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怎麼過新年?故宮上演「賀歲片」紫禁城裡尋年味兒

2020-12-19 新京報

撰文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何處生春早,春生書福中。迎年應臘朔,施惠守家風。鳳篆鵷班布,朱箋墨瀋融……」這首來自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製生春詩》,描繪的正是宮裡過大年時開筆書福的場景。自去年推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以後,今年,故宮又通過「賀歲片」《故宮賀歲》的形式,展示宮裡過大年的習俗,與觀眾一起品味故宮裡濃濃的年味。

由故宮與騰訊聯合出品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已於1月1日正式上線,1月15日,《故宮賀歲》推出了第三期「祈福迎祥的講究」,從一幅《乾隆帝生春詩意圖》中,探訪宮廷年俗。

1月15日,《故宮賀歲》推出了第三期「祈福迎祥的講究」。

和王剛、羅晉、王珮瑜等嘉賓一起體驗宮廷過大年習俗

毫無疑問,對於國人來說,故宮絕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作為這次《故宮賀歲》的騰訊方總監製,騰訊新聞視頻節目中心總監金輝在日前舉行的座談會上表示,自己是一個外地人,在北京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景山的萬春亭,因為從這裡可以看到故宮,特別是在雨天和雪天的時候,會想像在故宮的每一個角角落落都在發生著什麼樣的故事。

六百年歷史的故宮有著哪些故事?過年的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故事?故宮,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人的故事和溫度?我們又該如何去尋找過年時節人與人的關係?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是特別重要的節日,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卻在感慨年味兒越來越淡,甚至很多年輕人不在願意回家過年。金輝說,推出《故宮賀歲》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希望這部片子可以讓故宮與即將到來的新年產生聯繫,讓這些宮裡的故事,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發生關係,產生一種愉悅,一種滿足,甚至進而對現實生活產生一些實際的指導作用。

竇文濤、羅晉和兩位故宮專家在《京師生春詩意圖》中尋找過年時的場景。

想了解紫禁城當年過年有些什麼規矩?有些什麼講究?從重華宮茶宴上的君臣趣事,到乾隆的紫禁城年夜飯,再到皇帝明窗開筆、御筆書福……共分為五集的「賀歲片」《故宮賀歲》,分別由竇文濤帶著王剛、馮唐、羅晉、詠梅、王珮瑜這五位文化嘉賓,和故宮專家一起,在真實的歷史空間和文物中,體驗五個過大年的習俗。

在第三期中,竇文濤、羅晉和兩位故宮專家,以一幅清代宮廷畫家徐揚所創作的《京師生春詩意圖》引入了正題,在這幅畫中,展現了清乾隆時期宮廷和民間過年的宏大場景。可以從中看到「頒賜」、「饋歲」、「守歲」、「書福」、「元會」、「獻歲」、「元夕」……等一系列過年期間的主題活動。不過,宮廷歷史研究專家金路表示,《國朝宮史》裡大概梳理了有三十多種習俗,這幅畫實際上只濃縮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所謂「饋歲」,指的是到了春節的時候大家互相饋贈禮物表示心意。

「守歲」。

「開筆書吉語」是正月初一最為重要的儀典之一

元旦伊始,也就是正月初一一大早,乾隆皇帝就要來到長信門內、慈寧門外,率領宗親和文武百官,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為天下做孝與禮的表率。一般而言,由於參與人數眾多,只有皇帝、宗室和二品以上重臣可以在此參拜。除此以外,三品及三品以下的官員則聚集在午門外。參拜過程中,由鳴贊官高聲唱喊,以維持兩處參拜行禮秩序的同步。當然,除皇帝和文武百官外,後宮裡的妃嬪和皇子同樣需要向太后「老佛爺」請安。

「開筆書吉語」是正月初一這一天最為重要的儀典之一,也被稱為是「明窗開筆」。金甌永固杯和玉燭長調(燭臺)則是自雍正帝以來,開筆典禮中最重要的兩個禮器,寓意著江山永固,四時調和。

在只有皇帝一人完成的「明窗開筆」儀式中:身穿冠服的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的明窗前端坐,親自點燃玉燭長調,將屠蘇酒倒入寓意江山世代的金甌永固杯,隨後手握筆端稱「萬年青管」、筆管刻「萬年枝」的專用筆,在吉祥爐和香爐上燻炙片刻,然後開始寫吉字,先用朱墨寫「福」字,再用墨筆寫吉語,以祈求新年物阜民豐、四海安寧。寫好的吉字則放入專門的黃匣內封存,要求子子孫孫不許開看。中國人對文字的崇拜,也在傳統的大年裡表現得淋漓盡致。《故宮賀歲》裡,可以看到青年演員羅晉對這一流程的即興演繹。

乾隆款金嵌珠石金甌永固杯,故宮博物院藏。

那麼,乾隆皇帝在他登基的第一年,究竟寫下了什麼樣的祝福吉語呢?

「元年元旦海宇同禧和氣致祥豐年為瑞,願共天下臣民永享昇平。所願必遂,所求必成,吉祥如意。」

「何處生春早,春生書福中。」和普通人家寫「福」字掛春聯不同,皇帝家的寫「福」流程大有講究,比如乾隆寫「福」字,可不只是簡簡單單地寫個「福」字,皇帝用的可是「賜福蒼生筆」和「龍箋」。令人稱奇的是,「龍箋」上面的雲龍紋,並非印刷而成,每個龍紋都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有繪畫的痕跡,而這意味著,這些「龍箋」上的雲龍紋實際上是由如意館的畫師所畫。

乾隆皇帝的御筆「福」字。

額外值得一提的是,除本周三上線的「祈福迎祥的講究」外,《故宮賀歲》已經播出了第一期「重華宮裡的雅集」和「紫禁城的團圓飯」,接下來還將播出「年物裡的吉祥意」以及「宮裡春晚好熱鬧」,分別由詠梅和王珮瑜擔任文化嘉賓,領略故宮裡清雅吉祥的年味,以及絕不遜色春晚的連臺大戲。

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登上暢音閣戲樓。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董牧孜

校對丨薛京寧

相關焦點

  • 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是怎麼回事?故宮紫禁城新年展覽掛天燈
    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是怎麼回事?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1月1日開始,開放神武門外至東華門外的故宮城牆和筒子河之間的通道。據悉,1月6日至4月7日,故宮博物院還將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將首次最大限度還原清代皇宮過大年的場景,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啦!
  • 2019故宮春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主題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開幕時間:2019年1月7日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展覽為期三個月,從2019年1月6日向觀眾試開放,1月8日正式展出至4月7日,即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
  • 600年前故宮年俗在必勝客上演 西餐廳裡大過新年
    春節將近,年味漸濃,家家戶戶籌辦著年貨,有這麼一家西餐廳,亮起來中國紅,洋溢著過年的喜慶。中外家庭匯聚在必勝客餐廳,體驗過中國傳統年的同時,通過開筆書福、歲軸朝福、門神迎福、吉語贈福、吉宴祈福,一起五福鬧新春!
  • 紫禁城裡過大年 「進宮過年」實用攻略
    從進入臘月以來,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活動就開始在朋友圈活躍,不少遊客前往故宮「打卡」過年場景的文物展出、實景體驗以及數字沉浸體驗展等。那故宮過大年展出怎麼逛體驗最好還最省腳力?過大年展覽開放時間會不會延長?數字沉浸體驗展是否需要預約?進宮過年,也得做好攻略。
  • 故宮推出「賀歲片」,揭秘宮廷過年五大習俗
    泡起三清茶,感受文人之雅;吃年夜飯前先挨凍,以體會吃團圓飯的儀式感;看福字春聯門神,品味精美之至;擺出清供歲朝圖,清雅吉祥的年味;清宮裡也是有「春晚」,連臺大戲絕不遜色……《故宮賀歲》15日將更新第三集,五大皇宮裡的春節秘聞扎堆兒「發布」。
  •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門票怎麼買?
    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故宮預約購票入口:點擊進入  展覽為期三個月,從2019年1月6日向觀眾試開放,1月8日正式展出至4月7日,即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上巳節」,這與傳統的慶賀新年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 故宮賀歲|紫禁城裡的團圓飯竟是這樣吃的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春節將近,回想以往過年的場景,總有些氣氛讓你從眼前到心裡都覺得,新歲萬事可期。比如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一家人相互守著,迎接新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大宴宗親,在乾清宮請來1308位宗親吃飯,自大殿中的寶座一直擺到丹陛之下,足足擺了530桌!一個乾清宮哪裡能坐得下呢?殿宇內、屋簷下、丹陛上……連丹陛下的廣場上都坐滿了人。這北京的大冷天,必須得抗凍才能享受得了這份殊榮啊。當時具體怎麼才能坐得下呢?我們參照一下同是大宴的《紫光閣賜宴圖》。
  • 宅在北京,吃喝玩樂「尋年味兒」
    不過,這好吃好穿肯定只是過年的一小部分,想重拾年味兒,我們可能還需要一些過節的儀式感。 這個春節,故宮就貼心地辦起了「紫禁城裡過大年」的特展,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讓大家在皇宮裡回味中華民族歷代相繼的過年禮俗,體味滿滿的儀式感。
  • 紫禁城裡過大年——故宮博物院己亥春節大展亮相午門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己亥年春節,讓傳統的節慶文化鮮活起來,為觀眾帶來節日的文化享受,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1月6日起在午門-雁翅樓展廳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寄託著人民群眾「回家過年」的美好期盼。
  • 《上新了,故宮》,帶你走進暢音閣,看紫禁城裡的「演唱會」!
    節目的一開始,我們的單館長就給我們的「故宮文創兄弟"周一圍、鄧倫以及神秘嘉賓王麗坤派送了小任務「百年前紫禁城裡上演的宮廷演出,這些演出堪比今天精彩絕倫的演唱會,曾是古代古代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此外還給了一個小提示「這是一處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 紫禁城裡過大年 「進宮過年」實用攻略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那故宮過大年展出怎麼逛體驗最好還最省腳力?過大年展覽開放時間會不會延長?數字沉浸體驗展是否需要預約?進宮過年,也得做好攻略。故宮官方為遊客提供了一張進宮過年路線圖,其中「紫禁城裡過大年」展、數字沉浸體驗展、「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天燈萬壽燈這些主要觀賞點都囊括其中。
  •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臘月初一開展
    中國網12月24日訊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己亥年春節,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1月6日起在午門-雁翅樓展廳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以破紀錄的近千件文物展示數量,恢復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的展覽創新形式,為觀眾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
  • 2020《故宮賀歲》品味故宮裡的濃濃年味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當乾隆皇帝在臘月初一用賜福蒼生筆鄭重寫下第一個「福」字的時候,就預告著宮裡要開始過年了……正在播出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是2019年《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延續和新形態的嘗試,嘗試將展覽中靜態的文物背後的故事、容易被人忽視的傳統之美,借主持人和嘉賓的嘴說出來
  • 搶不到故宮的燈會票?穿越300年看紫禁城裡的上元夜
    不知您是否經歷了午夜12點的故宮搶票狂潮?故宮博物院94年來首開夜場的消息,近日在各大社交媒體刷了屏。
  • 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了 故宮復原消失了近200年的「天燈」和「萬壽...
    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了 故宮復原消失了近200年的「天燈」和「萬壽燈」時間:2019-01-03 20:30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了 故宮復原消失了近200年的天燈和萬壽燈 故宮首次最大限度還原清代場景 普通人能在宮裡過年了!
  • 紫禁城裡過大年 乾清宮首次復原天燈萬壽燈
    原標題:紫禁城裡過大年 乾清宮首次復原天燈萬壽燈 不論宮廷還是民間,辭舊迎新都是中國人過年永恆的主題,今年新春,故宮博物院首次最大限度還原清代皇宮過大年的場景。200年後 乾清宮丹陛前,首次重現天燈萬壽燈節慶場景,觀眾第一次能夠在皇宮裡過大年。
  • 天燈、萬壽燈回歸乾清宮 「紫禁城裡過大年」再添新景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春節臨近,「紫禁城裡過大年」又添了新景觀。1月21日,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立起「天燈」和「萬壽燈」各一對,作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實景體驗部分,正式向觀眾開放。
  • 紫禁城裡過大年 康乾盛世「天燈」180年後再次現身
    但今天,美麗的「天燈」在告別世間180年之後,再次出現在了故宮博物院的乾清宮前丹陛,拉開了故宮博物館首次「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大幕。展覽為期三個月,於2019年1月6日開幕,正值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也是傳統上一系列慶賀新年活動開始的日子。
  • 紫禁城裡過大年 | 專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019年的故宮更好看
    它推出的「紫禁城裡過大年」火爆了整個春節。7天時間裡,在嚴格限流的情況下,50萬遊客湧向故宮,已經到了 「一票難求」的程度。在此之前,《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第二季兩檔綜藝節目相繼熱播,人們對博物館的興趣空前高漲。據統計,2018年故宮遊覽人次首次突破1700萬,穩坐「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位,基本實現「旺季不擠、淡季不淡」。
  • 來紫禁城裡過大年!乾清宮數字沉浸體驗展今天正式對公眾開放
    它作為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實景體驗部分面向觀眾開放。每逢新春佳節,皇家也和民間一樣,都有掛燈籠的習俗。舊時新年前後,在高處懸掛燈盞,此燈徹夜通明,謂之「天燈」。清代宮廷沿用明代舊制,春節前後要在乾清宮丹陛上下各立一對天燈和萬壽燈,乾隆五十四年開始在皇極殿各增立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