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誰在晶片替代名單上?如何再建一個南泥灣?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文 | 《財經》記者 陳瀟瀟

華為手機業務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煎熬。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的演講中確認,由於中芯國際、臺積電、三星等幾大晶圓廠商都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9月15日之後,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將就此絕版。

餘承東還透露,自從去年遭遇美國制裁,華為手機出貨量已比預期減少了6000萬臺。不過,華為仍然在今年第二季度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的手機公司。據第三方機構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達到了5580萬部,超過了三星。

由於晶片供應問題,華為手機今年出貨量將低於去年全年的2.4億臺。一位華為核心供應商對《財經》記者表示,8月上旬華為主動下調了下半年旗艦機型Mate 40的訂單。

為了自救,現階段華為一方面調整訂單,另一方面尋找替代方案。目前來看,聯發科可能是華為的一個重要備選。

華為手機的某核心元器件供應商高層人士向《財經》記者證實,在今年6月底,聯發科應該就已經跟華為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合作。當時,該供應商完成了針對聯發科晶片的相關適配。據了解,華為向聯發科採購的晶片可能達到上億顆,聯發科已下單給臺積電生產,目前下半年的排期已定。

按照美國目前公布的禁令細則,雖然麒麟晶片再難生產,但暫不影響第三方晶片設計企業向華為提供標準產品。短期內華為依然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設計方案獲得晶片。只要是購買晶片標準品,都不受限制。因此聯發科這類的晶片設計商可以向華為提供晶片。

另據《財經》記者了解,徹底被限制後,華為高端旗艦手機是否完全搭載聯發科的晶片還不確定。高通可能也將獲得少部分訂單。一位知情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今年7月中旬,華為已經在與高通接洽,將有接近20%的訂單下給高通。但項目目前還未起跑。

近日高通第二財報會宣布與華為達成長期授權許可協議,如果高通最終希望向華為供貨,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截至目前,聯發科及高通皆未對此向《財經》記者做出回應。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產業人士分析認為,手機核心元器件的產業鏈早已分散,美國不可能完全在華為手機這塊卡死華為。對於華為來說,短期華為手機業務會受影響,但華為應對危機的能力強,經驗豐富,產業鏈號召能力也強,系列的預判和提前布局,這會讓華為的處境最大化處於可控狀態。

但從長遠來看,如果美國的限制步步升級,華為可能必不可免要從頭做起,用自主國產化技術和產業鏈來承載其未來發展。

誰在替代名單上?

晶片是手機算力的核心,也是創新環節的基礎。要想提升手機的整體競爭力,晶片的面積、成本以及功耗都至關重要。歷數全球前三大手機廠商三星、華為和蘋果,無一例外都具備自己的晶片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華為旗艦機幾乎都搭載麒麟晶片的原因。過去幾年,在基帶、射頻等關鍵環節,華為大量採用海思自研晶片技術,在高端市場高歌猛進。

第三方分析機構GfK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市場內大於4000元的高端機型價位段,華為手機市佔率從2016年2%增長至2019年的20%以上,挖走了蘋果不少份額。

高端旗艦機對於一個手機品牌來說至關重要。它向來是一家手機公司設計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其市場號召力將直接影響總銷量和整體品牌形象,並為手機公司帶來核心利潤。

如果按照原有計劃,今年下半年發布的華為高端旗艦機型Mate 40系列將搭載5nm製程的麒麟晶片1020。與絕大多數麒麟晶片一樣,麒麟1020是交由臺積電代工生產。除三星外,後者在7nm及5nm等先進位程上的地位至今難以取代。

如果華為找不到可以替代臺積電,又可繞開美國制裁法案的晶片代工廠,9月14日臺積電不再向華為出貨晶片後,不僅麒麟1020無法量產,麒麟990 5G、麒麟985、麒麟820等在內的其他中高端晶片都將暫時斷供,進而直接影響華為手機的整體銷量表現。這也是臺積電宣布不再為華為晶片代工後引發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

為了避免斷芯,今年5月華為曾向臺積電訂購了大量的7nm及5nm製程的晶片,作為備貨。

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業內普遍預計,這批訂單量級超過千萬,只夠支撐Mate 40三到六個月左右的出貨量。

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接下來的晶片生產問題。按照目前的禁令條例,雖然麒麟晶片再難生產,但暫不影響第三方晶片設計企業向華為提供標準產品。短期內華為依然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設計方案,獲得晶片。

今年年初,美國持續打壓下,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在年報溝通會上表示,華為能從三星、聯發科、展訊購買晶片。

在目前的第三方晶片方案商中,高通、三星均可以達到5nm製程的工藝。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吳軍寧認為,與華為相比,在7nm、甚至更小的5nm晶片製程上,三星及高通具備相當的能力。此外,聯發科近年來一直在高端晶片發力,也已推出5G的5nm製程晶片。

也就是說,短期內華為並不是沒有替代方案。前述華為供應商對《財經》記者表示,華為目前購買的是聯發科的標準品,從高端,中端到低端都有。到了明年,大部分華為手機都將搭載聯發科的晶片。「但是具體產品如何調配,怎麼推,現在沒有確定。」

事實上,不僅僅是華為,多年來頂級手機公司一直試圖實現多元化晶片布局,轉移產品風險。截至目前,華為已有7款採用聯發科4G曦力晶片和5G天璣晶片的手機。聯發科預計,由於出貨量極速增長,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將達27.7至27.9億美元,環比增長22%到30%。

除了晶片,過去一年內,美國還試圖通過其他核心元器件鉗制華為。攝像頭就是其中之一。中國臺灣地區大立光是華為的高端攝像頭鏡片供應商,今年初美國將技術含量要求提高至15%後,也在禁令之列。

不過,這個領域目前轉圜的空間還比較大。一位大立光人士對《財經》記者透露,由於鏡片是出貨給國內模組廠,通過修改一些合作協議,目前還沒有影響到出貨。且針對相關核心元器件,華為去年起就已大量備貨。

更重要的是,這些元器件核心技術並不僅僅掌握在美國手中,華為已經在與日本的玉晶光等其他日系供應商接洽。截至目前,這些元器件的供應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多位供應鏈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由於華為提前做出了這些相關的調整和備案,只要消費端對華為手機有持續需求,華為手機業務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波動。

也就是說,在手機核心元器件的產業鏈已經相對分散的現狀下,美國公司無法控制整個產業鏈,短期內光靠美國也封殺不了華為。

「倒退10年,那時候核心技術主要還在美國,美日韓臺是一體的,所以要控制起來非常的容易。」一位資深產業觀察家對《財經》記者表示。

但現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已有不可替代的技術,比如手機裡用得很多的電容,最好的技術在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不受美國控制。除非是日韓臺三家聯合,才有可能完全的控制住華為。前述大立光人士認為,華為是大客戶,大部分供應商並不希望失去它。

持久抗戰的核心?

解決了短期供應問題後,華為手機能否在沒有自研晶片的基礎上繼續高歌猛進,還很難說。手機行業已經到了拼核心技術實力的階段,廠商在晶片上的壁壘有多高,決定了能佔據多少先機和優勢。包括小米、OPPO、vivo在內的所有手機巨頭都在加碼晶片端的研發。

產業鏈人士的共識是,與聯發科合作有利有弊,利是能解燃眉之急,弊是聯發科在晶片領域的技術能力並不強,如果只能購買標準品,華為可能喪失一部分在未來旗艦產品上的競爭力。

這也是華為並沒有放棄自研晶片的原因。一位通信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華為正打算做一條自己的晶片製造產線。近期,也屢傳華為招聘光刻機專業人士,這是突破半導體製造核心設備的關鍵。正因為核心設備帶有美國技術,才使得臺積電、中芯國際無法為華為代工。

這意味著華為已經做好了「從頭開始」自己生產晶片的全面準備。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向《財經》記者評價,華為有人、有組織能力,有基礎,還有現金流,加上國家的支持,這件事並不是做不成,只是時間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認同這個說法,有人認為,晶片製造領域,華為並不是沒有機會,但這個過程可能漫長而艱難。

「晶片製造非常複雜,從材料、技術、工藝到流程,都需要時間的積累,短時間之內很難。」這也是為什麼,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能夠達到5nm製程的,只有三星和臺積電兩家。

中芯國際(00981,SEHK)等中國晶片製造廠商,被公認是未來華為強大合作夥伴。但這些公司在高端晶片製造上的技術和工藝能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晶片之外,過去一兩年,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華為其實一直在多元化自己的元器件供應商。在一些核心元器件上,採用國產替代的趨勢已非常明顯,且還在加強。

例如攝像頭,過去大立光一直是華為高端攝像頭鏡片的獨家供應商。但今年旗艦機P40攝像頭供應鏈上,已有國內供應商打入華為體系。

同時,華為還不斷在攝像頭領域引入新的國產供應商,以鞏固供應鏈。歐菲光曾是華為前置攝像頭模組的主供,現在另一家國內模組廠也加入了主供行列。

不過,雖然這些國內供應商發展迅猛,但很多核心技術依然來自韓國、中國臺灣地區。跟晶片一樣,光學鏡頭不是只靠資本和市場,要靠時間和技術積累。

在這個過渡時期,轉向那些更容易被國產替代的領域將是華為的重要突破口。華為的南泥灣計劃隱約浮出水面。這個取名自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計劃,本是指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南泥灣開展的大規模生產活動,其目的在於實現生產自給,堅持持久抗戰。

一位資深通信人士認為,南泥灣計劃的實質是多生產那些自己可控,不易被美國卡脖的產品,比如智慧屏以及筆記本。這也符合華為提出的8+1生態戰略。

當然,這也不容易。尤其是筆記本電腦,目前來看,相對於智慧屏來說,要實現全部國產化依然有相當的難度。

在美國禁令下,英特爾已向華為斷供筆記本電腦的CPU晶片。雖然華為可以使用自己的鯤鵬晶片,但音效卡、顯卡、以及各種擁有專利壁壘的軟體,看起來將是華為要解決的問題。

從更長遠的範疇看,即使硬體能夠生產,軟體生態的建構也需要時日。這也不是華為一家企業將要面對的問題,而是整個國產作業系統以及國產化軟體產業的未來挑戰。

在產業鏈全球化的科技產業,對一家公司人為切斷供應鏈,就好比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切斷生存來源,即便是對於華為這樣體量的公司來說,也是一個需要一定反應時間、應對過程的難題。活下來,是後續實現再成長的唯一前提。

相關焦點

  • 華為麒麟高端晶片9月15日後將成絕版!怎麼辦?「南泥灣項目」重磅出擊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表示,今年秋天將發布的新一代旗艦機Mate 40將搭載華為自己的麒麟晶片。但是,餘承東也坦言:「由於第二輪制裁,晶片在9月15號之後,生產就截止了,可能是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絕版。現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上還沒有趕上。」
  • 華為的塔山計劃,南泥灣計劃,成功率高嗎?
    華為只要想幹,可以說成功率非常高!華為是一家硬核高科技企業,華為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在5G產業領域,晶片設計領域,手機領域內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現在華為擁有很多的人才,只要是華為想幹晶片製造產業,可以說未來成功率很高。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經銷商:手機拿貨比較困難
    但隨著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華為外購晶片方案也被限制了。「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晶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晶片企業成長起來。」華為前輪值徐直軍曾說。
  • 華為晶片家族再添「重要」成員,打破OLED屏幕壟斷
    在反觀國內其他友商和國內的晶片製造企業,實際上能夠幫助到華為沒有多少家,華為只能選擇自己硬剛美國的禁令,逼著自己往DIM模式上轉型。所以我們看到,儘管我們都知道晶片製造是一個需要投入超級巨大財力和時間事情,華為也絲毫沒有猶豫開始啟動了」南泥灣「項目,並且這段時間還在上海投資建設了一個晶片工廠,這標誌著華為已經決定好了自己獨立研究晶片製造的行動,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也讓華為的努力蒙上一層」悲壯「的色彩。
  • 華為傳來一個壞消息!高通公布供貨名單,榮耀手機也受到了影響
    華為傳來一個壞消息!高通公布供貨名單,榮耀手機也受影響。隨著高通新款手機處理器,驍龍888系列晶片組的問世。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對外界表態,自己將會首發或首批發布,搭載驍龍888晶片的旗艦手機。從國產手機廠商的態度來看,高通驍龍處理器將會成為明年國產高端旗艦手機的主流晶片。但有人歡喜有人憂,在眾多手機廠商歡慶驍龍888系列晶片即將來臨之際。華為卻傳出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高通驍龍888系列晶片的供貨名單中,並沒有出現華為的名字,甚至連「分家」之後的榮耀也沒有出現。
  • TCL科技:華為顯示晶片試生產,國產替代助推產業鏈再上風口
    自從華為購買晶片受限開始,公司便著力實現技術獨立,改道OLED驅動晶片。今年9月份左右,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籤發《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文件顯示華為將組建顯示驅動晶片及部件產品領域團隊,包括顯示驅動FAE(現場應用工程師)、顯示驅動產品管理等。
  • 華為是如何把麒麟晶片送到消費者手上的?
    說起華為麒麟晶片,相信大家都是「如雷貫耳」了。目前在華為的手機中,麒麟晶片的份額已經超過85%了,並且目前也成為了中國市場第一大手機晶片廠商,超過了高通。不過大部分人對於華為麒麟晶片,也就僅限於是採用ARM架構,華為設計,臺積電製造的晶片,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華為是如何把麒麟晶片送到消費者手上的?其實這個過程並不複雜,第一步就是研發設計。
  • 2019手機最強晶片排名,第一毫無懸念,華為卻意外倒數!
    2019的5G爆發,對手機廠商們來說隨時忙碌但也是充實的。這一年中,回顧發生的種種,華為的積極進取、小米的花式罵戰、還有風一般的iPhone11,大家都歷歷在目。可是,說到最強手機晶片排行,你了解嗎?那麼2019年強手機晶片排行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有意料之中的,或者超乎想像的?
  • 華為手機是日本製造?晶片一半專利來自美國?事實到底如何?
    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手機的性能和配置要求也越來越高,要說現在哪款國產品牌最能達到中國消費者的期望,大部分人肯定會說是華為。華為一直是中國的驕傲,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全球都佔有很高的市場份額,實力非常強,在技術上有望趕超蘋果,銷量吊打三星。
  • 晶片可能「斷檔」 寧波華為手機銷售端出現微妙變化
    華為沒有晶片可用了?8月7日,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發表了主題為《扎紮實實、贏取下一個時代》的演講。正是在這次演講中,他表示由於美國方面的第二輪制裁,9月15日華為晶片的生產就將面臨停止。 進入這樣的困局,勢必對華為手機的供應造成影響。
  • 華為推出電子信用卡產品 5G手機國產化替代迎來機遇
    產業分析華為推出電子信用卡產品:基於華為Pay可在手機端申請華為8日舉行線上發布會,在國內推出了P40系列新品。高偉達(300465)旗下「高偉達金融智能雲管平臺」是公司與華為共同推出的聯合解決方案名稱,使用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雲管理產品,華為採購公司雲管理產品及技術服務,完成相關金融雲項目交付。海外供應鏈受衝擊 5G手機國產化替代迎來機遇海外疫情正在衝擊國內的5G手機等電子信息產品的供應鏈。
  • 華為放心了,中國晶片巨頭雪中送炭,麒麟處理器可以高枕無憂
    眾所周知,因為不言而明的原因,自今年年中開始,美國境內企業以及使用美國技術超過一定比例的外企,相繼與華為斷開合作。這令華為在被短時間內陷入艱難困境。但好在,華為有足夠的備案來應對危機。隨著晶片備胎和系統備胎相繼投入,華為逐漸反客為主,從供應鏈中剔除了不少美國企業。而華為能夠在短時間裡由被動變為主動,除自身實力足夠出眾外,最離不開的當屬是臺積電的支持。目前華為無論是5G手機晶片還是5G基站晶片,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因此,臺積電的支持對華為來講,無異於雪中送碳。
  • 進軍車載晶片領域:華為的晶片版圖再擴張!
    此次加碼投資車載晶片領域,或許正是華為智能網聯汽車戰略的重要一步。華為晶片版圖再擴張資料顯示,哈勃科技由華為100%控股,法定代表人白熠,註冊資金70000萬元人民幣。主要進行創業投資業務。覆蓋智能汽車、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智慧醫療健康等應用場景,並且在不斷規模化擴展落地中;傑華特微電子(杭州)有限公司主要面向電源、無線技術、LED等集成電路設計方向。目前公司擁有電池管理,LED照明驅動、DC/DC轉換、無線充電晶片等產品。算上華為本次投資的裕太車通,不難發現哈勃科技所投資的四家公司均為IC業界較為知名的廠商,並且主打產品都是以自主研發高新技術為主。
  • 華為手機晶片被斷供,回收舊手機能否解決目前困境?
    華為手機晶片斷供已經正式開始了,而且嚴厲程度已經達到極限。華為自研麒麟已無人幫忙代工,外購晶片也被堵死。有網友想到一個奇招,說是通過回收舊手機來解決困境,有沒有可能性?其實,是有一點幫助,但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最好的辦法,是選擇打一場迂迴包抄戰來突圍。
  • 詳解華為晶片供應鏈,半導體產業機遇挑戰並存!
    探討了華為對於中國硬科技發展的重要引領作用,以及公司面對美方禁運令的應對措施。同時,我們通過拆機等方式對華為的手機及基站供應鏈予以分析,目前射頻及FPGA晶片的短板依舊明顯,不過國內廠商正迅速跟進,不必過於悲觀。此外不可忽視軟體系統、EDA、IP等領域缺失的長線風險。華為事件再次敲響了國產替代的警鐘,看好半導體產業的長線發展。
  • 「集微早報」①華為再砍單:2020年手機概念股「親蘋果遠華為」!②...
    6月18日#集微早報#★華為再砍單:2020年手機概念股「親蘋果遠華為」!疫情之下,手機市場遭遇衝擊已經毋庸置疑,那麼,對於今年的手機概念股而言,該何去何從已經成為業界所關注的重點。在筆者與眾多業界人士交流時,面對最多的問題就是,「手機概念股廠商今年的業績怎麼辦?」 從多名業界人士的觀點來看,對於2020年手機概念股的看法幾乎一致:那就是看好蘋果供應商,遠離華為供應商,後者風險較大。
  • 華為或將成最大贏家!中國碳基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
    華為和臺積電的晶片合作從28nm晶片就開始了,在長期的合作中,華為和臺積電已經構建起了互相信任的合作關係,華為已經成了臺積電營收的重要來源。雖然華為已經成為晶片設計領域的巨頭,但是要想在晶片綜合性能上戰勝高通,不得不選擇臺積電最先進的工藝製程才能力壓高通晶片一頭,因此選擇臺積電的先進工藝也成為了華為戰勝高通必然選擇。
  • 華為動了誰的蛋糕?日本做出行動,拆開華為手機找到答案
    又眾所周知,老美為了石油,什麼么蛾子都敢整,把中東搞得亂七八糟的,但是這個晶片對老美來說比石油還要更棒,為什麼呢?因為世界上所有晶片產能的利潤,美國能賺一半。如果華為能夠自研晶片,這是很恐怖的。中國幾乎吃下了所有的晶片,全球生產的晶片基本上都是被中國消耗掉的,美國拿了1萬億人民幣,這塊蛋糕這麼大,如果因為一個華為,吃不到,老美肯定不會心甘情願地放棄。所以必須打擊你華為的晶片製造。
  • 中興,華為,VIVO,小米用的都是美國晶片,我們的晶片工程師,OOOOO
    實際上,美國政府早已經開始要求其執法部門去搜集「華為」可能涉及「間諜行為」和向美國制裁的國家出售美國技術的「罪證」了。而在今年1月和3月,美國的AT&T和百思買這兩家手機零售商也先後出於「安全因素」中止了「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在他們渠道上的銷售。美國此舉無疑是將「制裁」的大火從中興燒到了所有中國通訊企業身上。
  • 資金注入助力國產晶片,自主替代可期,華為式的卡脖不再重演
    蘋果手機在中國手機市場佔據了巨大份額,但華為手機的崛起讓這個龍頭老大的地位搖搖欲墜。國貨的盛行不僅僅是因為手機價格優惠,更是由於自研晶片的一步步突破,使得自主品牌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越來越多的企業對自主研發晶片也開始重視了起來,加上國民自主意識的提高,促進了晶片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近年國貨潮的盛行,最近,又讓我們聽到了幾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