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鹽場過去是臺灣最大的曬鹽場,主要供應國內農工業用鹽,隨時代變遷,曬鹽不符經濟效益,七股鹽場遂於2002年5月廢曬,結束臺灣338年曬鹽歷史,七股鹽山的休閒遊憩時代隨之開啟。
七股鹽山佔地面積廣達一公頃,約六層樓高的皚皚鹽峰聳立於七股,蔚為奇觀。臺鹽公司融合傳統與創新,揉捻鹽業史、文化創意、產業與健康理念,在園區內多元展現鹽業發展:鹽山主峰、鹽如玉展示館、曬鹽體驗區、鹽屋、骨董機械展示區、遊園小火車等獨樹一幟的鹽主題觀光園區,寓教於樂,成為國內、外人士最常指定的知名觀光據點。
由七股盬場合收成的鹽聚積起的盬山,因為持久以來堆砌如山而得名。鹽業在臺灣經濟曾佔據無足輕重的位置,也是西南沿海地區的首要發展家當,在鹽產量豐富的曬鹽全盛期間,一望無邊的盬田景不雅不雅,也是南部平易近眾心中合營的回想,臺灣鹽業自鄭成功開臺以來即末尾,以後因為分娩本錢太高,在沒法與出口鹽經久競爭的壓力之下,臺鹽公司遂於2002年封閉曬鹽場,曬鹽這項傳統家當也從此劃下句點並正式走入汗青。
七股鹽山位於臺南市七股區(前臺南縣七股鄉)與將軍區(前將軍鄉)間,面積寬廣廣大奔放大年夜逾二千七百多公頃,是臺灣曬鹽場中最大年夜大年夜但倒是最年青的,曾以人工挑、曬鹽編制到分娩用鹽,於平易近國70年代因為此項傳統家當面對逐步式微和人力老化、工業本錢增加的成分臺鹽遂以機械來替代部分人工採收的任務,而平易近生用鹽的高本錢也抵不太低價出口鹽,直至舊日,鹽山所分娩的鹽堆,首要僅用來供給工業用鹽。
位於七股鹽山旁的臺灣鹽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座也是獨一一座以鹽為主題的家當博物館,今朝就是為了保管三百多年來的臺灣鹽業文明,富有最完全保藏的家當博物館,館內除揭示日治期間到近代等上萬件相干鹽文物以外,還有臺灣鹽、世界鹽、鹽與迷信及盬村劇院,別的,還出格經營呈現舊時的鹽業面孔和鹽平易近餬口專區,讓一切參不雅不雅平易近眾都能深切並體味臺灣鹽業史的生出息程和鹽在平常餬口中所佔據的首要位置。
七股鹽山周邊結應時下不雅不雅光習尚風行也發展起臺灣鹽博物館文明園區,在園區內除鹽山設有臺階、扶手供平易近眾攀爬以外,鹽山中間還有嘟嘟搖搖車、鹽雕雪人、臺灣鹽博物館,最特其他莫過於鹽山旁的不沉之海,這是一種由乾淨海水稀釋而成的鹽滷水,有著最接近人體布局的胺基酸和礦物質,具有高滲入滲出壓的特點,成為很多搭客趨附者眾的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