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得益於中日關係升溫、日本政府簡化中國團體及個人旅遊籤證的申請手續,以及日本二三線城市機場陸續開通中國大陸的直飛航線等有利條件,中國大陸的訪日遊客人數較前年增加14.5%,達到959.4萬人次,突破歷史紀錄。同時,世界各地訪日遊客總數超過318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2020年是日本推進「觀光立國」政策的重要節點,借東京舉辦奧運會和帕運會的東風,日本政府定下了「訪日外國遊客4000萬,消費4兆(約合255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按2019年的旅遊業發展態勢,實現這些目標指日可待,態度樂觀的日本政府開始把目光轉向遊客增多帶來的「客房不足」等問題。
然而,歲末年初中國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日本「觀光立國」的步伐,所造成的影響迅速且直接,用「觀光危機」來形容亦不為過。1月末,隨著疫情擴散,中國政府暫停了各旅行社團隊出境旅遊服務,已有的航班和酒店預訂全部取消。隨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疫情構成「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月1日,日本加強入境管制,將湖北省的傳染病危險指數升至3級,禁止過去14天內去過湖北省以及持湖北省公安部門籤發護照的人員入境。12日,危險指數3級地區又增加了浙江省。受此影響,中日之間航班數量急劇減少,至2月中旬,停航航班佔比已接近七成,停航期間由2月末延至3月末。
傳染病疫情對觀光業的打擊向來立竿見影。中國訪日遊客五成左右為團隊遊形式,按2019年同期水平估計,2~4月訪日遊客人數平均每月在70萬人左右,2至3月訪日團隊遊客將淨減70萬人,考慮到取消計劃的自由行遊客數量,這一數字可能超過80萬人。多個熱門旅遊目的地報告的遊客減少情況基本與上述估計相當。日本太宰府一直是九州地區中國遊客最喜愛的目的地之一,每年春節期間,來自中國的遊客絡繹不絕,而根據太宰府觀光協會的統計,今年太宰府市的中國遊客數量,大約僅有歷年水平的一半左右。長崎市是日本少有的慶祝中國春節的城市,每年初一至十五,長崎市都會舉辦春節燈會,其間,花燈、舞獅、雜技、中國傳統藝術表演等項目每年能吸引超過90萬名遊客來此觀光。而今年,儘管在日程安排上較之往年增加了前夜祭與後夜祭兩天,但遊客數量僅為56萬人,是往年的六成左右。
遊客減少所帶來的,是住宿、餐飲與消費業的全面萎縮。據日本觀光局統計,以觀光和休閒為目的的中國大陸遊客,平均每人在日本的旅行支出超過22萬日元(約合14000元人民幣),從支出的內容看,住宿約佔20%,餐飲約佔17%,購物消費約佔52.3%。中國遊客名副其實成為日本「觀光立國」的重要支撐。日本百貨店協會統計,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日本全國百貨店的銷售額已經連續三個月下降。春節期間,日本各地百貨店、免稅店和藥妝店的銷售額,有20%~30%程度不同的減少。疫情帶給日本零售業的影響,無疑是雪上加霜。據研究機構裡索那綜合研究所估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日本觀光及相關產業造成的直接損失起碼在6244億日元(約合397億元人民幣)。
即使疫情能夠在近期得到有效控制,航班恢復、入境限制解除,也不代表「觀光危機」能立即得以扭轉,疫情給人們帶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心理壓力的增加,會在疫情結束後一段時間裡繼續影響人們的旅遊、消費心態,從而影響整體的觀光行業景氣。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的日本觀光行業不景氣,在疫情終結後仍持續了有超過半年之久,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低迷行情,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考慮到7月末東京將舉辦奧運會,即使疫情在4月底之前得到有效控制,如何在之後時間裡迅速恢復行業信心,是很關鍵的課題。
2月13日,日本神奈川縣報告出現第一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同日,和歌山縣一位男性醫生確診新冠肺炎。這兩個病例的共同特徵是均無湖北省或浙江省旅行史,無法回憶起是否有密切接觸史。這很可能意味著,疫情在日本以看不見的路徑正慢慢擴散。前文分析新冠肺炎對日本觀光業的影響,其背景環境是疫情擴散程度基本限制在中國大陸地區。如果假設疫情出現全球性擴散,乃至在日本國內出現擴散的態勢,那麼新冠肺炎對日本觀光業的打擊,將不僅僅是沉重的,而是致命的。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委會此前多次聲明,不會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甚至中止東京奧運會,做出斷言的背景,也是疫情不會在日本本土擴散。隨著日本本土確診人數的上升,疫情擴散的壓力與日俱增。
之前已有日本學者警告政府,應該做好新冠肺炎在日本本土流行的準備。在出現多個本土確診病例(包括第一個死亡病例)後,2月14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強調:「各地方自治體應攜手合作、共同參與抑制疫情擴散以及防止感染者重症化的工作。」
作者為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