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早市,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價格低廉、種類多樣、菜品新鮮,又彰顯著新一天的勃勃生機,這是無數人對早市的第一印象。而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早市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早市、夜市等集市在一千多年前便已經興起了,隋唐時期得到發展,宋代以後,更是如雨後春筍,日漸壯大。到今天,走過了一千多年歷史的早市,依舊熱度不減,已經成為體現一個城市「市井文化」的重要場所。
每天的早市總會迎著朝陽,漸次開張,準時地喚醒熟睡的小城,徐徐拉開市井生活的喧囂,了解一座城市,就從最平凡卻多彩的早市開始。
阜新,這座舉世聞名的煤炭城市,曾為國家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她靜坐在遼寧西北邊陲,有著讓人印象深刻的祥和氣氛。東風路早市全長約六百米,擁有大小攤位近千個,另外還有百餘個可臨時擺攤的地方。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就可以看到陸陸續續有摩託車、三輪車向這裡湧來,各種菜蔬、時令水果和家禽肉類,開始鋪展在道路的兩邊。還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帶來自家的產品,擺在路邊售賣,他們不僅帶來新鮮的產品,也點燃了這座城市的煙火。
逛早市,行走在擁擠的人群中,聽著用地道的東北口音喊出的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在沸騰的人流中,尋找這座城市最真實的民俗風情,體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一車車拉來的粉絲,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光,讓我們一下子就知道,這裡傳承的是最純正的東北文化。還有那小胳膊一樣粗大的血腸、吊掛起來的豬肉,又讓人感覺這是一座滿含豪情的東北城市。
還有品類豐富,擺滿了幾個攤位的海鮮,誰能想到,阜新是一座距離大海一百五十公裡之遙的城市。歷史上曾長期是蒙古、契丹等少數民族的勢力範圍,海鮮竟在這裡如此受歡迎?鮮活多樣的海鮮水產,跟濱海城市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或許,依山傍礦的阜新人,更喜歡大海的浪漫風情。
還有這巨型的「蒜苔」,個頭比大蔥還大,要怎樣肥沃的土地才能種出如此巨大的蒜苔?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品嘗過吧!讓人霎時間感覺,阜新,或許是一座我們不曾去了解過的神奇城市。
除了常規的菜品,這個早市還有工藝品、舊報紙、書畫、鞋子、床單被罩和衣服等生活用品的攤位,看上去更像是個舊貨攤,內容十分豐富,非常值得一去!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