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域全景發展模式,又稱「無景區模式」。正所謂「處處無景處處景」,第一個「景」指傳統意義上的景區,第二個「景」有三層含義—景色、服務、氛圍。旅遊發展≠景區建設,要跳出「搞旅遊必須要建景區」慣性思維,搞旅遊只要能把遊客吸引過來、消費並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就可以。如四川甘孜州多數縣域,這些地方沒有工業、沒有掠奪性開發、沒有商業對地方文化的腐蝕,留下的是新鮮空氣、藍天白雲和原真文化。按照慣性思維,這些地方沒有景區建設,旅遊發展滯後,但是只要跳出這個怪圈,換個思路就可以「全域旅遊」。只要道路修好(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把服務做好(重點是吃、住、購和文化體驗),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不搞掠奪性開發,這樣處處是美景、處處有文化、處處有體驗、處處有消費,非常適合當前流行的自駕行和自由行。這就是全域旅遊。
3、城市依託發展模式,又稱「雙客源模式」。所謂「雙客源」指的是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這種模式一般指的是一線大城市,可以打造全域旅遊。其分析如下:第一,一線城市本身人口數目龐大,生活水平較高,旅遊消費需求旺盛,但閒暇時間有限,因此「城市依託發展模式」的全域旅遊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全域休閒」;第二,一線城市多屬於交通樞紐,包括火車中轉或者一類口岸機場等,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必經之地;第三,一線城市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此城市底蘊深厚,本身具有文化吸引力;第四,一線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為遊客提供更加程度的便利性和舒適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內容
1、特色小鎮:都在痛批我不「特」,怪我了?
2、為何民宿發展陷困局?
3、5A級旅遊景區「買賣」的背後是什麼?
4、鄉村旅遊開發的三大問題和六大瓶頸
5、教育的本質是「啟迪人類思維的覺醒」
6、旅遊形象損毀容易塑造難
7、新時期中國旅遊十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