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倒退影響生計 民進黨高官紛紛表態願訪大陸

2020-12-26 觀察者網

「蔡英文政府『5·20』執政後狀況一堆」,讓民進黨最感束手無策的恐怕還是急轉直下兩岸交流。蔡英文絕口不提「九二共識」,國臺辦已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兩岸溝通管道就只能關閉。臺媒此前報導,海協會自「5·20」後已經擱置海基會60多份傳真,電話也一通沒接。面對兩岸關係僵局帶來的大陸遊客銳減,衝擊農產品出口,民進黨地方層級高官紛紛表態想要來大陸交流。

臺媒稱,陸客赴臺人數於5月起平均減少三成。據臺灣今日新聞網31日消息,原本已計劃好赴臺舉辦獎勵旅遊的三家大陸企業等,都向臺灣的承辦旅行社告知,取消來臺旅遊。旅行社透露,這3團的規模加總超過8000人,若加上原計劃6月來臺某企業3000人團,至今取消來臺陸客已超過萬人,若情況再惡化下去,對臺灣旅遊觀光而言,將會是一筆大損失。

面對萬人旅遊團的取消,臺旅遊業者感到無奈,有了解兩岸觀光的資深業者呼籲臺灣當局應該正視這項問題。然而,臺灣「交通部長」賀陳旦參加APEC第9屆旅遊部長會議後受訪時卻宣稱,陸客來臺人數減少並不影響旅遊產業發展。

臺媒分析稱,蔡英文政府「中央兩岸政策強硬,令地方和下級部門都感到尷尬難堪」。

高雄市長陳菊:如果大陸願意,她願帶團前往

據臺灣《中國時報》6月1日報導,面對兩岸關係遇冷,陸客驟減,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放風稱,如果大陸願意讓她去邀請大陸城市來臺參加港灣城市論壇,她願意帶團前往。

高雄市議會國民黨議員1日質疑新政府上任恐怕讓高雄流於「選前山盟海誓、選後高雄歹勢」。高雄市議員黃紹庭、黃香菽、陳美雅等人1日在市政府總質詢,指新政府就任後,從報表可預見,6月到高雄市大陸觀光客將會減少2/3,質疑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已衝擊觀光經濟等產業。

黃紹庭說,過去兩岸交流正常,臺灣每年農漁貨出口到大陸逾新臺幣300億元,但新政府就職已衝擊出口至大陸的農漁產品。

黃香菽則引用媒體報導,因為觀光客驟減,返臺班機成少數人包機,令旅遊業者憂心不已。

陳菊對此回應,兩岸交流對農漁業有正面助益,新政府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期盼新政府和大陸持續溝通,兩岸和平發展。

高雄市將於今年9月舉辦港灣城市論壇,陳菊稱,如果大陸願意,她願意帶團赴陸邀請天津、青島、福州和廈門這些港灣城市。

陳菊接受採訪,希望兩岸能多交流(圖片來自臺灣TVBS)

陳菊曾經兩度登陸,分別為2009高雄世運會及2013亞太城市高峰會(APCS),到大陸邀請地方市長到訪高雄,但去年4月陳菊想要前往東北參訪,推銷高雄水果及觀光,由於對「九二共識」的模糊態度,未得成行。

香港「中評社」注意到,陳菊1日受訪談到大陸時,使用的名詞是「中國大陸」,而非一般綠營人士常說的「中國」。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消息,蔡英文1日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會前媒體喊話提問,如何看待高雄市長陳菊不排除9月赴大陸訪問,以及前「總統」馬英九6月中旬赴香港演說,蔡英文沒有回應,停下腳步,兩度微笑回頭。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指出,「小英總統跟花媽(陳菊暱稱)的關係,我想大家都知道,所以這麼重要的一個決定,一定會讓我們『總統』知悉」。

臺中市長林佳龍:打造「中進中出」,未來也將去拜訪港澳等地

臺灣《旺報》1日報導,針對高雄市長陳菊提到有意登陸,邀請大陸地方官員參加「2016港灣城市論壇」,民進黨籍臺中市長林佳龍1日也稱,城市交流對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是好事,臺中會藉由2019年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等機會,加大兩岸城市交流,也期許臺中成為兩岸交流的門戶。

《旺報》31日報導,兩岸關係遇冷,臺中市長林佳龍認為,雖然雙方無法百分之百同調,但都想把兩岸關係朝和平跟穩定方面來發展。他希望臺中市可以作為臺灣和對岸交流的門戶,通過城市交流跟區域經濟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來讓兩岸關係「不會窒息」。

對兩岸的交流合作,林佳龍認為務實交流是王道,他曾主張避開政治上零和選擇,兩岸可先進行地方區域層次合作。對於未來臺中市和大陸的交流,他希望政治的大氣候,不要影響兩岸到城市和經貿交流。

林佳龍指出,臺中市將舉辦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這是很適合兩岸交流的項目,臺中提議要新增自由車、輕艇2個項目,已在書面上取得了包括大陸等會員代表的支持,他今年也先前往日韓去確認,「未來也將去拜訪港澳等地,這個程序會來把它走完」

此外,2018年臺中要舉辦世界花卉博覽會,林佳龍表示,「臺中市一定會爭取對岸來參與及設館。」

民進黨籍臺中市長林佳龍

林佳龍表示,中彰投整合營銷,「中進中出」策略目前是成功的,除了大量臺商選擇清泉崗機場進出外,從臺中進出的港澳旅客從他上任前的8萬人,到去年、他上任第一年,增加到23萬人,今年的目標為50萬人,目前已達到進度,未來「中進中出」會當作臺中一個重點推動政策。

相關焦點

  • 慫了…民進黨高官紛紛表態願訪大陸
    蔡英文絕口不提「九二共識」,國臺辦已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兩岸溝通管道就只能關閉。臺媒此前報導,海協會自「5·20」後已經擱置海基會60多份傳真,電話也一通沒接。面對兩岸關係僵局帶來的大陸遊客銳減,衝擊農產品出口,民進黨地方層級高官紛紛表態想要來大陸交流。臺媒稱,陸客赴臺人數於5月起平均減少三成。
  • 港媒: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折射兩岸關係更險峻
    香港中評網10日發表記者黃文杰的評論說,中國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在大陸的臺生與在臺灣的陸生,原本是兩岸交流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去年臺灣「反滲透法」通過,已經替兩岸交流築起無形高牆,現在陸生赴臺路徑又因疫情中斷,影響將是30年、50年,變成沒有橋梁的兩岸關係,只有硬碰硬,這才是最讓人憂心。
  • 大陸學生暫停赴臺「反滲透法」通過,兩岸關係即將迎來大倒退?
    最近大家的關注點可能都在疫情上,但軍武菌注意到了一條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教育部於4月9日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大陸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
  • 民進黨當局借疫情企圖切斷兩岸往來
    鑑於島內經濟環境嚴峻,最近有臺灣旅遊業者呼籲民進黨當局應儘快推動兩岸「旅遊泡泡」,允許陸客赴臺旅遊購物。但臺當局對此不置可否。這並不令人意外。臺灣的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從來不都是民進黨當局的首要考慮。民進黨當局放在第一位的是「如何切斷與大陸的聯結」、「如何成為獨立的國家」、 「如何使美國支持『臺獨』」,其他的都不重要。
  • 央視評論稱達賴訪臺對民進黨「短多長空」
    還是民進黨買單呢?解說:臺灣一些媒體也對此事發表評論。臺灣《工商時報》題為《重建家園才是要務》的新聞分析指出,民進黨是以宗教為名祭出政治手段,選在災民最需要心靈撫慰的時點,投下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震撼彈。已經失去家園而痛心疾首的災民,以及千千萬萬付出愛心的民眾,只希望能夠儘速重建家園,讓臺灣再度看到希望和活力,不料看到的卻是政治惡鬥。
  • 炒作美軍高官秘密訪臺,「臺獨」又在走鋼絲
    【兩岸快評第1057期】  這名訪臺的美軍官員,路透社稱是美國海軍二星將領、美軍印太司令部負責情報的官員。但美國和臺當局雙方都不願透露細節,只稱這是不公開的訪問。  美軍高官的訪問號稱不公開,但行程卻被洩露出來,顯然是刻意而為。最近,美臺雙方這種故作神秘的小動作不少,故意欲蓋彌彰、遮遮掩掩往外放消息,無外乎是試探中國大陸的底線,或者故意攪動臺海局勢,以便混水摸魚。
  •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許水樹:走過大陸1600城,願為統一大業...
    在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方面,他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先鋒人物和兩岸經合作的重要推手,為此連續4次受聘為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全臺競選總部顧問。由他主導的協會、促進會和聯合會多年來所做的兩岸交流合作活動多達500多次,涉及的區域幾乎遍布全國各地。  走過1600多座城,踏遍祖國大陸山川河流  許水樹回憶道:「我從事兩岸交流工作近20年時間了。
  • 七日縱覽:訪臺登陸絡繹不絕 兩岸交流屢創歷史
    中國臺灣網5月25日消息過去一周,「創造歷史」一詞成為幾起兩岸交流事件的最恰當詮釋。首屆海峽論壇圓滿閉幕,創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範圍最廣」兩岸民間交流活動的歷史;乘著這個「東風」,大陸迄今最大規模省級團攜1.7億美元商機訪臺,開啟兩岸經貿互動新一輪高潮。
  • 兩岸雙向性、高規格的大交流時代到來
    《旺報》頭版頭條為《韓正:要感性了解臺灣》;《聯合報》的內頁頭題為《上海市長最想搭捷運、逛誠品》;《中國時報》刊載《世博經驗韓正願百分百分享》的報導;《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都作了預先報導。韓正市長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去臺灣正式訪問的直轄市市長,也是到臺灣訪問的大陸最大經濟城市的市長。很明顯,韓正的訪臺受到了熱烈歡迎與舉島關注。
  • 百般阻撓兩岸交流,民進黨在怕什麼?
    表面上看臺灣陸委會很支持臺灣企業參加這一次的交流,但是臺灣陸委會說要「合於規範」,至於這個規範到底是什麼並沒有解釋清楚,這一切都是民進黨說了算。 自從民進黨上臺之後,就不斷的阻撓兩岸之間的民間交流,尤其是進入2020年之後,借著疫情更加反對臺灣和大陸進行民間交流。 在7月份民進黨阻撓臺灣學生到大陸學習,甚至還發布了一些條文規定,威脅去往大陸的臺灣青年。
  • 洪秀柱訪京見哪位大陸領導人 將向臺灣傳遞何信號
    (圖:視覺中國)原標題:蔡英文限制兩岸交流之下:洪秀柱今起訪北京將見哪位大陸領導人,將向臺灣傳遞什麼信號王金平回去了,洪秀柱又來了。近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宣布,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將率臺灣各界人士代表團於今天(12日)至15日來北京參訪。
  • 祖國必統一,「臺獨」收到絕望消息,美高官:大陸「武統」機率升高
    這種節骨眼上,民進黨當局也聞風而動,頻頻在臺海問題上做出挑釁舉動。不僅公然對美國大選做出表態,還公然邀請美軍赴臺給臺軍「授課」。 對於民進黨當局的挑釁,進入11月份以來,解放軍軍機連續多日繞臺亮劍,震懾「臺獨」。而就在日前,美國前高官更是表示,解放軍軍力近年大幅躍升,北京「武統」可能性提高。
  • 民進黨「綠色恐怖」擋不住兩岸交流腳步(日月談)
    對此,民進黨當局怎麼看?不妨推敲下臺陸委會的措辭,即可洞察其奸——「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表面看,民進黨是在講「支持」兩岸交流,可話裡話外卻透露出威脅恫嚇的味道:要去可以,但最好乖乖的,不然可就「法條」伺候了。  這套「話術」,讓人聽出「熟悉的味道」,早就是民進黨的慣用伎倆了。
  • 「支持」兩岸交流?民進黨態度「變」了?
    導讀:據媒體報導,近日兩岸之間舉行了企業家峰會,此次峰會年會舉辦地點在臺北地區和廈門,兩岸會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峰會。據悉參與該峰會的都是兩岸之間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他們將會圍繞如何抓住大陸「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機遇這一主題進行商討,兩岸之間將共同見證並不斷推動兩岸之間的各個產業發展。臺灣地區遭受重重打擊自從經歷了疫情的打擊之後,臺灣地區在經濟方面對大陸的依賴性逐漸增強,絲毫沒有消減的趨勢。
  • 兩岸∣大陸暫停赴臺自由行 責任全在民進黨當局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7月31日發布公告,宣布從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遊試點。
  • 民進黨兩岸政策未定調 陳菊盼高雄可直飛大陸各市
    中國臺灣網11月1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今日召開大陸事務委員會。目前,黨內對兩岸定位相關詮釋等問題仍有不同意見,而對大陸政策的總結初稿也將在明年1月拍板定案。此外,今日會中,高雄市長陳菊等人紛紛發聲,呼籲重視兩岸城市交流。
  • 百般阻撓兩岸民間交流,民進黨當局為何如此害怕?
    百般阻撓兩岸民間交流,民進黨當局為何如此害怕?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本次年會仍然受到兩岸各界尤其是商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屆時,兩岸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將參會。  面對這場即將舉辦的盛會,民進黨當局當然會按照慣例出手阻撓。臺灣陸委會日前就表示,民進黨當局「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
  • |限縮兩岸交流:經濟停滯 民生凋敝
    在臺灣過去的這四年,民進黨當局想盡辦法,限縮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出臺了一系列讓島內和大陸民眾都極為反感的政策,甚至拋開民意,通過所謂修法
  • 韓媒鼓吹「臺灣不靠大陸」,沒想到民進黨還「當真」了
    臺灣網友嘲諷民進黨當局民進黨當局回應韓國媒體,表示臺灣經濟取得的成就足以證明大陸需要臺灣,民進黨當局這個表態一出,立馬引起臺灣網友怒罵。有網友表示,民進黨當局說出這種話就是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還有網友表示,民進黨當局是吃進口「萊豬」吃到腦袋壞了,更有網友表示「騙人的最高手段,是連自己都騙」。
  • 聽到大陸決定,臺灣有人喊:完蛋了.
    在公告中,大陸方面僅表示是「鑑於當前兩岸關係」。在臺媒看來,將臺灣旅遊業界推入困境的,無疑是民進黨當局頻生事端、挾洋自重、挑動兩岸對抗的做法。7月31日,蔡當局左批對岸片面毀約,右酸此舉不會懲罰到臺當局。臺灣「中時電子報」評論說,民進黨當局落井下石的模樣像個路人甲,任由百姓生計陷於危難,這個「政府」之所以如此失去民心,不是沒有道理。「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