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要求夯實農業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就是要端穩自己的飯碗。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當前,全球極端天氣頻現,全球農業生產很容易遭受打擊,中國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較大,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一旦供需緊平衡的糧食生產受到衝擊,糧食生產周期長,就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幹擾社會穩定、經濟運行與發展大局。

但是,更重要的是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複雜變化,中國要把握髮展主動權,就必須夯實農業基礎,守好「三農」這個戰略後院。也就是說,在當前關鍵歷史節點上,必須堅決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始終繃緊保持生產穩定增長這根弦,從政治高度看「三農」、抓「三農」,把抓好糧食生產擺在首要位置,作為明年農業農村工作「要害中的要害」抓穩抓牢,全力以赴奪取明年糧食和農業豐收,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打牢堅實基礎,贏得戰略主動。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採取精準有力的措施,具體落實到位。首先,從管理上要分品種制定工作方案,稻穀、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要分區域提出面積、產量分解任務,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機制、投入保障、技術路徑等;其次,加大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力度,穩定種糧基本收益,讓農民有錢賺,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其三,要加強農業科技對糧食生產的指導服務;要加強監測預警,制定抗災預案,做好科學防災減災工作。

夯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基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關鍵性、基礎性產業,農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農民是我國人口佔比最大的職業群體。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村穩則社會穩,農民富則百姓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進度和質量成色。與此同時,當前正處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交匯期,積極穩妥做好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是實現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樣需要挖掘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但是,需求釋放是在增收基礎上產生,因此,必須夯實農業基礎,促進農業農民增收,提高勞動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

從戰略上看,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中國需要確保糧食、擴大內需以及實現現代化,都需要守好「三農」這個戰略後院,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公共服務還待進一步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有待提高,城鄉發展存在不平衡,農村發展仍不充分,農業農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

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三農」工作,避免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業在水利建設、科技投入以及現代化生產等方面欠帳較多,土地改革尚待推進,農業補短板的壓力大。隨著中國農業種植人口數量繼續減少,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就越迫切。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確保糧食供應安全,從長遠看就是要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對農業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的投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優化產業布局,穩定糧食生產。同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鄉村振興,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6億農民是中國最大的職業群體,國家現代化大頭在三農,基礎和潛力也在三農,要儘快通過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加強政策引導,推動農戶儘快實現由自然小農人到市場人,再到現代社會人的轉變。這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

相關焦點

  • 高質量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示範引領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部...
    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批准創建了151個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要素集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已認定87個,帶動各地創建了3189個省、市、縣產業園,基本形成了以園區化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設格局。記者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有關問題,採訪了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
  • ...推動貴州農業農村現代化丨訪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楊昌鵬指出,「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的「三農」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12大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山地特色優勢不斷凸顯,我省中等農業省份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為推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寶貴經驗
  • 吉炳軒:更好發揮農業機械化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支撐作用
    原標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蘇檢查指導 吉炳軒率隊檢查聽取意見6月7日至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率執法檢查組到江蘇就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並就糧食安全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專題調研。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省長吳政隆,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會見檢查組一行。
  • 胡春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頭重頭在「三農」,基礎和潛力也在「三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對國內外形勢複雜變化,把握髮展主動權,需要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守好「三農」這個戰略後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同樣需要挖掘農村巨大市場潛力。
  •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橫縣加快建設廣西現代...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十四五」時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在「三農」。到2050年,要達成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把我國從一個農業大國建設成為農業強國,從鄉土文明建設成城鄉融合文明[3],把農民發展成高素質的城鄉公民,「十四五」要做好開篇布局。
  • 胡春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胡春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進度和質量成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頭重頭在「三農」,基礎和潛力也在「三農」。
  • 臨湘市農業農村局: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 近年來,臨湘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打造老百姓放心工程。2019年,臨湘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總任務3.9萬畝,總投資6229萬元,分為江南鎮、聶市鎮冶湖片和白羊田鎮白羊片兩個子項目,涉及3個鎮11個行政村。目前,項目完成近70%,3個土整項目已全部竣工。臨湘市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還獲得了省政府真抓實幹獎勵。
  • 「十四五」時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在「三農」。到2050年,要達成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把我國從一個農業大國建設成為農業強國,從鄉土文明建設成城鄉融合文明[3],把農民發展成高素質的城鄉公民,「十四五」要做好開篇布局。
  •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8年12月19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的政策措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張桃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 鄉村振興,吉林風景正好——代表委員熱議農業農村現代化
    如何強農業、富鄉民、美村屯?全國兩會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住吉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紛紛建良言、獻實策,共同期待吉林天更藍、水更清,鄉村更美、農民更富。豐收增收,夯實基礎再發力農村穩方能天下安,農業興方能基礎牢,農民富方能國家盛。
  • 隨州市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謀劃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清、通訊員李楊)市農業農村局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分析對接國家、省重要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紮實做好《隨州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編制工作。
  • 觀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江西是這麼幹的!
    文/江西日報記者黃穎、鍾金平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江西視察時指出,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江西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如何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請看江西的實踐探索——  6月7日,星期六,上饒市橫峯縣姚家鄉王家村又熱鬧起來了。當天,村裡來了四撥遊客400多人。看到遊客盈門,年逾七旬的王家村理事長王有財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王家村不大,只有27戶人家105人。
  •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高位突破奮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今年是蘇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啟動之年,「到2022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中央和省委為蘇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劃定的「時間表」和「線路圖」。今起,本報推出「示範引領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專欄,聚焦全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鎮建設,全面展示基層鎮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創新路徑和嶄新面貌,通過示範引領,推動全市各地全力推進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目標、新使命、新徵程。
  • 大田: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變
    11月12日,在位於大田縣均溪鎮宋京村的天潤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菇房裡
  • 「理論學習」專家領學五中全會精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進度和質量成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頭重頭在「三農」,基礎和潛力也在「三農」。
  • 徐仁標: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論 率先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徵程
    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全市上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鄉村振興中邁開大步,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交好脫貧攻堅總帳,提亮全面小康成色,全力以赴譜寫溫嶺「三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沈雲才、陳剛、張升、楊麗萍等市領導出席。
  •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創建人才吸引環境,壯大農村人才隊伍 推進「三生」建設,夯實吸引人才的硬環境。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推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建設,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提升農村吸引力。 【省農委主任盧仕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政協將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列為專題協商議題,深入調研,形成了一系列富有見地的成果。
  • 南京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推進順利
    高溫酷暑阻擋不了南京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的步伐,一幢幢智能大棚競相崛起、一座座生豬養殖場動工興建、一個個村莊換新顏……近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8月底,南京市40個3月份集中開工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3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79%。走進江寧區勝家橋社區史家村,漫步鄉間小路,綠樹成蔭,流水潺潺。
  • 21社論:加快推動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加快推動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日前,農業農村部表示,2021年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新一輪農村改革包括持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包括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早前召開的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