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來臺灣鹽博物館七股鹽山「滑雪」的遊客不斷。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臺灣許多企業行銷產品,往往不是展示材料或參觀工廠,而是先打開專屬於企業的博物館大門。桃園金蘭醬油博物館、彰化溪湖糖廠觀光工廠、臺南鹽博物館等,這些跳脫傳統刻板展示套路、極具個性化的臺灣企業博物館,成為企業品牌和文化推廣的重要策略,也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的熱點線路。
在臺南市七股鄉臺灣鹽博物館,遊客可全方位體驗南部的「鹽味生活」。博物館內分四層樓,內設鹽田風光、鹽井探訪等主題,對於喜歡探險的小朋友絕對是一段難忘的旅程。
距離博物館不遠,還有一座高20米、重6萬噸的鹽山,這可是臺灣曬鹽業最後遺存的「句號」:由於生產成本問題,臺鹽公司於2002年關閉曬鹽場,曬鹽產業從此走入歷史。如今,這歷經歲月風霜的鹽山,重現當年潔白的風貌,一年四季來鹽山「滑雪」的遊客不斷。
最懷舊的博物館當屬高雄的臺糖糖業文化園區。臺灣糖業歷經百年發展史,幾乎可以映射出臺灣近現代的經濟史。文化園區就是原來臺糖的廠區,相當完好地保存的文物製糖廠、防空洞和日治時代建築等。園區內還有一個由舊冰廠改建的咖啡屋,販售的冰品口味懷舊、包裝復古,能讓處於現代工業消費時代的你,通過一根手工製作的冰棒,體驗傳統簡單的味道。
去年底開業的臺灣首座香腸博物館地處臺南,美食愛好者最不能錯過。博物館的創辦企業是生產聞名全臺黑橋牌香腸的滋味珍食品有限公司,耗費近5000萬元新臺幣打造的博物館,處處皆是香腸的誘人味道。此外,各式香腸的製作過程以及世界各地香腸文化概貌,只需吃遍博物館就能瞭然於腸胃。
彰化白蘭氏雞精產業博物館,用巴士站牌的方式規劃參觀路線,有壓力觀測站、魅力加值站、養生之道站和防疫堡壘站等,逛完一圈,能深入了解雞精的各種好處。遊客還可以從空中走廊俯瞰雞精製作的完整流程,特別是參觀結束後來到紀念品展區,能驚詫地發現居然還有雞精明信片、便利貼、零錢筒、筆記本等周邊創意商品。
在臺灣,還有一種企業博物館純粹是業者個人收藏展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奇美博物館(右圖)。
館內以典藏西洋藝術品為主,包括西洋繪畫雕塑、樂器、古兵器、自然史、古文物五個部分。不是因為免費展覽,確實是館藏內容過於豪華,公元前8世紀的埃及文物、世界頂級著名小提琴、文藝復興時期代表畫作,以及珍貴的鳥類標本等,這些才是創造了每周數千人次參觀情景的主因。據說,館藏的義大利著名制琴師瓜奈裡遺作小提琴價值超過2億元新臺幣,雖歷經300年時光,琴聲至今仍細膩悠揚,堪稱鎮館之寶。(記者 陳夢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