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娶女不嫁,3億人圍觀江浙地區「兩頭婚」:究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

2020-12-2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王耳朵先生 ,作者我是王耳朵

王耳朵先生

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我是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作者:王耳朵

01

《中國婦女報》的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

兩頭婚。

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不計其數。

兩頭婚主要出現在江浙地區,報導的當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爭。

兩個「85後」獨生子女,4年前結婚時,就約定好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娘家,也可以住公婆家,小爭也如此。

並且,小夫妻要生2個孩子,按照出生順序,一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

外公外婆也從這家人的字典裡抹去了,雙方父母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

除此之外,兩頭婚還有一個特點。

男不娶,女不嫁。

所以男方無需付彩禮,女方也不用陪嫁,雙方跟各自的原生家庭聯繫緊密,要麼小夫妻獨自住,要麼兩邊父母家輪流住,相對公平。

中國新聞網就此還做了一次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網友,支持這種婚姻形式。

而那些激烈反對的人,理由無外乎是違背傳統、割裂家庭、損害親情。

哪有那麼誇張。

所謂兩頭婚,其實明清時期江浙地區就有了。

古人重香火,無兒的富裕家庭可以選擇招上門女婿。

無兒的普通家庭,沒人願意入贅,只能打個折,婚後生育的一個孩子隨母性,為娘家也續上香火。

這種打折的嫁娶,打折的入贅,就是「兩家親」,跟今天的兩頭婚並無本質區別。

再舉個例子,商界領袖任正非,40年前還只是部隊裡的一名普通工程兵。

而他的妻子孟軍,已是一方領導,顯然地位不對等。

如你所見,任正非的三個孩子,分別擁有三個姓氏。

老大隨母姓,孟晚舟。

老二隨父姓,任平。

老三隨第二任妻子姓,姚安娜。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監禁,孟軍第一時間飛往加拿大安撫女兒。

任正非不能去,卻留下了一句話:

有她母親在,我就很放心了。

實際上,如果你留意身邊的年輕夫妻,有幾個婚後願意和父母同住?

這些年,每逢春節就有個話題要上熱搜:

小夫妻為究竟回誰家過年大打出手,然後民警出面協調,兩家輪流過!

當代年輕人,哪個不是兩頭婚?

誰家也不住,就要自個兒住,過年都得輪流過。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認真和大家聊聊婚姻這個話題。

02

如果你仔細觀察當下的網際網路,就會發現一個關於婚姻的有趣現象:

年輕一代的男人和女人,同樣「憎惡」婚姻。

自媒體人雷斯林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他說打開知乎或者貼吧,在這些年輕男性聚集的角落,最常見的一類帖子是:

女友要XX萬彩禮,我該不該結婚?

然後贊同最多的回答裡,必定先大罵題主一通糊塗,然後講一個拜金女的故事。

最後還要嘲諷一波「田園女權」:

現在娶老婆就是傻,一個人賺錢兩個人花。

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日子不香嗎?非要找個人回家管你,還要給她做飯,給她花錢,看她眼色。

而在豆瓣、微博這些年輕女性用戶活躍的平臺,則是「殊途同歸」的另一番景象。

在這裡,女權主義已經演變為一種「政治正確」。

最常見的觀點,則是:

結婚就是對女人的一場剝削。

男人娶老婆,就是找一個免費保姆,每天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不算,還要充當生育工具。

至於丈夫,她們的眼裡全世界都在喪偶式育兒。

回想一下今年5月份,獨立女性的代表Papi醬生娃後,因為孩子隨了父姓,在微博上立馬被群嘲為「婚驢」。

很奇妙吧?

原來在不同的平臺上,受過不同教育、有過不同人生經歷、不同性別的年輕人,竟然同樣憎惡婚姻。

每個人都覺得結婚是自己吃了虧,讓對方佔了便宜。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03

武漢女作家艾小羊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我印象頗深:

多數人對婚姻最深的誤會,就在於把婚姻和幸福劃上了等號。

可你要明白,婚姻只是人類社會進化出來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任何糟糕人生的救命藥丸。

美國社會學家Andrew J. Cherlin提出過一種觀點,人類婚姻經歷了三個階段。

最早是制度化婚姻。

結婚所求無非是提供住所、食物,組團生存抵禦外界侵害,當然還有繁衍後代。

漫長的封建社會時代,基本都是制度化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然後是陪伴式婚姻,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

人們結婚,除了滿足制度的需要,更期待在婚姻裡,彼此陪伴,攜手人生,抵禦孤獨。

大抵到我們父母這一輩,仍是陪伴式婚姻居多。

而今,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們像男人一樣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婚姻中的雙方,各自擁有自己的事業與朋友圈。

特別是80、90獨生子女這一代,長大後的他們評估一段婚姻是否美滿時,更多關注的是自己在婚姻裡有沒有成長,結婚是否提高了生活品質,而不是為了配偶或家庭,充當奉獻或犧牲的配角。

或許多年後,會有社會學家亮出這個觀點:

兩頭婚的流行,標誌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個人化婚姻階段。

再過一周都2021年了,希望大家都能儘早看透這個真相:

無論結不結婚,你都是原來的你。

如果你差,婚姻救不了你;如果你強,婚姻也毀不了你。

04

經濟學家薛兆豐提出過一個觀點:

結婚,就是兩個人拿出各自的資源合夥辦企業,籤的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辦企業有風險,炒期貨的風險就更大了。

那些同樣憎惡婚姻的年輕人,他們其實犯下了同一個錯誤:

把婚姻看成了競爭而不是合作,把夫妻當成了對手而不是隊友。

中國傳統的思想裡,男人總想著降住女人;女權當道的今天,女人也總想著提防男人。

其實,越是缺乏自信的人,才越渴望掌控對方。

脫口秀大會的編劇程璐,曾經把婚姻做過一個比喻:

婚姻是艘船,夫妻都在一條船上。誰在船頭、誰在船尾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條船要往前走。

就像頂級網紅,「月薪是老公10倍」的Papi醬,曾說過自己最欣賞老公老胡的那段話一樣:

他賺錢多他養你,他不會看輕你;他賺錢少你養他,他也不會看輕自己。

2021到來之前,希望所有年輕人都能在走進婚姻之前,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結婚後,你依然要像單身時一樣,努力、自律、獨立,你還願意結婚嗎?

THE END

本文作者: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公眾號: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本文屬於政務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男不娶女不嫁,3億人圍觀江浙地區「兩頭婚」:究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結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男不娶女不嫁,3億人圍觀江浙地區「兩頭婚」:究竟什麼樣的呢?
    01《中國婦女報》的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不計其數。兩頭婚主要出現在江浙地區,報導的當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爭。兩個「85後」獨生子女,4年前結婚時,就約定好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娘家,也可以住公婆家,小爭也如此。並且,小夫妻要生2個孩子,按照出生順序,一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到底對誰最好?
    近年來,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被稱之為「兩頭婚」,被當地人俗稱為「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而這種婚姻是什麼樣的呢?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中國婦女報微信公號12月20日消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江浙流行的「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兩個孩各隨一姓,你怎麼看
    如何看待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一孩隨父姓由男方撫養,二孩隨母姓由女方撫養?這個問題,其實要分為三個小問題來回答: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每個人都在繼續著接力跑,而且這種接力跑具有自我持續性,跑得越遠越難脫離這條跑道。不難想像,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這種情況越嚴重,表現在婚姻上一般就三種形式,嫁入豪門、當上門女婿、兩頭婚。雙方家族門當戶對,誰都不願為對方放棄自己家族的接力跑,就會出現兩頭婚。江浙地區大量出現兩頭婚,從好的一面來看,這也表明當地的貧富差距不算很大,門當戶對是普遍現象。
  • 男不娶女不嫁,最近流行的「兩頭婚」~你怎麼看?
    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兩頭婚」也登上了熱搜榜。在網友評論中,不少網友對此持積極看法:這種形式並非近年出現,90年代時在蘇南、浙北等地區就都有分布。
  • 江浙一帶地區,興起的「兩頭婚」是什麼,以後會在全國普遍嗎?
    近些年,江浙地區興起了一種特殊的婚姻模式「兩頭婚」。想必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說「兩頭婚」這種特殊的婚姻模式,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那麼,「兩頭婚」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的婚姻形式,產生的原因以及這種新的婚姻形式是否會在全國普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種新穎的婚姻形式。
  • 「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引熱議,女方:我為什麼給你生孩子?
    為了避免婚姻影響到自己的利益,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在婚姻中權衡利弊,所謂的愛情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純粹。於是江浙一帶就開始興起「兩頭婚」,即為男不娶女不嫁,孩子歲父姓也隨母姓。當一對情侶組成夫妻之後,他們不需要住在一起,可以各住各家。
  • 江浙一帶「兩頭婚」引熱議,女網友嫌棄男性:光買個精子不就行了
    但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讓我感覺自己很是孤陋寡聞。屏幕前的小夥伴們可曾聽說呢?坦率地講,關於「兩頭婚」 這種婚姻形式,我是頭一次聽說,據說主要在江浙一帶流行。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 兩頭婚興起,男不娶女不嫁,不就是摩梭族的走婚習俗
    對於最近流傳的什麼「兩頭婚」這個說法,說實話有點譁眾取寵了。首先男女結婚之後分開住,不要房子不要彩禮,看似是減輕了雙方的壓力,可背後呢?靠一個人能好好地帶好孩子嗎,最大的壓力來到了各自的父母身上,與其說是為年輕人減輕了壓力,不如說是為父母又增加了壓力。
  • 江浙興起「兩頭婚」,網友大罵:昏了頭!
    這是近些年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兩頭婚」也登上了熱搜榜。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兩頭婚」到底應不應該提倡?
    不知正在看文章的你有沒有聽說過「兩頭婚「? 兩頭婚是指一種新型的婚姻模式,在浙江等地悄然興起。這種婚姻雙方公平,不是屬於男娶女嫁,當然也不屬於倒插門。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兩頭婚」到底應不應提倡?
    不知正在看文章的你有沒有聽說過「兩頭婚「?兩頭婚是指一種新型的婚姻模式,在浙江等地悄然興起。這種婚姻雙方公平,不是屬於男娶女嫁,當然也不屬於倒插門。其實這種的形式跟倒插門也差不多,但是有些家庭最害怕倒插門的姑爺是個懶漢,也就是說結婚男方的心裡是我沒出錢,我沒買房,以後孩子也不跟我的姓,家裡的錢也不是我的,那我沒必要多努力。這樣的姑爺的責任感很弱,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夫妻的不和諧。但是兩頭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男方不用出彩禮,女方不用陪嫁,孩子生兩個每個人一個,這樣男生也有歸屬感。
  • 江浙兩頭婚的歷史淵源與「存亡繼絕」
    (IC photo/圖) 江浙地區民間正在自發興起一種「兩頭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小家庭,兼顧男、女父母雙方家庭,生兩個小孩,分別跟祖父、外公姓
  • 來論|「兩頭婚」,創新紅利的另一面是「不確定性」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圖:圖蟲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當地人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
  • 江浙一帶的新式婚姻:兩頭婚,為何流行?
    從前民間結婚無非就兩種,主流的是男娶女嫁,新郎通過媒人說親上門提親,然後十裡紅妝將新娘娶過來,從此生活在男方的家庭。另一種則是男方入贅到女方家,通常是男方家中已無什麼長輩,或是兩方經濟和社會地位相差過大,男方就會到女方家,俗稱"上門女婿"。如今在我國江浙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式婚姻,叫"兩頭婚"。
  • 江浙興起兩頭婚:不要彩禮不要嫁妝,年輕人就能好好結婚了嗎?
    而且在這些數據中,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它的結婚率越低,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和社會環境,工資跑不過房價、消費高工資低,996根本沒時間談戀愛。總之就是:有錢的不想結,沒錢的結不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身上有存款比結婚成家更讓人安心,自己都養不活結什麼婚。但是你能想得開?家人想不開。
  • 「兩頭婚」惹爭議,婚育自由不該受他人嘲弄
    近日,「兩頭婚」這一江浙滬地區興起的婚姻形式登上熱搜,被大眾所關注。這種婚姻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