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1半自動手槍,全稱為柯爾特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由美國人約翰·白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二百七十萬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國授權生產),很可能是歷來累積產量最多的自動手槍。
M1903春田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由美國春田兵工廠在德國毛瑟兵工廠的特許下研製生產的,可以算是以毛瑟步槍為基礎的變型槍,是美軍在一戰及二戰的制式步槍。二戰時期取代M1903步槍的半自動M1加蘭德步槍產量不足,因此M1903仍然是美國軍隊裝備的主要步槍。根據援助法案大量的M1903步槍裝備中國軍隊,由於該槍外形、長短均與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中正式步槍相似,被中國士兵稱為"花旗中正式"。
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除了M1卡賓槍外,它是美國在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輕武器。二戰和韓戰中的實戰表明,M1步槍是當時最好的戰鬥步槍之一。1937年,M1加蘭德步槍正式在春田兵工廠生產,成為美軍第一種正式裝備的半自動步槍,也是槍械歷史上第一種大量生產、進入現役的半自動步槍。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近1000萬支M1加蘭德。
M1卡賓槍,是美國陸軍1940年左右要求研製的一種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與M1伽蘭德步槍相比有便於更換的彈匣和較大的容彈量,實際射速高而且後坐力低,其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鎗強。增加快慢機和大容量彈匣的M2火力"幾乎"相當於突擊步槍 。雖然威力低、射程近、可靠性不高,但它在二戰中卻表現極佳,在歐洲戰場大量裝備給士官、偵察兵和空降部隊。而在太平洋戰場幾乎遍地都是,幾乎完全取代了M1加蘭德步槍。
湯姆遜衝鋒鎗,由美國人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設計,是美軍二戰中最著名的衝鋒鎗。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M1928A1式於1930年研製成功, 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礎上,發展了M1式衝鋒鎗,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衝鋒鎗,後來在M1式的基礎上又改進為M1A1式衝鋒鎗。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鎗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停止生產。湯普森衝鋒鎗威力大,射速適於近戰,缺點是結構複雜,質量較大精度不足,並且造價昂貴。
M3衝鋒鎗,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鎗。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M3黃油槍。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衝鋒鎗。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