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濟南出差,順便逛逛。我的坐標是哈爾濱,東北人與山東頗有淵源,東北人的祖輩大多是山東和河北「闖關東」過來的。
多年前,跟團遊來過濟南,早已模糊的記憶裡,就去了趵突泉,再無其他印象。這次出差,一定要好好親近一下這座城市,那麼要如何開始呢?酒店夜班的保安大叔輕聲說,要不你去東關大街老東門早市去看看吧,好嘞。早起6點多,我就來到了這個老東門早市,看看外圍人行道上密密麻麻的自行車和電瓶車,就知道這裡有多熱鬧了。
這個早市在一家購物廣場的一個停車場內,特殊時期,早市的幾個入口處有專人負責測體溫,提醒戴好口罩。看著從早市出來的大爺大媽滿載而歸,馬上有了衝進去買點東西的衝動。
入口處的櫻桃攤子,現在正是吃櫻桃的季節,南山的櫻桃應該大豐收了。
看來大家很喜歡這個「毛豆」。「毛豆」是我們哈爾濱人的說法,不知道泉城怎麼稱呼它?毛豆可不是隨時都能吃到的,毛豆下來的季節,資深吃貨會趕緊買回家,清洗乾淨以後,用剪刀把每個毛豆莢的兩端剪開一個小口,方便煮的時候入味。每到此時,就算是家中的「妻管嚴」男主人,也會「藉機」來上一杯啤酒過過癮。
這是蓮子嗎?如果你購買的是蓮蓬,去掉它表面的綠皮,去除中心的蓮心直接可以吃,口感脆脆的,但最正宗的吃法應該是銀耳蓮子羹吧。
早市裡,人來熙往。看到這個大蝦,我有點「不懷好意」地笑了,前幾年「青島大蝦」宰客風波,大家沒忘了吧?樹立一個城市的形象很難,而摧毀它,只需要一盤大蝦,誠信經營是王道。我走神了,青島大蝦與此攤位無關。
這家海鮮攤子很大,看來老闆是大買賣人。「小馬海鮮,碼頭直達」,這宣傳語朗朗上口,印象深刻,這撥兒廣告語妥妥的。
水蜜桃大量上市了,我買了4個,花了不到5塊錢。
總覺得這家的攤子有點「文藝範兒」,乾淨整潔,最搶眼的是這幾個竹筐。
漂亮的竹筐,配上嬌豔欲滴的水蜜桃,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反正比隨意堆在地上強。
來濟南,沒想到這裡如此悶熱,這個季節,西瓜才是解暑佳品,這家賣西瓜挺霸氣,兩個以上有優惠。
賣衣服的攤子相比賣菜的少多了,逛早市的絕大多數都是家裡的老人,這家賣衣服的攤子「精準」定位了老年人夏季的輕薄面料的衣褲,想來應該不愁銷路。
新下來的玉米被搶購著。我不太喜歡吃玉米,嫌麻煩,可我發現很多人喜歡吃玉米,特別是女生。記得我們單位的門衛在院子裡種了一些黏玉米,每到收穫的時候,就會煮出來端到辦公室裡和大家分享。一次,幾個來辦事的女同志忍不住也加入到品嘗大軍中,關鍵是我們都不認識她們,也沒人讓她們哪。哈哈,我們還是太小氣了,也充分說明了,女生對玉米沒有抵抗力。
早市的一角,一群人安安靜靜地在排隊,大家在排隊買什麼好東西?
繞到隊伍前面,原來是大豆腐和涼粉,看來這個攤子的東西肯定好吃,街坊鄰居和回頭客認準的東西,準沒錯。我擠到前面的舉動,讓排隊的人很警惕,以為我是要加塞的。
和一位老人閒聊了一會兒,老爺子就在市場附近住,倒是每天沒有感覺到嘈雜,早市東南兩面緊靠小商品市場,西北兩面是馬路,早市大約是5點開始,8點準時結束。固定攤位佔地2.5平方米,攤位費一年2萬,流動攤位一天40元。現在看來,管理有序,但攤位費是不是可以稍稍再降一點,都不容易。
成堆的新鮮蔬菜,看著就豪爽。逛早市的大爺大媽們,絕對是家中的主力,正是有了他們每天的採購操勞,我們的餐桌上才會豐富多彩,今天你家晚上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