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兩岸交流?民進黨態度「變」了?

2020-12-14 每天知守觀

導讀:據媒體報導,近日兩岸之間舉行了企業家峰會,此次峰會年會舉辦地點在臺北地區和廈門,兩岸會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峰會。據悉參與該峰會的都是兩岸之間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他們將會圍繞如何抓住大陸「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機遇這一主題進行商討,兩岸之間將共同見證並不斷推動兩岸之間的各個產業發展。

臺灣地區遭受重重打擊

自從經歷了疫情的打擊之後,臺灣地區在經濟方面對大陸的依賴性逐漸增強,絲毫沒有消減的趨勢。據臺灣地區財政部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11月份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出口額就高達144.6億美元,創造了多年以來的新高。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出口額度佔據了臺灣地區總出口額將近一半。對此,臺灣地區相關報社發表文章表示,進入11月以來,歐美國家的疫情陰影仍舊沒有消散,當前關注點主要在抗疫工作方面,更不要提什麼生產以及出口了。

反觀臺灣地區巨大的出口額度,如果不是大陸,臺灣地區的出口額很有可能不會有這麼可觀。不可否認的是大陸對臺灣地區的經濟貿易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可是臺灣地區對待大陸的態度卻非常糟糕。民進黨當局的野心,更是被人們看在眼裡,相關媒體表示,如果臺灣地區真的惹怒了大陸,那麼臺灣地區所面臨的壓力極有可能是很大的。

民進黨不斷激起民眾怨恨

關於此次兩岸之間的企業家峰會,臺灣地區「陸委會」曾表示,民進黨當局對這種合乎規範的兩岸之間的經濟與貿易交流是支持的,但同時還對參加峰會的臺灣企業家進行了提醒,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據悉,該峰會中的成員大多都是兩岸商界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表面上看,民進黨當局是支持的態度,但實際上卻處處透露出一種威脅的意味。

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對來自於大陸的利益不拒絕,另一方面,卻又毫無廉恥之心抵抗大陸。而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所做所為,更是激起了不少臺灣民眾的憤懣。

文丨阡陌 審丨萬裡

本文由《每天知守觀》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海峽新幹線。臺海網

相關焦點

  • 百般阻撓兩岸交流,民進黨在怕什麼?
    在12月9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將在廈門、臺北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辦,不出意外的話,民進黨肯定也會出手阻撓兩岸舉行的這一次峰會,臺灣陸委會之前就發布了通知,希望參加會議的臺灣民眾要注意
  • 民進黨「綠色恐怖」擋不住兩岸交流腳步(日月談)
    對此,民進黨當局怎麼看?不妨推敲下臺陸委會的措辭,即可洞察其奸——「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表面看,民進黨是在講「支持」兩岸交流,可話裡話外卻透露出威脅恫嚇的味道:要去可以,但最好乖乖的,不然可就「法條」伺候了。  這套「話術」,讓人聽出「熟悉的味道」,早就是民進黨的慣用伎倆了。
  • 百般阻撓兩岸民間交流,民進黨當局為何如此害怕?
    百般阻撓兩岸民間交流,民進黨當局為何如此害怕?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本次年會仍然受到兩岸各界尤其是商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屆時,兩岸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將參會。  面對這場即將舉辦的盛會,民進黨當局當然會按照慣例出手阻撓。臺灣陸委會日前就表示,民進黨當局「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
  • 國臺辦指對兩岸城市交流一直秉持積極、開放態度
    國臺辦指對兩岸城市交流一直秉持積極、開放態度 2018-12-26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6日在北京表示,大陸方面對兩岸城市交流一直秉持積極的開放的態度
  • 兩岸交流倒退影響生計 民進黨高官紛紛表態願訪大陸
    「蔡英文政府『5·20』執政後狀況一堆」,讓民進黨最感束手無策的恐怕還是急轉直下兩岸交流。蔡英文絕口不提「九二共識」,國臺辦已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兩岸溝通管道就只能關閉。臺媒此前報導,海協會自「5·20」後已經擱置海基會60多份傳真,電話也一通沒接。面對兩岸關係僵局帶來的大陸遊客銳減,衝擊農產品出口,民進黨地方層級高官紛紛表態想要來大陸交流。
  • 兩岸持續交流「青山遮不住」
    有臺灣媒體評論說,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兩岸具有指標性的交流活動,繼續搭起兩岸城市交流的橋梁。儘管民進黨當局製造種種障礙,在兩岸情勢緊張的大背景下,「雙城論壇」留下了彼此交流的一扇窗,難能可貴。民進黨的酸樣除了「雲交流」的創新方式,「雙城論壇」的另一大看點是民進黨當局的微妙態度。柯文哲日前提到「雙城論壇是兩岸唯一正式溝通平臺」,臺灣方面陸委會卻反駁指出,「雙城論壇是兩岸城市間交流平臺,但不是兩岸間唯一的正式溝通平臺。」
  • 七日縱覽:訪臺登陸絡繹不絕 兩岸交流屢創歷史
    中國臺灣網5月25日消息過去一周,「創造歷史」一詞成為幾起兩岸交流事件的最恰當詮釋。首屆海峽論壇圓滿閉幕,創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範圍最廣」兩岸民間交流活動的歷史;乘著這個「東風」,大陸迄今最大規模省級團攜1.7億美元商機訪臺,開啟兩岸經貿互動新一輪高潮。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2020上海臺北雙城論壇
    有臺灣媒體評論說,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兩岸具有指標性的交流活動,繼續搭起兩岸城市交流的橋梁。儘管民進黨當局製造種種障礙,在兩岸情勢緊張的大背景下,「雙城論壇」留下了彼此交流的一扇窗,難能可貴。  「雙城論壇」另一大看點是民進黨當局的微妙態度  除了「雲交流」的創新方式,「雙城論壇」的另一大看點是民進黨當局的微妙態度。柯文哲日前提到「雙城論壇是兩岸唯一正式溝通平臺」,臺灣方面陸委會卻反駁指出,「雙城論壇是兩岸城市間交流平臺,但不是兩岸間唯一的正式溝通平臺。」
  • 國臺辦:民進黨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倒行逆施不得...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劉歡、陳舒、查文曄)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一些政客以所謂「修法」等手段強行阻撓、限制兩岸民間交流,製造「綠色恐怖」,現在又變本加厲,把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
  • 民進黨「華山會議」 紅綠學者談其的大陸政策
    比起一些學者對民進黨參與兩岸交流的悲觀,許信良則是持樂觀態度。在他看來,2012年之後,民進黨對兩岸交流不僅不反對,反而是鼓勵的;對於兩岸經貿的往來,民進黨也是支持的;對服務貿易協議反對的原因,民進黨的重點也是「對我的意見不尊重」。「但其實就像蔡英文對待ECFA的態度一樣,民進黨事前就算會反對,但對於已經通過的法案,民進黨仍然會接受並執行。」
  • 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原標題: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全國臺灣研究會16日在北京舉辦2013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兩岸5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學者們普遍認為,2013年兩岸關係總體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兩岸雙方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各領域交流合作出現更多積極因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鞏固深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 一周侃:民進黨"去中"不遺餘力 兩岸民間交流"香火"不息
    這場信仰盛會不僅顯示兩岸宗教一脈相傳、無法阻擋,同時證明兩岸文化交相融合、無法切割,無疑給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一記重擊。但另一方面,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會大會卻翻盤,推翻先前的決議,將文言文佔比下調為35%到45%,讓各界大跌眼鏡。長期以來,「去中國化」似乎已成為民進黨當局的一種「日常作業」,時不時就要「打卡完成」。
  • 民進黨害怕延長兩岸春節加班機
    然而,在2020年兩岸春節加班機的議題上,民進黨技術性的阻礙臺商回臺投票,讓人看清民進黨骨子裡與民主完全悖逆的獨裁專制價值觀。     這麼拗口的答覆,事實的真相就是「已經拒絕」陸方或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明年兩岸春節加班機「適當延長」的請求,但我們程序還在進行中,陸方不能說臺灣有關機關已經拒絕這項請求。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詞,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也顯露民進黨睜眼說瞎話的行事風格。
  • 寧馨:對民進黨應對日本衝之鳥礁態度轉變的看法
    對此,國民黨方面指出,認為根據「立法院」各黨團聯合聲明明確認定衝之鳥是「礁」而非「島」,民進黨當局做法違背臺灣民意,態度大轉彎。臺灣漁會組織強烈抗議,表示臺灣漁業界專業認定衝之鳥絕對是「礁」,日本不應該主張或擁有200海裡的經濟海域範圍與權利,民進黨當局做法是在犧牲臺灣漁業利益。
  • 民進黨當局借疫情企圖切斷兩岸往來
    鑑於島內經濟環境嚴峻,最近有臺灣旅遊業者呼籲民進黨當局應儘快推動兩岸「旅遊泡泡」,允許陸客赴臺旅遊購物。但臺當局對此不置可否。這並不令人意外。臺灣的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從來不都是民進黨當局的首要考慮。民進黨當局放在第一位的是「如何切斷與大陸的聯結」、「如何成為獨立的國家」、 「如何使美國支持『臺獨』」,其他的都不重要。
  • 國臺辦發言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國務院臺辦12月16日在北京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朱鳳蓮強調,大陸臺商臺企積極參與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在兩岸融合發展中造福臺灣同胞,為臺灣經濟保持增長作出了不可抹黑的貢獻。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造福廣大臺灣同胞。兩岸貿易誰依賴誰?
  • 國臺辦:儘快恢復兩岸交流是民意所向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劉歡、陳舒、石龍洪)針對有島內輿論認為兩岸應協商率先實現「旅遊泡泡」,逐步鬆綁兩岸遊客,以便可以儘快恢復兩岸交流,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應詢指出,這是近期兩岸同胞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從今年2月以來,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處於一種很不正常的狀態,有疫情因素影響,更是人為因素造成。
  • 風向變了 華航「更名案」民進黨態度軟化
    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提出將「正名」修正為「改名」等建議,還建議對提案先行擱置,被指態度有所放緩。  民進黨團在立法機構會議上提出,針對中華航空和旅行證件的「正名」案,建議分別修正為「華航改名」和「提高旅行證件辨識度」。兩項提案在二讀通過後將交付黨團協商,最終定調期限將再延後一個月。由於民進黨當局立法機構會期將在五月底結束,這兩項提案最有可能在5月29日處理。
  • 馬英九:韓國瑜支持「九二共識」,盼民眾一同「下架民進黨」
    馬英九呼籲支持韓國瑜,稱韓支持「九二共識」,並盼大家一同「下架民進黨」。綜合中時電子報、聯合報等臺媒消息,19日晚,馬英九現場火力全開,向臺下群眾說,希望大家為了韓國瑜和臺南「藍委」候選人,一同「下架民進黨」。
  • 蔡英文兩岸態度轉變是理性思考還是選舉迷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接受臺灣媒體訪問時表示,兩岸政策穩定性很重要,民進黨若重返執政,會延續「前朝」政策,也不至於對ECFA的存廢進行「公投」。她還說,五都選舉後,民進黨會在「十年政綱」中強調穩定的兩岸關係。臺灣《旺報》22日發表社評指出,這是蔡英文首度對未來兩岸關係作比較明確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