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來信:在以辜振甫命名的大學建築中,還有多少學子知道這個名字...

2020-12-19 上觀

一、他鄉遇「故知」

 

在早稻田留學的第一個月,筆者與早大英語會話社「PADDY」的夥伴常常一併到學生活動中心參加社團活動。讓筆者與從前生活產生連接的,是偶然間在中心二樓大廳看到的一個熟悉的名字:辜振甫。這個名字相信兩岸民眾都不會陌生,從「鹿港辜家」,到「汪辜會談」和「九二共識」,都與這個名字緊密相關。

 

 

圖為辜振甫紀念中庭牌匾

 

如照片所示,這塊牌匾即用來紀念辜振甫對此中庭的捐建,並對其生平事跡有詳實的日、英文介紹。因而中庭名為「辜振甫記念アトリウム(Chen-fu Koo Memorial Atrium)」。隨後介紹中提及,該中庭由「『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捐建,以促進「21世紀亞洲青年領袖的交流」為願景。如今這裡的確活躍著早大及各姐妹院校的各國青年學子,也算物盡其用,名副其實。


二、鹿港辜家走出的「臺大人」

 

此外,牌匾對辜振甫本人求學經歷的描述也頗值得玩味,他畢業院校為臺北帝國大學(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此即臺灣大學的前身(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並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即現在的臺大)。在日本殖民時代,臺北帝國大學作為日本海外僅有的兩所帝國大學之一(日本歷史上共有九所帝國大學,七所位於本土),一直都是其培養殖民地菁英的頂尖院校,入學者以日本人為主,臺灣人反而幾乎與其無緣。辜氏能夠入讀臺北帝大,也是辜家在那個特殊年代身份地位的縮影。

 

事實上,辜家確實堪稱一代名門,「鹿港辜家」乃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在傳統上,五大家族指臺灣自清朝、日據時代相繼發跡,一直到戰後持續在地方上最具政經影響力的本土家族,由北至南分別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

 

鹿港辜家是辜振甫父親辜顯榮所開創,辜顯榮祖籍泉州三邑(臺灣所稱三邑即指福建省泉州府的晉江、惠安、南安三縣。清朝大陸遷臺的移民中以泉州三邑人最多),本來只是鹿港的普通居民,清末時到達臺北府開設雜貨店「瑞昌成號」,歷經清朝、日據及國民政府時期都有良好的政商關係。辜顯榮的同族兄弟是清末民初的大學問家,我國第一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辜鴻銘。而辜振甫的續弦夫人嚴倬雲,是中國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的孫女,亦是臺灣另一望族板橋林家林爾康的外孫女。這樣顯赫的身世,使得辜家人一直在華人世界裡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因而使命感對於辜家後人來說,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圖為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夜景。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辜振甫先生當年就讀的科系,即如今的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其所在的社會科學院也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築——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捐助(辜振甫本人生前創立),並以臺大政治系友、已故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字公亮)來命名。

 

更有意思的是,筆者在臺大校友雙月刊上讀到一篇辜振甫長女,也是現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女士紀念父親的特稿——《他最喜歡的頭銜是「臺大人」》,其中提到辜振甫早年就讀臺大時的軼事:「爸爸是早年由臺大政治系畢業的;那時臺大還叫做帝國大學。日治時代臺灣學生念政治的不多,爸爸為了「平安」畢業,謙衝低調,而且經常「技術性逃課」。他的好友們會通知他考試的時間地點和內容,他每次都準時出現在考場,而且考得特別好,後來還以第一名畢業。可見那時的臺大已經有不上課的自由──只要能證明書讀通了,逃課未必被計較。我爾後在臺大任教時,也採這種方式,算是受爸爸的遭遇影響,相信出席率不佳的學生,未必絕對糟。」一個聰明善學而不守常規的青年辜振甫形象躍然紙上,這恐怕是平時在媒體上很難看到的歷史故事。

 

筆者恰好是臺大政治學系研究所與早大政治學研究科的交換學生,如此頗能體會一個名字背後漫長的歷史脈絡。


三、熱衷「國劇」,心繫兩岸

 

之後,那塊匾額正文還對其一生歷任的主要關鍵職務一一提及,包括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臺灣水泥公司、「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主席、亞洲太平洋商工總會理事長等。再者,辜氏最為人熟知的作為海基會董事長,出席歷史性的「汪辜會談」,以及其在1995—1997年間作為特使代表臺灣參加APEC會議的事跡,被重點介紹並評價:「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而盡心力。」

 

末段則讚揚辜氏在京劇方面的傑出造詣,並提到2003年早大授予其榮譽博士一事。

 

熟悉辜振甫的人都知道,他是臺灣有名的戲迷。京劇在臺灣一直被稱為「國劇」。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人,對京劇藝術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越老越放不下,辜振甫就是這樣一位老人。他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嗜好,就是京劇;我一聽到胡琴聲,就按捺不住想唱。」

 

其實連那場被寫入教科書的「汪辜會談」,也有京劇的註腳。2005年《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報導中寫道,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一到會談之地———海皇大廈的休息室,就與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成了京劇的知音。原來,汪道涵也是地道的戲迷。會談還沒正式開始,兩位老人已就兩岸京劇名角的話題,談得不亦樂乎了。「汪辜會談」後,他回到臺北的第一件事就是粉墨登場,唱的是最喜歡、也最拿手的《借東風》。

 

除了自己熱愛並鑽研京劇之外,辜振甫還在臺灣積極推廣京劇,捐建高規格的劇場,組建「新舞臺京劇團」,還到中小學校推廣京劇演出。據與辜振甫因京劇而熟識的大陸著名京劇演員于魁智介紹:「辜先生曾說,我在臺灣一唱京劇,自然能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甚至還能把『上邊』請來聽戲,這樣,京劇在臺灣就一直能保持著影響。」

 

讀著這篇多年以前的報導,筆者不禁心生感慨,一是在臺灣令人憂心的「去中國化」背景之下,仍有不少如辜先生生前那般對中華文化珍視推崇,並奮力奔走的華夏兒女,令人感佩。二是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育與發揚,大陸人確實也時有感慨臺灣做得比我們更好,想必辜先生之於京劇,就是生動的案例之一吧。在政治局勢不容樂觀的當下,文化應該扮演更重要的增進交融,緩和對立的角色,正如辜先生生前所做的那樣。

 

至於2003年獲頒早大榮譽博士一事,也是辜振甫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時刻。頒贈儀式在早稻田大學的標誌性的大隈講堂隆重舉行,由時任校長白井克彥主持。辜先生獲得這一榮譽的理由是,「身為臺灣經濟界重鎮的辜振甫不僅對臺灣的經濟,也對亞太經濟的發展貢獻卓越,並在『臺日』關係的促進和兩岸關係的協調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而在其後的紀念演講中,辜振甫的重點仍然是他一向關懷的兩岸。他指出兩岸精英應共同努力找出基本的共同點或至上的共同需要,以此為基礎建構合作關係,有效發揮兩岸在「辜汪會談」中取得共識的基本原則,將政治爭議暫擱一旁,持續進行關係到人民權益的實質性對話,並強調兩岸建立互信的基礎最為重要。

 

這些話在十餘年後的今天看來,仍不過時。求同存異、建立互信、關心人民權益,無一不是兩岸關係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從現在的局面看來,建立互信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顯得更為迫切。


四、晚年最惦念的兩件事

 

親身經歷過兩岸關係低谷的辜振甫,誠然更懂得兩岸和平的可貴。曾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的他,在李拋出「兩國論」之後,曾經無奈地表示:「有些話,李先生現在已聽不進去了。」那段時期的兩岸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兩國論」拆毀了兩會商談的基礎;而陳水扁上臺後,拒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拒不承認兩岸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持續陷入緊張僵局,兩會未能再續協商,汪辜也無法再度會晤。

 

2005年1月3日凌晨辜振甫因晚期癌症不治,在臺北病逝。汪道涵電唁緬懷「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時任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在唁電中評價他:「信守九二共識,為發展兩岸關係、推動協商進程傾心劬力。」

 

2008年6月2日,正是在前文提及的臺大社科院圖書館的捐贈儀式上,辜振甫先生的遺孀辜嚴倬雲說,辜振甫晚年病中最惦念兩岸解凍與興建圖書館這兩件事。談起晚年的辜振甫,現年八十三歲的辜嚴倬雲忍不住哽咽,「他晚年最最關心的是兩岸問題。兩岸的事情停滯了,他也病倒了。在病中,他聲聲惦念的就是兩岸問題沒有解決。」

 

當時國民黨剛剛重回執政,馬英九上臺不久。蕭萬長、吳伯雄等國民黨大佬相繼訪問大陸。臺灣上下給四川地震災區捐款超過15億人民幣。兩岸關係在動蕩之後重新上路,辜嚴倬雲說:「辜振甫現在看到兩岸有解凍的機會了,看到母校的圖書館可以動工了,他一定會含笑於九泉。」

 

八年過去,馬英九黯然離場,民進黨重新執政,歷史仿佛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如今,在辜振甫先生晚年最惦念的兩件大事中,母校的圖書館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不知道在這裡學習的年輕人當中,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又有多少人,將來會像這座圖書館所紀念的人物一樣,奔走在兩岸和解的路上。

 

(作者就讀於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本文參考資料包括早稻田大學、臺灣大學相關網站,以及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臺大校友雙月刊等。本文編輯:洪俊傑 ,內圖由作者提供。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相關焦點

  • 辜振甫和故鄉惠安上坂
    辜炯成珍藏的這幾封辜振甫的來信,以及一些珍貴資料,完整記錄了辜振甫尋根並確認自己祖籍為惠安的考證依據,更有辜振甫幼年時期跟隨辜炯成父親辜捷恩學習漢語的故事。  辜捷恩是辜振甫的啟蒙老師。    嚴倬雲(左)與辜炯成在泉州見面  書信印證惠安祖籍  辜炯成給辜振甫寫第一封信是1993年,緣於「汪辜會談」後關於辜振甫祖籍地的爭議。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代表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了「汪辜會談」。會談後,當時有一些電視臺、報刊報導辜振甫祖籍是福建永春,並稱永春還有其祖宅。
  • 那些名字帶河南校址卻不在鄭州的大學,你知道嗎?
    可能有朋友會說不可能吧,報學校這麼大的事,家裡能不管,這個事我們家裡還真不管,因為我們是農村的孩子,對於學習的事父母很操心也很關心,但說更多的是你要好好學習,報志願時我的父親對我說我也不懂你看著辦,於是我從選學校,選專業都是自己選的,剛高中畢業的我志願報完我都不知道我報的學校是在哪裡,選專業也只是憑著感覺其實也就是看那個名字高大上選哪個而已,這種情況在我們那個年代
  •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大學,你知道有哪些嗎?
    中國的大學的命名很多是以省份、地區、來命名的,但是中國也有很多以人名來命名的大學,小編就介紹一下有哪些以人名來命名的院校。1、中山大學中山大學是全國名牌大學,985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a類,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孫中山先生一手創辦的重點大學,也是以人名命名的大學中的最好的一所大學,也是廣東省最好的一所大學,是眾多學子們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
  • 河南擬建航空航天大學,以「中原」命名,將給河南學子更多選擇
    如果要從全國34個省級單位中評選出一個最難上大學的省份,那就非河南莫屬。在2020年高考中,河南擁有115萬考生,全國之最。為了適應航空強省建設需要,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河南急需統籌布局一所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學,以滿足河南省航空科技人才發展需求。河南省教育部門稱:將從河南學子就讀本科學校機會、航空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學科專業特色、國家政策導向等方面綜合考慮設置航空大學的路徑。
  • 辜振甫在兩岸對話中的際遇和堅持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以八十九歲高齡過世了。不論島內藍綠陣營以及大陸都同表哀悼。  兩岸皆強調辜振甫和汪道涵九三年的新加坡會談,以及九八年辜汪上海會晤、江澤民和辜振甫的北京會面,為兩岸會談及重啟對話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九三年的兩岸會談及設定事務性協商的協議毀於李登輝的九五年訪美和北京最見失策的飛彈危機。
  • 辜振甫的中國文化情緒
    在12個子女中,辜顯榮最寵愛辜振甫,出外老帶著他,並且老愛向人炫耀說:"我這個優等子……"鍾愛之情溢於言表。   辜顯榮年輕時即迷上京劇,他受"臺灣總督""恩賜"在老家發跡地鹿港建豪華宅邸後,又花巨資在臺北打造了一座"舞臺"戲院。戲院落成後,辜顯榮不時邀請大陸的京劇名家和演出團體到臺灣公演,在臺灣造成旋風一般的京劇熱。
  • 華人在威尼斯的旅店,被《紐約時報》評為「義大利最佳旅店」:背後老闆,辜振甫女婿
    辜啟允有很大的創業精神,但在財務方面卻不細心,留下了幾十億臺幣的財務漏洞,這一切直到他去世後,辜振甫才知道。這還不算,他一手拉扯大的親侄子辜濂松竟要求分家。此前,辜濂松對辜振甫還有一定的尊重,但等到辜振甫的長子一死,這一房便開始野心勃勃,覺得沒有理由幫辜振甫一房去填財務窟窿,還要他們退出整個辜氏家族合辦的中信金控。
  • 綜合理工齊頭並進,中國城市大學雙子星,你知道多少?
    再看看上海交大,是國家前主席江澤民同志的母校,看校名,我們就能知道它是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最著名的學科有: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土木建築,水利水電等等。當然,上海還有另外一所兄弟工科院校——同濟大學,其土木工程專業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
  •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2012年12月14日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大學生當學伴 變身陸生「守護天使」(圖)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臺灣中原大學學生陳宇安圖自臺灣《旺報》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為了讓大陸學生到臺灣念書能儘快適應臺灣的生活,臺灣多所大學都設有「陸生學伴」制度,徵選熱心服務的臺灣本地學生作陸生的「守護天使」,同時也提供兩地學子深入交流的機會。
  • 新聞背景:汪道涵和辜振甫 跨越海峽的「知己」
    辜振甫生於1917年,臺灣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縣,臺灣知名企業家;1940年他從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政治系畢業,後到日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前身)研究財政及經濟管理,獲韓國高麗大學榮譽經濟學博士;1990年11月21日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後,他出任首任董事長。  汪道涵學養俱佳,學貫中西、通博古今。
  • 臺教授:臺灣的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多招陸生還有救
    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名字很「吃虧」的四所大學!第四所簡直虧到家了
    下面筆者就盤點幾所實力很強但在名字上比較吃虧的幾所大學,以免大家因為不了解而失去了一個去好更好平臺的機會。而第四所,真心是虧到家。一、上海大學一問起身邊朋友,你知道上海有什麼大學麼?回答中肯定丟不了「同濟、復旦、上交、華東師範」什麼的,但是同樣位於上海的,且以「上海」為名的上海大學知名度卻甚微。
  • 湖南直管的一個縣級市,計劃建一所大學,或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
    這個城市因位於瀏水的北面而得名,在古代九州中屬於荊州,戰國時期屬於楚國,1993年的時候撤縣設市。近期,有消息稱,將在瀏陽市籌建一所公立大學,暫命名為我們知道,以人民命名的大學在我國並不多,最著名的莫過於中山大學,它也是「985工程」大學中唯一一所以人名命名的大學。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還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那些名字很野雞,其實實力很強的美國大學
    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插畫、室內建築及景觀建築專業尤為突出。羅德島設計學院一共培養了16000 多名畢業生,分布於美國和全世界,羅德島設計學院簡直是藝術學子的搖籃!UNC是穩定的全美Top30綜合性大學,美國建國以來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該校是當前美國最頂尖的五所公立大學之一,同時是「公立常春藤」最初的8所大學之一。公立學校排名前五。還有一點是這個學校價廉物美,它連續8年被評為性價比最高的大學之一。
  • 集美大學,一所集美麗與實力於一身的大學,你絕不能錯過
    但其實除了廈門大學之外,當地還有另外一所一樣擁有著美麗校園景色與書香氣息濃厚的學校,那就是集美大學。集美大學於1918年始建,這所大學的名字很有意思,單純從字面上看,這是一所集美麗於一身的大學。集美大學也正如名字所說,不僅學校美,周圍的環境也跟著美。
  • 我國以「人名」命名的大學,除了中山大學,還知道三所的算你厲害
    我國以「人名」命名的大學,除了中山大學,還有下面好幾所大學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高等學校命名辦法規定,高等學校原則上不能用個人姓名來命名。但是我們知道規定出來之前的雖然不符合這個規定,但是也不會更改,因為規定只管將來的事情,不管過去的事情。
  • 陸生在臺灣:理解臺灣人的恐懼 陸生必修課
    Nick思索著說,「我們其實有的時候也不太確定,疫情之下,臺當局頒布的種種『禁令』,到底有多少是出於防疫考量,又有多少背後暗藏著政治原因。」不只是陸生,新婚陸配無法赴臺團聚,沒有取得臺灣身分證的陸配子女(新聞中常用「小明」代稱)無法回到父母身邊,2020年,對於這些與臺灣有著連結的大陸人而言,都充滿著艱辛。
  • 一所名字起得特別響的大學,卻只是個二本!
    今天,小編又來給大家介紹大學啦!今天介紹的這所大學是一所名字起得特別響亮的大學,但卻只是個二本院校。一起來看看吧!不賣關子了,這所大學就是位於山東煙臺的魯東大學。圖片來自網絡魯東大學,以山東的省會簡稱「魯」命名,一個「東」字更是大的不得了。一些985和211院校也是以地域命名的,比如東南大學和西南大學。
  • 法國著名的建築,你知道多少呢?
    標題:法國著名的建築,你知道多少呢?當我們提到法國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會想到它的浪漫、高貴和奢華,我們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會有很特別的建築,另外,如果一個地方的旅遊遊客很多,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國家經濟發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地方有著吸引來自世界範圍內的朋友的建築,那麼大家有的去過法國旅遊,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法國的著名建築有哪些吧,法國的建築磅礴宏大與園林的精巧細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