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的三種模式:星月模式、無景區模式、雙客源模式

2021-02-19 爾聽六路

1、龍頭景區帶動模式,又稱「星月模式」。既構建「龍頭景區+一般景區+旅遊城鎮+鄉村旅遊」空間邏輯。龍頭景區是月亮,其它景區和鄉村旅遊是星星。龍頭景區在於「吸引、匯聚」人氣,一般景區、旅遊城鎮和鄉村旅遊在於「消化」人氣。比如黃山市,去年G20峰會時,黃山做了一個借勢營銷。大量的遊客湧入了黃山,黃山主動做了客流疏散引導,其目的就是將遊客消化在黃山的全域範圍之內。此時,黃山市告訴了世界他們不僅有黃山,還有有西遞宏村、翡翠谷、徽州古城、唐模、呈坎、潛口民宅、牌坊群、鮑家花園等55個特色景區。這其中,黃山既是皓月,其它都是繁星。

2、全域全景發展模式,又稱「無景區模式」。正所謂「處處無景處處景」,第一個「景」指傳統意義上的景區,第二個「景」有三層含義—景色、服務、氛圍。旅遊發展≠景區建設,要跳出「搞旅遊必須要建景區」慣性思維,搞旅遊只要能把遊客吸引過來、消費並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就可以。如四川甘孜州多數縣域,這些地方沒有工業、沒有掠奪性開發、沒有商業對地方文化的腐蝕,留下的是新鮮空氣、藍天白雲和原真文化。按照慣性思維,這些地方沒有景區建設,旅遊發展滯後,但是只要跳出這個怪圈,換個思路就可以「全域旅遊」。只要道路修好(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把服務做好(重點是吃、住、購和文化體驗),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不搞掠奪性開發,這樣處處是美景、處處有文化、處處有體驗、處處有消費,非常適合當前流行的自駕行和自由行。這就是全域旅遊。

3、城市依託發展模式,又稱「雙客源模式」。所謂「雙客源」指的是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這種模式一般指的是一線大城市,可以打造全域旅遊。其分析如下:第一,一線城市本身人口數目龐大,生活水平較高,旅遊消費需求旺盛,但閒暇時間有限,因此「城市依託發展模式」的全域旅遊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全域休閒」;第二,一線城市多屬於交通樞紐,包括火車中轉或者一類口岸機場等,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必經之地;第三,一線城市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此城市底蘊深厚,本身具有文化吸引力;第四,一線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為遊客提供更加程度的便利性和舒適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內容

1、特色小鎮:都在痛批我不「特」,怪我了?

2、為何民宿發展陷困局?

3、5A級旅遊景區「買賣」的背後是什麼?

4、鄉村旅遊開發的三大問題和六大瓶頸

5、教育的本質是「啟迪人類思維的覺醒」

6、旅遊形象損毀容易塑造難

7、新時期中國旅遊十大現象

相關焦點

  • 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全域旅遊已成為旅遊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4月4日14:00-17:00,【來也雲課堂】全域旅遊專場成功開講。3小時乾貨直播,導師們從「宏觀-中觀-微觀」多維度解析全域旅遊,通過成功經驗和經典案例立體化呈現全域旅遊創建攻略。今日課程精華分享,來也股份副總裁唐德軍老師全面剖析《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 全域旅遊融入鄉村的「發展理念」與模式
    全域旅遊就是把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景區景點內部一體化,實現人人是旅遊形象,處處是旅遊環境。也就是把大的區域範圍,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或者是一個大的旅遊度假區,都把它當作一個景區景點來建設。
  • 鄉村全域旅遊運營模式探究
    鄉村全域旅遊運營模式探究 2020-12-16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巴松措全域旅遊生態發展規劃 重塑景區運營模式
    「我們將以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有機整合全縣旅遊資源,通過系統的專業規劃設計、尊重發展規律的整合、全要素運營,進一步激活旅遊資源有序的長遠發展,形成可持續運營的競爭力,旅遊從業人員在地化轉變,實現成為多元化旅行目的地、通過旅遊產業合理的規劃與發展富民的目標。」甘丹平措說。
  • 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說:做鄉村旅遊要是連《中國房地產戰略家》微信都沒關注,簡直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麼。中國鄉村旅遊創領者9月9日至11日,國家旅遊局在寧夏舉辦第二屆全國全域旅遊推進會。自2016年全域旅遊工作會議以來,全國各省、市、縣積極發展全域旅遊。
  • 新時代全域旅遊發展裡程碑式教材《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並不僅僅在於這片土地上貢獻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經濟增長數據,更在於其在黨政主導下以先行者的實踐樣板,通過不斷創新完善形成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路徑,其清晰展現地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為全國貢獻了豐富的浙江經驗和樣本價值。
  • 旅遊景區應採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原標題:新形勢下景區管理的「難」與「解」  就旅遊景區經營管理現狀與存在問題來看,立於旅遊業轉型升級視野下,我們建議旅遊景區採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即委託管理或合作經營管理模式,其最大特點是將旅遊景區所有者與管理機構(管理公司)或經營者分開,避免了旅遊景區所有者既做監督又做管理,同時還做生產的局面
  • 全域旅遊模式下的中華文化傳承
    中國已進入全域旅遊模式,旅遊經濟不但在文化產業所佔比例大幅度提升,而且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和貢獻率也顯著提高。生態旅遊,是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意義重大,也大有可為。但毋庸諱言,在目前全域旅遊模式下,文化的傳承問題還相當突出。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尤溪模式成功實現轉變
    尤溪縣是全國僅有的全域旅遊產業融合型模式縣級示範區。早在2015年,尤溪縣在全國縣級率先提出「我家在景區」發展目標,以「旅遊+」和「+旅遊」為途徑,推進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激活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 突泉縣:探索自駕遊營地「N+1」模式 助推全域旅遊實現精準落地
    突泉縣:探索自駕遊營地「N+1」模式 助推全域旅遊實現精準落地 2020-07-26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肇慶旅遊景區全力構建夜生活經濟,打造無圍牆景區創新發展模式
    在過去的旅遊發展模式中,門票經濟是景區發展的主要模式與盈利的主要板塊,走出門票經濟模式,突破現有發展模式一直呼籲了很多年,實際上是否行得通?肇慶有幾個融旅遊產業方向的文創項目則成功地走出了門票經濟圈子,融入嫁接多種產業,形成了全新的發展模式,並積極探索夜遊夜生活經濟。
  • 肇慶旅遊景區全力構建夜生活經濟打造無圍牆景區創新發展模式
    在過去的旅遊發展模式中,門票經濟是景區發展的主要模式與盈利的主要板塊,走出門票經濟模式,突破現有發展模式一直呼籲了很多年,實際上是否行得通?肇慶有幾個融旅遊產業方向的文創項目則成功地走出了門票經濟圈子,融入嫁接多種產業,形成了全新的發展模式,並積極探索夜遊夜生活經濟。
  • 探索全域旅遊示範的「榮成模式」
    12月17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專題培訓班在榮成市開班,來自全國各省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及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現場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其中,榮成市成功入列,探索出全域旅遊示範的「榮成模式」。
  • 從普洱鄉村旅遊看「1+X」發展模式創新構建
    普洱鄉村旅遊創新發展模式分為以下四種:(1)文化古村古鎮旅遊發展模式,注重「鄉村內生力」的培育,文化活化,以文化資源回饋和反哺鄉村;(2)景區帶動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強化景區核心吸引,完善鄉村差異配套;(3)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依託普洱的茶、咖啡、菸草、蔬菜等農業基礎,引進國內外大型農業產業集團入駐,規模化種植,景觀化設計,鏈條化延伸,智慧化休閒配套,實現傳統農業品牌突破和產業創新轉型升級
  • 張紅梅:全域旅遊不能全域開發、全一模式、全面開花
    張紅梅表示,發展全域旅遊恰逢其時,但一定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全域開發,不能全一模式和全面開花。 2016年,全域旅遊的概念和名詞跟VR一樣火,其實全域旅遊的形態在10年前,在我國旅遊發達省份比如說浙江省、海南省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只是在2016年年初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提到了。   大家都知道「四全」模式,它指的全景是吸引客人,全景留住客人,全業是提升產業,全民是構建一種融合、和諧的社會。最終將要實現從小旅遊到大旅遊,從低效旅遊到高效旅遊,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轉變。
  • 鄉村旅遊的幾點思考和依託的七大模式
    鄉村生活旅遊化的實踐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分為四代:第一代是「農家樂」鄉村旅遊,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鎮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第三代是鄉村度假,第四代將是鄉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終極追求的形態和階段,這將是居住和旅遊一體,生活和工作無間的生命狀態。旅遊化鄉村生活的五點思考民宿應以鄉村生活為根本東方式民宿緣起日本和中國臺灣,被大陸發掘後,民宿熱在內地漸起。
  • 舉國模式和馬斯克模式之外,火箭研發有沒有第三種模式?
    二、舉國模式的歷史局限性與馬斯克模式的國家局限性1、登月競賽結束之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無論美國還是蘇聯,都放棄了在航天事業上的激進態度,開始轉向保守路線……在航天業發展的前期,舉國模式的確解決了航天工業基礎和天基基礎設施的有無問題。
  • 上海灣區全域旅遊模式全面開啟,2020金山海漁文化節開幕
    9月19日晚,「漁味無窮——2020金山海漁文化節」在國家AAAA級景區——金山嘴漁村拉開帷幕,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0月底。當天,上海灣區體驗式旅遊產品正式上線,標誌著上海灣區全域旅遊模式全面開啟,漁村、田園南北聯動,相映成趣,帶給遊客更多驚喜。
  •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平原森林、沿海溼地、候鳥天堂,三張生態「金名片」支撐起東臺全域旅遊的後發優勢。作為2019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市,東臺去年旅遊收入超過100億元。品質高端、業態多元的全域旅遊發展邁出新徵程,長三角一體化加速和高鐵時代的到來,更迎來「全景東臺」的嶄新天地。深耕文旅融合,塑造「東臺樣板」處在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交匯點的東臺,正積極打造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東臺樣板」。11月18日,「東臺市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開幕。
  • 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的「崇州模式」,值得借鑑
    作為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崇州憑藉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推動形成「林盤景點化、綠道景觀化、全域景區化」全域旅遊格局,成功入選典型案例,是詮釋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生動實踐。在沒有名山大川天然名片的情況下,崇州依託大田溼地、茂林修竹、古鎮林盤、雪山鏡湖等生態本底,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實現了「農業+旅遊」「旅遊+康養」等業態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條可推廣、可複製、可實踐的全域旅遊發展的「崇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