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萬億鄉村旅遊市場現五大模式|爨底下村|歷史文化|鄉村旅遊|...

2021-01-17 騰訊網

編輯 |芮天舒

排版 |王婧

點擊播放 GIF 0.0M

9月12日,在全國鄉村旅遊與民宿工作現場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在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鄉村旅遊收入同比下降77.1%;到第二季度,鄉村旅遊形勢大為好轉,環比增長達148.8%;7月至8月,鄉村旅遊總人次、總收入恢復更為明顯,從業人員數量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據統計,今年1到8月,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數為12.07億人次,總收入5925億元,開工率達94.5%,鄉村旅遊從業人數達1061萬人。

據悉,2019年,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次為30.9億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次一半以上,鄉村旅遊總收入1.81萬億元。

在數據的背後,是鄉村旅遊在多元需求中成長,已超越傳統農家樂形式,向觀光、休閒、度假複合型轉變,催生了特色民宿、夜間遊覽、文化體驗、主題研學等產品和項目的開發。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也趟出了不同的模式,以差異化發展吸引遊客。

傳統村落活化型

村落古韻中尋找機遇

「一步一景皆古韻,白牆黑瓦別有情。」首批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宏村就是典型代表。宏村是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村內現存明清徽派古建築近140幢,構成了皖南古村落特有的景觀風貌,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5A級旅遊景區。

安徽省黟縣宏村

像宏村這樣,在發展鄉村旅遊與古村落保護程中,形成保護與開發良性循環的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還有很多。比如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因在明代「爨裡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

該村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四面群山環抱,山巒起伏蜿蜒,山勢奇異優美。村子坐落於緩坡之上,以龍頭山為中軸線,呈扇形延展,依山而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的山地四合院76套、房屋656間,排列井然、錯落有序、布局嚴謹,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民居群。

在保護開發上,當地利用古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以旅遊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主要盈利能力體現在景區門票、開辦農家樂和出售旅遊產品三個方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爨底下充分挖掘本地文化遺產蘊藏的商機,註冊「爨」和「爨底下」商標,涉及五大類50個品種,將無形資產轉化成經濟效益。

在營銷模式上,當地提出「藉助媒體、利用口碑、打造品牌、聯合營銷」。其中藉助媒體是爨底下村營銷的一大亮點,該村對所有媒體實行優惠政策,對進村記者一律免收門票,對宣傳爨底下村的影視作品不收費,近年來,爨底下村的各類報導上百篇,在爨底下取外景的電影、電視劇多達60餘部,其中不乏電視劇《三國演義》,電影《投名狀》《手機》等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影視作品。

生態資源依託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兩山」理念誕生地——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是最具示範性的全國典型。15年間,餘村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打造成國家4A級景區和生態旅遊樣本。2019年,餘村接待遊客達90萬人次,農民人均收入從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如今的近5萬元。

細數兩批1000個「重點村」,走生態旅遊和農旅融合發展之路的村莊數不勝數。依如,南京高淳東壩街道三條壟田園慢村域內有萬畝茶園、小茅山、青山水庫、有機稻田、生態溼地、早園竹等自然資源豐富,古墩墓遺址、泉水庵、百年樸樹、九星塘、廉政船板棧道等歷史文化資源眾多,獨具"山、水、田、園、村、文"特色。其中遊子山,因孔子遊歷而得名,文化底蘊深厚,薈萃了儒、釋、道三教文化,彰顯了遊子山的"遊子"文化。

南宋詩人範成大也在此留下足跡,寫下了「雨歸隴首雲凝黛,日漏山腰石滲金」的讚美詩句;青山萬畝茶園被評為「中國最美茶園」;開元芳草地酒店不僅融輕奢、度假、休閒於一體,且田園農場、親子樂園、房車營地等項目同時配套到位;慕青桃花谷精品民宿、正福草堂民宿、得半度假莊園、武家嘴熱帶風情谷、夢幻浮橋溼地公園、壟上茶文創基地人氣滿滿。

而南京江寧區谷裡街道大塘金村位於谷裡街道東南部的雙塘村、牛首-雲臺生態廊道內,距谷裡新市鎮2.8公裡,南鄰正方大道,東至大塘金水庫堤,北至雙金路,西至規劃中的沁心東路,交通十分便利,規劃中的西部旅遊線路聯二線南延工程將從村中穿過,是江寧區新「金花村」之一。

南京江寧區谷裡街道大塘金村

區內山水資源獨特,景觀環境優越,其東部大塘金農業觀光園已先期開發,種植大片薰衣草。規劃充分,依託村莊自身良好的自然資源,並有效融合村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綜合考慮與東部農業觀光園整體打造,延續薰衣草主題。將大塘金村定位為南京山水芳香養生第一村——「芳香谷裡,養生大塘」。

鄉村民宿帶動型

農房變客房、田園變公園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近年來在鄉村旅遊推動下,已成為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牛鼻子」。據統計,浙江省40個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就有超過一半的村莊屬於鄉村民宿帶動型。如,湖州市長興縣顧渚村、安吉縣靈峰街道橫山塢村,台州市仙居縣下葉村等。

同樣,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廣東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上良村,位於水域面積2700多畝的顯崗水庫旁,是羅浮山5A風景區山麓下最大的湖泊及溼地。這裡生態環境優美,依山傍水,風光旖旎。

惠州上良村

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的輻射下,上良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完善各類配套設施,同時引進璞玉蘭集團進行旅遊開發,通過「企業+農戶」經營模式,建成13棟91間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客房,實現農房變客房、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創新模式。

目前,作為整村民宿開發推動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上良民宿成為惠州市全域旅遊驛站、博羅民宿村,也是去年廣東省全域旅遊現場會的參觀點,2019年12月獲評國家3A級景區,成為羅浮山周邊獨具博羅地域文化的民宿建設典範。

此外,上良村以顯崗水庫—上良環湖線為中心,有效整合水、農田、村莊、生態等資源,修建了登山道、環湖棧道,建設「水陸」結合的生態景觀廊道,讓遊客既可臨水觀景,也能環湖騎行。

據橫河鎮旅遊辦統計,在上良民宿的帶動下,2019年,上良村小組共接待遊客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860萬元。

田園觀光休閒型

創意農業增強遊客體驗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像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遠離喧囂,融入大自然之中,是無數人都渴望的美好生活。其實,何需尋覓,在福建省入選的26個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就有不少這樣的地方,如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寧德市古田縣城東街道桃溪村、漳州市華安縣新圩鎮官畲村、三明市泰寧縣上青鄉崇際村……

比如落在古田縣東北部古田桃溪村,距縣城關13公裡,村落布局獨特環境優美。古建築群佔地面積400多畝,集中連片,且得以完好保存,是古田縣古建築群佔地面積最大的村莊之一。

古田桃溪村

2015年,古田縣委、縣政府吸引桃溪鄉賢林澄清、林木清回鄉投資,整合該村的農業生產、田園風光資源,推進「蘑菇部落」生態旅遊區建設,打造一個以食用菌文化為主題,融生態休閒、觀光體驗、科普教育、樂活養生為一體的鄉村遊覽勝地。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蘑菇部落」生態旅遊區初具規模。景區佔地總面積約3000畝,園內設有蘑菇文化體驗館、蘑菇主題民宿與餐廳、銀耳酒坊、採摘園、荷塘花海、兒童樂園等多樣化的休閒娛樂項目。據「蘑菇部落」負責人鍾世燈介紹,該項目採用「創意農業+旅遊」發展模式,增加觀光、採摘以外的旅遊項目,拓展了鄉村生態遊的外延,補上讓遊客留下來的短板。

景區帶動發展型

利用景區優勢打差異牌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不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來說,依託景區優勢推出差異化產品,也成了打發之一。

走進敦煌市月牙泉鎮月牙泉村,繁華都市與靜謐田園美妙融合,遊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月牙泉村

近年來,這個位於鳴沙山·月牙泉北麓的村莊,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引導村民發展以駝運、餐飲、住宿、工藝品銷售等為主的旅遊服務業,形成了景區駝運、旅遊服務、特色林果種植三大主導產業。2018年,全村旅遊服務業收入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

「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給遊客拉拉駱駝、賣點土特產、照個相。」月牙泉村黨總支書記馬建軍說,「後來,遊客越來越多,對各種服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就慢慢成了氣候。」馬建軍介紹說,從80年代初期成立景區第一隻駝運隊伍開始,經過30多年發展,全村現有駝運戶256戶,駝運年收入7000萬元。

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遊,月牙泉村建立了優質服務的駝隊,業務知識過硬的村幹部及導遊隊伍,全心全意為遊客服務。同時,邀請賓館專業人員對「農家樂」服務人員進行服務技能培訓,有效提升了村民發展旅遊產業的信心和能力。此外,村裡還依託傳統節日,舉辦了新春廟會、社火表演、打春牛、中秋賞月、沙灘排球等活動,有效提升了遊客的旅遊體驗。

觀點:

因地制宜、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是關鍵

據了解,目前我國鄉村旅遊實踐除了上述的發展模式外,還有比較常見的旅遊扶貧成長型、特色產業帶動型、民族風情依託型、紅色文化結合型等,此次公布的68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均為這些發展模式的典範。

有業內專家認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鮮活註腳,是我國鄉村文化和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也是推動我國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誌性成果,它們點燃了農村文明進步的光明前景,煥發出古老鄉村的旺盛生命力,延續著千百年農村持續發展的強大活力。

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橫跨於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新興業態,具有超越邊界的高度融合性,必須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強市場化引導、規範化管理和標準化建設,真正讓「鄉愁產業」成為奔康路上的「金鑰匙」,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END

相關焦點

  • 1.81萬億鄉村旅遊市場現五大模式|生態旅遊|爨底下村|歷史文化|...
    據統計,今年1到8月,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數為12.07億人次,總收入5925億元,開工率達94.5%,鄉村旅遊從業人數達1061萬人。據悉,2019年,全國鄉村旅遊總人次為30.9億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次一半以上,鄉村旅遊總收入1.81萬億元。
  •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促進古村長效發展——北京市門頭溝區爨底下村...
    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被中外旅遊推廣委員會評為「中國最具旅遊價值古村落」;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度入選「北京最美的鄉村」、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2010年被北京市農工委、市旅遊局、電視臺評選為「北京最美的鄉村」;2018年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 門頭溝爨底下村上榜!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發布
    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的通知》,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等680個村列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其中包括「三區三州」鄉村54個,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128個。
  • 門頭溝這個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周末逛逛去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門頭溝爨底下村根據文化和旅遊局要求,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應當具備的標準包括: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開發合理;鄉村文化傳承保護、轉化發展較好;旅遊產品體系成熟、品質較高;民宿建設主題突出、規範有序;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完善;體制機制完善合理、運營高效;帶動創業就業、經濟社會發展等效益明顯等八項內容。
  • 2020年中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萬億...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本質是農文旅融合,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創+旅遊」的發展模式,所謂農文旅融合,指的是鄉村振興需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數據顯示,2020年1-8月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人數減少60.9%至12.07億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按下了「暫停鍵」。5月份以來,各地有序重啟鄉村休閒旅遊市場,目前不少地方鄉村旅遊基本恢復,但全面恢復還面臨一些困難。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城鄉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將持續釋放,山清水秀、生態優美的鄉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吸引力。
  •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鄉村旅遊五大開發模式調研總結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目前有代表性的五大模式。雖然不可全盤複製,但其中的一些思路頗具參考價值。 「公司主導、村民入股」的統一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下,依靠運營公司對村子進行統一開發、運營、管理和推廣。
  •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公布,四川23個村入選
    據了解,按照《「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出的建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要求,經專家評審和公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等 680個鄉村列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 北京最美鄉村——爨底下村,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
    爨底下村是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處古村落,羅哲文評價它,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築文化內涵,就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說,不僅在北京,在全國也是珍貴的。爨底下村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這裡有五百多間七十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首次發現的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門墩雕刻精美,磚雕影壁獨具匠心,壁畫楹聯很多,門樓等級嚴格。爨底下村和山西榆次的後溝古村有點像,都是依山而建,排水系統很發達,而且土牆灰瓦,周邊山巒疊嶂,古樹參天,非常幽靜。清水河流域的爨底下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綿竹出了個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通知,公布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德陽市四川入選的23個村名單成都市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沙石多鄉羊茸村;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鳳凰湖村;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月壩村;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桃源村;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鎮桃坪村;成都市彭州市桂花鎮蟠龍村;攀枝花市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德州鎮角半村;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墨爾多山鎮基卡依村
  • 【行業報告】2020年中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
    艾格農業第1688期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本質是農文旅融合,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創+旅遊」的發展模式,所謂農文旅融合,指的是鄉村振興需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
  • 沂水縣又添一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沂水縣文化旅遊發展中心官方微信,帶你發現沂水每個角落的美麗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的通知》,經專家評審和公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等680個鄉村列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 歐洲鄉村旅遊模式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啟示
    相當一部分鄉村不通瀝青路和水泥路,沙石路約佔70%,缺橋少涵的問題比較普遍。截至2016年底,儘管已經有99.3%的村通上了公路,但農民出行難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4、物流體系不夠完善農村整體物流體系不夠完善,截至2017年,只有約41.7%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冷庫,11.1%的配備了冷藏車,12.9%的有陳列冷櫃。
  • 京津冀鄉村創意旅遊的三個案例 鄉村休閒旅遊如何提質升級
    交通經濟圈的建立加強了城市間經濟聯繫和要素的流動,也為包括鄉村旅遊的區域旅遊提供了便捷。 3.強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 京津冀地區囊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其國土面積約佔全國的2.3%,其人口規模佔全國人口比重的8.1%,是我國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有最為豐富的客源。
  • 生態頭條 | 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
    作為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之一,石門山莊村發展生態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結出豐碩果實。目前,該村年接待遊客量超過40萬人次,帶動就業860餘人,實現旅遊收入400萬元,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1萬元。近年來,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提速,產品體驗不斷豐富。
  • 2020年中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本質是農文旅融合,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創+旅遊」的發展模式,所謂農文旅融合,指的是鄉村振興需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
  • 市文旅遊局推薦31個村為北京市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市文化和旅遊局和市發展改革委擬聯合推薦申報31個鄉村旅遊重點村。文化和旅遊局官方網站發布了推薦名單。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做好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遴選推薦工作的通知》(辦資源發〔2020〕52號)要求,為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遴選推薦工作,經有關區文化和旅遊局推薦,市文化和旅遊局和市發展改革委擬聯合推薦申報31個鄉村旅遊重點村。現將推薦名單予以公示。
  • 鄉村振興案例解析:四大手法打造黃山鄉村旅遊
    一、黃山市鄉村旅遊背景黃山有兩處世界遺產、三處國家風景名勝區、六處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處國家重點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處、已發現的地面文物多達4900多處。黃山是中國唯一擁有兩處世界遺產的省轄市。
  •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出爐!長春三個美麗鄉村入選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出爐!按照《「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出的建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要求,在各地遴選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和公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等680個鄉村列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 兩部委公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涉及吉林19個村
    原標題: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遊廳(局)、發展改革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發展改革委:        按照《「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 爨底下村旅遊貼士
    在京西門頭溝的齋堂西北狹谷中,有一座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明清時代古村落——爨底下村。海拔650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現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首次發現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村落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頗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