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故宮賀歲》品味故宮裡的濃濃年味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故宮賀歲》劇照。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當乾隆皇帝在臘月初一用賜福蒼生筆鄭重寫下第一個「福」字的時候,就預告著宮裡要開始過年了……

正在播出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是2019年《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延續和新形態的嘗試,嘗試將展覽中靜態的文物背後的故事、容易被人忽視的傳統之美,借主持人和嘉賓的嘴說出來。

正本清源認真對待傳統文化

你是否知道,宮裡的春聯是掛的不是貼的、故宮裡的門神是有男有女的、吃乾清宮的團圓大宴要有抗餓抗凍的基本技能、乾隆發紅包不給嘉慶、影視劇裡的「鐵三角」事實上並未如此親密過……

《故宮賀歲》從元旦上線,每周三更新,目前已播出兩期,評論中說得最多的就是「乾貨滿滿」「故宮專家說啥都必須有根有據」。因為《故宮賀歲》是首個由故宮專家全程參與策劃、撰稿,擔任學術顧問及監製的節目,節目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和信息,都經過了嚴密的查證,期以起到正本清源的示範作用。

以往影視劇裡表現的「鐵三角」(乾隆、和珅、紀曉嵐)總是秤不離砣,但論起歷史上的官職,紀曉嵐卻與和珅相距甚遠。其實,乾隆三十四年,年方20的和珅便繼承了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僅隔三年又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是名副其實「美英姿」的少年能臣,而且30歲就由戶部左侍郎擢升為戶部尚書,37歲時,和珅由協辦大學士一躍擢升為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可謂內閣首領。直到嘉慶四年(1799),和珅擔任文華殿大學士一共13年。而紀昀是在其82歲,即嘉慶十年(1805)正月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二月他就去世了。所以,紀昀擔任協辦大學士僅一個月。

《故宮賀歲》也在節目中介紹了在乾隆五十七年的茶宴,28人參加,和珅的座次能排進前十,而紀曉嵐卻始終排在末尾的位置。

家事即國事,歷史的蛛絲馬跡總是讓人回味。《故宮賀歲》中提到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年過年吃飯的時候,乾隆發了銀錠當紅包,唯獨沒有給嘉慶,理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你的了,你自然不需要紅包了。

作為當期嘉賓之一的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馬上說,這不是正史記載,寫這段故事的人,是朝鮮人,是無法參加皇帝的家宴的,所以應非親眼所見,只能是「據說「。

祈福迎祥再現皇宮傳統年俗

15日更新的第三期主題是「祈福迎祥的講究」,主持人竇文濤和嘉賓羅晉一窺皇宮裡的傳統過年習俗,這就不得不說到在節目中由故宮專家徐徐展開的《京師生春詩意圖》軸。

古書畫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員伏衝介紹,從畫作題跋可見,乾隆三十二年冬(1767年),皇帝御製了二十首生春詩,讓宮廷畫家徐揚用畫作的形式,很好地將清乾隆時期宮廷和民間過年的情形給表現出來。

事實上,整個過年的過程在皇宮裡基本上是從臘月初一一直到二月初三。在這幅圖中也有所表現,「何處生春早,春生書福中」,宮廷歷史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員金路介紹,臘月初一,乾隆皇帝會用賜福蒼生筆鄭重寫福字,掛在紫禁城中的各個宮殿上,就拉開了宮裡過年的序幕。

而宮裡的春聯和福字跟民間最大不同是,民間是粘上去的,年年帖年年撕,而宮裡則是掛上去的,金路解釋「相當於是裱糊在板子上,它的工藝和它的書寫者都是很尊貴的,所以這個是每年要拿下來繼續使用的。」嘉賓一行來到壽康宮親見了乾隆手書的福字。

在正月初一凌晨,皇帝會一個人來到養心殿,這就是「明窗開筆」儀式:身穿冠服的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的明窗前端坐,親自點燃玉燭長調,將屠蘇酒倒入寓意江山世代的金甌永固杯,隨後手握筆端稱「萬年青管」、筆管刻「萬年枝」的專用筆,在吉祥爐和香爐上燻炙片刻,然後開始寫吉字,先用朱墨寫「福」字,再用墨筆寫吉語,以祈求新年物阜民豐、四海安寧。寫好的吉字則放入專門的黃匣內封存,要求子子孫孫不許開看。

皇帝的願望都是海晏河清、國泰民安,但也要鄭重地、有規定儀式地,一個人在大年夜寫下來,且不讓後世子孫開看。中國人對文字的崇拜,也在傳統的大年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紫禁城裡的年味讓我們愛上這座城

宮裡的年,有文氣。若問宮裡的年最不同當下的特色,故宮書畫部研究員王亦旻一語中的:不離筆墨不離茶!乾隆發明的三清茶,無論是味道還是品相,絕對是當時的網紅茶,一杯難求。所謂三清即梅花、佛手、松子,雪水烹之。乾隆皇帝還為此特製三清茶蓋碗。

宮裡的年,有瑞氣。幾乎所有的自然之物都被賦予吉祥的寓意,柿子是事事如意,可做清供可入畫;佛手、松枝、梅花、水仙,應景的植物統統都來賀年,多少祥瑞都不嫌多。

宮裡的年,也有軼聞。打開塵封的歷史畫卷,一個個原本只作為字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那些生動卻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在「紫禁城過大年」的話題討論中漸漸鮮活起來。

比如乾隆到底有沒有摯愛的女人,有據可考的是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二到初七的某一日,在熱鬧的春節氣氛中,乾隆還是來到長春宮,那裡保留了孝賢皇后在世時的原貌,乾隆寫下《椒閣》一詩追憶逝世兩年的孝賢皇后,他們曾共度了二十二年的帝後歲月,詩句的字裡行間透露著一位帝王樸素的深情。

又比如吃餃子的傳統,許多饒有趣味的傳統並不是空穴來風。如乾隆皇帝也會做出往餃子裡包金豆(金疙瘩)這樣的趣事。乾隆四十八年元旦,太監端上了四個餃子,其中兩隻餃子包上金豆,皇帝享用必然會吃到這份「吉祥」。這樣的過年習俗也是一代代這樣傳下來的,或許最初是由民間到宮中。

宮裡的年,更有儀式。乾清宮的1308人的大宴530桌,人多到會坐在丹陛下面。在北京氣溫零下的大年裡,吃頓飯還得有必備技能:抗餓、抗凍。吃的不是飯,是榮耀。對帝王而言,團圓宴,這是垂範天下的儀典,他要示範給天下人的是歷代傳承的禮儀風俗,傳下去的是對於長壽、富貴、康寧、好德行、善終的追求。

紫禁城裡也會唱大戲,3層大戲樓暢音閣曾上演連臺大戲,就像今天的連續劇,整個正月宮裡人都在一場場追劇。

2019年1月,在養心殿維修工程中,施工人員在鏤空透風處偶然發現了兩份包著金圈的戲單。研究人員查看後,確認應是乾隆二十四年造辦處呈的大年三十戲曲節目單。

在《故宮賀歲》的最後一集,著名京劇演員王佩瑜登上暢音閣戲樓,開嗓一刻,現場安靜得只能聽到拍攝人員的呼吸聲。歷史空間中的強大氣場,讓人憑生敬畏,也讓觀眾更期待《故宮賀歲》的後續。(完)

相關焦點

  • 《故宮賀歲》視頻即將上線 尋找宮裡的年味
    《故宮賀歲》劇照故宮博物院供圖本報電 (鄒雅婷 任妍妍)12月27日,由故宮博物院、騰訊出品,故宮出版社、騰訊新聞聯合製作的視頻節目《故宮賀歲》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發布會。作為2020年春節期間給公眾獻上的賀歲禮,《故宮賀歲》視頻節目將於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線,1月1日-29日期間通過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播出,每周1集,每集時長30分鐘,共推出5集。節目形式為主持人與故宮博物院相關專家、參與節目的嘉賓一起在故宮探尋傳統過大年的習俗。
  • 《故宮賀歲》2020年元旦上線 5周連播迎新春(圖)
    這一切謎底將隨著2020年1月1日《故宮賀歲》視頻節目正式上線陸續揭曉答案。中國網記者今天獲悉,由故宮博物院、騰訊出品,故宮出版社、騰訊新聞聯合製作的5集視頻節目《故宮賀歲》,將於1月1日-1月29日期間通過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播出,每周1集,每集時長30分鐘。據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介紹,《故宮賀歲》是一檔談話類文化節目。
  • 《故宮賀歲》將上線,馮唐、羅晉等帶大家在宮裡過大年
    2019年春節期間,故宮博物院舉辦了「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給觀眾獻上了從未有過的傳統文化賀歲大禮。2020年春節期間,《故宮賀歲》是以視頻節目的形式再次給公眾獻上的賀歲禮,讓大家持續感受故宮賀歲的文化溫度。
  • 故宮賀歲|紫禁城裡的團圓飯竟是這樣吃的
    問題背後都有故事,欲知詳情,請看《故宮賀歲》第二期。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有幸是皇親國戚,吃團圓飯這事,得有兩個必備技能:抗凍+抗餓。不過,乾隆帝還是非常體恤怕冷的年邁大臣,曾親賜「端罩」給兩朝元老大臣——嵇璜。嵇璜年老體弱,多次想要告老還鄉,但是乾隆帝總是不放人,晚年留他參與纂修《四庫全書》。
  • 皇宮裡怎麼過新年?故宮上演「賀歲片」紫禁城裡尋年味兒
    迎年應臘朔,施惠守家風。鳳篆鵷班布,朱箋墨瀋融……」這首來自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製生春詩》,描繪的正是宮裡過大年時開筆書福的場景。自去年推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以後,今年,故宮又通過「賀歲片」《故宮賀歲》的形式,展示宮裡過大年的習俗,與觀眾一起品味故宮裡濃濃的年味。
  • 故宮復原舊時燈景賀歲迎祥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記者餘俊傑)21日,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前丹陛上下樹立起「天燈」和「萬壽燈」各一對,作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實景體驗部分正式向觀眾開放。據了解,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己亥年春節,故宮博物院於今年1月8日起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通過創新展覽形式,恢復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為觀眾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
  • 故宮賀歲|我們為什麼越來越愛傳統的年味兒?
    這一期《故宮賀歲》就帶大家共同探尋一下宮中傳統的儀式節俗。年味之一:那些大年夜親手寫下的願望,已歷百年明窗開筆吉語(複製品)這是《故宮賀歲》節目中出現的道具,是故宮老師重新謄寫的清朝皇帝元旦的吉語。年味之二:最高等級的儀式,表達家之情與國之敬正月初一天色剛亮,乾隆皇帝就從乾清宮來到慈寧宮給皇太后行拜賀之禮。皇帝要在接受眾人朝拜之前先為天下人垂範,拜會自己的母親,這個禮儀在宮裡過大年期間堪為最高等級。
  • 故宮賀歲元旦上線 播出時間平臺及分集簡介一覽
    過去紫禁城裡過年會準備什麼禮物?紫禁城新年家宴什麼口味?紫禁城裡「福」字、春聯與民間有什麼不同……  2020年春節期間,故宮博物院將推出視頻節目《故宮賀歲》講述故宮傳統過大年的習俗,為公眾獻上傳統文化賀歲大禮。視頻將於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線,以每周一集的方式在騰訊視頻播出。
  • 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日,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正式向觀眾開放,展覽將持續至4月7日。  新華社記者 張傳奇 攝  1月8日,遊人在故宮內遊覽。  當日,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正式向觀眾開放,展覽將持續至4月7日。
  • 故宮公布2020年重點活動 2020故宮有哪些大展覽?
    2020年即將到來,這一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早已「圈粉」無數人的故宮博物院在這一年將舉辦什麼活動?  例如,故宮博物院將設計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標誌、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紀念幣、特種郵票。  此前已備受關注的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也將於2020年啟動製作。電視紀錄片《紫禁城》、大型史詩劇《紫禁城》也將相繼啟動製作。  此外,故宮要拍電視劇了。相關介紹顯示,2020年電視劇《故宮如夢》也將啟動製作。
  • 《故宮賀歲》第二期溫情上線,看竇文濤馮唐探尋乾隆大年家宴
    1月8日,由故宮與騰訊聯合出品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第二期已在騰訊新聞客戶端上線。繼首期節目細緻講述重華宮茶宴上的君臣趣事後,本期節目聚焦於乾隆時代的團圓家宴。俗話說,團團圓圓過新年,那麼身為皇帝的乾隆,他的團圓飯都吃啥?他的團圓飯都跟誰吃?
  • 浦發銀行攜手《故宮賀歲》帶你納福賀歲過大年|銀行
    隨著農曆新年的到來,一檔聚焦傳統春節文化的視頻節目也以其獨特的「年味兒」,引發了人們的熱切關注和好評,它就是《故宮賀歲》。浦發銀行作為行業合作夥伴參與的新春檔重磅文化節目,目前全網播放量已達1.6億,其獨具人文情懷的節目視角,帶給人們濃濃的「紫禁城的年味」。
  • 《故宮賀歲》第三期上線 原來紫禁城也流行「集福」
    「當天地間寒風驟起,年就近了,那些關於團圓的溫暖氣息,似乎也開始縈繞在記憶裡」,隨著青年演員羅晉的開場白響起,《故宮賀歲》第三期於1月8日在騰訊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本期節目主要講述了清代紫禁城新年自臘月始的宮俗禮儀,例如元旦盛典皇的帝拜年和開筆儀式有什麼講究?
  • 故宮推出「賀歲片」,揭秘宮廷過年五大習俗
    泡起三清茶,感受文人之雅;吃年夜飯前先挨凍,以體會吃團圓飯的儀式感;看福字春聯門神,品味精美之至;擺出清供歲朝圖,清雅吉祥的年味;清宮裡也是有「春晚」,連臺大戲絕不遜色……《故宮賀歲》15日將更新第三集,五大皇宮裡的春節秘聞扎堆兒「發布」。
  • 北京故宮線上參觀指南(數字故宮+數字展覽)
    北京故宮線上參觀指南  為避免節日期間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故宮博物院自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起閉館。足不出戶的時候,是不是更懷念逛博物館的樂趣?「數字故宮」照常開放,讓你在家也能逛故宮、看展覽、賞文物、學歷史。
  • 2021年《故宮日曆》亮相
    原標題:2021年《故宮日曆》亮相,365件「牛」文物收藏其中  距離2021年還有4個多月,2021年《故宮日曆》已經新鮮出爐,《胤禛耕織圖》《五牛圖》等365件「牛」氣沖天的文物亮相。
  • 瀋陽故宮博物館五個展覽延期
    3月17日,瀋陽故宮恢復對外開放,線上轉線下,為滿足廣大觀眾的觀展需求,瀋陽故宮博物館館特將「金玉滿堂——瀋陽故宮的奢華典藏」、「館藏珍寶展」、「皇帝賀歲——清宮年事文物特展」、「春色滿園——瀋陽故宮藏清代書畫展」、「盛京禮物——瀋陽故宮迎春文化創意展」五個展覽延期。
  • 工銀賀歲品牌金—— 故宮福包之福運有餘,牛運平安送吉祥!
    年年開門迎福氣,歲歲有禮送吉祥,這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中華有福,工行送福,這是工銀金行家賀歲的傳統。  追溯中國年的福文化,來自600歲的紫禁城中,這裡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活地標,這裡有美好如初的迎祥賀歲場景。紫禁城裡過大年,每當辭舊迎新之時賜贈辭歲荷包、文玩書籍等禮品,稱為「饋歲」。
  • 故宮公布2020年重點活動:重磅展覽不少 將拍電視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宋宇晟)2020年即將到來,這一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早已「圈粉」無數人的故宮博物院在這一年將舉辦什麼活動?喬丹 攝故宮要拍電視劇了記者注意到,除了一系列重磅展覽外,文化類產品也將於2020年亮相。例如,故宮博物院將設計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標誌、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紀念幣、特種郵票。
  • 2020年,故宮有套綿延600年的金銀紀念幣,請查收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發行計劃已確定,共包括10個項目,61個品種,其中,「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頗令市場關注。具體來看,這10個項目分別是為,2020版熊貓金銀紀念幣、2020年賀歲銀質紀念幣、2020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中國書法藝術(楷書)金銀紀念幣、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金銀紀念幣、中國能工巧匠金銀紀念幣(第2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2020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銀質紀念幣、2021中國辛丑(牛)年金銀紀念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