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

2020-12-21 牛巍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百家號作者歷史作者,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歡迎關注,點讚,收藏哦~

二戰時期,法西斯日本帝國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開闢戰場,進行侵略殖民活動,為中國、菲律賓等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日本法西斯主義終究是錯誤的,是反人類的,這也決定了日本帝國最終的覆滅。

到了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日本的軍隊在戰場上,被同盟國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地盤不斷丟失。面對士兵的減員和軍用物資、武器的損耗,日本軍隊唯有不斷放慢自己的侵略步伐,一改戰爭初期的主動進攻態勢。由於不甘心面對失敗,日本軍方高層企圖負隅頑抗,於是他們進行最後的反擊——萬歲衝鋒。

萬歲衝鋒在二戰初期,日本軍隊便有在使用,而不是許多人認為的是在二戰末期才出現的。萬歲衝鋒主要是日本士兵在進行最後反擊的衝鋒時,口中高喊萬歲,然後奮勇衝向敵人、攻擊敵人的一種自殺式攻擊手段。這種攻擊手段在二戰的前、中、後期都有使用,只不過在二戰後期用的比較集中,比較多。

實際上,萬歲衝鋒的出現,並不是因為這種戰術有多麼了得,而是日本軍方基於自身的作戰和侵略條件而決定的。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小島國,國內多山地、河流,常年面臨許多自然災害,蒙受損失。因此,日本是一個匱乏相應資源的國家,對於能源是比較依賴從他國進口的。在近代,日本接受了西方世界侵略他國、掠奪資源的思想,將侵略其他弱小的國家,以此掠奪資源、土地、人口作為本國的基本「國策」,那麼日本帝國就不得不面對本身戰略資源匱乏的事實。

我們都知道,作戰的基礎就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也就是打戰打的是國力的強弱。日本帝國要侵略他國,就得解決本國略資源的匱乏,因此日本帝國在被侵略國家進行大肆搜刮。打下的地盤越多,日本軍隊就需要更多的物資來維持、補充軍隊的規模,這樣就得繼續加大力度去侵略,有如一種惡性循環。因此,在二戰的前、中期,日軍很少使用萬歲衝鋒,是因為戰略物資充足,不需要採用以犧牲士兵的性命為主,來獲取勝利的戰術。

到了戰爭的中、後期,日軍高層由於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為自己惹來了美國這個大國。美軍怎麼會怕了日本,他們迅速擴充軍隊的規模,使用的裝備也十分精良,而且有不少經歷過一戰的將士,所以日軍在面對美軍在太平洋區域發起的攻勢後,開始力不從心,最終退守島國本土。這時候,日本軍隊高層為了保衛日本本土,不被美軍登陸,在無奈之下唯有重啟併集中採用萬歲衝鋒這一戰術。然而美軍大多都配備當時十分先進的自動或者是半自動武器。在美軍的衝鋒鎗等武器的掃射下,日軍的戰術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徒然損兵折將。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由於都經過洗腦以及對天皇、聖戰等等的瘋狂崇拜,使得日本士兵在作戰時都十分勇猛,可以說是致生死於度外,只想著在戰場上毀滅對手。如此狂熱的心態,再加上萬歲衝鋒,日本的交戰國都對日本士兵感到頭疼。但正是由於知道日軍這一項戰術的可怕,其他國家只要在戰場上遭遇了,都會對之採取堅決打擊的態度。蘇聯和美國的軍隊為了壓制日軍的戰術,可都是下了狠心打,美國更是用上了噴火器和機關槍,對日軍造成了十分嚴重,甚至是很不人道的傷害。但是面對如此瘋狂的日軍,以「狠」制「狠」也是逼不得已,這也是戰爭的無情所在。

不過日軍在二戰末期,還是採用了這種自殺式的戰術,究其原因就是日本國內已然戰略物資匱乏,沒有足夠的、精良的武器來和美軍作戰。為了捍衛本土,日本軍隊不得不採用萬歲衝鋒,以這種需要付出寶貴的士兵的性命的戰術,企圖阻止美軍登陸。雖然萬歲衝鋒對於美軍「進入」自己的家園,起到了一些「拖延時間」的作用,但是畢竟代價太大,而成本太高,最終只是徒然折損士兵的性命。

此時,日本的敗局已然註定,誰都無法挽回。在這種情況下,萬歲衝鋒就成了一種無用的掙扎,一種最後的瘋狂!二戰雖然早已遠離我們,但是歷史的教訓卻是我們不該忘記的。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了。對於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日軍的萬歲衝鋒,在戰場賭上士兵性命,卻只是徒勞」。歡迎關注,點讚,收藏哦~二戰時期,法西斯日本帝國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開闢戰場,進行侵略殖民活動,為中國、菲律賓等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日本法西斯主義終究是錯誤的,是反人類的,這也決定了日本帝國最終的覆滅。
  • 天皇陛下萬歲!那些高呼「萬歲衝鋒」的日寇,他們後裔怎麼樣了?
    萬歲衝鋒,日俄戰爭期間發端於日本軍隊的一種集群式武士道衝鋒,因日本士兵在衝鋒時喜歡高呼「天皇陛下萬歲」而得名,另由於假名「てんのうへいかばんざい」中「ばんざい」的發音「banzai」,故中國人習慣性稱其為「板載衝鋒」。
  • 老照片:當日軍「萬歲衝鋒」遭遇美國重機槍
    日軍的強悍,冷酷和所信奉的「不投降主義」為世界各國熟知。在戰鬥中,日軍以實施進攻,衝鋒為第一原則,「白刃戰」和生還概率極低的「肉彈攻擊」,成了日軍的拿手好戲。
  • 美軍第一次遭遇「萬歲衝鋒」,士兵毫無準備,慘遭日軍「屠殺」
    但是美軍作戰的時候也並不是每次都能如願,在二戰中美國就在太平洋戰場上遇到了之前美國從來沒有見過的對手,那便是兇悍的日本士兵。其實對於二戰的日本士兵大家都是知道其作戰悍不畏死的特點的,並且往往會在絕境時使出自殺式襲擊,這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給美軍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 老照片:當日軍「萬歲衝鋒」遭遇美國重機槍
    在戰鬥中,日軍以實施進攻,衝鋒為第一原則,「白刃戰」和生還概率極低的「肉彈攻擊」,成了日軍的拿手好戲。防禦時,拼命「死守」,沒有命令絕不退卻。 圖為二戰後期的島嶼爭奪戰,美軍清理戰場時,路邊是屍橫遍野的日軍。
  • 關於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我當時害怕地給了他們一梭子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愛拼刺刀,由於日軍從學生時期就開始訓練格鬥拼刺技術,在這方面中國軍隊可謂是吃了大苦頭,毫不誇張的說當時一個日本兵可以和中國三個士兵同時進行拼刺。日軍的「萬歲衝鋒」在一戰和沙俄的交戰中就開始運用了,當炮兵覆蓋敵人陣地後,步兵便立即展開進攻,衝上去和敵人進行肉搏戰,想必這也是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二戰後期由於日軍在與美軍的作戰中頻頻失利,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在武器裝備上更是顯而易見。
  • 美軍第一次遭遇「萬歲衝鋒」,士兵毫無準備,慘遭日軍「屠殺」
    但是美軍作戰的時候也並不是每次都能如願,在二戰中美國就在太平洋戰場上遇到了之前美國從來沒有見過的對手,那便是兇悍的日本士兵。 比如在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就第一次領教了日本自殺式襲擊「萬歲衝鋒」。
  • 「玉碎」塞班——史上最大規模的萬歲衝鋒
    美國大兵以為日軍來襲,紛紛扣動機槍扳機,朝著黑暗之中亂打一氣。然而,萬歲衝鋒還沒有開始,這只是日軍針對前沿陣地發起的一次火力偵察行動!日本人仔細觀察了夜空中呼嘯而過的彈道,發現了美軍1營和3營之間有一片長約300碼的區域沒有任何防禦力量。於是,他們便將最精銳的陸軍士兵和坦克,集中朝這個方向發起衝擊。
  • 關於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我當時害怕地給了他們一梭子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愛拼刺刀,由於日軍從學生時期就開始訓練格鬥拼刺技術,在這方面中國軍隊可謂是吃了大苦頭,毫不誇張的說當時一個日本兵可以和中國三個士兵同時進行拼刺。日軍的「萬歲衝鋒」在一戰和沙俄的交戰中就開始運用了,當炮兵覆蓋敵人陣地後,步兵便立即展開進攻,衝上去和敵人進行肉搏戰,想必這也是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二戰後期由於日軍在與美軍的作戰中頻頻失利,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在武器裝備上更是顯而易見。
  • 如何破解日軍萬歲衝鋒?我軍太壯烈,美軍做燒烤,蘇聯竟這麼做!
    如何破解日軍萬歲衝鋒?我軍太壯烈,美軍做燒烤,蘇聯竟這麼做!
  • 日軍喜歡萬歲衝鋒?面對瘋狂的日本人,美軍如何做出應對?
    眾所周知,二戰中日本的戰鬥力不俗,特別是日本軍人在戰場上的拼刺刀精神,不要命的衝鋒可以說是日軍在戰場上的常規操作,而在日美戰爭期間,對於在白刃戰毫無經驗的美軍而言,面對瘋狂的日軍,美軍士兵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 日軍的萬歲衝鋒,對於美軍有用嗎?看看第一次經歷的美軍就知道了
    二戰時期,日本雖然在中國戰場上打了不少勝仗,但實際上這在面對美國時,日本就無法這麼囂張了,因為中國本身軍事實力就很薄弱,在日本面前落了下風也並不稀奇。日本在美國面前,就如同中國在日本面前一樣,當初在中國戰場上,日軍還經常使用白刃戰,而到了美軍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每次使用白刃戰都是在拼命了,後來大家將太平洋戰役中的白刃戰稱為萬歲衝鋒。
  • 日軍喜歡萬歲衝鋒?面對瘋狂的日本人,美軍如何做出應對?
    眾所周知,二戰中日本的戰鬥力不俗,特別是日本軍人在戰場上的拼刺刀精神,不要命的衝鋒可以說是日軍在戰場上的常規操作,而在日美戰爭期間,對於在白刃戰毫無經驗的美軍而言,面對瘋狂的日軍,美軍士兵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 美軍老兵:志願軍的格鬥無可挑剔,和日軍的萬歲衝鋒不是一個層面
    在貝裡硫島戰役中,日軍憑藉著精心修建的工事不斷打擊美軍,還時不時向他們發起萬歲衝鋒。對於這種短兵相接,人高馬大的美軍並不擅長,好在他們裝備精良,多數人都用手槍或衝鋒鎗還擊,但麥克瓊斯是個例外,因為他本人就是個徒手搏擊的高手。
  • 塞班島1944:日軍最後一次大規模"萬歲衝鋒"
    塞班島1944:日軍最後一次大規模"萬歲衝鋒"
  • 二戰日軍自殺衝鋒讓人害怕,美蘇軍隊如何對付?美軍狠,蘇軍更狠
    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末期,法西斯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被美軍打的完全找不到北。日本人為了吹捧為「武士道精神」,在拼刺刀前都會自覺將子彈退膛,這一行為實際上不是真實的,發動戰爭之前日軍士兵早有準備,對每名士兵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同時日軍所用的三八大蓋,刺法上不適合近戰,很容易打成貫穿傷,不僅傷害小,而且還容易誤傷自己人,所以才會自動退子彈。儘管如此,每消滅一名日本兵中國士兵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據抗戰老兵會議,每殺死一名日本兵都要付出3~4名中國士兵為代價。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都要會說這兩句英語,讓美國士兵吃盡苦頭
    這是在現代,其實在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很多的日本士兵都必須要學會說兩句英語!在二戰時期的很多日本人對於英語其實並不陌生,大部分的官員貴族都有過去國外留學的經歷,加上他們大利的倡導學習西方文化。所以很多的日本人都是會說英語的。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開始。美國和日本也有了直接的衝突,這時候日本因為戰爭的需要開始教普通的士兵用英語向這些美國士兵說話!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曾用"地道戰"消滅近一萬美軍?
    一時風光無兩,成為太平洋戰場上最讓人膽寒的部隊。面對精銳的關東軍14師團,「瓜島屠夫」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屠夫們的登陸地點是靠近機場的西部沙灘,正好撞上了14師團布下的防禦網。眾所周知,登陸作戰的關鍵在於「登陸」,士兵們在踏上島嶼的一瞬間是最脆弱的,一沒有掩體,二戰鬥隊形也沒法及時展開。當第一波登陸艇抵達到沙灘上的時候,中川州男命令在暗堡中隱藏的日軍不要開槍,這不是最好的時機。
  • 二戰德軍也玩「萬歲衝鋒」?電影看多了 德國人沒那麼蠢
    利刃/苟利在各國關於二戰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德軍成群結隊如日軍「萬歲衝鋒」一般地向機槍陣地進攻,在機槍短暫的射擊之後,無數德軍士兵應聲而倒。那麼現實中的德國軍隊戰術真的如此不堪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要知道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在這種情況下,德軍士兵的單兵戰術能力自然不會比其他國家的軍隊要差,甚至碾壓了蘇聯軍隊的基本戰術素養。可以說,德國軍隊在當時是最為精銳的,從單兵作戰能力上來看,德軍的平均水平也是最高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幾乎損失殆盡,這時候德軍的平均戰術素養才有大幅度下降。
  • 淺談日本人的萬歲衝鋒
    遠離戰場的人們似乎總能雲淡風輕地談論殺戮。我設想自己身處血汙瀰漫的戰場,甚至不敢保證自己能體面地走一段路。應了那句話:「我不怕死,就怕疼死。」所以,對於投身戰場,衝鋒陷陣的人,我有著不同尋常的尊敬。在看到電影裡舉著白旗,假投降真玉碎的日本軍人,痛恨之餘也有很多敬畏。這種武士道風格的戰術讓我想起了「萬歲衝鋒」。日本人的萬歲衝鋒有一種悲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