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鄉村旅遊資源,推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即鄉村地區如何根據自身的資源特色,選擇與之相應的旅遊發展模式,是實現現代旅遊引導下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綜合我國現有的鄉村旅遊發展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開發運營模式:
一、股份制運營模式
股份制運營模式是指採取農村集體組織、農戶和外來企業成立股份制合作公司的形式,將旅遊資源、土地使用權、不動產使用權、特殊技能和勞動等要素經過價值評估轉化成公司股本,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的鄉村旅遊開發模式①。
在這一模式下,村民主要以自有生產要素入股參與旅遊開發,成為鄉村旅遊開發的股東之一。鄉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來自入股分紅、自由資產的租金收入、工資收入或經營收入。而鄉村旅遊股份合作制經營的稅後收益分配主要包括公積金、公益金和股金分紅三個部分②,其中,公積金主要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擴大再生產,公益金主要用於鄉村地區的公益性事業建設,而股金分紅則為分配給股東的投資收入。
股份制運營模式典型的為成都市三聖鄉紅砂村鄉村旅遊發展案例。在進行土地流轉後,紅砂村當地居民或轉化為產業工人,或利用自有房屋開展農家樂接待。其收入構成從之前單一的花卉生產轉化為四大部分:首先是租金,也就是土地流轉收益,每年每畝土地1500元;其次是工資收入或農家樂經營收益;再次是土地增值部分收益,每年平均增收300元以上;最後是股金,農戶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鄉村旅遊經營公司,以「保底+分紅"的模式分享收益③。
二、「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模式
「政府+旅遊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模式主要以貴州天龍屯堡文化旅遊區為代表。在天龍屯堡的這一模式中,政府主要負責鄉村旅遊的規劃編制和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遊發展環境;鄉村旅遊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村民參與旅遊商業活動經營等,並負責維護和修繕各自的傳統民居。各利益主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該模式既能發揮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解決資金、經營管理等具體問題。在各利益主體發揮所長的同時,各利益主體也依據自身資源優勢合理分享利益④。
村民在農民旅遊協會的基礎上,以自願的方式加入協會,會費為每人10元。農民旅遊協會主要負責處理村民參與旅遊開發的各項事務,如組織地方戲演出,組織村民參加英語、導遊知識等各項培訓,糾正農民違規建房,並對村民進行素質教育和行為管理,同時,農民旅遊協會還負責維護村寨的社會治安和環境衛生等。在收入分配方面,由公司對景區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收取門票,負責整個景區內所需的費用開支,並對門票收入進行再分配,即上交政府稅收和公共性開支、村委會管理費和日常開支費用、農民旅遊協會基金和各種活動費用以及旅行社市場拓展金。剩餘54%作為公司運作的費用和投資人所得收入。收入的分配比例為:政府11%、村委會10%、農民旅遊協會14%、旅行社11%、公司54%⑤。
三、「公司+農戶」模式
「公司+農戶"模式即由地方政府引導,引入龍頭公司企業參與農村旅遊開發,由龍頭公司整合農業資源,共同發展鄉村旅遊。公司企業進行總體經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物營造,市場營銷活動,日常事務管理等內容。而村民或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分紅,或在公司勞動獲得工資收入,村民在龍頭公司領導的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轉變成為新型產業農民,同時也是鄉村旅遊開發的服務人員。村民的收入主要為租金收入或工資收入等。
四、「農戶+農戶」村民公司模式
「農戶+農戶」模式即具有村民高度自治的一種鄉村旅遊開發運營模式,在缺乏外來資金的條件下,完全由鄉村居民自發組織的鄉村旅遊發展。由於市場資本的有限性以及地方政府對旅遊的認識並不充分,導致眾多擁有較好旅遊資源的鄉村地區發展主要依靠當地村民的聯合力量,這種聯合力量通常是在某一位具有較高威望或文化學識的村民領導下整合而成。
在這一模式下,村民與村民之間憑藉平等的合作關係成立旅遊開發公司,村民既是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同時也是旅遊服務人員,鄉村居民的社區參與程度較高。同時,此類模式使鄉村文化和原真的鄉村生活保留得最為真實和完整。村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為旅遊經營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公司分紅等。但由於受資金投入有限性的限制,這類模式往往對外部的交通進入性和周邊成熟景區具有一定依賴性,鄉村旅遊發展的內生性相對較差。
五、個體農莊模式
個體農莊模式是以規模農業個體戶發展起來的,以「旅遊個體戶"的形式出現,通過對自己經營的農牧果場進行改造和旅遊項目建設,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旅遊服務接待點,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根據其提供的主要產品不同,既有以提供綠色農產為主的社區支持農業類型,也有以提供鄉村住宿為主的鄉村民宿類型,尤其是鄉村民宿成為鄉村旅遊的重要商業業態。
①周永廣,姜佳將,王曉平.基於社區主導的鄉村旅遊內生式開發模式研究[J].旅遊科學,2009,23(4):36-41
②李德明,程久苗.鄉村旅遊與農村經濟互動持續發展模式與對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3):84-87.
③楊振之,黃葵,周坤.城鄉統籌與鄉村旅遊(第二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④⑤李樂京,陳志永.天龍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07(6):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