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向綠色深處挺進

2020-12-20 安青網

記者 楊露露

如何以「林長制」實現「林長治」、做活「林」字文章?

這幾年,位於淮河之畔的蚌埠市,以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為引領,以林業增綠增效和「四旁四邊四創」行動為主攻方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加快國土綠化步伐,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工程。

向問題矛盾叫板

各級黨政領導直接擔負起森林資源保護責任,進一步壓實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體系

五河縣大新鎮、新集鎮、頭鋪鎮區域內的淮河堤壩,因為水利用地與當地村民爭議已久。面對這一問題,縣級林業部門著急,當地鎮鄉黨政部門力不從心,這綠化造林的事就擱置了起來。

光禿禿的壩子,北岸大堤與南岸堤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五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擔任淮河縣級林長後,通過深入調研,提出了解決方案,妥善解決了這一區域的造林難題,消除了淮河堤壩綠化的空白段。

「林業發展,離不開制度作為『靠山』。」市林業局局長、市林長辦主任李坤聖表示,林長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落實黨政領導負責制,通過建立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壓實工作責任,協調各方力量,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人專管。

山有頭、林有主,有問題、找幹部。2017年以來,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2186名,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

讓各級黨政領導直接擔負起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市、縣、鄉、村四級黨政一把手擔任起「林長」,進一步壓實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體系,改變了過去由林業部門組織林業生態建設的單一路徑,形成了各級黨委政府和成員單位共同組織、共同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完整體系,讓綠色發展不「留白」。

「過去植樹,光栽不護,白費功夫,群眾看著心疼也沒有辦法。」又是一年冬春造林季,隨處可見火熱的整地打穴的場景,五河縣朱頂鎮林長安慶傑深有感觸地說,實行林長制以後,群眾發現問題就會主動反映,現在植樹季每天都能接到群眾來電。

截至目前,全市3縣6區、87個鄉鎮(街道)全部出臺並完善了林長制工作方案,圍繞護綠、增綠、用綠、管綠、活綠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構建「一林一檔」「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和「一林一員」等林長制「五個一」服務平臺,任務細化分解到山頭地塊、綠地溼地,實現了「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責有人擔」。

大膽試、大膽闖,林長們在一線磨礪,林長制改革相關配套機制也在逐步完善。

各級林長深入各自責任區,摸家底、找問題、解難題、理思路,摸排造林空間,落實管護措施,認真排查問題,及時分辦交辦,推動改革走深走實。近三年來,共排查林業難點問題260餘個,國有大洪山林場禁採復綠、三汊河國家溼地公園連通市區主幹道等60餘項林業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完成有爭議水利土地造林600餘畝,基本消除了淮河堤壩綠化的空白段。

向沉痾痼疾開刀

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贏得了百姓的金字口碑

12月8日,把最後一批櫻花、冬棗、紅楓、烏桕、映山紅樹苗放進土裡,禹會區副區長、大洪山區級林長湯化蕾鬆了一口氣,今年千畝石質山造林任務圓滿畫上句號。

這個春天,再來大洪山,山體復綠,花開遍野。很難想像,五年前這裡曾是一片遍體鱗傷的礦山,破壞性開採屢禁不止,生態資源遭受嚴重破壞。

「礦山復綠」「廢墟變森林」,絕非一日之功。

在環境整治及植綠復綠關鍵時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大洪山市級林長吳捍衛每周督查一次,區級林長天天奮戰在整治一線,坐鎮指揮大洪山環境整治復綠工作,帶領大洪山林場全體職工晝夜奮戰,放棄雙休和節假日,冒嚴寒、戰酷暑,一邊加強礦山巡查,一邊植綠復綠。「今年大洪山林場被確定為安徽省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這是我市大洪山林業事業發展一次難得機遇。」禹會區委書記、區級總林長馮中元深有感觸地說。

100多公裡外,同樣是國有林場的大鞏山林場也曾受體制機制制約,面臨資源培育投入不足、發展活力嚴重缺乏的難題,一度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老場長趙永升是這次變革的見證者。採訪中,他說,「蔥翠秀美的大鞏山離不開『林長』上山,結合國有林場改革,補發展欠帳,重塑林業管理體系,林業保護的氛圍越來越濃。」

在林長制的牽引下,我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際行動,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做好治山治水治汙大文章,不欠新帳、多還舊帳,給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先行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林長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推行林長制後,大家深度參與其中,重視林業、研究林業、保護林業、發展林業的意識顯著增強。」 目睹這一變化,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李德成認為,林長制改革,著眼制度建設這個根本,為林業發展和保護賦權賦能,向跨部門協作體系不健全、林業部門「小馬拉大車」等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開刀」,為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幾年下來,市林業局在實踐中總結了林長制改革的「蚌埠經驗」:「林長制改革,堅持高位推動是前提,生態保護修復是核心,強化責任落實是關鍵。」

林業發展大事小事,都是林長的事。各地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千方百計守護好綠水青山,積極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現在山有人管了,林有人護了,不砍樹也能致富了。」

向綠色發展要動能

緊貼「林」這個主題,以綠為筆繪就高質量發展之美

今年8月,由第三屆中國森林食品交易博覽會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本屆森交會上,我市塗山優果石榴酒、九禾桂花(葡萄)酒、天兆石榴複合果汁、金絲皇菊4件特色森林食品獲得產品類金獎,林產品企業在交易會上共達成意向合作協議5個,協議金額8000餘萬元;現場籤訂產品採購訂單合同3個,合同金額630萬元。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以林長制改革為牽引,緊扣「林」這個主題,緊盯「長」這個關鍵,緊抓「制」這個落點,立足「五綠」興林,大力開展林業增綠增效和「四旁四邊四創」行動,積極推進「創綠創溼」工作,「五綠」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李坤聖表示,「五綠」各有重點,相互獨立而又自然成為一個整體,「增綠」遵循基線、「護綠」堅守底線、「管綠」築牢防線、「用綠」接通地線、「活綠」安上天線,這些就是林長制改革的施工圖。

各地堅持見縫插綠、應綠盡綠,努力拓展國土綠化空間,通過「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四旁四邊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等項目的實施,我市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15.45%提高到2019年20.75%。深入實施鄉村綠化提升工程,我市農村綠化覆蓋率達到25%,村莊綠化提升工程已覆蓋944個行政村的55%。

「林業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也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認為,將脫貧攻堅納入林業改革發展大局,在脫貧主戰場,林業發揮帶貧功能。截至11月底,全市實現林業總產值達82.5億元,同比增長12.3%。

借力機構改革,整合人員、技術、資金、企業等資源要素,探索推進林業「三變」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積極推行「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模式,全市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達90.8萬人次。實施「網際網路+花卉苗木」,整合多方資源,豐富和構建了花卉苗木產業線上、線下複合運營體系,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取得了新突破。截至11月底,全市花卉苗木產業實現產值25.2億元,同比增長20%。

相關焦點

  • 深讀|綠色,蚌埠崛起的密碼
    淮河流域的兄弟城市,駛向了一體布局、綠色發展的「新航道」。弘揚大禹精神,加速綠色發展。沿淮各地紛紛摩拳擦掌,為建設創新發展之河、協調發展之河、綠色發展之河、開放發展之河、共享發展之河而努力。作為淮河流域歷史文明的中心,從大禹治水、夏啟建國,到楚漢相爭、淮海戰役,從雙墩文化的早慧到津浦鐵路的開通,蚌埠,流淌著淮河綿延不絕的血脈。
  • 頂瓜瓜引中國紡織業向綠色環保挺進
    頂瓜瓜引中國紡織業向綠色環保挺進 2007-10-22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共贏構建和諧社會環保是「頂瓜瓜」與生俱來的基因,
  • 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挺進世界海洋最深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新華社)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要「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寄託了先輩們探知海洋、利用海洋的夢想。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載人深潛技術還停留在600米。
  •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挺進最深處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挺進最深處 2014-08-21 14:02:24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E12管節實際安裝水深超過45米,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挺進最深處
  • 蚌埠向全國支援湖北醫療工作者發出盛情邀請…
    蚌埠向全國支援湖北醫療工作者發出盛情邀請… 2020-07-01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天崗,正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引來綠色「巨無霸」過去的天崗,有著高達100億立方米花崗巖總儲量、有著「吉林白」「芝麻白」這些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現狀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朋友來蛟旅遊,大家領著繞開天崗走。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
  • 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天崗,正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過去的天崗,對蛟河人來說猶如雞肋,有著高達100億立方米花崗巖總儲量、有著「吉林白」「芝麻白」這些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現狀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蛟旅遊,大家領著繞開天崗走。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
  • 吉林省蛟河市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天崗,正努力向東北亞石都的目標奮力挺進。  過去的天崗,花崗巖總儲量高達100億立方米,有著「吉林白」「芝麻白」等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但現狀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旅遊,大家領著繞開天崗走。  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
  • 向新高度和新深度挺進(望海樓)
    他指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無論在物理尺度上,還是精神尺度上,中國人民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新的深度,我們在更好認識世界的同時,也更加清晰地認識了自己。這一年,中國人能登多高?
  • 蚌埠房價難跌!多個高價樓盤出市,蚌埠房價連續3個月上漲!
    蚌埠未來樓市走向......一、蚌埠樓市購買力強大,房價還會持續上揚!蚌埠現在最高房價也達到2.7萬/平了,萬元盤更是層出不窮,高端盤上線4小時就售出,強大的購買力預示著蚌埠的房價是很難跌的。其價格已經在蚌埠算是天花板級別了,即便價格高,但熱度依舊不減。主要原因是目前蚌埠改善群體擴大,高端市場購買力太強大。再加上高端改善盤的價格普遍相對較高,一般情況下都突破了1萬/㎡,這將極大拉升蚌埠樓市的整體均價。02萬元盤成常態!備案價不斷捅破天花板!
  • 蚌埠:出口退稅「無紙化」 外匯業務開通「綠色通道」
    此外,該市還開通外匯服務綠色通道,非現場服務減少聚集風險。外匯局蚌埠市中心支局編制外匯業務在線操作指南並採取多渠道宣傳,向各申請主體公示諮詢電話、QQ、微信號等,鼓勵網上辦、郵寄辦等「不見面」方式辦理外匯業務,引導涉外主體通過「事先查詢諮詢,事中郵件申辦,事後補交材料」的綠色通道辦理。特事特辦保障復工復產。
  • 鳳凰城首進蚌埠 海亮地產近六億總價斬獲兩地塊
    海亮斬獲兩宗地 近六億總價挺進濱湖新區 當日蚌埠海亮房地產有限公司成功競得蚌掛(2013)62及蚌掛(2013)63號地塊,總成交代價達6.477億元。其中,蚌掛(2013)62號地塊位於禹會區長樂路南側、華光大道西側,為居住及配套商業用地,面積9304.084平方米。
  • 舌尖上的蚌埠——蚌埠美食小吃
    2、蚌埠石榴湖溝燒餅在蚌埠、宿州、固鎮一帶頗為著名。4、老任橋牛肉由於避免高溫、爆炒速食油膩,從而保持了花生的維生素原有成分,久食不上火,而且有健胃,平衡血壓的輔助功能,被譽為真正綠色食品。 6、懷遠泥鰍
  • 蚌埠新語彙——河湖清親兩岸綠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
  • 蚌埠人討論!如果把鳳陽劃給蚌埠,蚌埠現在能排安徽第幾名?
    在看到有人提問「安徽省如果把鳳陽劃給蚌埠,蚌埠現在能排安徽第幾?」就簡單回答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比較膚淺,歡迎大家討論。作為一個在從讀大學就在蚌埠生活的人,現在在做蚌埠本地資訊類自媒體,對蚌埠也有一定的了解,說實話,首先鳳陽縣很難劃給蚌埠,十年內可能性幾乎為零,其次,說一下如果劃給蚌埠的話,蚌埠在安徽的排名會提高多少。
  • 蚌埠生物基新材料向千億級產業邁進
    據蚌埠新聞網報導  蚌埠市生物基新材料向千億級產業邁出堅實步伐,作為生物基新材料前沿的聚乳酸和聚乳酸纖維生產項目正式籤約落戶固鎮。5月9日晚,年產100萬噸聚乳酸項目和年產30萬噸聚乳酸纖維生產項目籤約儀式舉行,市領導汪瑩純、王誠、楊森、鄭東濤、胡啟望、郭鵬,中國恆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杰出席籤約儀式。
  • 第二屆中國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在蚌埠舉行
    據蚌埠日報消息 12月21日至22日,第二屆中國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在蚌舉行。章曦代表省政府向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院士專家、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安徽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在致辭中指出,大力發展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是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 新疆: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向縱深挺進
    近年來,新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為牽引,不斷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挺進,不斷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戰果:汙染防治效應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 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
    大成集團於2005年10月在蚌埠市固鎮經濟開發區成立了大成萬達(天津)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2009年元月1日轉變為獨立法人公司(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通過三年的努力經營,及政府部門的支持, 現已發展成為安徽地區具有影響力的禽產品加工企業。  公司2007年飼養肉種雞3.5萬套,生產飼料3萬噸、年加工肉雞550萬隻,有員工696人,並帶動了當地380戶農民走上規模養殖肉雞行業,使每戶農民平均年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
  • 共飲淮河水,相望於江湖,簡析淮南與蚌埠發展差異
    根據近期安徽省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將支持安慶、阜陽、蚌埠、黃山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馬鞍山、銅陵、滁州、池州、宣城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支持亳州、宿州、六安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北、淮南打造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