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去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入選世界遺產,其核心區東臺條子泥溼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樞紐,每年有數百萬候鳥在此停歇、換羽和越冬,被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坐落黃海之濱,乘申遺成功東風,東臺擘畫東部世遺風光、西部人文歷史、中部田園鄉村為主的環形旅遊格局,把自然、生態和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乘風破浪揚帆全域旅遊藍海。

整合特色資源,做活旅遊文章

今年國慶黃金周,黃海森林音樂節激情上演,許巍、毛不易等知名歌手和樂隊精彩獻唱,全國5萬名音樂愛好者和遊客匯聚在森林草地,享受音樂盛宴。和著全國旅遊業強勁反彈的腳步,東臺今年國慶長假共接待遊客152.65萬人次,再創新高。

平原森林、沿海溼地、候鳥天堂,三張生態「金名片」支撐起東臺全域旅遊的後發優勢。東臺擁有全國沿海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園,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灘涂溼地,「海、林、灘、鳥」交相呼應, 4A級景區黃海森林公園以「溼地+森林」「生態+人文」為特色,發展科普研學、溼地觀光、紅色教育、生態度假、休閒養生、運動健身等休閒度假產品,常態化舉辦森林音樂節、森林馬拉松、森林瑜伽節等「森」系品牌活動,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2億元;

世界自然遺產地條子泥景區,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泥質潮間帶溼地和輻射沙脊群,在此棲息、停留的鳥類有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33種全球瀕危物種,其中包括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勺嘴鷸;

4A級景區西溪景區,是國家級非遺「董永七仙女傳說」發祥地,北宋的晏殊、呂夷簡、範仲淹三任宰相曾在此任鹽官,海春軒塔由唐代名將尉遲敬德監造,為江蘇第一古塔;

4A級景區安豐古鎮,曾是古代鹽場所在地,明清時期產鹽規模佔兩淮鹽場一半,500米老街共有11個展館和30多家特色店鋪,2007年被評為蘇北首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自然、生態和人文的優良稟賦和深厚積澱,被申遺成功而激活。作為2019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市,東臺去年旅遊收入超過100億元。品質高端、業態多元的全域旅遊發展邁出新徵程,長三角一體化加速和高鐵時代的到來,更迎來「全景東臺」的嶄新天地。

深耕文旅融合,塑造「東臺樣板」

處在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交匯點的東臺,正積極打造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東臺樣板」。11月18日,「東臺市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開幕。與會的政界、學界、業界代表深入探討東臺如何以旅遊業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遊客為主、主客共享,創新驅動、多維融合。

在「後世遺」時代,優化融合沿海文化、生態旅遊資源,成為東臺旅遊發展的重中之重。東部以黃海森林公園為核心,新增迷霧森林、花漾森林、森林清吧等項目,大力推進精品酒店、生態民宿、人才公寓等建設,全力扮靚東臺「城市生態客廳」。條子泥景區藉助集「海洋、森林、溼地」的獨特景觀,建設觀鳥驛站和18公裡旅遊公路,加快建設蹲門灣溼地公園、微太湖景觀項目,推進特色民宿、優質商業街等建設,增加巴鬥、八裡兩個公路驛站,開發森林演藝、漁村民俗演藝活動,提升沿海旅遊配套服務水平。西部以西溪景區為核心,西溪古城、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描繪人文歷史色彩,西溪植物園集生態休閒、農事體驗於一體,首批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甘港老家彰顯裡下河特色水鄉農耕風情。中軸以S352、G344為紐帶,將安豐古鎮、三倉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景點有機串聯,打造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遊客體驗豐富的康養旅遊景觀帶。

集聚「旅遊+」,共奏發展交響曲

12月16日,滬蘇合作的長三角(東臺)康養小鎮項目正式落戶江蘇東臺,將在17.1平方公裡規劃面積內建成集醫、養、遊、健、學五大功能於一體的康養小鎮。作為長三角跨行政區康養政策協同試驗區,康養小鎮每年可新增100億消費,200億健康產品銷售,30億旅遊收入、30億工資性收入、30億農副產品銷售收入。

作為朝陽產業、幸福產業,旅遊業產業鏈條之長、拉動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東臺緊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目標,堅持賓主相洽、旅居相宜、產城相融,在「旅遊+」中融入健康養生、休閒文化等多業態,走出一條以綠色生態引領旅遊高質量發展,以全域旅遊引領社會全方位進步的「雙引領」道路。

國慶節以來,東臺旅遊產業鏈集聚按下「快捷鍵」:西溪啟動酒吧街、草市街等項目,立足「景區+商業」模式,圍繞天仙緣主題,打造愛情、時尚主題街道,與周邊文化園、漢潮街、犁木街等聯動;全國500多名運動健兒齊聚條子泥溼地,競逐2020年中國·東臺條子泥溼地鐵人三項公開賽,融入自然,挑戰自我;2020中國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邀請賽鳴槍,全國近2000名選手參加。

藉助世遺影響,東臺做強上海旅遊營銷中心,擴大鹽城、泰州及南通等周邊市場,拓展蘇州、南京、杭州等潛在市場,設計「鳥類天堂·生態東臺」「海濱溼地·世遺之旅」等研學遊、生態遊產品,叫響東臺世界遺產溼地觀鳥、黃海森林休閒康養等特色旅遊品牌,吸引更多遊客來感受美的風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美的發現。

記者 王宏偉

通訊員 陳 娟 李曉婷

相關焦點

  • 深耕文旅融合塑造「東臺樣板」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去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入選世界遺產,其核心區東臺條子泥溼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樞紐,每年有數百萬候鳥在此停歇、換羽和越冬,被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坐落黃海之濱,乘申遺成功東風,東臺擘畫東部世遺風光、西部人文歷史、中部田園鄉村為主的環形旅遊格局,把自然、生態和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乘風破浪揚帆全域旅遊藍海。
  • 全域旅遊激活東臺「產城融合」新動能
    近年來,東臺堅持以綠色生態引領旅遊高質量發展,以全域旅遊引領社會全方位進步,著力打造長三角知名休閒康養勝地,旅遊質效顯著提升,成功入選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截至7月底,全市共接待遊客209.4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27.1億元。
  • 東臺舉行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新跨越
    為開拓思維視野,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創新跨越,共謀東臺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大計,東臺市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11月18日在東臺舉行。近年來,東臺大力踐行「兩海兩綠」路徑,堅持「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定位,緊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目標,高水平推進「全域旅遊全景東臺」建設,積極創塑「休閒度假」品牌,在「旅遊+」中融入健康養生、休閒文化等多業態,鋪陳出一幅品質高端、業態多元的新旅遊秀美畫卷。
  • 發展全域旅遊,打造全景鞏義
    ,打造全景鞏義快來,跟著小編看看鞏義創建全域旅遊工作開展情況吧在新汽車站、火車站等地的旅遊集散中心和遊客服務點對標對準全域旅遊創建要求以及對各個景點資料的收集整理將全域旅遊思路融入其中這幅充滿鞏義特色的全域旅遊全景圖令大家眼前一亮!
  • 張紅梅:全域旅遊不能全域開發、全一模式、全面開花
    張紅梅表示,發展全域旅遊恰逢其時,但一定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全域開發,不能全一模式和全面開花。 2016年,全域旅遊的概念和名詞跟VR一樣火,其實全域旅遊的形態在10年前,在我國旅遊發達省份比如說浙江省、海南省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只是在2016年年初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提到了。   大家都知道「四全」模式,它指的全景是吸引客人,全景留住客人,全業是提升產業,全民是構建一種融合、和諧的社會。最終將要實現從小旅遊到大旅遊,從低效旅遊到高效旅遊,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轉變。
  • 東臺二日遊,線路來了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100條江蘇省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名單,我市四季鄉村古街文化沿海溼地康養二日遊東臺市四季鄉村古街文化沿海溼地康養二日遊線路圖安豐古街(距離市區17公裡)→東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距離24公裡)→
  • 東臺再次上榜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鹽城唯一
    「全域旅遊·全景東臺」發展主題,突出將其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培育,快速有序推進創建工作,著力構建賓主相洽、旅居相宜、產城相融的高端旅遊發展格局,全力打造長三角知名的生態休閒旅遊勝地。東臺創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 東臺再次上榜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鹽城唯一
    11月12日2020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強縣市名單揭曉!東臺憑實力說話,繼去年獲此殊榮後,再次上榜!鹽城唯一,江蘇僅7家!《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報告2020》由競爭力智庫、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全面梳理了2019年我國縣域旅遊發展情況,完成了全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和縣域旅遊發展潛力評價,公布了「2020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和「2020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強縣市」(簡稱「2020中國旅遊百強縣」和「2020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
  • 全域旅遊的三種模式:星月模式、無景區模式、雙客源模式
    1、龍頭景區帶動模式,又稱「星月模式」。既構建「龍頭景區+一般景區+旅遊城鎮+鄉村旅遊」空間邏輯。龍頭景區是月亮,其它景區和鄉村旅遊是星星。2、全域全景發展模式,又稱「無景區模式」。正所謂「處處無景處處景」,第一個「景」指傳統意義上的景區,第二個「景」有三層含義—景色、服務、氛圍。
  • 「一路走來,還是東臺」東臺旅遊(上海)推廣月活動即將開啟
    為進一步接軌大上海,推進上海與東臺兩地旅遊合作,9月1日,東臺市人民政府將在上海啟動「東臺旅遊(上海)推廣月」活動,多角度展示和推介東臺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打響「一路走來,還是東臺」的旅遊品牌。線上:此次推廣活動,由騰訊進行全網直播,同時邀請10位各平臺百萬級粉絲的旅遊達人現場直播,為東臺旅遊造勢。
  • 上海灣區全域旅遊模式全面開啟,2020金山海漁文化節開幕
    當天,上海灣區體驗式旅遊產品正式上線,標誌著上海灣區全域旅遊模式全面開啟,漁村、田園南北聯動,相映成趣,帶給遊客更多驚喜。,全國首款以「主題體驗活動+門票打包」的區級定點推廣旅遊聯票——上海灣區體驗式旅遊產品正式上線,上海灣區全域旅遊地圖及旅遊聯票同時發布,全面開啟上海灣區全域旅遊新篇章。
  • 東臺1條線路上榜省級精品
    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名單個景點榜上有名,東臺有▲東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西溪古鎮  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打造「全域旅遊全景東臺」,創成國家森林康養基地1個、全國和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各1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1個,獲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 今天,東臺精彩亮相上海
    東臺全域旅遊 全景東臺為推動我市旅遊更高層次全面接軌上海,9月份,我市在上海舉行「東臺旅遊(上海)推廣月」活動。她說,上海與東臺地緣相近,人文相親。近年來,東臺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培育發展,不斷放大生態優勢,深耕綠色文化,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態康養旅遊休閒線路和產品,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上海東臺同城化效應日益顯現。希望兩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開展交流互動,深耕文化旅遊市場,共同做強做大文化旅遊產業,書寫文旅合作的新篇章。
  • 「全景吉安,全域旅遊」考察團蒞臨廬陵老街
    文/圖 王明輝 2020年10月25-26日「全景吉安,全域旅遊」考察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在一期廬陵老街的基礎上進行再升級,擬建成以唐代和宋代風格為主,打造文化旅遊商業閉環,真正實現「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文商旅居融合戰略規劃;三街七坊, 圍繞書院文化、國學文化、民俗文化、商幫文化重點營造遊學配套區、遊學核心區、歡樂體驗區三大板塊;三街七坊以 廬陵書院、吉安會館、泰和會館、民俗文化館、非遺作坊等人文景點,將繼續講好吉安廬陵故事,開創江西首席文商旅居聚合體。
  • 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必須轉變旅遊發展思路,變革旅遊發展模式,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全域旅遊概念之廣,發展方式之多,使得各行業都融入到「旅遊+」的創新發展中來。於是,那些獨具區域或民族特色、星級酒店卻又不可媲美的民宿,便成了遊客到鄉村旅遊的居住之地。
  • 全域旅遊破「全」新思維,綠維文旅全域旅遊孵化器
    2、「四全」模式   2014年,奇創《「全域旅遊」驅動因素與發展模式—以重慶市渝中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為例》,對「全域旅遊」發展的時代背景進行了梳理,並提出了全域旅遊全景、全時、全業、全民的「四全」模式和「全域5A」模式。
  • 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全域旅遊已成為旅遊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4月4日14:00-17:00,【來也雲課堂】全域旅遊專場成功開講。3小時乾貨直播,導師們從「宏觀-中觀-微觀」多維度解析全域旅遊,通過成功經驗和經典案例立體化呈現全域旅遊創建攻略。今日課程精華分享,來也股份副總裁唐德軍老師全面剖析《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 洞頭籤約超百億項目 開啟全域旅遊新篇章
    全區各級領導幹部,項目籤約商、旅行商、民宿、漁家樂業主代表,旅遊志願者、媒體記者等近千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夢幻海灣度假城、海霞民兵小鎮、歡樂海岸樂園、婚紗攝影基地、海島漁俗文化體驗地等10個合作項目與洞頭成功籤約,超百億元項目將開啟洞頭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
  • 全域旅遊 全景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海濱浴場(三水灘度假村)
    來這裡旅遊的人錯以為到了海南,其實是東臺海邊的小漁村!海濱村依託地處海邊的地理優勢,挖掘人民海軍起錨地等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紅色文化、漁家文化等海濱旅遊文化景點。開拓出灘涂採貝、傳統海鮮製作授藝、扳罾抓魚體驗、海濱浴場、沙灘快艇等旅遊項目。
  • 淇縣:開啟全域旅遊新時代
    □本報記者張莉娜本報通訊員李春陽    日前,淇縣成功入圍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淇縣旅遊再上一個新臺階。    在日益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使淇縣旅遊取得不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