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 2020-11-27 10:50:11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6日電 海口萬綠園,面朝大海,背靠繁華的濱海大道。一片區域變得喧鬧:這是由《王者榮耀》《地下城與勇士》《天涯明月刀》《天天愛消除》《新劍俠情緣手遊》等13個知名數字文化IP,與敦煌、飛天等傳統文化IP共同營造的新一代文化地標。
「科技+文化」的新時代,「文化地標」四個字,已不僅是指高大的建築和雕塑,而是統籌線上、線下的文化事件。
正如這場為期6天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將在結束後快速消失,萬綠園亦會恢復往日的平靜。可作為一種年輕、新鮮、科技的「快閃式」文化事件,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正在成為海南新的文化標籤。這種全新的、具有可複製性的文旅產業拉動力,也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線上線下融會貫通的文化體驗。
文化「快閃」
這是TGC騰訊數字文創節第二次落地海口。
2019年,海南省與騰訊公司達成「新文創」戰略合作,約定將持續共同打造包括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在內的「海南騰訊數字文創月」。
「舉辦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對海南和騰訊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機會。騰訊豐富的數字文創產品資源可以很好地補充遊客對數位化娛樂休閒的需求,海南龐大的遊客基數也為騰訊產品的推廣和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市場實踐。」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寧虹雯表示。
2019年,為期6天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海南站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參與體驗,線上直播觀看量超過3000萬,用「快閃」的方式在海口打造了一場創新型的文化事件。
2020年,全面升級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海南站由「數字文化市集」、「電競潮流場」、「明日博物館&遊戲Spark館」三大主題版塊組成。在「數字讓文化更有趣」的主題下,不僅包含騰訊旗下13個頭部IP和50+優質數字文創內容,還包括敦煌等多個優秀傳統文化IP。
「通過IP主題實景展覽與科技化互動體驗,讓新鮮、互動、多元的文化融入城市空間與大眾生活,助力塑造海南特色的文化標籤。」海南當地媒體如此評價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在海南落地的意義。
無論文化事件、文化標籤,亦或其他媒體所稱的文化地標,TGC騰訊數字文創節都為3.54萬平方公裡的海南帶來了新的文化資源。
文化到來
就文化資源來說,海南在傳統上有兩大亮點:黎族文化與紅色文化。其中,紅色娘子軍可以說是海南第一個具有全國知名度文化IP。
然而,在1960年電影《紅色娘子軍》上映以後,這一文化符號一直沒有在海南本地得到特別體現:五指山多地雖然保留了包括瓊崖支隊在內的革命遺蹟,但是直到1998年才建立了第一個文化旅遊設施——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期間,1973年,一項文化產品——李雙江的《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使這兩處海南自然景觀成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地標。而1984年春晚上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又向人們推薦了海南的第三處著名自然景觀。
除此之外,雖然包括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等在內,海南文化有較強的地域特點,但是不僅缺少全國性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海南本地也沒有足夠好的實際標識和象徵物。所以,直到新世紀,海南旅遊一直以自然景觀為主。
2005年建成的「南海觀音」,以及其所在的南山寺是海南進入新世紀後的第一個文化地標。它打造了高水平的佛教文化景觀並實現了良好的景區管理,成為全國文旅融合的標誌性地點。
到2009年,改造後的海口市騎樓老街被評為首批中國「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使海南在文化景觀上又增添了一道亮色:起步於十九世界初的騎樓老街,建築立面裝飾豐富、精美,極具特色。
3年後,海南第一個具有現代文化特徵的地標——馮小剛電影公社項目啟動。它以電影IP為核心,希望構建集實景旅遊、實體商業、影視拍攝三位一體的的綜合性旅遊區,核心區就來自電影《1942》。
2013年,另一個「現代」文化項目——計劃投資超過10億元的三亞千古情景區開業。這個佔地不到百畝的項目,5年接待遊客逾2200萬人次,歌舞《三亞千古情》演出超5500場,被當地媒體稱為「成功演繹了海南文化自信」。
三亞千古情,是宋城集團在杭州之外推出的第一批千古情景區。目前,這一品牌在全國已經擁有11處景區。
幫助海南
無論馮小剛的電影IP,還是千古情品牌,都是來自外部的文化力量和資源,大大促進了海南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到2015年「十二五」結束,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3244家,比2011年增加1040家,增長47.2%,
然而,正如海南省統計局當時在公報裡所說:「海南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到那時,海南省文化產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小」、「散」、「弱」現象較為普遍,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集聚化規模化專業化效應不夠明顯,發展方式依然粗放。
海南的文化地標和旅遊格局就此基本定格,並延續至今:旅遊業主體是陽光、海灘及天涯海角、五指山、萬泉河構成的自然景觀,以及與之相關的大小洞天、熱帶雨林景區等;新世紀後建成的一系列文化景觀,以及後來打造的多個少數民族文化景區,加之博鰲會議景區則構成了主要旅遊路線的其他部分。
然而,這些由老牌5A景區和誕生了幾十年的文化IP構成的文旅布局,對於新一代消費者並無強烈的吸引力。即使海島遊,也面臨從東南亞到馬爾地夫等全球海島資源的競爭。
但是,回顧海南影響力文化事件和文化地標的歷史,可以發現兩個特點:流行文化產品使遠離大陸的海南島為全國人民熟知,並成為其最重要的文化資源,如《紅色娘子軍》電影,李雙江、沈小岑的歌曲。它們吸引一代又一代遊客來到海南,實際也驗證了IP理論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效力。
第二,就是海南文化建設始終借力外來資源。南山景區實際上是在中國佛教協會的推動下得以建設完成。馮小剛電影公社、三亞千古情則是由外來建設者帶來了強勢IP與本地文化資源融合。2020年,三亞以「熱帶雨林」為主題的呀諾達景區還宣布,得到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授權,開始打造Discovery綜合度假區。
騰訊作為
「作為一家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從2014年起,騰訊有幸在科技和文化這兩個維度,參與到海南的建設和發展中來。今天,雙方決定更進一步,啟動更全面的新文創戰略合作,通過引入騰訊旗下更多的數字內容和產業能力,來助力海南文化、旅遊及周邊產業的創新發展。」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在談及海南騰訊新文創戰略時曾這樣表示。
對於海南來說,要應對當下「科技+文化」的發展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在文旅融合方面的落地並非易事。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單純依靠海南自身的科技產業支撐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潮流,顯然周期漫長。亟需一種更快速、高效、直接的文化刺激手段。
騰訊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文化企業,自2011年起就以IP構建為核心,逐漸構建起了一個涵蓋遊戲、文學、動漫、影視、電競、音樂等眾多數字業務的「新文創」矩陣。
「新文創」,就是希望通過文化價值與產業的良性循環,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基於自己的數字內容生態,騰訊公司與敦煌、故宮的眾多文博機構,以及海南、雲南、成都、杭州等許多省市都進行了「新文創」合作與探索,不僅很好地推動了傳統文化和潮流文化的融合創新,同時也促進了各地的文旅產業和地域文化的創新發展。而其直接結果,就是在各地打造了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一代文化地標和各具特色的文化事件。
比如在成都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圍繞《王者榮耀》這一國民IP舉辦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文化活動。而在最近於上海舉行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也被騰訊公司打造為上海的文化事件——走在上海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關於這場賽事的提醒和標識。
今年,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攜帶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網際網路文化IP再度落地海口,持續為海南注入新的文化資源,從而使這座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的海島在文化地標和文化標籤的建設中更快一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