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武器優勢而取勝,這在冷兵器時代是不可想像的。原因很簡單,大家的兵器雖有優劣,卻沒法形成質的區別,想要全面壓制不太可能。兵法、士氣、後勤等因素對戰局的影響也很大。但是,二戰中的美軍,戰鬥力如此強悍還真是因為武器,或者說武器至少佔了八成以上的因素,這幾乎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不過有一點要說明,美軍的武器裝備技術雖然優於大部分國家,卻並不全部都是世界頂尖級,甚至某些方面還比不上日本、蘇聯、德國的裝備。
例如,日本研製的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是一個神話,美軍飛行員碰上這塊輕便靈活的戰機,基本都是束手無策。據統計,初期零式與美軍戰鬥機的交換比為1:6。也就是說要耗損6架美軍戰鬥機,才能打下一架日軍零式。
後來美軍意外俘獲了一架零式,拆開研究之後發現了零式的缺陷,裝甲較薄弱、發動機功率較低,於是有針對性的研製了穿甲燃燒彈,這種子彈非常容易穿透零式的鋁合金蒙皮,並引燃整架飛機。此後零式不再是美軍在天空最大的威脅
再來說說德國。二戰快結束時,德軍研究並裝備上了噴氣式戰鬥機,還有能直接從歐洲大陸跨越英吉利海峽打到倫敦的V1、V2兩款飛彈。毫不誇張地說,是德國引領了噴氣式發動機和火箭技術,戰後美蘇兩國拼命爭搶德國的技術人才和科研裝備,這才有了多年後的美蘇太空競賽。
而蘇聯研製出了IS-3重型坦克,其火力打擊、防護能力之強,達到了蘇聯戰時坦克的巔峰,美軍的謝爾曼坦克在它面前,也是有所不及。戰後,蘇軍的鋼鐵洪流,一直都是令歐洲戰慄不已的殺手鐧。既然相比於蘇聯、德國和日本,美軍裝備有以上這些不足,那為何還能還給人「武器精良」的印象呢?
因為美軍的裝備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多!除去最後那兩顆原子彈,美軍其它武器裝備技術上只能說中上,但在數量上,美軍絕對能夠碾壓各參戰國。這些武器別的國家有沒有?有!但能不能像美軍這樣大量配發?不能!誰都沒有美軍這樣財大氣粗。可以說一個普通的美軍步兵班,遠近火力、單發和連發火器都搭配上了,作戰能力非常強大。如果是執行特殊任務的戰鬥班,武器只會配備得更好更齊全。
也是因為戰爭資源太豐富,美軍打戰的方式一般是炮彈開路,各式火力不要錢一樣向目標地傾瀉。以硫磺島海戰為例,美軍派出飛機左一遍又一遍地轟炸,像農夫犁田一樣。而這並不是個例。據說戰爭結束後,美軍在各地的武器裝備並沒有全部運回本國,價值低一點的,直接不要了,援助當地換助別的好處。
當然啦,武器再好,也需要人去控制。美軍雖然看似慵懶散漫,也並不是某些影視劇裡描述的花花公子,意志力雖弱一點,上了戰場該拼命的時候也得拼命,單兵作戰能力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