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遇到紅白事事都有辦酒席的習俗。
在我們老家農村,家裡蓋房,娶媳婦,嫁閨女,過壽,孩子滿月都有擺灑席的習俗,全村的人每家都會出錢去主家吃上一餐。
禮金的多少與親近關係有關,像我們村裡面如果是3代以內的,一般都是100-200元,3代以外的現在是60元。
擺酒席圖的就是一個熱鬧,歡喜,主人家準備好所有的菜品,大多是8-10個菜,其它鄰居來捧場,一起熱鬧熱鬧。圖個吉利。
我記得在90年代以前,在我們村裡面,誰家擺酒席,一般都是只去一個的,小孩也是很少有人帶去的。有的人家就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在家的話,有的會帶小孩去。但是在吃酒席時,小孩子是不坐桌子的,主人家也沒有做準備給小孩坐的。就是用碗打點飯,夾點菜,讓小孩自己端一個碗去吃。吃飯完了就領回家了。
那時在吃酒席時也是有講究的,同一桌的的位置坐起來都有講究,老人家坐東角,桌上上菜了,都是先讓年老的人先吃,然後再年輕人吃。老人家不發話大家都不敢端飯碗與酒杯,酒席間有長輩在,不準翹二郎腿,長輩們說話不準你插嘴,說來大家可能不相信,那時候的農村人比現在的人文明禮貌多了。
可是,近幾年,農村的酒席越來越變味了,很多的老人家都不想去吃酒席了。為什麼?
其原因令人不敢相信,老人家搶不過。
現在農村哪家擺酒席,小孩子有時都會多過大人,有的一家都會帶2-3個小孩去吃酒席,還要規規矩矩的坐在座位上面,如果主人家沒有準備那麼多的桌椅的話,那就尷尬了,不夠坐。只好另外臨時去增添桌椅。
最主要的是有些人在酒席還沒有吃完,菜還沒有上完,他們就四處尋找袋子,塑料碗等東西開始裝菜了。有的小孩就開始抱著牛奶,飲料等放一邊。
有些老人家動作慢的,根本就搶不過人家,弄的飯都吃不飽,有的甚至發脾氣走了。弄得主人家都不好意思,下不了臺。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在酒席上,一桌的人都吃完了,吃好了,還剩下一些好葷菜,你如果想要的話,可以打上一點帶回家中去吃,那認為你節約,是為了減少浪費,做得非常的對是吧。
因為主人家如果剩的飯菜太多,他們也一下吃不了這麼多,也等於浪費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打包,吃酒席的人也不會說你,主人家也沒事,我也支持你!
切記,不要在同桌人還沒有吃完的情況下,就開始打包。
朋友們,在你們的家鄉,擺酒席時,有這種打包的現象嗎?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說說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