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化地標變遷

2020-12-07 硬派科技

海南:文化地標變遷

來源:中國青年網 2020-11-27 10:50:11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6日電 海口萬綠園,面朝大海,背靠繁華的濱海大道。一片區域變得喧鬧:這是由《王者榮耀》《地下城與勇士》《天涯明月刀》《天天愛消除》《新劍俠情緣手遊》等13個知名數字文化IP,與敦煌、飛天等傳統文化IP共同營造的新一代文化地標。

「科技+文化」的新時代,「文化地標」四個字,已不僅是指高大的建築和雕塑,而是統籌線上、線下的文化事件。

正如這場為期6天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將在結束後快速消失,萬綠園亦會恢復往日的平靜。可作為一種年輕、新鮮、科技的「快閃式」文化事件,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正在成為海南新的文化標籤。這種全新的、具有可複製性的文旅產業拉動力,也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線上線下融會貫通的文化體驗。

文化「快閃」

這是TGC騰訊數字文創節第二次落地海口。

2019年,海南省與騰訊公司達成「新文創」戰略合作,約定將持續共同打造包括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在內的「海南騰訊數字文創月」。

「舉辦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對海南和騰訊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機會。騰訊豐富的數字文創產品資源可以很好地補充遊客對數位化娛樂休閒的需求,海南龐大的遊客基數也為騰訊產品的推廣和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市場實踐。」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寧虹雯表示。

2019年,為期6天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海南站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參與體驗,線上直播觀看量超過3000萬,用「快閃」的方式在海口打造了一場創新型的文化事件。

2020年,全面升級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海南站由「數字文化市集」、「電競潮流場」、「明日博物館&遊戲Spark館」三大主題版塊組成。在「數字讓文化更有趣」的主題下,不僅包含騰訊旗下13個頭部IP和50+優質數字文創內容,還包括敦煌等多個優秀傳統文化IP。

「通過IP主題實景展覽與科技化互動體驗,讓新鮮、互動、多元的文化融入城市空間與大眾生活,助力塑造海南特色的文化標籤。」海南當地媒體如此評價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在海南落地的意義。

無論文化事件、文化標籤,亦或其他媒體所稱的文化地標,TGC騰訊數字文創節都為3.54萬平方公裡的海南帶來了新的文化資源。

文化到來

就文化資源來說,海南在傳統上有兩大亮點:黎族文化與紅色文化。其中,紅色娘子軍可以說是海南第一個具有全國知名度文化IP。

然而,在1960年電影《紅色娘子軍》上映以後,這一文化符號一直沒有在海南本地得到特別體現:五指山多地雖然保留了包括瓊崖支隊在內的革命遺蹟,但是直到1998年才建立了第一個文化旅遊設施——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期間,1973年,一項文化產品——李雙江的《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使這兩處海南自然景觀成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地標。而1984年春晚上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又向人們推薦了海南的第三處著名自然景觀。

除此之外,雖然包括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等在內,海南文化有較強的地域特點,但是不僅缺少全國性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海南本地也沒有足夠好的實際標識和象徵物。所以,直到新世紀,海南旅遊一直以自然景觀為主。

2005年建成的「南海觀音」,以及其所在的南山寺是海南進入新世紀後的第一個文化地標。它打造了高水平的佛教文化景觀並實現了良好的景區管理,成為全國文旅融合的標誌性地點。

到2009年,改造後的海口市騎樓老街被評為首批中國「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使海南在文化景觀上又增添了一道亮色:起步於十九世界初的騎樓老街,建築立面裝飾豐富、精美,極具特色。

3年後,海南第一個具有現代文化特徵的地標——馮小剛電影公社項目啟動。它以電影IP為核心,希望構建集實景旅遊、實體商業、影視拍攝三位一體的的綜合性旅遊區,核心區就來自電影《1942》。

2013年,另一個「現代」文化項目——計劃投資超過10億元的三亞千古情景區開業。這個佔地不到百畝的項目,5年接待遊客逾2200萬人次,歌舞《三亞千古情》演出超5500場,被當地媒體稱為「成功演繹了海南文化自信」。

三亞千古情,是宋城集團在杭州之外推出的第一批千古情景區。目前,這一品牌在全國已經擁有11處景區。

幫助海南

無論馮小剛的電影IP,還是千古情品牌,都是來自外部的文化力量和資源,大大促進了海南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到2015年「十二五」結束,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3244家,比2011年增加1040家,增長47.2%,

然而,正如海南省統計局當時在公報裡所說:「海南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到那時,海南省文化產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小」、「散」、「弱」現象較為普遍,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集聚化規模化專業化效應不夠明顯,發展方式依然粗放。

海南的文化地標和旅遊格局就此基本定格,並延續至今:旅遊業主體是陽光、海灘及天涯海角、五指山、萬泉河構成的自然景觀,以及與之相關的大小洞天、熱帶雨林景區等;新世紀後建成的一系列文化景觀,以及後來打造的多個少數民族文化景區,加之博鰲會議景區則構成了主要旅遊路線的其他部分。

然而,這些由老牌5A景區和誕生了幾十年的文化IP構成的文旅布局,對於新一代消費者並無強烈的吸引力。即使海島遊,也面臨從東南亞到馬爾地夫等全球海島資源的競爭。

但是,回顧海南影響力文化事件和文化地標的歷史,可以發現兩個特點:流行文化產品使遠離大陸的海南島為全國人民熟知,並成為其最重要的文化資源,如《紅色娘子軍》電影,李雙江、沈小岑的歌曲。它們吸引一代又一代遊客來到海南,實際也驗證了IP理論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效力。

第二,就是海南文化建設始終借力外來資源。南山景區實際上是在中國佛教協會的推動下得以建設完成。馮小剛電影公社、三亞千古情則是由外來建設者帶來了強勢IP與本地文化資源融合。2020年,三亞以「熱帶雨林」為主題的呀諾達景區還宣布,得到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授權,開始打造Discovery綜合度假區。

騰訊作為

「作為一家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從2014年起,騰訊有幸在科技和文化這兩個維度,參與到海南的建設和發展中來。今天,雙方決定更進一步,啟動更全面的新文創戰略合作,通過引入騰訊旗下更多的數字內容和產業能力,來助力海南文化、旅遊及周邊產業的創新發展。」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在談及海南騰訊新文創戰略時曾這樣表示。

對於海南來說,要應對當下「科技+文化」的發展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在文旅融合方面的落地並非易事。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單純依靠海南自身的科技產業支撐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潮流,顯然周期漫長。亟需一種更快速、高效、直接的文化刺激手段。

騰訊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文化企業,自2011年起就以IP構建為核心,逐漸構建起了一個涵蓋遊戲、文學、動漫、影視、電競、音樂等眾多數字業務的「新文創」矩陣。

「新文創」,就是希望通過文化價值與產業的良性循環,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基於自己的數字內容生態,騰訊公司與敦煌、故宮的眾多文博機構,以及海南、雲南、成都、杭州等許多省市都進行了「新文創」合作與探索,不僅很好地推動了傳統文化和潮流文化的融合創新,同時也促進了各地的文旅產業和地域文化的創新發展。而其直接結果,就是在各地打造了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一代文化地標和各具特色的文化事件。

比如在成都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圍繞《王者榮耀》這一國民IP舉辦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文化活動。而在最近於上海舉行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也被騰訊公司打造為上海的文化事件——走在上海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關於這場賽事的提醒和標識。

今年,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攜帶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網際網路文化IP再度落地海口,持續為海南注入新的文化資源,從而使這座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的海島在文化地標和文化標籤的建設中更快一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文化地標見證華陽歷史變遷
    文化地標見證華陽歷史變遷 華西社區報2019-02-21 00:22:37.0專題報導   天府之國——成都平原,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孕育積澱出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傳承天府文化,就要學習「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的天府文化精神。
  • 文化地標丨歷下古亭的歷史流轉與時代變遷
    亭子造型別致,備受人們青睞,其悠久的歷史更是讓人神往,幾經變遷卻屹立不倒。它就像一塊強力的文化磁鐵吸引著天下飽學之士紛至沓來成為濟南不可多得的文化地標歷下亭始建於北魏當時的大明湖還與五龍潭相連亭子就建在五龍潭附近是官府為待客而修建的一處迎賓場所當時的名字不叫歷下亭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之為客亭唐初以後才喚作「歷下亭」唐朝末年
  • 我國公認的「地標之城」,你知道是哪個嗎?歷數其40年地標變遷
    眾所周知,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地標。地標建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對於城市的宣傳,旅遊業的發展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標建築風格、類型多樣,通常它們在實現宣傳城市形象的作用的同時還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和審美價值。
  • 從地標建築變化看天津城市變遷
    作者: 天津特價房從地標建築變化看天津城市變遷城市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都會有一處或幾處相應的地標性建築應運而生地標性建築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科技進步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明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從而成為人們引以為豪的一種圖騰
  • 60年,中國城市地標變遷_網易新聞
    而地標建築,當是城市這本書的封面。60年來的各樣地標,正透出60年來城市、社會乃至國家的抱負。   要釐清中國所有的城市地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在這裡能做的,只是選出一些較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將它們置於各自所處的時代之內,由此勾勒出時間與空間的軸線,而政治、經濟、社會之變遷,自然而現。
  • 民族節日與文化變遷,文化變遷的要點,及它的節日特性
    「儘管穩定是許多文化的顯著特徵,但文化的變遷也確實在發生。」西南民族節日文化處在當今世界性的文化變遷的背景下,已經或多或少地發生著變異。歸因於內部發展的變遷往往追溯到發明或發現,而歸因於外部發展或交往的變遷則常常追溯到借取或傳播。"人類文化在適應性的基礎上形成了穩固性,但這僅只是就總體形態而言,或就顯面而言;而就隱面或局部看,文化變遷一直伴隨著文化的產生、傳播、傳承。因此,文化變遷具有以下幾點:(1)縱向的自體變化更新與橫向的交流、傳播。(2)文化變遷是由內因還是外因引起?
  • 「瓊州文化大講堂」鍾哲輝講授「海南文化緣起與源流」
    海南微思維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管理學博士鍾哲輝專題講授了《海南文化緣起與源流》,分享了海南歷史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營養與精神。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鍾哲輝由表及裡、環環相扣地進行闡述,從海南島的地質演變入手,深入剖析了海南文化的移民文化本源,而且在此項基礎上,還從歷史人文維度,以海南文化的形成、積累、演變、發展和繁榮為主線,以歷史事實為依據,以歷史故事和歷史人文為案例,詳細闡明先民上島開疆闢土,開啟了海南文化的緣起。
  • 「文化地標」是個大概念 三類建築可以參評
    「文化地標」是個大概念 就「文化地標」的文化意義,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解讀道,德陽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積澱豐富,加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文化的植入,以及當今新產業發展帶來的現代成果,德陽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為什麼要做「文化地標」的徵集評選和最終認定工作?
  • 海南最美的現代建築地標,空中俯瞰每一個都是那麼有「趣味」!
    導語:海南最美的現代建築地標,空中俯瞰每一個都是那麼有「趣味」!用一個特別的視角,通過衛星地圖,空中俯瞰的方式,來欣賞一下海南最美的現代建築地標,也許能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趣味。俯瞰-海口新海航大廈5、海南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位於海口市秀英區,設計結合節能、環保、低碳等綠色主題,融入了濱海文化元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森林之島」萬年變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特約記者 高虹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海南島森林變遷  遠古的海南島是一座「森林之島」。
  • 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 全面展示黃河文化魅力
    汪振軍教授認為,既要重視單個的文化地標,也要重視各個地標之間的聯繫;既要重視歷史價值,也要重視時代價值;既要著眼於地標自身內涵的挖掘,也要著眼於其對整個黃河文化的貢獻;既要發揮黃河文化地標「培根鑄魂」的精神價值,也要創造黃河文化地標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效益。王喜成提出,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要注重組織性、規劃性、地域性、層次性、標誌性、故事性、協同性。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五指山瓊崖公學遺址:曾三辦三停 地址幾經變遷
    瓊崖革命遺址尋訪五指山瓊崖公學遺址:曾三辦三停,地址幾經變遷為海南解放事業培養上千名革命骨幹瓊崖公學院落。瓊崖公學於1940年夏在抗日的烽火中創建,是中共瓊崖特委在戰爭年代為教育和培養幹部而建立的延安「抗大」式的革命學校,也是在堅持遊擊戰爭中作為根據地大後方的主要文化教育基地,它為瓊崖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培養和造就了許多革命骨幹,從1940年至1950年5月海南解放,瓊崖公學曾三辦三停,地址也幾經變遷,為海南解放事業培養、造就1000多名革命骨幹。
  • 石家莊城市館是一座兼具本土文化和時代特徵的城市地標建築
    一層展區設有城垣變遷、石門風情、世紀城事、規劃回顧、智慧大廳、總規模型、規劃宏圖、正定規劃等8個版塊以及5D影院、飛行影院兩大體驗展項;二層展區設有縣市規劃、記住鄉愁、築夢空間、中央商務區、立體城市、城市新陳代謝、便捷交通、品質生活、多彩石家莊9個版石家莊城市館是一座兼具本土文化與時代特徵的城市地標建築。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們石家莊發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關注海南超級富豪陳嘉新談海南黎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
    一、海南黎苗文化的內涵 海南超級富豪陳嘉新認為黎苗文化是黎苗地區巨大的無形資產,是承載黎苗民族千百年發展變遷的見證,是黎苗民族賴以生存和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誌。
  • 體驗「火箭升空」、在海邊讀書...未來海南還會有這些地標等你打卡
    除了高顏值又有趣的景點海南還有哪些地標可以打卡?小編這不就貼心地送上攻略下面這些正在建設中的地標快先收藏起來建好就能去打卡咯~這裡不僅能領略天涯碧海風光還能體驗一把科技感十足的「火箭升空」海南科技迷們猜到是哪了嗎?
  • 【周末品讀】這些雙流「文化地標」,哪個才是你心中的NO.1?|馬耘耘...
    說幾個「地標」,絕大多數人都會迅速對應到某座城市。天壇—北京、大三巴牌坊—澳門、「東方明珠」—上海、「小蠻腰」—廣州……其實,這些建築物中的許多「成員」已經不僅僅是某座城市的象徵了。對於這類具有某種文化象徵含義的「地標」,人們稱之為「文化地標」。
  • 城市記憶之海口地標建築
    瓊州第一塔,海南第一樓,鐘樓、騎樓、望海樓……這些名樓古塔你是否聽說過?作為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海口有著許許多多著名的建築,它們都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價值,成為海口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城市記憶。作為新海口人,說起海口的城市形象,很多人記憶裡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就是這裡的每一個地標建築。
  • 海南國慶假日7天遊,看這篇就夠了
    接著往期海南東線的行程攻略,小紅又精心制定了一波西線玩法。這不十一國慶就要來了嗎,送給第一次登島的寶兒們,有了這份攻略你們可以按照行程無腦的玩了。,周邊風景宜人,被稱為「海南小桂林」。,想要感受古人文化可來打卡。
  • 省旅文廳聯合美團打造「海南旅拍季」 六大愛情地標、百萬旅遊消費...
    8月22日,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美團和三亞蜈支洲島旅遊區承辦的「愛in海南,美好成團」-海南旅拍季啟動儀式暨結婚旅拍行業交流會在海南蜈支洲島成功舉辦。此次的海南旅拍季正是美團整合自身在酒店、景區、結婚等多個生活文旅服務場景中的技術資源優勢而打造的新消費場景,將為海南旅遊帶來新爆點,新需求。
  • 海南與電影,在成為「地標」之前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中國電影是海南新名片。」這與輻射不同文化而牽帶出的不同視角有關,也與創作者群體總體中青年化密切相關。比如對開幕影片的選取就很能傳達影節的表達傾向——《戀曲1980》儘管講述上世紀80年代的故事,但卻提取的是創作者心目中那個時代朝氣蓬勃的一面,並結合時代背後人性情感的現代性,來成為主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