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我吃過的牛肉不多,幾十塊一斤的牛肉對我來說太奢侈了,豬肉倒是經常吃,但是豬肉不會發綠,這個在日常消費中購買醬牛肉吃,確實會偶爾購買到牛肉表面會有發綠的現象,這個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呢?
對於農村老人的說法我是不以為然的。醬牛肉表面發綠,並不一定是好品質的醬牛肉,甚至還有可能是變質的有病的牛肉。老經驗有時候並不靠譜,作為研究農村老俗話的人來說,可以肯定的說,農村老人的經驗教訓有時候非常的片面,欠缺科學角度的考量,有時候老經驗甚至會害死人,阻礙社會文明車輪的前行。
事情都有兩面性。咱們先說說農村老人認為的,醬牛肉發綠的才是好的牛肉的道理。這個對於農村老人來說,也僅僅是一種經驗性的判定,他們是說不出所以然的,只懂得這是好的醬牛肉就可以了。因為醬牛肉表層看著發綠,涉及到了光學原理,農村老人可能不懂光學的學問,只不過是見識的多了,經驗教訓而已。
牛肉和其他肉類不太一樣,牛肉吃起來比較粗有嚼勁,這主要是得益於牛肉的肌肉纖維比較多的緣故。雖然肌肉纖維很多,但比較細小是看不出來的,甚至比頭髮絲還細。那麼醬牛肉在被人購買的時候,賣牛肉的人就會給切出來一塊兩塊的給客戶,那麼就會出現客戶買到發綠醬牛肉的機率,也會沒有。這個是什麼原因的呢?從物理學角度來說,買牛肉切肉,如果是順著牛肉肌肉纖維的方向來切,那麼肌肉纖維就會形成一種「光柵」效應,光柵效應會對光線產生一種反射幹涉,然後醬牛肉表面就會出現綠光現象。
從這個比較正面的意義上來說,農村老人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了,更不用說後面再說變質的醬牛肉了。也就是說,牛肉表面出現綠色光芒,是和賣肉的人的刀法,環境空間的光線角度以及醬牛肉的含水分多少有關係的,而不是說發綠光的醬牛肉就是好牛肉。所以我會說農村老人的說法不靠譜,但也沒有什麼害處,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罷了,就算是經驗之談的吧,不能也不具有普世價值,聽聽就好。
還有一種說法是牛肉中還有的銅元素過多也會導致醬牛肉發綠光,再個也說是牛的淋巴結是綠色的,那麼這塊牛肉就不是好牛肉。其實這兩種說法更不靠譜,牛肉中含銅就會發綠嗎?難道是銅綠?太假了吧?說淋巴結的靠譜嗎?不太清楚,如果這樣的話,全國各地都會有吃到發綠的醬牛肉,難道吃飯的牛肉位置驚人的相似一致?很顯然也不靠譜,是一種自我臆想罷了,不可行。
相對於正面回答,我更傾向於醬牛肉變質的角度來說。不想多說什麼,話題比較棘手,但總的來說可能是牛肉中含銅量過高,或者是牛肉被細菌病菌感染所導致的發綠,這個也有可能。有一種叫綠膿單胞菌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讓醬牛肉發出綠光,這個不能吃了。然後這個牛肉中的含銅,銅離子與某種食材發生反應,也會出現泛綠現象。但不確定,存疑。
所以醬牛肉發綠不一定就是好牛肉,還有可能會吃壞肚子的呢?自己不確定的,不要購買發綠的醬牛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