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觀全球】美團為什麼不在美國上市,而選擇香港?

2020-12-16 騰訊網

9月20日,美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大漲5.65%,盤中最高漲逾7%。

這是繼小米集團之後,在港交所交易的第二隻「同股不同權」股票。在昨日暗盤市場,美團點評開盤報69.2港元,最終收報71.5港元,較招股價漲3.62%,每手賺250港元,成交額達1.92億港元。

截至收盤,美團點評收漲3.65港元,漲幅5.29%,略低於開盤漲幅,報72.65港元,高於69港元招股價。該股總市值一度升至約4000億港元/510億美元,超越小米和京東,僅次於BAT。在超過2000億的超級大盤股中,美團點評創下7年首日漲幅最高紀錄。

如此良好的表現,我們在設想,如果美團在美國上市,會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畢竟,今年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像拼多多、蔚來汽車都有更為驚豔的表現。

不選擇美國,原因有二:

第一,在香港有類似的成功案例。

美團選擇在香港上市,更多的是想複製今年小米上市成功的案例。小米在上市的第二天,市值就達到了4000億港元,即便之後大市不好,截至今日,市值還有約3700億港元。再看今天美團在港上市首日的表現,開盤就大漲5.65%,市值一度升至約4000億港元。

第二,港股投資者更懂美團。

之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其中有不少公司負責人在公開場合透露,他們對公司在納斯達克所獲得的估值不滿意,認為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投資者看不懂自己公司的價值,認為市場給的估值偏低。

他們認為相較於美國,中國投資者更了解中國企業以及上市和退出機制,香港的資本市場畢竟是華人主導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從文化角度和思維方式上更容易互相理解。

現在香港實現了同股不同權上市制度的調整,這為獨角獸赴港上市獲得更寬鬆的環境,因為以小米、美團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在成長壯大擴展規模的過程中往往依賴資本的不斷輸血加持,多輪融資過程中創始人的股權不可避免會被稀釋,香港市場之前的一股一票機制會讓創始團隊在上市後,逐漸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這讓很多企業和創始人不能接受,馬雲當年就是被這個攔在了香港市場的門外,而選擇了納斯達克。

小馬觀全球有讀者群了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我好友即可

風險提示:本文觀點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不缺錢的美團為何在香港上市?
    不缺錢的美團點評為什麼上市高盛、摩根史坦利、美銀美林為美團點評IPO的聯席保薦人。三大國際頂級投行組團為美團點評上市服務。保薦人的任務不僅在公司上市前,也包括在上市後一段時間內為股價保駕護航。美團點評一直擁有穩健的現金儲備。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團點評持有194.09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增長107%;持有短期投資258.38億元,同比增長104.9%。兩者共計452億元。這也為美團點評各項業務及新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不缺錢的美團點評,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在香港上市呢?
  • 內地企業為什麼要選擇在香港上市?
    農夫山泉2019財年給股東派息95.98億,2020年3月又派息9億元,帳上還有91.75億的派息儲備,投資者不禁要問了,你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來上市募集資金?可能農夫山泉自己也沒有想好募集資金怎麼花吧,我看招股書,壓根就沒有披露募資用途,那為什麼還要來港交所上市?
  • 譚浩俊:美團香港上市 投資看點在哪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團點評9月20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的消息,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成為焦點的原因很多,如美團是繼小米之後,又一家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來港申請上市的科技企業;美團上市後的市值可能會達到500多億美元等。
  • 美團在香港成功上市,不僅僅只有外賣的美團究竟靠什麼賺錢?
    美團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而且提到美團的時候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外賣,其實美團的業務涉及多個領域,外賣只是其中之一,美團的業務還包括酒店、機票、線下實體店和共享單車。眾多的業務中美團靠什麼賺錢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 美團點評香港上市,創始人王興最感謝的人是這個外國人!
    美團點評香港上市,創始人王興最感謝的人卻是這個外國人!陽曆的9月20日,國內最大的O2O生活服務平臺美團點評今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作為敲鐘人的美團點評帶頭人王興自然也是欣喜不已,在致辭感謝中,他感謝自己的團隊,感謝每一個曾對他幫助過的人,但是同時他在致辭中特別感謝一位已經離世的外國人—賈伯斯,感謝他的蘋果公司,感謝他創造的iPhone,正是賈伯斯開創了智慧型手機,將人類真正帶領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果沒有賈伯斯,就沒有美團點評的今天。
  • 阿里、小米、藥明被納入 美團落空……香港向科技股...
    恆指公司還表示,對現時恒生指數的定位不作任何改變;對香港與內地成份股及金融股在恒生指數裡的比例或比重也不會作出限制;市場代表性將仍然是恒生指數成份股變動之主要考慮因素。恒生指數於1969年推出,目前有50隻成份股,納入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香港上市股票,亦包括H股及紅籌股。推出50餘年來,恆指成為反映相關股市表現的重要指標。
  • 註冊香港公司!泡泡瑪特香港敲鐘!企業上市的選擇為什麼是香港?
    在過去短短的一周之內,港股便創造了兩家千億級的企業,造富神話不斷刷屏的背後,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這些優秀內地企業選擇的 IPO 地點都是香港?眾多選擇中,赴港上市的優勢1、有利於形成良性的監管體系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成熟市場,作為世界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場法規制度和慣例完全與國際通行的慣例接軌,擁有健全的法律體制和完善的監管架構,運作規範有效,從監管部門到會計師
  • 香港敲鐘的美團,有個硬核被忽略了
    文/ 金錯刀頻道 每個上市的企業,都要在招股書前,被仔細審閱。昨日港股敲鐘的美團,也不例外。正式成立於2010年3月4日的美團,它的故事,本該像昔日的對手們拉手網、高朋網一樣,戛然而止在生存率不超過3.5%的團購時代。
  • 最全解析:為什麼騰訊、阿里等大型公司紛紛選擇境外上市?
    前一陣子騰訊因為《王者榮耀》負面消息股價回調,我就想買進一些,於是就去申請港股通,被要求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這讓我對騰訊等國內大公司不在A股上市而是選擇港股有了一定的理解——他們不要小魚小蝦,他們需要的是大額資金的注入。
  • 深度丨阿里香港上市焦點十問,到底買不買?
    來源:新浪港股阿里巴巴-SW(9988.HK)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的事件成為了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其全球發售公開招股計劃已經正式啟動。據媒體報導,公司港股的招股期為11月15日至11月20日,擬發行5億股股份,交易單位為100股,香港公開發售1250萬股,國際發售4.875億股,最高發售價不超過188港元,預期11月26日登陸港交所掛牌交易。
  • 全球最大豬肉食品企業擱置香港上市
    全球最大豬肉食品企業擱置香港上市 >   中新社香港4月30日電 (記者 黃旖琦)內地豬肉食品企業萬洲國際,早前收購了美國Smithfield(史密斯 菲爾德)豬肉生產商,成為全球最大豬肉生產企業。
  • 美團香港敲鐘上市!「吃喝玩樂」第一股誕生
    驅動中國2018年9月20日消息    今日早間,美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 阿里香港上市開盤價187港元 敲鐘的為什麼是這10個人
    穿白色T恤的十個就是這次的敲鐘人阿里香港上市,為什麼是這十個人敲鑼請生態夥伴敲鑼,是2014年阿里赴紐交所上市時的創新之舉,8位敲鐘客戶7位是中國面孔,且都來自電商領域。彼時,外媒描述這家中國企業時,用得最多的標籤就是「電商公司」。五年後,已經沒有媒體再這麼定義它。
  • 一周電商大事|愛庫存獲得新一輪融資;完美日記上市;「美團Mlive...
    7、美團關聯公司申請「美團拼拼」等商標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美團關聯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美團拼拼」「美團圈圈」「美團本地圈圈」等商標。上述商標申請日期均為11月4日,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教育娛樂、科學儀器等。商標狀態均顯示為「商標申請中」。
  • 中概股現回港上市潮 為什麼是港股不是A股?
    不僅是網易、京東,百度、拼多多、好未來、新東方等中概股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5月21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我們確實很關注美國在不斷收緊對中概股公司的管制,我們內部也在不斷研討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當然包括比如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而拼多多、好未來、新東方則對回港二次上市予以否認。
  • 「啤酒界的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計劃被取消,曾號稱今年全球最...
    消息公布後,百威英博這家號稱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股價應聲跳水,7分鐘內下跌近3%,此後雖有回升,最終收跌3.03%。如果上市成功,百威英博亞太將成為2019年全球最大的IPO,也會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在香港IPO後的特大型項目,為什麼會戛然而止呢?
  • 香港還是紐約 哪裡更適合中國企業境外IPO?
    截至2018年11月29日,A股首發上市審核通過率僅為58.96%。越來越高的門檻要求和監管要求,讓企業對A股IPO既期待又「膽怯」。   於是,去香港、到紐約,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
  • 美團外賣交易額居全球第一英韓市場壟斷、美國學中國
    其中,來自中、美、英、韓、德的12家主要外賣公司的GMV達315億元,美團點評副總裁兼外賣和配送事業部總經理王莆中告訴記者,「這意味著,全球約有一半的線上外賣業務掌握在這12家公司手中。」數據顯示,在這些外賣公司中,中國最大的外賣O2O平臺美團外賣GMV位列全球第一,且日完成訂單量破千萬,成「雙料冠軍」;英國的外賣訂餐平臺Just Eat排在第三位;美國最大的外賣O2O平臺Grubhub和德國最大的外賣O2O平臺Delivery hero分列第四、第五名。
  • 蒙古國總理:在香港上市是蒙古國企業優先選擇
    蒙古國總理:在香港上市是蒙古國企業優先選擇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4月12日21:45   新華網香港
  • 美國法案,或令更多中概股回歸香港第二上市
    美國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外國企業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如果連續3年不符合審計要求,有關公司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他表示,私人企業在美國的成交量較大,會較願意滿足當地法規,但國企成交量相對低,要觀察他們是否願意跟隨規定。 他預期,未來有更多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或內地作第一或第二上市,避險的同時亦可以擴闊投資者基礎。另外,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早前指,上任後不會立即取消對華經貿協議,亦暫時不會撤銷對中國徵收的關稅。