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的幾點思考和依託的七大模式

2020-10-08 鄉村與旅遊

▲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推送
鄉村風景宜人,空氣清新,民風淳樸,形神有序,節奏舒緩,適合人居。鄉村是安詳穩定、恬淡自足的象徵,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有久違的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鄉村生活的這種閒適性,正是當下休閒旅遊市場所追求的,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已成為中國未來最稀缺的旅遊資源。


鄉村旅遊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然後才是一種旅遊方式。旅遊化的鄉村生活,不是簡單地回到以前,而是有選擇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審美情趣,形成旅遊休閒形態的鄉村品質生活,這樣的鄉村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最終實現居住空間舒適化,生活空間繽紛化,工作空間人性化,情感空間溫馨化,換句話說就是家園、樂園、夢園和暖園。



旅遊化的鄉村生活是全域旅遊的鄉村版,是有別於城市的一種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鄉村生活旅遊化的實踐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分為四代:第一代是「農家樂」鄉村旅遊,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鎮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第三代是鄉村度假,第四代將是鄉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終極追求的形態和階段,這將是居住和旅遊一體,生活和工作無間的生命狀態。旅遊化鄉村生活的五點思考民宿應以鄉村生活為根本東方式民宿緣起日本和中國臺灣,被大陸發掘後,民宿熱在內地漸起。民宿在外在形式上,是一個包括吃住行工作情感的行為系統,在本質上是精神相對穩定、心靈有所安放和寄託的狀態。民宿的重點在「民」,這裡的「民」特指鄉民,從鄉村生活的角度塑造民宿是根本原則。比如舟山嵊泗的偏遠漁村很富有漁味,現有的建築空間看似無序凌亂,實則就是漁民們生活過程中點點滴滴情感的累積,是當地漁村生活與勞作方式的外化體現。鄉村類特色小鎮的鄉音不改鄉村類特色小鎮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間」,產業功能為鄉村生活服務,如此,既有的大農業、傳統手工業、創意的鄉村文化產業,都是增強鄉村生活舒適性和吸引力、復興鄉村的有力支撐。



鄉村小資源的聚沙成塔發展鄉村旅遊,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外,眾多的山水花木、老屋街巷、民俗非遺、縱橫阡陌和最重要的樸素鄉民,都是鄉村旅遊的星星之火,可稱之為「小資源」。這些小資源在營造、強化、保持鄉村環境方面意義重大,它們所構成的鄉村基本面是「高大上」的點線狀資源無法取代的。



融合鄉愁的設計理念城市中的人們追求速度和效率,快節奏的生活充滿了壓力感,而屋子只是能夠帶來安全感的巣;鄉村則比較注重人與自然、生態及文化的共融,創造詩一般的生活空間。鄉村旅遊的設計要本著不同於城市的設計理念,融入遊人的思鄉情意,注重人本身落葉歸根的情感,拉近他們與鄉村的距離,帶來歸家的感覺,給他們不同於城市的生活體驗和情感交流,最寶貴的始終是人們對鄉村發自內心的、幾十年沉澱的真情實感。



關懷人性的溫暖體驗鄉村旅遊滿足人性的本真需要,讓人產生溫潤軟糯的情感體驗。鄉村人文對個體的無縫浸潤和多維包容,包括人居、人性、人際、人神、人天,暫統稱為「五人」要素,具體就是鄉民與民居、村落、山水、田園等實體產生的居住、交往、互助、勞作、守序、崇文、依賴等關係與情感,這正是鄉村生活最大的吸引之所在。



現在,有了以旅遊產業帶動整個鄉村經濟發展的理念,可通過鄉村旅遊解決農民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全域旅遊的視角下,要了解鄉村的特色資源、區位環境、交通,讓鄉村經濟有發展模式可引導。鄉村旅遊七大模式探索城市依託型: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在大城市的周邊,鄉村地帶,交通區位條件比較好,會形成一圈區域,供城市居民休閒、放鬆。環城市發展的區域可以做的項目非常多,而有些大項目也只有在大城市周邊,經濟發達的地方才有發展的空間,因為體量和投資太大,必須有巨大市場的腹地支撐。


景區依託型:景區周邊鄉村發展模式景區依託型就是在景區周邊發展鄉村旅遊的模式,在深度契合依託景區品牌理念的基礎上,依據客源市場及本身特點深度開發鄉村產品體驗。充分調動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要素,充分闡釋鄉村風俗風情,讓開放式的鄉村體驗與封閉的景區觀光形成鮮明的對比。



產業依託型:特色莊園旅遊發展模式產業依託型就是特色莊園模式,以農業為依託,通過拓展農業觀光、休閒、度假和體驗等功能,開發「農業+旅遊」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促使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實現農業與旅遊業的協同發展。


(讀道文旅經典案例:河北西道村草莓公社)

歷史文化依託型:古村鎮旅遊發展模式古村鎮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旅遊資源,是資本比較青睞的市場。開發古村鎮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保護先行,最好的模式就是烏鎮的模式:把烏鎮當做景區去打造,要收取門票,因為古村落是大家的資源,是需要保護的,要維護古建、保護歷史文化的遺存,還要讓傳統的手工藝的傳承者、繼承人找到自己的空間,這些都會產生很多的費用。


(讀道文旅經典案例:臨沂沂水白石屋村)

民俗依託型:鄉村文化活化模式鄉村民俗文化旅遊是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民族文化為主題,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旅遊類型,就是在少數民族風情特別濃鬱的地區,採取這種民俗依託型的模式。


(讀道文旅經典案例:青島藏馬山)


創意依託型:藝術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很多村子沒什麼特色,但是可以搞藝術,藝術是不分場所不分地點的,如陝西許村搞國際藝術節,一位攝影家偶然來到這裡,發現這個村子環境很好,於是便住下來搞藝術創作,慢慢地就形成了國際藝術公社。


(讀道文旅經典案例:青島藏馬山)


科技依託型:科技引導鄉村旅遊發展鄉村經濟或者是農業產業結構要調整、轉型、提升,可以用科技化的手法打造鄉村經濟。比如順義的科技農業示範區,在這裡你可以參觀,也可以體驗高科技與農業相結合的創意農業旅遊,如花卉的培育、配置等。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我們將立即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對我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現狀的思考
    原標題:對我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現狀的思考 周殿武 鄧雪霏 盧博宇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賦予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新使命、新目標、新要求。近年來,全省各地依託各自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民俗文化,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途徑和振興區域經濟的突破口,發展態勢良好,但潛能和優勢仍沒有全部挖掘出來,亟需豐富產品業態、打造精品工程、加快提檔升級。
  • 【專題研究】鄉村旅遊發展七大模式之產業依託型:特色莊園旅遊發展模式
    特色莊園模式以產業化程度極高的優勢農業產業為依託,通過拓展農業觀光、休閒、度假和體驗等功能,開發「農業+旅遊」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促使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實現農業與旅遊業的協同發展。
  • 全域旅遊融入鄉村的「發展理念」與模式
    (一)鄉村旅遊七大模式探索1、城市依託型: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景區周邊鄉村發展模式景區依託型就是在景區周邊發展鄉村旅遊的模式,在深度契合依託景區品牌理念的基礎上,依據客源市場及本身特點開發深度鄉村體驗產品。
  • 濟南鄉村旅遊人文環境依託型資源介紹
    同時,濟南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風味小吃等無一不體現出其文化內涵的深厚,也豐富著旅遊文化的內容。本文選取了兩處人文環境依託型代表性景點進行分析。(1)長清靈巖寺 靈巖山,位於長清縣萬德鎮。作為濟南市鄉村旅遊人文景點的典型代表,藉助著朱家裕的獨特鄉村文化和電視劇中所打造的闖關東文化,形成了集觀光、休閒、參與三位一體的體驗式景點,吸引著全省甚至全國的賓客前來遊覽。
  • 解讀鄉村旅遊的7大成功模式,滿滿的都是套路!
    如果說2016年是鄉村旅遊的發展元年,那麼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上,農業部長韓長賦親自站臺,更是將鄉村旅遊的發展推向高峰。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可借鑑的成功模式?本文將為你一一解讀。
  • 【 鄉村振興與旅遊 】雲南鄉村生態旅遊發展地域 模式初步研究
    鄉村生態旅遊是在傳統的「農家樂」和鄉村旅遊帶來嚴重的旅遊汙染及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熱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種協調型的新型旅遊形式。
  • 鄉村旅遊怎麼搞?這7大模式總有一種能給你啟發
    根 據不同類型景區的發展特點,我們分析歸納了國內鄉村旅遊發展的七大模式,並對各種模式在實際操作中的指導意義進行了深入探討。模式1:城市依託型: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經典案例:北京蟹島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脫胎於「環城遊憩帶」理論。
  • 壺關縣南湖村:依託生態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壺關縣南湖村:依託生態旅遊助推鄉村振興青山掩映中的南湖農業觀光生態園人間四月芳菲盡,又見五月笑顏開。走進大山深處的壺關縣東井嶺鄉南湖村,青山環繞中的南湖農業觀光生態園即將正式對外開放,園區內不時地傳出朗朗的笑聲。
  • 解讀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 有態度專欄
    鄉村旅遊主要有兩大模式七種不同的類型。模式主要有兩種,資源依託型和自身打造型。資源依託型中有:1. 城市依託型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脫胎於北京大學吳必虎教授提出的「環城遊憩帶」理論。根據環城遊憩帶理論,旅遊漸漸成為環城市鄉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託於城市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在環城市區域已經發展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環城市鄉村旅遊圈。
  • 貴州鄉村旅遊價值再思考
    然而,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特殊語境裡,它更帶有某種特殊的象徵意義,它不僅指向貴州的好山好水,還指向貴州優質的生態環境和美好的鄉村與人文。折耳根是貴州在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所擁有的值得稱道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一個縮影。它所蘊藏的健康的、生態的、淳樸的鄉村生活,不僅是貴州人民對這種生活的自豪感表達,也成為貴州人對另一個地域人群最樸實和生動的召喚。
  •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鄉村旅遊五大開發模式調研總結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目前有代表性的五大模式。雖然不可全盤複製,但其中的一些思路頗具參考價值。 「公司主導、村民入股」的統一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下,依靠運營公司對村子進行統一開發、運營、管理和推廣。
  • 國外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模式
    【關鍵詞】鄉村旅遊 旅遊模式 村落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1 【文獻標識碼】A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國際模式政府主導型:法國模式。鄉村旅遊作為法國旅遊業的一部分,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穩定的模式。
  • 中國鄉村旅遊四大典型發展模式案例分析
    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個分支,既融合三產,又緊密連結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
  • 從普洱鄉村旅遊看「1+X」發展模式創新構建
    圍繞從生態美麗鄉村到複合型鄉村旅遊目的地建設,突破思維和模式束縛,從破壞鄉村開發思維轉變到挖掘文化運營思維,從鄉村景點打造模式轉變到文化產業運作模式,綠維文旅在普洱鄉村旅遊規划過程中,提出要實現從田野觀光到深度體驗的旅遊體驗升級,實現從銷售主導到多業並舉的盈利能力升級,實現從滇南邊陲到區域標杆的區域價值升級。
  • 高碑店「一城六區」打造「旅遊+」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光宇)近年來,高碑店市搶抓協同發展機遇,以承辦保定市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創新思路,整合資源,加速構建全域旅遊、產業共融的旅遊發展格局,努力推動旅遊「窪地」向旅遊強市跨越轉變,高碑店市著力打造的「旅遊+」模式受到遊客青睞。
  • 廣西大新:依託明仕田園打響鄉村旅遊新品牌
    來源:經濟日報美麗的明仕田園7月23日,廣西大新縣在明仕田園旅遊度假區內舉行明仕田園新品「明仕雅居度假酒店」開業慶典活動。這標誌著該縣推進鄉村旅遊、全域旅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活動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同時舉辦了「2020 年廣西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培訓班」,探索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據了解,明仕田園旅遊度假區位於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景區內山明水秀,風光清逸雋美,壯鄉民族風情濃鬱,是典型的桂南喀斯特地貌,是著名的「中越邊境山水畫廊」邊境旅遊目的地,被譽為「隱者之居」。
  • 廣西大新:依託明仕田園打響鄉村旅遊新品牌
    這標誌著該縣推進鄉村旅遊、全域旅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活動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同時舉辦了「2020 年廣西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培訓班」,探索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據了解,明仕田園旅遊度假區位於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景區內山明水秀,風光清逸雋美,壯鄉民族風情濃鬱,是典型的桂南喀斯特地貌,是著名的「中越邊境山水畫廊」邊境旅遊目的地,被譽為「隱者之居」。
  • ...產三產化——長春市雙陽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引發的思考
    近年來,雙陽區依託農業生產過程、農民文化生活和農村風貌積極發展休閒旅遊產業,「生態旅遊城」及「都市農業先導區」建設實現了長足邁進。2014年8月,全省鄉村旅遊工作現場會在雙陽召開,與會的同行實地感受了雙陽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氣息。不久前,國家旅遊局官網發布了2014年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認定公示名單,長春市雙陽區榜上有名。
  • 綠維文旅:鄉村旅遊的內涵與類型
    鄉村旅遊的形式早已有之,但真正對「鄉村旅遊」的概念、特徵、類型等內容做學理的思考要到20世紀中期以後才漸成風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和平時代的到來,各國經濟的復甦,鄉村旅遊開始在各國盛行開來,鄉村旅遊對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的推動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
  • 興義市依託標準化建設提升鄉村旅遊品質
    本報綜合消息 近年來在推動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中,興義市以鄉村旅遊標準化建設為抓手,通過實施鄉村旅遊重點村寨特色打造、鄉村民宿客棧和鄉村農家樂質量評定等措施,帶動鄉村旅遊農旅、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依託標準化建設、改善基礎設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