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格-25戰鬥機
1966年,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下屬的臭鼬工廠研發的SR-71黑鳥戰機服役,憑藉超過3馬赫的飛行速度,SR-71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給當時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大名鼎鼎的「黑鳥「
為了應對這一空中威脅,保持冷戰時期對美國的空中優勢,蘇聯方面研發了一款性能更強的戰鬥機——米格25。
米格25擁有比黑鳥更快的速度
與SR-71強調高空偵察不同,米格25將重心放在了高空高速的性能上,它渾身採用特殊的鋼材打造,能讓其機體在以超過3倍音速飛行的過程中,經受住350攝氏度的高溫,是世界上闖過「熱障」的僅有的三種有人駕駛飛機之一(另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當戰鬥機的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機身會因為與空氣摩擦迅速變熱
要知道,當年各國的地空、空空飛彈的速度大多只有2至3馬赫而已,但米格21卻能達到恐怖的3.2馬赫。
也許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轉換成時速就是每小時近4000公裡,從廈門到北京只需要30分鐘。
響尾蛇飛彈的速度約為2.5馬赫
這就導致了當時北約各國對這款戰機時十分頭疼,當年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世界曾租借了4臺米格25戰鬥機,經常跑到以色列領空偵察,以色列方面派出F-4戰機進行攔截,並發射了響尾蛇飛彈攻擊,但米格25卻突然加速,瞬間就和全速飛行的飛彈拉開距離,最後遠遠甩開。
二、圓周系統
圓周系統研發的初衷,是確保國家在極端狀況下——如人口全部死亡,仍能對帝國開展核反擊。
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截止到1989年,美國儲存的戰略核彈頭 1.4 萬個,戰術核彈頭 1.5 萬個,總當量 50 億噸;而蘇聯擁有戰略核彈頭 1.1 萬個,戰術核彈頭 5400 個,總當量 達到100 億噸。
美蘇兩家的核彈頭,能把地球毀滅好幾十次
這樣恐怖的當量,足可以將地球摧毀幾十次。
為了避免有朝一日被美國先行摧毀而失去反擊能力,蘇聯開發了一套由完全電腦控制的核反擊系統——圓周。
這套系統的運行邏輯在於,在境內尤其是重要區域建立大量的輻射監測器,這些檢測器會在固定的時間對區域內的核輻射值進行檢測,一旦該區域的輻射值異常飆高,便會被判定為遭到了核打擊。
這時,圓周系統就會自動接管蘇聯境內所有的飛彈發射井工作,將所有核彈升空,並按照預先設置好的軌道,去攻擊所有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市。
檢測到核打擊後,圓周系統將會接管核彈發射井
屆時,不僅是美國,全世界的人民都將陷入地獄。
三、金唇竊聽器
除了明面上武器競爭,兩國間的情報竊取也在暗地裡波濤洶湧。
1945年,蘇聯向美國大使卡裡曼捐贈了一件珍貴的禮物——一個雕刻精美的木製美國國徽。
蘇聯送給美國大使館的禮物
在收到禮物後,美國人用最先進的科技對國徽進行了掃描,卻沒有發現任何供電設備和竊聽器的存在,於是放心地把它懸掛在了大使辦公室的背景牆中央。
殊不知,蘇聯人在國徽中放置了一塊小巧的裝置——金唇。
這其實是一枚與鼓膜相連的鋼針,當房間內的人說話時,聲音產生的音波就會衝擊鼓膜,進而讓鋼針產生振動,而蘇聯人就在對面的樓裡,用一架高強度的雷達掃描這枚鋼針,以此來還原室內的聲音。
裝置結構
這個簡單實用的小裝置,就這樣兢兢業業的在大使館工作了7年,期間美國駐蘇聯大使換了4屆,也沒有發現它的存在,直到蘇聯的一個特工叛逃到美國,並把事情的真相告知,美國這才明白了過來。
四、裏海怪物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蘇聯裏海軍事基地的一次偵察中,發現他們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他的形狀與水上飛機很像,但不同之處在於,它幾乎貼著水面高速航行,於是西方給它起了個名字——「裏海怪物」。
裏海怪物
後來,伴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這才知道這所謂的怪物,其實是一架蘇聯人研製的地效飛行器。
地效飛行器,就是利用地面效應來提供支撐力,進行貼地飛行的動載工具。
早在1935年,蘇聯就開始了這項研究,但直到1963年,相關單位才開始製造軍用的地效飛行器,而「裏海怪物」,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地效飛行器
這是一艘真正的鋼鐵巨獸,全長106.1米,翼展超過40米,配置了8臺 VD-7 渦噴發動機,讓它能以每小時800公裡的速度,將850名士兵送到7500公裡之外。而且由於由於是超低空飛行,雷達很難探測到,使它具有很強的突擊能力。
「裏海怪物」擁有超過200噸的載重
但這架巨獸的命運卻並不順利,由於造價高昂,再加上材料的限制,使得這尊鋼鐵巨獸只造了兩艘便被捨棄,其中一艘因為事故損毀,另一艘半成品至今仍躺在基地中,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