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怎麼搞?這7大模式總有一種能給你啟發

2021-01-11 中國農科新聞網

中國"大鄉村旅遊時代"已經開啟,鄉村旅遊發展規模大、投資大、影響大,已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通過大數據推演預測,未來中國鄉村旅遊熱還將持續10年以上,預計到2025,年度旅遊人次將達到近30億次。

五大推手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未來10年鄉村旅遊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推動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主要有這樣五個推手:政策引導、城鎮化拉動、汽車普及、投資驅動、新消費革命。

政策引導:在過去10年間,中央及有關部委發布的與鄉村旅遊文件多達20多個,成為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

城鎮化拉動:中國現在城市人口的一半是過去30年從農村來到城市的,鄉村旅遊不僅是城裡人釋放壓力休養生息親近自然的形式,也是人們尋根及消解鄉愁的途徑。

汽車普及:2010-2015年的6年間,汽車擁有量增加了1億臺,而且以每年2000萬臺的速度增加,自駕遊遊客佔遊客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做鄉村旅遊。

投資驅動:過去兩年,我國旅遊投資額實現翻番,2015年達1萬億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一與鄉村旅遊相關。

新消費革命:2015年後我們進入新的消費革命時期,是全新的消費升級,主要滿足的是人們的精神和品質需要,如旅遊、健康、智能是這個時期的消費熱點。未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身心健康、環境生態的訴求只會有增無減,新消費革命將成為最重要的推手。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可借鑑的成功模式?

國內鄉村旅遊的7大成功模式

關於鄉村旅遊發展,國外有許多成功模式,典型的莫過於,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那座「可以吃的英國小鎮」,還有歐美的「度假農莊」模式,新加坡的「複合農業園區」模式,日本的「綠色旅遊」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但是國內明顯不同的旅遊消費特色,督促我們必須探索適合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本土模式。根 據不同類型景區的發展特點,我們分析歸納了國內鄉村旅遊發展的七大模式,並對各種模式在實際操作中的指導意義進行了深入探討。

模式1:城市依託型: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經典案例:北京蟹島

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脫胎於「環城遊憩帶」理論。根據環城遊憩帶理論,旅遊漸漸成為環城市鄉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託於城市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在環城市區域已經發展形成一批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環城市鄉村旅遊圈。

北京蟹島度就是屬於城市依託型的度假村,總佔地3300畝,集種植、養殖、旅遊、度假、休閒、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以產銷"綠色食品"為最大特色,以餐飲、娛樂、健身為載體,讓客人享受清新自然、遠離汙染的高品質生活為經營宗旨。

模式2:景區依託型:景區周邊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經典案例:北京十渡

成熟景區巨大的地核吸引力為區域旅遊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帶來發展契機,周邊的鄉村地區藉助這一優勢,往往成為鄉村旅遊優先發展區。鑑於景區周邊鄉村發展旅遊業時受景區影響較大,我們將此類旅遊發展歸類為景區依託型。

北京十渡依託景區,以民俗旅遊為主,建設特色民族遊的吃、住、行、遊、購、娛六方面業態為一體的多功能娛樂小鎮。目前,北京十渡除了民宿行業發展良好之外,已經有農家餐館300餘家。

模式3:產業依託型:特色莊園旅遊發展模式

經典案例:臺一生態休閒農場

特色莊園模式以產業化程度極高的優勢農業為依託,通過拓展農業觀光、休閒、度假和體驗等功能,開發「農業+旅遊」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促使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實現農業與旅遊業的協同發展。

特色莊園模式適用於農業產業規模效益顯著的地區,以特色農業的大地景觀、加工工藝和產品體驗作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觀光、休閒、體驗等旅遊產品,帶動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延伸,產生強大的產業經濟協同效益。

臺一生態休閒農場位於臺灣的南投埔裡的,是一處佔地約13公頃,集合花卉造景、自然生態與悠閒住宿之休憩場所,視野面積數千公頃,精心規劃的特色主題有:花神廟、雨林風情館、蝶舞館、綠雕公園、綠茵廣場等。走在園區裡,不難發現園內設計概念是將花卉、植物融進建築、屋頂、牆面……仿佛參加了一場小型花博展,處處充滿驚喜。

模式4:歷史文化依託型:古村古鎮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經典案例:烏鎮

古村古鎮旅遊是當前國內旅遊開發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鄉村旅遊體系中一個比較獨特的類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和古香古色的建築遺蹟等特點受到遊客的喜愛。

但是,旅遊開發中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傳承與商業化的博弈等,也給景區發展帶來了諸多限制。因此,古村古鎮旅遊要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需要探索出一條既最大限度保持歷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揚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旅遊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

模式5:民俗依託型:鄉村文化活化與社區發展模式

經典案例:麗江

隨著民俗旅遊的蓬勃發展,民俗文化在旅遊當中受到了衝擊,甚至消亡,面對民俗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的矛盾,面對當地居民與旅遊經濟的博弈,民俗依託型鄉村旅遊未來應該如何發展?如何實現利益共享,尋找發展平衡點對於推動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模式6:創意主導型:傳統民間藝術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經典案例:無錫泥人文化創意博覽園

民間藝術是區域大眾生活的體現和特徵,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藝、木藝、果核雕刻、刺 繡、毛絨、皮影、泥塑、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裝飾品、漆器等,代表了一個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徵,具有區域的獨特性。

民間藝術具有非常獨特的區域性,正逐漸成為鄉村文化創意旅遊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傳統藝術創新,不僅豐富了鄉村旅遊體驗,更加強化了旅遊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泥人文化創意博覽園總體項日佔地面積約為3.03公頃。位於無錫市惠山古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處於上海市.「兩小時都市圈」內資源品級優秀.惠山泥人與天津」泥人張」一這「一南一北」是我國著名的民間彩塑流派.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模式7:科技依託型:科技引導現代鄉村旅遊發展

經典案例:興隆熱帶植物園

當代科技在生活生產中體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荷蘭、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科技引導的現代農業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為我國的鄉村旅遊指出了新的方向。

近年來,我國啟動的國家科技園區建設,促進了我國一批科技園區建設,也將加速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科技引導的,展現農業風貌,形成集教育、體驗、觀光、展示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遊業,成為我國鄉村旅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興隆熱帶植物園位於海南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內,創建於1957年,隸屬於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對外開放參觀的熱帶植物園。植物園佔地600多畝,植物品種2300多個,劃分為五大功能區,物種資源豐富、園林景觀優美。植物園擁有熱帶經濟作物、林木及園藝植物品種,保存有野生植物資源和珍稀物種,引進國內外名貴的熱帶植物種類,合理配置,結合林草等優美景觀的相間布局,是一座物種資源豐富,園林景觀優美,具有科研、科普、觀光和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功能的綜合性熱帶植物園。

七種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對農業企業或地方政府而言,其中模式可以借鑑,但不可以完全照搬。因為在商業價值根本上講,在於差異。照搬模仿,一哄而上,只會導致鄉村旅遊景點的同質化。每一個鄉村旅遊項目只有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獨特的地理特色,文化內涵,才能實現最大化的商業價值。(綜合)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搞旅遊,鄉村旅遊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文旅驅動鄉村振興被學界業界推崇為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方向,也因此,大量不明所以的鄉村大幹快上,沒有很好的策劃、規劃、設計的情況下,也沒有看清是不是適合發展旅遊、能不能帶來旅遊市場的前提下,就已經開始了投資建設,讓本不富裕的鄉村因為搞旅遊哀鴻遍野、雞飛蛋打的情況時有發生
  • 全域旅遊融入鄉村的「發展理念」與模式
    全域旅遊就是把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景區景點內部一體化,實現人人是旅遊形象,處處是旅遊環境。也就是把大的區域範圍,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或者是一個大的旅遊度假區,都把它當作一個景區景點來建設。
  • 解讀鄉村旅遊的7大成功模式,滿滿的都是套路!
    如果說2016年是鄉村旅遊的發展元年,那麼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上,農業部長韓長賦親自站臺,更是將鄉村旅遊的發展推向高峰。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可借鑑的成功模式?本文將為你一一解讀。
  • 郝峪模式給您鄉村振興的新啟發!
    短短16年,讓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長21倍,所有村民有免費三餐,中郝峪村到達是如何做到的?「郝峪模式」為什麼被稱作鄉村振興的典型模式被廣泛學習與借鑑?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中郝峪村,看窮鄉僻壤如何讓青山變金山?「郝峪模式」會給我們鄉村振興什麼樣的啟發?
  • 不要錯過,農業旅遊規劃的主流模式,總有一種適合你
    每一個農業規劃區域都各不相同,想要做好旅遊規劃,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下面的這些主流模式,來看看什麼是適合你的呢?01人文文化模式這種模式適用於有著濃厚鄉村文化的農業區域,尤其是古老的村莊,其中的古建築群、古文化都可以和當地農業相結合,開發出具有獨特人文文化的農業項目。這種模式可以傳承和保護農業鄉土風情,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農業。
  • 鄉村旅遊的幾點思考和依託的七大模式
    ,然後才是一種旅遊方式。全域旅遊的視角下,要了解鄉村的特色資源、區位環境、交通,讓鄉村經濟有發展模式可引導。鄉村旅遊七大模式探索城市依託型: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在大城市的周邊,鄉村地帶,交通區位條件比較好,會形成一圈區域,供城市居民休閒、放鬆。環城市發展的區域可以做的項目非常多,而有些大項目也只有在大城市周邊,經濟發達的地方才有發展的空間,因為體量和投資太大,必須有巨大市場的腹地支撐。
  • 鄉村旅遊開發的7 種模式 29種類型
    關於鄉村旅遊開發的7大模式,29種類型    1、田園農業旅遊模式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休閒吸引物,開發農業遊、林果遊、    7、回歸自然旅遊模式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景觀、奇異的山水、綠色森林、靜蕩的湖水,發展觀山、賞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遊活動,讓遊客感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
  • 看英國鄉村旅遊案例,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其他旅遊景點投資不多,約5萬英鎊;接待遊人3000到7萬人之間,年接待遊客人數普遍少於5萬;年收入一般不超過22萬英鎊。  英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啟示中國鄉村旅遊與英國相比,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追求城市化,存在「去農」傾向,產品開發同質化,失去鄉村旅遊賴以發展的鄉村自然人文特色;二是以往由政府投資並主辦的經營模式在鄉村旅遊起步上意義重大,但此模式很難做到良性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三是鄉村旅遊的品牌匱乏,中國鄉村不是貧困、貧瘠和艱苦就是洋樓
  • 歐洲鄉村旅遊模式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啟示
    極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消費者歐洲鄉村旅遊的消費者特徵極具特色,從相關的分析文章可以看出,這類消費者往往是高學歷、有豐富的旅遊經歷,同時來自於很多生態機構和社會組織內部。從遊客的年齡結構上來看,歐洲鄉村旅遊者也有大眾旅遊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人群:
  • 鄉村旅遊的11大賣點
    景區旅遊需要差異化,鄉村休閒同樣也需要差異化。鄉村振興一直是國家級重要戰略,在這一戰略的東風下,國內鄉村旅遊產業也是搞得如火如荼。然而,不少從事鄉村休閒旅遊的經營者都有個通病,一說到鄉村休閒旅遊的賣點就不約而同給出「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這答案基本上是全國統一。這真是「病」,此病不治,就難以讓農旅項目走上正軌。
  • 【鄉村旅遊】從臺灣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農場除了農村野趣,更吸引人的是豐富的自然生態。為了讓自然萬物在園區中自在生長,農場主人堅持不使用殺蟲劑與除草劑,空氣特別清新,植物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常來此度假的林宜平告訴記者,初夏日暮時分,山谷間有螢火蟲漫天飛舞,盛夏隨處可見翩躚的美麗蝴蝶,在某個不起眼的牆角,可能還會遇到睜著大眼睛的青蛙跟你說「哈囉」。
  • 新春臺灣旅遊新發現,4D牆繪藝術村為新農村發展鄉村旅遊帶來啟發
    好了,我也不再這裡賣關子了,那篇文章寫的是臺灣雲林縣虎尾鎮頂溪社區一個關於流浪貓的彩繪村,也成為了一個網紅打卡地,也許當地政府受此啟發,如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雲林新打造了一個以4D為主題的彩繪村,也是在春節前正式推出,今年有計劃去臺灣旅遊的朋友又多了一個旅遊目的地。
  •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鄉村旅遊五大開發模式調研總結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目前有代表性的五大模式。雖然不可全盤複製,但其中的一些思路頗具參考價值。 「公司主導、村民入股」的統一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下,依靠運營公司對村子進行統一開發、運營、管理和推廣。
  • 鄉村旅遊盈利模式
    鄉村別墅【如近水獨棟休閒別墅】8.標準客房【按照一般標準建設的樓層套間】9.青年旅館【按照國際青年旅館模式建設的適合旅遊愛好者的旅館】10.露營基地【提供大規格的帳篷出租】11.特色住宿【如人工窯洞、石屋、架在樹上的鳥巢屋、木船旅館、迷你微型別墅、茅草居等】12.其他服務【如鐘點房、午夜房、包月房等】13.自釀谷酒【
  • 解讀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 有態度專欄
    2016年是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非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是中國"大鄉村旅遊時代"的元年。中國鄉村旅遊從過去的小旅遊、中旅遊進入到了大旅遊時代。這個"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規模大:鄉村旅遊人次達13.6億,平均全國每人一次,是增長最快的領域,鄉村旅遊收入達4000億以上;二是投資大:表現為鄉村旅遊投資為3000億,鄉村旅遊事業體超過200萬家,鄉村旅遊不再是簡單的"農村旅遊"和"農業旅遊",而是成為與城市相對應的一個空間概念,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大產業,有望發展成為萬億級企業;三是影響大
  • 鄉村旅遊,可以有更創意的搞法!
    不同於以往的鄉村旅遊以單一的觀光採摘、農事體驗為主,升級版的休閒聚落模式更注重挖掘不同鄉村的地域文化特色,開發設計多元化的鄉村旅遊項目與活動,如鄉村遊樂場、鄉村小動物園、鄉村親子樂園、鄉村酒吧、鄉村拓展營地等,因此可建設用地條件此種模式的必備條件。
  • 中國鄉村旅遊四大典型發展模式案例分析
    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個分支,既融合三產,又緊密連結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
  • 陳耀:全域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創新發展
    農家樂的發源地四川郫縣提出打造高端農家樂,北京追求創建精品民俗村,一批搞古村古鎮的企業提出打造旅遊綜合體,而安吉也在美麗鄉村基礎上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隨著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的不同形式都在探索向更高層次發展。現在,中國旅遊進入新的時期,對於鄉村旅遊發展有什麼背景?
  • 1.81萬億鄉村旅遊市場現五大模式|爨底下村|歷史文化|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形勢大為好轉,環比增長達148.8%;7月至8月,鄉村旅遊總人次、總收入恢復更為明顯,從業人員數量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據統計,今年1到8月,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數為12.07億人次,總收入5925億元,開工率達94.5%,鄉村旅遊從業人數達1061萬人。據悉,2019年,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次為30.9億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次一半以上,鄉村旅遊總收入1.81萬億元。
  • 如何整合鄉村旅遊資源,推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五大模式告訴你!
    綜合我國現有的鄉村旅遊發展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開發運營模式:一、股份制運營模式股份制運營模式是指採取農村集體組織、農戶和外來企業成立股份制合作公司的形式,將旅遊資源、土地使用權、不動產使用權、特殊技能和勞動等要素經過價值評估轉化成公司股本,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的鄉村旅遊開發模式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