手殘黨,意識到頭腦跑得太快了,真的該等一等身體。

不過,被孩子這樣追捧,又被孩子這樣不留情地追問,讓我感覺到——編輯工作真是有趣又有意義,感恩。

下面來講講我們的故事,正月初五,我接到了老媒體人(我司CEO歐文先生)的電話,他說:「金希,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幫助這次要『宅『』很久的家長和孩子們。」短短的一個idea,瞬間點燃了整個團隊。接下來,我們團隊的小夥伴們加班加點忙活起來——

0時,我們緊急聯繫了在北京、上海、新加坡的小夥伴成立工作小組。

編輯部主任張宇、新媒體總監鄭鑫、版權編輯李悅、易菲……一開始我們只是幾個人的小組,後來越來越多的同學被拉進來,小到專業校對,大到緊急聯繫美國創意編輯,正月初五,大家還在過年,我們已經熱火朝天地開幹了 。

8小時,我們第一稿策劃方案出爐。

疫情在外面,我們被關在家裡,彼時關於疫情的各種新聞鋪天蓋地,孩子們被各種免費動畫資源、線上課包圍,很多人對疫情充滿恐懼。

我們想到的最核心的一句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怎麼幫助一個個小家更安定,同時又貢獻出更多創意生活的idea?」

我們想把孩子從動畫片、線上課中解脫出來,給孩子們的眼睛洗洗澡,讓孩子有機會擁有一段有創意、能提升審美力的生活,我們想幫助「宅」在家裡的爸爸媽媽,變得「智慧有趣」,而且「不無聊」。

我們開發了①擅長母子互動的創意手工mom’s show;②發揮爸爸特長的科技運動系列的dad’s show;③以及專家剛需回答expert’s speaking。

這是《父母世界》Parents想奉獻給大家的所有心意,也是我們的使命所在。

48小時,經過幾十次修改的第一篇內容上線!

大家可能不相信,我們第一篇內容就修改了幾十次。編輯連夜翻譯,好幾封越洋郵件跟美國作者確認版權,編輯發出的每一版內容,都讓公司的「爸爸媽媽」同事先提一輪意見,進行內測。

事實上接下來編輯出的每一稿內容,設計同學出的每一張海報,幾乎都是經過幾十次修改,熬夜到凌晨,甚至通宵工作誕生的。在我們的工作群,大家吃個午飯都要請個假,我們爭分奪秒又極其較真兒,說實話,每一篇內容,我們都不想留下遺憾!

16天,384個小時,發文38篇,全媒體累計1000萬+,內容互動10000+……

在這串數字面前,要謝謝手機屏幕前的你,你的一次點開,證明我們的內容又多了一次在家庭中使用的機會,能和孩子一起玩起來,對大家有用,是我們最高興的事,謝謝大家的喜歡!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如同上次「非典」一樣,註定會成為我們群體記憶的一部分,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疫情的經歷者——

我們的編輯,是3歲兒子的媽媽、4歲半女兒的媽媽、6歲女兒的爸爸……

在這次疫情當中,項目組一位編輯也經歷了自己咳嗽、說不出話、胸悶,去醫院做了全套檢查,和孩子隔離一周的過程,結果虛驚一場,回想起來她說:「進醫院那一刻,雙手冰涼,醫生都穿著防護服,說不害怕是假的」。編輯部主任張宇是一位二胎孕媽,前幾天剛剛去醫院做完羊水穿刺,她7天跑了4次醫院,醫生開玩笑:「最近很多孕婦都不敢來產檢,你算膽大的!」

我們和大家一樣,在這場疫情中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問題,如果說上次「非典」我們還少不更事,不能為他人、為社會盡力,這一次我們已經為人父母,有能力幫助更多的爸爸媽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這段時間,大家為買不到口罩、家裡口罩不多發愁,我們請來了呼吸科專家,告訴大家在口罩不多的情況下,怎麼做好全家防護……

有幾天,網上熱議的話題是,兒童是不是易感人群?孩子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燒、咳嗽,家長們都緊張壞了,我們連夜採訪兒科專家,點對點教爸媽簡單判斷病情,在這個時候,別慌亂!

因為大家這段時間不方便接收快遞,我們的創意手工推薦,從500多篇優質海外手工內容中,挑選出15個創意手工,標準是:

兼具審美、夠創意,最重要的是:不用快遞。

選取媽媽在家隨手就可以取用的材料,每天一個創意,每天1小時高效親子時間……

如果你有問題,歡迎隨時「騷擾」我們!

這段時間工作,我們遇到的父母們最大的問題是,各種「慌」、各種「焦慮」,平時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都成了問題。

所以,團隊的小夥伴,從項目啟動開始就緊急聯繫各個醫療機構的專家——港澳醫療、美中宜和、和睦家醫療、上海第十醫院、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樂觀實驗室專家團隊等機構和各位專家老師。

醫生們白天忙在緊張的工作一線,仍然用晚上的業餘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幫大家減少焦慮,讓宅在家的生活更安心。

我的一位同事,在晚上11點採訪完上海第十醫院兒科陳豔傑老師後,

留言說:「如果不是疫情,特別想擁抱一下您。

陳老師回覆:「我們在心裡已經擁抱過了。

我們每天的內容發出後,「父母世界」上百個媽媽群是最熱鬧的地方,這一次發起「宅趣在家」的倡議後,為了讓父母們和孩子一起動起來,我們舉行了一場親子創意手工大賽。

第一時間,我們就收到了150份用戶作品,300多個家庭同時參與宅家手工互動……

媽媽們的統一反饋是,「手工遊戲太有創意了!」「難得見到這麼高質量的手工創作,好有趣。」

這次的徵集,也讓我們驚訝地發現,民間有高手,宅在家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件「令人驚豔」的手工作品!

雖然沒辦法出門,但通過手工也能讓小朋友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一起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

除了原創內容,我們還免費開放100節精品課,讓家長宅在家安心充電。疫情終將過去,留在我們心裡的一定是那些溫暖的故事!

今天已經是一些職場爸媽全面復工的第二周了,昨晚,我們社群的家長聊得熱烈,有人說,要出門挑戰復工了;有人說,將繼續遠程工作……

從「宅」到「動」,不少家長又「慌」了——好擔心去辦公室工作被感染;「宅」了這麼長時間突然回到正常的工作狀態,各種不適應;一個人出門,影響全家健康,好有壓力……

從「宅」到「動」,我和團隊會接著推出「安心復工」系列——

1. 我們會繼續專訪傳染病相關專家,產出高質量防感染內容,幫助家長做好上班、生活的必要防護,復工安心,不慌張!

2. 我們會繼續聯合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樂觀實驗室,心理專家等,解決復工壓力大不適應等心理問題,提供獨立思考解決方案,擺脫成為「烏合之眾」之虞。

3. 我們會繼續聯合中國兒科最權威的專家團,提供「滾蛋吧焦慮君」科普指南,提升年輕家長的判斷力,做「陽光中像個孩子,風雨時是個大人」的成熟的家長。

4. 我們會繼續挖掘全美最棒的,最具有創意價值的動手遊戲,提升全家的高質量陪伴時間,在孩子們的網課之餘,更該提升審美創意能力。

最後,請允許我,代表凌亞世紀CEO史永強先生,向我團隊的夥伴,向支持我們的專家、機構獻出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所有參與此次工作的編輯、設計同學。

感謝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樂觀實驗室」帶頭人,王巖老師

感謝知名兒童心理專家,北京交通大學特聘講師,葉壯老師

感謝北京港澳醫療國際醫務診所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李楠老師

感謝上海市第十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豔傑老師

感謝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侯俊光老師

感謝美國瑜伽聯盟註冊E-RYT培訓導師,王湘頤

感謝港澳醫療、美中宜和、和睦家醫療、上海第十醫院、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樂觀實驗室專家團隊!

感謝全國婦聯中國兒童中心

也藉此由衷地感謝我們最好的合作夥伴京東母嬰跟我們聯合發起此次行動!

向支持我們此次全媒體內容發布的各大國際母嬰品牌致敬,

向第一輯支持我們內容傳播的——幫寶適、惠氏啟賦、貝親、費雪、託馬斯&朋友、芭比、風火輪致敬

接下來第二輯我們將和美素佳兒、幫寶適、貝親及更多品牌一起,給大家送去更多更好的內容推薦。

這些都是廣受用戶好評的國際知名品牌,你也可以在這些品牌的官方微信、微博關注我們的內容哦~

同時,我們也向《三聯生活周刊》《財新周刊》《第一財經》等深入一線給大家帶來疫區報導的優秀新聞媒體同行致敬!

我們雖然沒辦法在一線、在現場,但我們會盡力保護好「後方」,幫助廣大爸爸媽媽把疫情下的生活過得更理性、樂觀,更豐富、有趣,把孩子陪伴好、保護好,是我們作為一家家庭類媒體的使命所在。

最後,給每一個小家庭加油!樂觀抗疫,免疫力、信心棒棒!中國必勝!

金希

2020年2月18日

相關焦點

  • 關於愛和責任,我有一個故事想講給你聽
    不過,被孩子這樣追捧,又被孩子這樣不留情地追問,讓我感覺到——編輯工作真是有趣又有意義,感恩。下面來講講我們的故事,正月初五,我接到了老媒體人(我司CEO歐文先生)的電話,他說:「金希,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幫助這次要『宅『』很久的家長和孩子們。」短短的一個idea,瞬間點燃了整個團隊。
  • 這裡有一個關於哈爾濱極地館的故事,我想講給你聽......
    這裡有一個關於「15年」的故事,我想講給你聽……「松北區太陽大道3號,有一枚白色的貝殼,……」2005年,來自極地的精靈在這個白色的大貝殼——名叫哈爾濱極地館的地方安家落戶……從那時候起,每個周末,除了去「江沿兒走走」,哈爾濱人口中總會說出這樣一句:「走啊,去極地館看看白鯨,看看企鵝!」
  • 一個關於責任與愛的家庭故事
    青年:自由癲狂無拘無束,熾熱的愛。開頭有些雞湯,逐步深入發現,原來每個家庭都有這樣一段老一輩心酸往事。用細膩的方式呈現,烙下年代印記。田壯壯和姥姥演得好。姥姥對丈夫拋棄後死守,絮叨理想化老媽,叛逆想偷結婚女兒,重新買車去浪漫的老爸,王志文、李雪健、劉若英驚豔,吳彥姝張艾嘉對峙精彩。
  • 我想把峰嵐的故事講給你聽……
    我覺得峰嵐是大工校園文化發展的一張名片,一種見證,峰嵐情懷更多的是大工人對大工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感覺每一個大工人都有自己和峰嵐獨特的故事。我對峰嵐有很深的感情,峰嵐給了我展示個人特長和個性的舞臺,我很感恩這個舞臺。
  • 託爾金:我想對世界,講一個故事
    ,怪獸、騎士和噴火的巨龍…他那充沛的想像力,與童年的記憶疊加,演化成一個恢弘的魔幻故事…1930年,中年託爾金拿起了鋼筆,他要向全世界講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有童年記憶中的毒蜘蛛,有兒時嬉戲的小木屋和小溪,有高傲的精靈與倔強的矮人,有睿智的巫師與貪婪的巨龍,有權力與欲望的翻滾,也有善良與純真的清澈…他寫下了第一行字:袋底洞裡,住著一個霍比特人…
  • 海風中和你一起漫步在麗水夜海!有個故事想講給你聽!
    悽美的愛情故事這裡一直流傳著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而《麗水夜海》的MV就是這個故事為藍本拍攝的。但是《麗水夜海》真正迷人的地方並不是愛情的悽美,反而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幸福,如同歌詞裡說的那樣——麗水夜晚的海邊,在這燈光下,有個美麗故事,我打電話想講給你聽。你問我在做什麼?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包括某個人、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困難、有何變化和作者的觀點這五個方面。
  • 《龍貓》關於陪伴,我有個故事一定要講給你聽!
    對於宮崎駿的電影,也許你看過關於成長的《千與千尋》,關於關於愛情的《哈爾的移動城堡》,關於人與自然永恆的《幽靈公主》,這些無疑是宮崎駿大師的代表作品。但是對於宮崎駿來說,真正的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是他在1988年推出的關於陪伴的《龍貓》,兩個主人公與宮崎駿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了。
  • 短篇小說:《我講最後一個故事》
    孫家傑說不敢不敢,嚴亮這麼好的人,我怎麼忍心騙他?我還不至於那麼沒良心。 簡單一下聽出了他們的意思,連忙插話說,我看孫編輯這個故事,好就好在真實。缺點嘛,是情節簡單了些。這樣吧,我來講一個。各位把耳朵洗乾淨了,豎起來。 苗娜說,行了班長,別賣弄了。就你一個小官僚,能有什麼好故事?
  • 有個故事,我想講給你聽……
    多年後,那個看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說:「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資料圖:莫言8歲照片(左)有一段時間,我喜歡上了聽書,聽完回家後都會把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但很快,我就不滿足複述說書人的故事了。我開始投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甚至改變故事的結局。
  • 這一次,我想把他的故事講給你聽……
    「剛開始學習時,我完全不知道航空英語和日常英語發音有較大不同,於是在小劉教員第一次給我們輔導時,仗著自己底子還不錯,直接站起來想給他示範一下。這操作讓其他人都看懵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一開場,飛行管制室幹部萬家雄講述了年輕管制員劉軒廷帶領大家學習航空英語並大膽指揮飛行的故事,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誇張的表演動作,讓大家笑聲不斷。
  • 我把繪本故事講給你聽——《楊奶奶講故事》一行走進平涼中國小記者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金玉之下,皆為「故事」。9月18日晚7點,《楊奶奶講故事》欄目組一行2人走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平涼分院多功能廳,和現場的近60位中國小記者一起分享故事裡的生活,生活裡的故事。
  •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關於故事」
    說來奇怪,我不是一個喜歡童話的人。在我還需要聽媽媽講故事才可以安心睡覺的時候就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最真實也最平凡的故事,也許也是從那時候發現我是一個可以在最平凡的人身上看到最動人的故事。現在,我覺得我生活在最對生活冷暖,人生百態,最多故事,也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 感恩節,給寶寶講關於愛的故事
    關於愛,你想告訴孩子什麼呢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愛是我給你自由,你卻不肯離開」推薦理由:故事很簡單,通過短短十四句話,寫了一隻貓愛著一條魚,這條魚也愛著那隻貓的故事。貓幫魚回到了大海,魚卻回來了。但是小孩子可以感受到有了自由的愛才能持久,親情,友情,愛情亦是如此。
  • 展覽預告|走過前門,有些故事我們想講給你聽
    一幅幅風物畫、一張張胡同景、幾代人記憶,幾百年傳承······12月15日,如果你走過前門,有些故事我們想講給你聽。前門一個承載著古都北京神韻的地方她的每一個細微變化無不濃縮著歷史印記和時代氣息傳統與現代交融傳承與創新並存
  • 你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養家之人
    任何人都不能兩手空空的走進去,但每一個能活著從那裡離開的人,都將富可敵國。他們將長長的管道深入地心,掏出了地球的血液,黑色的汁液灌飽了權利的腰包,爾後更多的糧倉擠滿了炸藥包。直到有一天堆積的炸彈炸毀了糧倉,驚慌的人們拿起手裡的武器迷失在家門口,把槍械對準了昔日的恩師、好友……你聽不懂對不對?我應該講得簡單一點的。
  • 我終於成了你的故事,在你身邊聽故事的人不再是我了2
    女孩走到酒店前臺,你是某某小姐吧,你房間那位男士給你留下一個信封,我問一下他什麼走的,應該是凌晨五點吧,女孩說知道了,謝謝!!!是呀,分手分得這麼決絕,走了也不再給我說一聲吧,女孩眼淚瞬間就止不住淚流,女孩拆開信封,出現兩張機票,我走了,你回家吧,你家裡的人還在等你回家,女孩回想起和男孩子一起生活滴滴,在一起時間雖然不是很長,只有大半年時間,男孩對女孩愛或許這一生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男孩子了吧,男孩的體貼,照顧人,女孩最喜歡聽他講故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女孩依偎在男孩懷裡,聽著男孩給他講故事
  • 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講故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孩子喜歡聽故事,可以說是天性使然,裡面包含著孩子對未來的探索和思考。好的故事有什麼魅力呢?我們先來一起聽一個故事。在《一千零一夜》裡面,有一個故事講了這本書的由來。從前,有一個國王,因為遭遇了感情的背叛和挫折,從此拋棄了感情,變成了一個暴君。
  • 聽!古城原住民導遊愛講自家故事
    在古城,有這麼一群導遊,他們或生於斯長於斯,或從古城搬走後又堅定回來。他們之中有公務員、醫生、教師、自由職業者,講解風格也豐富多樣,有的偏文史,有的愛段子,有人研究考古,有人搜集了滿滿的民間傳說。從小耳濡目染,浸潤在古城故事裡,他們有情懷,也有使命感。
  • 一個關於友誼、責任、接納的故事
    兒子自從上了幼兒園,朋友越來越多,每天放學都會和他的小夥伴們玩到天黑才回家,但是小朋友在一起,總會有爭執,有時候就會聽到小朋友對他說:你不給我玩你的玩具,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有時候也會聽到他跟我說:我再也不和某某玩了,他都不聽我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