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加快推動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加快推動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日前,農業農村部表示,2021年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新一輪農村改革包括持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包括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早前召開的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與海洋文明、遊牧文明等不同,中國幾千年歷史以農業文明為主,導致人地矛盾比較突出,土地兼具生產要素和社會保障雙重功能。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改革是從調整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開啟的,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仍然要堅持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為主線,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在此基礎上,通過承包地確權登記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工作,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並以法律的形式確保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能非法剝奪和限制農戶的土地承包權。

現階段農村土地改革要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目標結合,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引導土地向種田能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並將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與城鎮化進程、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實現動態平衡。雖然發展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但要處理好與小農戶家庭經營的關係,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基礎上,改革農村土地徵收制度,要完善土地徵收補償機制,比如提高徵地補償安置標準,完善對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被徵地農民的長遠生計。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明確提出從「十四五」第一年開始,全國各省市要分年度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這一比例要達到50%以上。此外,還要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總之,土地收益要向集體和農民傾斜,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大農業農村的資金投入。

目前,市場比較關注宅基地改革。宅基地改革推行的是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但能否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是關鍵。隨著大量人口進城落戶以及農村空心化越來越明顯,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越來越多,已經是農村最大的隱性資產,應該通過改革和探索放寬市場化用地主體的限制,擴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自主權。

中國農村土地改革一方面堅持市場化方向,推動以市場導向配置土地資源,同時,又堅持漸進性改革方式,尤其是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避免一放就亂,確保不翻燒餅、不走彎路,使改革平穩有序持續推進。但是,土地改革實施時期已經不短,改革進程相對有些緩慢,因為改革原則早已經確立,多年以來各地也進行了各種試點,理論上應該到了積極推進的階段。尤其是現階段中國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推動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相關焦點

  • 社論: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重在「兩地一權」
    新一輪的農村改革正在積極推進。其中重要一點是農村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改革,這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環。近來,強調深化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聲音頻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日前召開的農業農村部黨組會議也提出,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
  • 新一輪農村改革即將開啟:土地改革將有新突破,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將...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導「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如是強調。1月4日,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
  • 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設新時代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舉措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要素市場改革步伐有所加快,金融、勞動力、土地、產權、技術、數據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顯現。土地市場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市場機制對城鄉土地配置的作用發揮不充分。城鄉土地二元分割特徵依然突出,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流轉改革需要加快,國有土地和農村集體土地同地不同權情況還比較明顯。國有土地一級市場由政府控制。土地使用結構不合理,主要用於保障經濟社會的生產性需求和基礎設施需求,城市的生活生態用地特別是住房用地的供應比重偏低。
  • 2020年國鐵集團市場化加速:推動上市 混改加快
    原標題:2020年國鐵集團市場化加速:推動上市,混改加快    摘要:明年將穩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和混合所有制改草
  •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9月2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姜建軍率隊到遂溪縣調研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到機械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加快推動遂溪鄉村振興發展。界炮鎮坦塘村是新時期精準扶貧貧困村,由市府辦和廣東南粵銀行聯合幫扶。
  • 戶籍制度將逐步退出:農村土地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將帶來哪些改變?
    從資源配置來看,農村的資源配置市場化程度較低,尤其是農村的土地配置完全是非市場化的。18億畝耕地紅線限定了農地只能農用。依託原土地管理法形成的土地徵收制度成為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的唯一渠道。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文件明確提出: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至此,農村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歷史性的拉開帷幕。二、戶籍秩序調整下的農地關係面臨衝擊:成員權與戶籍從此脫鉤!
  • ​吉林日報社論丨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而不懈奮鬥
    ​吉林日報社論丨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而不懈奮鬥 2020-12-05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十年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就經驗(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理論研討會...
    七是實行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八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農村改革率先發力並不斷突破,不僅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包字進城」還推動了城市工業改革,為全面改革開放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增進了信心。  40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21社論: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要求夯實農業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基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關鍵性、基礎性產業,農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農民是我國人口佔比最大的職業群體。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村穩則社會穩,農民富則百姓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進度和質量成色。
  • 人民日報社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為「十四五」開好局
    人民日報社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為「十四五」開好局 2020-12-18 20:51:58: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為「十四五」開好局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
    齊河縣使用無人機進行玉米病蟲害防治  2018年以來,我省把加快培育農業農村領域新動能作為統領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重大工程,出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以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主攻方向
  • 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加強對農村資源市場化開發利用
    當前,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亟須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為此,可以加強對農村資源的市場化開發利用,讓農村低收入群體普遍受益。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提高農村生產要素報酬。加快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有利於農村生產要素獲得應有報酬,讓農民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
  • 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取得新突破五原縣頒發3本農村...
    試點工作成效明顯目前,五原縣已發放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書3本,向農業銀行申請合作社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1筆110萬元。2020年初,五原縣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緩解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因土地流轉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 國鐵集團改革繼續推動優質資產股改上市
    1月2日,完成公司制改革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第一次召開年度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的工作目標。除了京滬高鐵,還將有多個鐵路公司要上市。國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表示,2020年將加快推動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全面提升國鐵資本經營質量和效益。繼續推動優質資產股改上市和上市企業再融資。
  • 中國近代史:新解放區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運動
    在抗美援朝的同時,黨還在三億一千萬人口的新解放區領導農民有步驟地開展了土地制度的改革運動新中國成立時,老解放區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早已完成,而廣大的新解放區未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封建生產關係,仍嚴重地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是恢復國民經濟的最大障礙。
  • 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推動改革和振興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各項工作部署,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不動搖,使改革和創新相互貫通、改革和開放互促共進、改革和法治配套銜接,推動改革和振興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 ...印發《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_中央有關文件_政策_中國...
    認真組織好農村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對突破現行法律法規的重大改革,要按程序報批,取得授權,在一定範圍內開展試點。7.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必須始終把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提高依法做好「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積極穩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
  • 【新徵程】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
    發展縣域經濟,綜合布局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服務業、鄉村旅遊業、農村電商,加快建設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大力發展農業+觀光休閒、農業+健康養老、農業+文化傳承等新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持續開展雲南「10大名品」培育,建立地理標識品牌培育和保護機制。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 海南省農業廳廳長歸納2011年農業工作十大新突破
    中部農民增收、農村沼氣、田頭預冷庫建設、農業宣傳、農產品促銷、農業招商引資、農產品質量等20多項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回顧一年來的農業農村工作,呈現很多亮點,突出的有十大「新突破」。    一是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有新突破。農業部與省政府籤訂了加快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備忘錄,海南冬季瓜菜基地列入了國家「十二五」規劃,去年獲1億元支持。
  • 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升級
    當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甘肅省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補齊區域發展短板的現實需要。  解放思想謀發展。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是我們謀劃今後發展策略的重要前提。實踐證明,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只有解決好思想「總開關」的問題,才能真正展現新作為、謀求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