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景點是法國羅浮宮,是全世界有象徵地位的博物館,也是古代和現代的融合。
法國巴黎盧浮官是全世界最大且最具象徵地位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古代與現代建築史的最佳融合。這裡有42萬件典藏,藏品時間從古代東方文物(公元前7000年)到19世紀(1858年)的浪漫主義繪畫,經常展出的作品多達13000件,其中不乏大師巨作。
盧浮官的歷史可追溯到1190年,當時國王菲利普二世為防守要塞所建,至1360年時查理五世將此地改建為皇室住所,正式開啟盧浮官的輝煌歷史,建築師萊斯科於15世紀中葉為盧浮官設計的門面,正是巴黎第一個文藝復興式建築。
在長達兩個世紀的時間裡,盧浮皇宮扮演著法國權力中心的角色,直到路易十四另建凡爾賽宮後,它才開始沒落。1789年法國大革命推翻君權,這座「藝術皇宮」在1793年8月10 日正式蛻變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羅浮宮共分為三大區域,敘利館、德農館及黎塞留館,從金字塔的人口處進人地下後,可以從不同人口進人羅浮宮。館內收藏則主要分為7大類:古東方文物(伊斯蘭藝術),古埃及文物,古希臘、伊特魯西亞和羅馬文物、雕塑、工藝品、繪畫、書畫刻印藝術、羅浮宮歷史和中世紀盧浮皇宮等,除這些永久展外,還有許多特展。
為羅浮宮錦上添花的透明玻璃金字塔,是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的一大代表作,為密特朗總統的大羅浮宮計劃帶來嶄新的現代化風貌,也成為羅浮宮博物館的主要出口。以玻璃鋼柱構成的金字塔為地下樓層引進光線,加上兩個小金字塔,同時兼具現代建築的設計美感。
庫斯圖的《馬利駿馬群》羅浮宮的法國雕塑集中在黎塞留館的地下1樓和1層, 分為馬利和皮傑兩大中庭。這裡最有名的是1745年於路易十五時期完成的《馬利駿馬群》,作者為法國巴洛克雕刻家庫斯圖。
玻璃金字塔1993年,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興建了一座廣達45000平方米的超大型地下建築,結合周邊地鐵及公交轉並為它設計了一座玻璃金字塔當作主人口,雖曾運功能,的受爭議,但如今它已成為盧浮官不可或缺的地標了。
米開朗基羅的《奴隸》這裡展示著16 ~ 19世紀義大利雕塑。當中舉世聞名的,莫過於2尊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一《奴隸》,左邊為《垂死的奴隸》,右邊是《反抗的奴隸》。
雖然同為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但兩尊雕像截然不同,《垂死的奴隸》是一位俊美的年輕人,其臉部安詳平靜,像是剛擺脫嚴苛的苦難,陷人一種深沉的睡眠,表現出一種完全接受命運安排的妥協;《反抗的奴隸》卻是扭曲著身軀,臉部流露出憤恨與不平,像是在做最後的掙扎與反抗,表現出對人生仍然充滿強烈的意志力和生命力。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在達文西高超的畫技下,表露出優雅的面容和神秘的微笑,雙手交錯平擺,充滿溫柔、平衡的精神和大方的體態。此畫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展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美之外,還有背後誼染的山巒、空氣和水,使人的輪廓溶解在光影中,經由相互影響的元素,成就永恆的微笑。
《勝利女神像》3.28. 米高的《勝利女神像》完成於公元前190年左右,16年於希臘愛琴海的西北方Samothrace小島出士, 般相信它是為了紀念羅得島戰役的勝利而創作,龐大雄健的雙翼屹立在兇險的海面上, 浪花打溼了袍子,使袍子緊緊貼在胸前和雙腿上,背後隨風飛揚, 充分展現戰役的壯烈和勝利的英勇。它和《斷臂維納斯》《蒙娜麗莎》並列為羅浮宮的「鎮館三寶」。
《加布裡埃爾和她的姐妹》肖像畫是16世紀繪畫的重要主題,特別是在貴族皇室的重要場合或慶典。這幅來自楓丹白露畫派的《加布裡埃爾和她的姐妹》,描繪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情婦加布裡埃爾和她的妹妹一起洗澡的情景, 兩人不但袒胸露背,加布裡埃爾的妹妹更用一.只手捏住她的乳頭,在當時屬於相當大膽又情色的畫作。這個動作加上後方做針線的婦人,影射加布裡埃爾可能已經懷孕了。
今天的景點就給大家介紹完了,有喜歡旅遊的小夥伴可以去玩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