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鄉村旅遊資源,推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五大模式告訴你!

2020-12-18 奇妙看世界

如何整合鄉村旅遊資源,推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即鄉村地區如何根據自身的資源特色,選擇與之相應的旅遊發展模式,是實現現代旅遊引導下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綜合我國現有的鄉村旅遊發展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開發運營模式:

一、股份制運營模式

股份制運營模式是指採取農村集體組織、農戶和外來企業成立股份制合作公司的形式,將旅遊資源、土地使用權、不動產使用權、特殊技能和勞動等要素經過價值評估轉化成公司股本,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的鄉村旅遊開發模式①。

在這一模式下,村民主要以自有生產要素入股參與旅遊開發,成為鄉村旅遊開發的股東之一。鄉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來自入股分紅、自由資產的租金收入、工資收入或經營收入。而鄉村旅遊股份合作制經營的稅後收益分配主要包括公積金、公益金和股金分紅三個部分②,其中,公積金主要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擴大再生產,公益金主要用於鄉村地區的公益性事業建設,而股金分紅則為分配給股東的投資收入。

股份制運營模式典型的為成都市三聖鄉紅砂村鄉村旅遊發展案例。在進行土地流轉後,紅砂村當地居民或轉化為產業工人,或利用自有房屋開展農家樂接待。其收入構成從之前單一的花卉生產轉化為四大部分:首先是租金,也就是土地流轉收益,每年每畝土地1500元;其次是工資收入或農家樂經營收益;再次是土地增值部分收益,每年平均增收300元以上;最後是股金,農戶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鄉村旅遊經營公司,以「保底+分紅"的模式分享收益③。

二、「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模式

「政府+旅遊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模式主要以貴州天龍屯堡文化旅遊區為代表。在天龍屯堡的這一模式中,政府主要負責鄉村旅遊的規劃編制和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遊發展環境;鄉村旅遊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村民參與旅遊商業活動經營等,並負責維護和修繕各自的傳統民居。各利益主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該模式既能發揮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解決資金、經營管理等具體問題。在各利益主體發揮所長的同時,各利益主體也依據自身資源優勢合理分享利益④。

村民在農民旅遊協會的基礎上,以自願的方式加入協會,會費為每人10元。農民旅遊協會主要負責處理村民參與旅遊開發的各項事務,如組織地方戲演出,組織村民參加英語、導遊知識等各項培訓,糾正農民違規建房,並對村民進行素質教育和行為管理,同時,農民旅遊協會還負責維護村寨的社會治安和環境衛生等。在收入分配方面,由公司對景區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收取門票,負責整個景區內所需的費用開支,並對門票收入進行再分配,即上交政府稅收和公共性開支、村委會管理費和日常開支費用、農民旅遊協會基金和各種活動費用以及旅行社市場拓展金。剩餘54%作為公司運作的費用和投資人所得收入。收入的分配比例為:政府11%、村委會10%、農民旅遊協會14%、旅行社11%、公司54%⑤。

三、「公司+農戶」模式

「公司+農戶"模式即由地方政府引導,引入龍頭公司企業參與農村旅遊開發,由龍頭公司整合農業資源,共同發展鄉村旅遊。公司企業進行總體經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物營造,市場營銷活動,日常事務管理等內容。而村民或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分紅,或在公司勞動獲得工資收入,村民在龍頭公司領導的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轉變成為新型產業農民,同時也是鄉村旅遊開發的服務人員。村民的收入主要為租金收入或工資收入等。

四、「農戶+農戶」村民公司模式

「農戶+農戶」模式即具有村民高度自治的一種鄉村旅遊開發運營模式,在缺乏外來資金的條件下,完全由鄉村居民自發組織的鄉村旅遊發展。由於市場資本的有限性以及地方政府對旅遊的認識並不充分,導致眾多擁有較好旅遊資源的鄉村地區發展主要依靠當地村民的聯合力量,這種聯合力量通常是在某一位具有較高威望或文化學識的村民領導下整合而成。

在這一模式下,村民與村民之間憑藉平等的合作關係成立旅遊開發公司,村民既是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同時也是旅遊服務人員,鄉村居民的社區參與程度較高。同時,此類模式使鄉村文化和原真的鄉村生活保留得最為真實和完整。村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為旅遊經營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公司分紅等。但由於受資金投入有限性的限制,這類模式往往對外部的交通進入性和周邊成熟景區具有一定依賴性,鄉村旅遊發展的內生性相對較差。

五、個體農莊模式

個體農莊模式是以規模農業個體戶發展起來的,以「旅遊個體戶"的形式出現,通過對自己經營的農牧果場進行改造和旅遊項目建設,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旅遊服務接待點,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根據其提供的主要產品不同,既有以提供綠色農產為主的社區支持農業類型,也有以提供鄉村住宿為主的鄉村民宿類型,尤其是鄉村民宿成為鄉村旅遊的重要商業業態。

①周永廣,姜佳將,王曉平.基於社區主導的鄉村旅遊內生式開發模式研究[J].旅遊科學,2009,23(4):36-41

②李德明,程久苗.鄉村旅遊與農村經濟互動持續發展模式與對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3):84-87.

③楊振之,黃葵,周坤.城鄉統籌與鄉村旅遊(第二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④⑤李樂京,陳志永.天龍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07(6):117-121.

相關焦點

  • 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構建宜居的農村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要立足本村實際情況,挖掘文化資源,結合民族特色,因地制宜、特色發展,讓村民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受益。發展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產業。
  • 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必須轉變旅遊發展思路,變革旅遊發展模式,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全域旅遊概念之廣,發展方式之多,使得各行業都融入到「旅遊+」的創新發展中來。於是,那些獨具區域或民族特色、星級酒店卻又不可媲美的民宿,便成了遊客到鄉村旅遊的居住之地。
  •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鄉村旅遊五大開發模式調研總結
    想發展鄉村旅遊,資源不夠怎麼辦?投入巨資打造的百年古鎮,是圈起來收門票,還是開放式?在發展鄉村旅遊時,如何處理與村民關係?…… 雖然處在時代的大風口,但這個全新的行業,依舊在面對各種各樣的新老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解讀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 有態度專欄
    景區依託型景區周邊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成熟景區巨大的地核吸引力為區域旅遊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帶來發展契機,周邊的鄉村地區藉助這一優勢,往往成為鄉村旅遊優先發展區。鑑於景區周邊鄉村發展旅遊業時受景區影響較大,我們將此類旅遊發展歸類為景區依託型。3.
  • 黃山:整合旅遊資源建設美好鄉村
    黃山市把美好鄉村建設與增加有效投入、擴大內需潛力、增強發展後勁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古村保護型、優質生態型、產業帶動型、異地安置型、綜合提升型、扶貧示範型等類型,選擇符合本地城鄉發展趨勢、符合群眾發展需求的建設模式,立足生態、文化和旅遊等資源優勢,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居則居,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培育壯大特色經濟,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展示區。
  • 國外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模式
    【摘要】鄉村旅遊作為一種旅遊形式,發端於歐洲,是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產物。發展鄉村旅遊業不僅能夠促進傳統鄉土文化和文明的發展,還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戶收入。故此,發展鄉村旅遊是推動農村社會持續發展和農耕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農業農村發展困境的一個基本手段。
  • 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
    針對鄉村旅遊業發展的現狀,以及鄉村旅遊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聯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就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政府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中職能的發揮以及鄉村旅遊資源的整合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對策建議。
  • 全域旅遊融入鄉村的「發展理念」與模式
    、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 「整合、共享」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規律
    「整合、共享」也是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內在屬性要求,需要把農業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鄉村文明要素有機結合,經營管理者要善於把現代文明和經營理念貫穿於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各要素中;要善於整合資源,形成旅遊產品;旅遊推廣,也要善於整合分散資源,實行持續不斷的整體營銷推廣。
  •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規劃
    預計在未來2至3年,鄉村休閒旅遊業將發展成為營業收入接近萬億元的大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目標的路徑選擇,對於繁榮鄉村產業、美化鄉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增強鄉村共建共治共享意識、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及幸福感都有重要意義。
  • 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生態資源的開發,也是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同時,綠樹成蔭,花草茂密,也能讓鄉村變得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自然能夠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先從保護和營造碧水、青山、藍天入手,一個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村,是鄉村發展旅遊業的開始。
  • 歐洲鄉村旅遊模式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啟示
    尤其在農村地區,通暢地到達目的地是大部分鄉村開展旅遊項目的攔路虎。缺乏良好的道路,沒有醒目的交通標示等都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歐洲在二戰後開始的大規模的鄉村公路路網和鐵路路網的建設,無疑為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外在條件。2、鄉村住宿平臺的搭建鄉村旅遊的核心在於先能承載遊客。
  • 1.81萬億鄉村旅遊市場現五大模式|爨底下村|歷史文化|鄉村旅遊|...
    在保護開發上,當地利用古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以旅遊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主要盈利能力體現在景區門票、開辦農家樂和出售旅遊產品三個方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爨底下充分挖掘本地文化遺產蘊藏的商機,註冊「爨」和「爨底下」商標,涉及五大類50個品種,將無形資產轉化成經濟效益。在營銷模式上,當地提出「藉助媒體、利用口碑、打造品牌、聯合營銷」。
  • 濟南發展鄉村旅遊的意義
    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特別是對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來說,在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充分考慮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和調整,對農業功能的拓寬,對農業產業鏈的延長都產生了積極作用。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事業創造了較好的經濟基礎。
  • 鄉村康養產業如何發展?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合理挖掘鄉村特色資源
    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代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旅遊所依賴的資源條件是與城市有所不同,同時,不同的村子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也不一樣。鄉村旅遊涉及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層面結構的重塑。
  • 發展鄉村旅遊 助推鄉村振興
    在工業化資源稟賦不具優勢的條件下,新縣利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資源獨特稟賦,再加上革命老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富集的特點,把發展旅遊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把旅遊精準扶貧當作扶貧攻堅抓手,實現了從沉寂走向復興的完美蛻變。新縣旅遊業尤其是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為實現快速、全面、穩定脫貧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未來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鄉村旅遊:如何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發展」
    可以看出,鄉村旅遊在中國未來的旅遊經濟當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新動力的角色。鄉村的價值正在逐步凸顯,如何才能使得鄉村依然能夠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鄉村建設怎樣才能保持其原真性,跳出農業資源的傳統束縛走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鄉村旅遊怎麼搞?這7大模式總有一種能給你啟發
    中國"大鄉村旅遊時代"已經開啟,鄉村旅遊發展規模大、投資大、影響大,已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通過大數據推演預測,未來中國鄉村旅遊熱還將持續10年以上,預計到2025,年度旅遊人次將達到近30億次。五大推手助力鄉村旅遊發展未來10年鄉村旅遊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 鄉村振興|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近年來鄉村旅遊收入遞增,平均增長率高達34.5%,2018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超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鄉村旅遊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代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在擴大鄉村旅遊規模、提升鄉村旅遊品質等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